巴莫尔哈:序《俄糯三子世家谱》
作者 巴莫尔哈 2022-09-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远古的时候,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地之开化,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理为石尔俄特时代始;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类之开化,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理为阿普笃慕时代始。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教育经典《玛牧》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书影。巴莫尔哈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

树有根,水有源,彝族人都有自己的“茨”(ꋊ)——家谱。据口耳相传和历史记载,彝族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至今,就有父子连名的谱系,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无论是娶亲嫁女,或是丧葬送灵,无论是日常的人际交往,或是重大的礼仪场合,“茨沙”(ꋊꎭ)——叙谱都是人们尤其是彝族男子的重要活动。在凉山彝族传统社会,能否叙谱,能背出多少代、多少家的家谱,甚至是衡量一个彝族男子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彝族的家谱以父子连名为特点,环环相扣,口耳相传,代代相续。彝族叙谱为的是晓根源、知祖先、懂历史、通未来。彝族地区广为传承的叙谱活动,维持了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序,培育着彝族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强化了父系血脉传承的家支观念和共祖同源的民族意识。家谱是彝族人生存发展的根,是彝族人团结内聚的力。叙谱之风习,可谓源远流长,是彝族地区独有的一道文化风景。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编修世家谱的意义和过程

彝族家谱的传承,主要依凭心记口诵,老授幼习。因此难免有缺失、错漏或增减,搜集整理家谱并用文字记录传承,能够弥补口诵家谱之缺陷。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年轻一辈对家谱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开始陌生,对长幼尊卑的人伦关系已不太知晓,对祖先和历史缺乏了解与认同。因此,搜集整理家谱对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加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通识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幼年起,我就聆听长辈们口诵我的家谱和我母亲的家谱,但一直未对家谱做过调查研究。2005年10月,俄糯杰史家支中德高望重的杰杰铁哈、杰伊格布等人受杰史家长老——苏易们的委托多次上门请我参加2006年1月20日在昭觉拉一木乡木子来吾村召开的家支代表会议,商讨家谱修订问题。作为凉山州彝学学会的会长,我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为了抢救家谱文化遗产,为了弘扬彝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在会上,我了解到了过去家谱搜集整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山水阻隔、交通不便等条件的限制,俄糯三子的后裔,居住非常分散,家支间相互来往的机会很少,各家支所持有的谱牒主要靠长授幼习、口耳相传流存下来,存在错漏和断代等诸多缺陷。而一些不懂历史、不懂家谱、不懂民风民俗和习惯法的人,仅凭一知半解拼凑出来的家谱,未经各家支中有权威的苏易、德古和专家们集体讨论形成共识,致使真伪难辨。木子来吾会议后,大家一致推举我来牵头作总负责人,组织各家支中公正、公道、有威望、知家谱、懂历史、懂民风民俗、懂民间习惯法,又懂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人组成强有力的班子,对俄糯三子的家谱进行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编修、审定,出版一本较为系统和准确的彝族《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以下或简称《世家谱》),传给子孙后代,供大家作寻根问祖之“路线图”。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接受了大家的重托。此后,组织了多次的座谈、讨论,排除了各种干扰,家支成员间也逐步形成了共识。杰史·阿涅·木库各家支共组建了28个家谱搜集小组,选出108名家支成员担负起家谱的搜集工作,他们中有的懂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有的虽不懂汉语文但精通彝语文。他们分散在川滇两省的凉山、乐山、攀枝花、雅安、丽江六州、市的西昌、峨边、盐边、石棉、宁蒗、九龙等二十余个县、市。大家热情很高,在不影响工作、不误生产劳动的前提下,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为搜集家谱资料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历经多年的艰苦努力,为家谱的编修工作送来了2000多条谱牒资料和400余份家谱资料,基本完成了家谱搜集任务。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集思广益,将俄糯三子的世家谱编修得更为真实、全面、客观和准确,我们从各家支推荐的人员中选出68人组成了“《世家谱》编修委员会”,还选出38名德高望重的苏易和德古组成了“《世家谱》审定委员会”,具体负责家谱的编修和审定工作。而各家支参与其间的家谱搜集者共有108人。与此同时,我们还特别聘请了彝族家谱专家曲毕卧龙同志担任副主编。他本人精通老彝文,熟悉规范彝文,曾亲自编写和参与编写过上百部家谱,还担任过《中国彝族谱牒·四川卷》编写委员会副主编,对彝族家谱编修工作而言可谓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此外,热爱彝族历史文化,擅长电脑操作并熟悉彝文输入、排版的两位彝族年轻人吉索阿瑟和老板萨龙主动参与了家谱的整理、录入、编辑和修改工作。经过八年多的艰苦努力,彝族《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编修工作已经顺利完成。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家谱资料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世家谱》之所以能顺利完成,除了杰史·阿涅·木库三个家支皆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家支成员共同参与外,我们还参考了涉及俄糯三子的各种家谱资料,主要来源如下: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一,美姑牛牛坝巴莫曲者家的口传家谱。

