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县雪洼龙镇的耳朵村,是藏、汉、彝三个民族聚居的村寨,也是九龙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缩影。建国75周年以来,耳朵村从封闭落后走向发展振兴,321户村民不分地域、不分你我、不分民族,构成了一个团结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共同创造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耳朵村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村寨、甘孜州民族团结先进示范村、甘孜州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在这个村子里有许多藏汉彝三个民族通婚的家庭,虽然在语言、风俗习惯、饮食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克服种种难关,团结和谐,共同发展进步。“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是笔者7月17日走进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采访时的直观感受。
当日,笔者驱车在G248国道柏油路上蜿蜒穿行,驶至偏桥叉口分路进入踏卡斜卡方向,两旁的山涯连绵起伏,雪洼龙镇耳朵村近在眼前。该村位于雪洼龙镇中心,距九龙县城8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21户、1268人(其中藏族有21户、85人,汉族30户、122人,彝族270户、1061人)。多年来,藏、汉、彝等民族在这个小村庄相互依存、相互交融,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一进耳朵村,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平整的水泥路边上各民族村民忙于农作,还有一些孩子嬉戏、妇女做刺绣、老人晒太阳聊天,其乐融融。藏、汉、彝各式建筑风格相融一体的房屋在树木掩荫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家家户户邻里之间亲如一家。
耳朵村各族群众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帮助,把村里搞得红红火火。村委会副主任阿七克巴说:“自己是彝族,老婆是藏族,以前生活上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但现在没有了,现在都是民族和谐团结,过彝族火把节的时候,就到广场点起火把唱歌跳舞,藏族到藏历新年也是一样,汉族更不用说,春节时候三种民族一起庆祝一起跳舞。2024年的彝族火把节是7月29日,提前祝福全村各族同胞节日快乐,日子越过越幸福,兹莫格里!”
曾经,耳朵村主导产业布局是核桃十花椒十魔芋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何在其产业上铸团结之魂,就像一家人那样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同致富,雪洼龙镇党委政府和耳朵村干部认为,需在其产业帮扶上破题,“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家相互提携一同走致富路。
于是在该县相关单位等专家科学论证后建议居民发展核桃、花椒、魔芋经济产业,耳朵村干部理解,居民却并不信服。“大伙都是很实在的,要眼见为实,看到别人做得好,才会跟着发展。”决定发展产业后,耳朵村马上组织干部、村代表一起外出考察学习。
耳朵村喇嘛寺组组长沙马古体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了才知道好,回来之后他就放弃了传统种植习惯,带头种上了核桃花椒树木。勤学加实践,很快,沙马古体在特色种植上尝到了甜头,成了村组第一批致富能手。“有了这批先发展起来的人,大家的积极性就高多了。”沙马古体家的变化让居民们看到:发展核桃花椒或许真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得让村民看到变化,接着让村民知道怎么去变化。”沙马古体表示,他的任务是要为村组各民族同胞答疑解惑,分析为什么合适,传递种植经验。
为了帮助乡亲们尽快掌握核桃、花椒、魔芋种植和管护知识,沙马古体一有空就向乡亲们介绍经验,帮助大伙掌握市场运行的规则。不仅沙马古体,其他还有不少种植大户都将种植新经验、新观念、新做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各族群众,让其学科学、懂技术……这不,居民个个都走上脱贫致富路。
这样互帮互助的故事,耳朵村的居民能讲出一箩筐:曲木金秀莫说,自己不懂如何管理经济林木树,通过培训掌握了一定技能;农忙的时候,孩子在城里读书,曲木金秀莫夫妇俩都在地里忙摘花椒,因人少一天也摘不了多少,大家伙只要有空,都会伸手帮助;邻居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藏彝汉各族同胞都会忙前忙后……
这些滴水之恩、举手之劳沉淀在彼此交往的生活中,让耳朵村各族同胞从陌生到相伴,在彼此心田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耳朵村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大了。
“耳朵村干部经常用院坝会、板报、标语等形式,向大家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民主法制政策、移风易俗等等。该村生活着多个民族,汉族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彝族的火把节,各个民族的节日大家都一起过,形成了一个极好的风俗。”
说起这些,居民们总是津津乐道:“我们不是一种民族,但是生活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就得亲如一家!社会稳定是致富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基础的基础。民族团结助扶贫,已是耳朵村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小彦说道。
“我们这个镇是彝族、汉族、藏族混居的乡村,三个民族世代混居在一起,尽管语言、风俗各异,但大家已经相处得像一家人,全村三个民族相互通婚的就有33户。村民李扎西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藏族、妻子是彝族,一家人互敬互爱,彼此尊重,依靠勤劳的双手于2015年脱贫,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耳朵村党支部书记邱长青告诉笔者,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三个民族的语言、风俗已经相互融合,藏族会说彝语、彝族会说藏语,不管是藏族还是彝族、汉族,都会汉、藏、彝语。不管修房造屋,还是婚丧嫁娶,三个民族之间不分彼此。在彝家新寨风貌提升工程中,藏族使用彝族建筑风貌,彝族使用藏族风貌的情形比比皆是。
