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石林彝族自治县以其独特的“体育+”模式,将传统体育活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推动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体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姿
石林素有“摔跤之乡”的美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逢节庆日都会举办盛大的摔跤比赛,特别是火把节期间的摔跤比赛,已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传说古时,彝族群众为了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家园,通过摔跤来强身健体,提高战斗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逐渐演变成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石林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一校一品”,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进课堂,融入教学。例如,黄毕兴老师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摔跤”传承人,自幼师从名师学习摔跤,18岁开始崭露头角,获奖无数。他组建了第一支摔跤队,培养了上百名摔跤运动员,并参与编著《彝族摔跤图谱》,为摔跤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旅游:交融桥梁更通达
注重旅游和健康是现代社会各族群众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石林县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石林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如斗牛、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还可以亲身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1997年,石林县民族宗教局策划并招商引资建立了石林斗牛民族风情娱乐城,每天定时为游客进行民族歌舞及传统摔跤、斗牛表演。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该娱乐城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此后,石林斗牛在国内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斗牛交易市场之一。目前,石林能容纳1万人以上的斗牛场就有10多个,赛事频繁,收益颇丰。
体育+振兴:美好生活道路更宽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体育的“观赏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石林县通过组织各种跨民族的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石林县举办了40余场次牛王争霸比赛,吸引了近20万人次观众,综合收入接近1600万元。这不仅提升了当地经济,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石林还围绕垂钓、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打造了一批体育出行线路,加快体验性体育旅游业态的发展,不断提升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推动体育项目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斗牛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将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中,并计划建设现代化的斗牛场地和交易市场,以促进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
体育+宣教:共同体理论念更深入人心
2023年10月,昆明市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石林县成功举办。运动会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是全市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开幕式上,多彩灿烂的民族舞蹈、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再配上现代声光电技术,展示了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谐的幸福生活,书写了昆明市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整场运动会不仅是竞技盛会,更是民族文化交流展示、传承发展的舞台。通过体育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文化的展示、传承,进而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互鉴,推动中华民族大团结。民运会也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