俄糯三子的家谱,远古有之,口耳相传,其中家住美姑县牛牛坝尔火乡达洛村的巴莫曲者之父记忆并口传着较为完整的家支谱牒。巴莫尔合属俄糯杰史杰古巴莫克启七子之一的克启杰杰支,其远祖在400多年前口传下来并代代传诵的俄哲、居木(笃慕)、蒲合、曲涅、杰木、俄糯、杰史等谱系计130多代家谱,涵括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族谱故事,对我们编修家谱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们还在本书中收录了其中的一篇,即《俄糯三子家谱源流》。 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美姑县人民政府民族语文工作委员会的家谱调研成果。

早在1979年之前,美姑县语委就组织人员,深入到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西等县的290多个村寨作了十多年的调查,共搜集了几十万条谱牒资料。1987年出版的《ꆀꋊꄯꒉ》(《彝族历史谱牒》)记载了杰史杰杰、杰史阿史、杰史牛哲阿汝、杰史杰古巴莫、杰史约惹、杰史杰尼等支系的家谱,详见该书第236页至238页。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三,《凉山彝族家谱》中的相关资料。

在四川省民委和凉山州政府的支持下,凉山州文化局于1986年成立了《凉山彝族家谱》编写委员会。经过13年的努力,共搜集800多个姓氏,近80万字的《ꆀꎭꆈꌠꋊ》(《凉山彝族家谱》),并于2003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第842页至849页记录了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的谱源,有关俄糯杰史─杰史杰古─杰古巴莫─巴莫克启(克启惹什)的家谱在该书中有记载。而这些家谱的搜集、提供者是安占云(彝名“洛卓木嘎”),详情可查阅该书。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四,《中国彝族谱牒选编·四川卷》中的相关资料。

在国家民委古籍办、四川省民委古籍办的指导下,由凉山州政府抽调曲毕卧龙等17个县市的谱牒专家,对所收集的1106个姓氏,700多万字的谱牒资料,经2007年年底筛选、甄别、汇总、选编和出版了有1030个姓氏、500多万字的《中国彝族谱牒选编·四川卷》。我们参阅了该书第四卷所载的 “欧尔(汉字音变,应为‘俄糯’)三子谱源”一章,从第4485至第4603页共用了118页的篇幅记录了“俄糯三子”的家谱。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我们再三研究,上述二、三、四类谱牒书中,俄糯三子的家谱均存在不齐、不全、不统一等诸多漏编、错编的问题。《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编修委员会共收到杰史·阿涅·木库三个家支计近2000条谱牒、400多份家谱资料,包括21个姓氏,16478户,81691人;其中男性41249人,女性40442人。虽然这依然属于不完全统计,但基本上是较为完整的、统一的和可信的。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姓氏规范原则