笔者走进邱长青家,苹果、核桃、瓜子、花生摆满一桌。“日子好过,全靠党的民族政策瓦几瓦。”村民尼克肯几说。邱长青的爱人在厨房忙碌着中午饭,邱长青沉默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前年我家收成较好,花椒就赚了1万元,核桃卖了5000元,魔芋收入2000元,草补324元,林管费1100元,粮食直补540元……”邱长青掰着指头细数去年和今年的收入,一脸幸福。“你就不要在我们面前显摆了,你的两个孩子都参加工作了,你又是村书记,还有工资,你早就过上了小康日子。”藏族村民王康银说。“是啊,现在村里有核桃1500亩、花椒800亩、魔芋300亩,仅核桃收入户均就可以达到5000元。这几项收入加起来,村民可以衣食无忧了。”邱长青说,草补、粮食直补、就医上学,国家对我们的惠民政策真是数都数不过来。过了一个多小时,邱长青的老婆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菜肴。“甜不过彝家一杯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邱长青端起满满的一碗酒朗声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的酒。喝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尽情地喝!”“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也临近,祝彝族同胞新年快乐,兹莫格里!”大家齐声祝福。
放下酒杯,邱长青十分惬意地说,最近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次会议召开了,我坐在电视机前面完整地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我感到,党的政策更是给我们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我们村筹备了养殖跑山猪合作社,目前已经有800头仔猪,8个月后就可以出栏,每斤20元,每头猪大约120斤,除去成本,就有80多万元的收入,80户合作社成员户均收入1万多元。党的政策好,只要我们加油干,我们就像天天过大年。
笔者行走在九龙彝家新村,风貌统一、典雅别致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彝族、汉族、藏族村民欢聚在一起,感党恩、话幸福,跳起欢快的达踢舞,一派团结祥和喜庆的景象,描绘出欢乐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2013年,耳朵村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后,风情浓郁的藏彝新寨取代了低矮破旧的竹篱笆房、土石房,直通村民家门口的水泥公路取代了当年泥泞小道。
2024年7月18日,耳朵村委会院坝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引来众多路人驻足观看,原来是县级单位下乡来到该村组织干部群众一起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好似一个大家庭。在影响启动那一刻雷鸣般的掌声中,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跳起了欢快的达踢舞,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诠释着一个共同的词语——团结。村民沙马古坡兴奋地说:“开展今天这样的活动,我们真是太开心了,虽然跳起舞有点累,但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劲往一块儿使,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也希望我们在今后也能像今天一样,大家共同努力,向着幸福生活迈进!”
在欢快的气氛中,干部和群众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更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活动是短暂的,但大家从活动中获得的团结协作、不言放弃的精神,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得以体现。大家彼此之间的感情随着活动的结束更加根深蒂固。通过此次活动,深刻意识到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要性和积极营造团结、互助氛围的必要性。民族团结活动是增进彼此感情、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的有效途径。县政协主席甲足约呷说:“以后我们会经常举办类似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增加活动内容,争取将‘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贯彻到底,落到实处”。在耳朵村这片大地上,各民族村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沙马鲁石,男,彝族,四川九龙县人。2010至2011年任九龙县《彝族谱系》编委、《九龙县彝族历史风情人物》编委,2023年九龙县《村史》编委;2019年任政协九龙县第十三届委员会中共界委员。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新时代摄影》全国理事会会员、四川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藏羌彝走廊委员会(博学会士)专家委员、四川当代诗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孜州作家协会、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会员、甘孜州摄影家协会会员、甘孜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九龙县摄影协会会员等。业余爱好文学.摄影创作,作品散见于《民族》、《四川党建》、《康巴文苑》、《星星诗刊》、《当代诗人》、《作家》、《天府散文》、《新时代摄影》、《人民摄影报》、《西南作家》、《凉山文学》、《贡嘎山》、《四川政协》、《文昌文艺》、《民族研究》、《甘孜日报·康巴周末》等各类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