鉴于彝族姓氏人名汉字注音至今尚未统一规范,本家谱的姓氏规范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进行酌情处理。解放初期,彝人学汉字识汉字的不太多,凡出来参加工作、上学、参军、打工的人,登记姓名,建立户籍、学籍、档案、办理身份证时,往往是彝人口述被人记录或自己书写,所用的汉字记音不准、选字字意不美。历史上,彝人的姓氏、许多是人名变姓氏、职业变姓氏、动植物名变姓氏、地名变姓氏等,后来同汉族交往多了,有的一家弟兄用不同汉姓,其后代就使用几种汉姓,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随意性很大。俄糯三子属下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姓氏就多达80多种姓,如巴莫洛卓支居住在四个县就有“罗中”、“罗忠”、“鲁中”、“鲁”、“洛左”等,杰杰家就有“甲甲”、“加加”、“吉吉”、“加甲”、“阶阶”等。阿格家写成“阿恩”,阿涅家写成“阿里”、“阿良”。木库家写成“木苦”、“木枯”、“牟”,等等。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档案、户籍、身份证已沿用数十年了,过去错了或不恰当的,不再更正或改变。经研究决定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处理。建议从本《世家谱》出版后出生的小字辈起,孩子出生、公安户籍登记、上学学籍登记、长大办身份证、建档案等,都按照这部《世家谱》,统一使用《编修说明》所规范的21个姓氏。个人的名字不作统一规定,可参照传统命名习俗取用,但音要接近准确,选字形意要美,不要用生僻字,也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字,比如“拉鬼”(拉格)、“倮鬼”(洛格)、“无国”(乌各)、“无家”(乌甲)等汉字组合,就是使用不当的例子,应该避免这样的误用。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相关资料的收录和汇编

本家谱收录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资料,包括《俄糯三子家谱源流──祖先的传说》、《彝族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编修说明》、《其乐融融天地间——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首届家支代表大会盛况》、《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家支规约》等,可与家谱正文形成互为阐释的文本解读关联。2009年11月,我们应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邀请,参加“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彝族祖先铜像开光暨祭祖大典”,我代表大小凉山彝族儿女为六祖之老三慕雅热铜像揭幕。2010年3月应邀同川滇黔桂及北京等地彝族同胞一起参加大理州“巍山首届南诏文化节”,并代表四省区的彝族儿女在“南诏十三代王祭祖大典”上庄严地宣读了“祭文”。本《世家谱》也收录了阿普笃慕及六祖的巨型雕像图片,六祖后裔武、乍、糯、恒、布、默六部在川滇黔桂的分布图,巍山祭祖大典的祭文祭词等资料及系列照片。这些图文资料十分珍贵。过去许多家支的谱牒、家谱都未曾这样整理编写过。这又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家谱编纂,所汇编的相关资料可供研究和参考。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搜集、整理家谱的经验和体会

在《世家谱》的编修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家支内部需要制定一个好的规约。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10月,杰史家支的苏易们形成共识,决定于2006年初在昭觉拉一木乡木子来吾村召开杰史九子代表会议。为了用健康、文明的语言,积极向上的精神来规范本家支的言论、行为和举止,使本家支的成员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民族的好公民、家支的好成员,我为杰史家支起草了一份以“八要八不要”为记忆要诀的《杰史九子家支守则》。这份《守则》在2006年1月20日召开的杰史家支代表会议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赞同。其后,该《守则》经过修改,于2009年10月4日在西昌召开的俄糯三子家谱研讨会上又一次获得了与会代表们的拥护和赞同,并决定更名为《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家支规约》,要求杰史、阿涅、木库家支的子孙们努力做到《规约》所要求的“九要九不要”的行为准则。这样的《规约》可以说是彝族家谱族谱史上的首创,也是我们修谱工作中的一个创造,载入了世家谱。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家谱编修应在尊重历史记忆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有所创新。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归结起来,在《世家谱》的编修过程中,除遵循彝族的叙谱传统外,有三点突破。第一,按彝族家支家谱的记忆惯例,同胞兄弟中只记长房,如果长房无子嗣,其他兄弟中有子的一人入谱,其余不记。本世家谱涉及俄糯三子杰史·阿涅·木库三个家支的后人,将同胞兄弟都写入了家谱。第二,彝族历代家支家谱只记男不记女,此次除按传统习惯外,依据各家支的意愿,将本家支的男女成员,包括外家支嫁入本家支的女性收录以名册的形式编入家谱。但也有家支仍按老习惯未填报女性成员,编委会予以尊重外,经协商决定将编修、审定两个委员会的全体委员本人及其家庭男女成员编列入谱。这样从花名册上看,相互称谓、辈分一目了然。第三,过去大小凉山彝族家谱谱源,多数从阿图古侯、阿格曲涅两兄弟述起,或从木乌(木火)斯杰、斯杰瑟杰或木乌(木火)斯明、斯明瑟明述起,任何一个家支的谱都没有与云贵两省的彝族谱系联通。本家谱定稿后,我们专程赴云南昆明拜访“中国彝族通史办”总负责人原云南省民委主任、现任云南省彝学会会长马立三等有关专家,以便厘清凉山彝族谱系的谱源,与云贵两省彝族谱系沟通、衔接。我们传承家谱、追述历史就有了一个明晰的“路线图”。因此,在凉山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中是我们第一次使用了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阿普笃慕文化园”阿普笃慕及其六祖巨型雕塑的珍贵资料,以及云南昭通市阿普笃慕文化广场滇川黔三省彝学会绘制的《彝族六祖分封迁徙示意图》。这是我们编修《俄糯三子——杰史九子·阿涅八子·木库五子世家谱》的一个突破。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后,要正确看待家支间的通婚问题。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历史上祖先们没有留下一本统一的、权威的世家谱,家支间互不了解族源、族史,近代的杰史九子后裔中出现了个别家支相互通婚的现象,这不能怪罪任何一方,也不能怪罪任何个人,更不能歧视这些家庭的父母、儿女以及他们的亲属,他们同样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大家知道,远古的时候,我们彝人共同的父系人文祖先阿普笃慕(阿普居木)在洪水泛滥后,为了族人的繁衍和发展,为其六个儿子及其部落族众主持了分支仪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史称“六祖分支”(见《彝族六祖分支迁徙示意图》);其三子曲涅和四子古侯(滇、黔两省彝文史料中称为慕雅热和慕雅卧,亦称糯、恒两部)两大部落历经辗转迁徙,来到了四川的西南部和云南的西北部,即今天的北部方言区。古侯、曲涅两部相隔12代互相通了婚。近代历史上,许多称为“ꆈꉙꂓꋦꌠ,ꐎꉺꂓꅑꌠ”,即“有名的黑彝、著名的白彝”家支内部相隔7代后举行相应的分支仪式——尼木维阶,便可相互通婚,这样的事例也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近亲不能通婚,禁止结婚者为“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何况杰史家个别相互通婚的家支早已相隔十代以上,不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寄语后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终追远,孝悌为先。”(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自序)。家谱是彝族活形态的历史记忆与民间智慧的结晶,是彝族文化传承的一面镜子,家谱、族谱是家支世系延续的口述历史,叙谱、诵谱和传谱是彝族人讲授知识、了解历史、传承和弘扬彝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教育和社会活动。要说明的是,我们搜集、编修、审定家支家谱,不是要人们迷恋过去,保守复古,更不是要人们恪守狭隘的血缘观念和家支意识。对于家谱这样一种文化遗产,我们当摘良除莠,去粗取精,从而促进民族新文化的建设,维护社区和谐,增强民族团结,推动彝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遗憾的是,由于前述种种原因,这次《世家谱》的搜集、整理和修编工作难度大,许多家支成员的家谱未能一应俱全地收入本书。来日方长,唯望有识之士和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利来日再行厘订,补苴罅漏。因编者水平有限,缺漏和错误一定不少,亦望后世贤能补充、修正和完善。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qianzi.jpgay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0年2月26日初稿于拉波俄卓(西昌)
2012年5月二稿于拉波俄卓(西昌)
2013年10月定稿于首都尔库(北京)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