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与水书的相同功用试比较
作者 ​王继超 2024-04-30
原出处:《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

彝文与水书同属贵州特有的两种少数民族古文字,象形文字占有一定比例,有着相同的造字方法。彝文的书写是从左到右,造字法可大致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和通假四种,其中象形字占有相当的比例。水书文字采用象形、会意等手法创造。然而,两种古文字更多的相同之处在于有着相同的功用。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9519.jpg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两种古文字的纸书记载类别与相同功用比较

两种古文字典籍都记载本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法学、美学等文化信息。彝文古籍写本有丧祭习俗、祭祀祖宗、祭祀与崇拜神祇、祈福消灾、历史谱牒、摩史丧礼文献、摩史婚礼艺文类、天文历法、教育文献、长诗与歌词、军事文献、翻译与故事、占算预测其他等十四个类。在这十四个类中,彝文古籍与水书古籍功用特别相同的《占算预测》一类,水书一般分《正七卷》、《春寅卷》、《亥子卷》、《丑牛卷》、《甲巳卷》、《黑书》六大系列,其中的无数分卷有《分割卷》、《婚嫁卷》、《营造卷》、《丧葬卷》、《祭祖卷》、《壬辰卷》、《占卜卷》、《挡卷》、《黑书》等内容。彝文古籍《占算预测》则分为类《测算日期》、《命运预测》、《占算疾病》、《占算死亡类》、《占看鸡卦(股骨)》、《占看猪膀》、《占看竹卦》、《占算凶兆》、《占算失物》、《占梦》10个分类。它们的共同点是其中都穿插了天文、历法、天象、宗教、哲学、美术、民俗等内容。天文、天象的观测研究是为制订历法服务的,而历法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进入农业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些信息对研究民族的历史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年、月、日、时所属的甲干、属相、五行、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宫辰等的生克治化关系的搭配,找出认为是吉利的日期来用。根据阴阳历的蓝本,可以推算出一年又一年的月大月小,四季、八节、二十四气等。它也可视为是历书或推算历法用的原理书。尤其是记录的大量民俗活动、集中的上百种民俗禁忌,天文历法及气象知识、一定的气象预测常识等,可以说是这一类古籍中的传统文化的精华。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天文历法的制订过程中,都对九宫、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天干地支(属相)、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彝文的《玄通大书》与《择期大书》类与水书的《“泐睢”万年经镜》有很多的相同功用,如彝文《择期大书》(贵州省赫章县珠市乡上寨村杨世明家旧抄本,贵州省毕节地区档案局藏书编号d007)为例,该书有130页,57640字。由《月建择日》、《依六十甲子算吉凶日》、《九星占》、《观神在日》、《二十八星占》、《依二十八星观吉凶日》、《占猪膀时布摩到场》、《择招魂日》、《择求子日》、《择消灾日》、《择赋诗待客日》、《择尝新日》、《择理发日》、《择子女入学日》、《择梳洗绾髻、沐浴日》、《择打首饰日》、《择剪裁日》、《择安碓日》、《择推磨日》、《择酿酒日》、《择砌墙日》、《择挖火坑日》、《择植树日》、《择修马厩日》、《择修羊栏日》、《择修牛圈日》、《择修仓日》、《择修猪鸡圈日》、《占嫁女不利日》、《择祭神树日》、《择挖渠日》、《择祭水源日》、《择修路日》、《择天地人合》、《择日月人合》、《择采舍与人合》、《天地利日》、《布摩合局日》、《天地死绝日》、《始楚不祭祖日》、《犯重丧凶日》、《论甲干犯重丧日》、《日建犯重丧日》、《丧祭犯犬吠鸡鸣日》、《占宅基日建》、《占宅基选吉日》、《择建房日》、《择建房利日》、《以八卦占进新房神在日》、《择安床日》、《择迎亲日》、《择不婚嫁日》、《依甲干占娶亲日》、《占结婚逢破日》、《占结婚奉耿兹食人日》、《占结婚逢天梁震日》、《择分家日》、《属相年送彩礼》、《属相月送彩礼》、《属相日送彩礼》、《择播种日》、《择播种吉日》、《断晴》、《断雨》、《测一年十二月年景好坏》、《过年看风向》、《看大年初一起风》、《观新年香火》、《观天象断气象》、《择搬迁》、《择四方天象断气象》、《观三神与替巴方位》、《观坐基靠山与克星山》、《八卦图解》、《住宅克山克水险崖照》、《观墓地》、《择安祖灵之崖》、《择觅祖魂草方位》、《论墓地消水》、《占死》、《依时占死》、《依日占死》、《依月占死》、《依年占死》、《亡魂的变化》、《择行船日》、《择出门日》、《择出征凯旋方向》、《涉水犯水神日》、《四绝四亡日》、《不出征日》、《行船不归日》、《天防地避日》、《行船大利日》等标题汇辑成。记录了彝族的历法特点,星占活动,对婚丧、祭祀、农事、生产生活活动中对日子的择算、预测,断雨晴,测年景,总结气象观测经验,择住址,墓地讲究和谐等,记录了大量的天文历法知识,生产生活经验,民俗活动范围。还插有大量八卦、花卉或符号示意图。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考是康熙年间手抄本,号称水族人民百科全书的《“泐睢”万年经镜》,分上、中、下三部,844页,3616个条目。内容涉及水族古代天文历法、气象、宗教信仰、民俗伦理、语言学、文字学、哲学等。仅从《“泐睢”万年经镜》一书简要的介绍里,就可以看出两种民族文字古籍相同的功用;如果作深入的内容比较,还会发现更多相同特点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内涵。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金石木等为载体的功用比较

金石彝文以碑刻与摩崖为主,其古籍资源丰富,仅在贵州的毕节地区,至少也有2000余块。以金石为载体的彝文古籍,就全国的民族古籍而言,是最具特色的。而贵州的金石彝文从数量、还是年代以及所录内容等在全国彝区都是首屈一指的。金石为载体的彝文的出现,曾对彝文的传播和使用都产生过巨大的历史影响。彝文的金文,到目前为止,发现有4件,保存的有3件。其中的“祖祠擂钵”亦称“祭祖擂钵”,系1972年在贵州赫章珠市乡铁矿村磨石沟出土,该擂钵经贵族博物馆的有关专家鉴定,系战国至汉代的文物,铸有“祖源手碓是”5个阳文彝字和彝族《祭祖经》故事,其次是收藏在大方奢香博物馆的明《成化钟》铭文。以石质为载体的彝文古籍,以墓碑、路桥碑、记功碑、摩崖等形式存在,在贵州彝区有数千块的资源分布,这些金石彝文中,字数多的是碑刻的类,位于贵州省大方县鸡场乡和黔西县林泉镇的《水西大渡河建桥碑》(现搬至大方奢香博物馆内)有彝文1972字,其次是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阴底乡大屯村坝口的《李雨铺四棱碑》,有彝文1856字。这些金石彝文记录了彝族的起源、形成、迁徙、分布、发展历史,涉及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供历史学、文字学、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伦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作重要的实物佐证。取得的成果有,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合作的《彝文金石图录》第一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完成的《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和赫章县民宗局古籍办合作完成的《彝文金石图录》第三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同是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古籍比较而言,以金石为载体的彝文古籍,打破彝文文献古籍既无写作年代,又无作者署名的传统与常规,金石彝文在署明了年代的同时,还刻录下作者、书写者乃至工匠等相关人员的名和姓,为后人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方便。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书的金文有发现的古钱币上的水书文字,水书碑刻有三都自治县发现的坝街乡羊瓮寨脚的水书古墓碑,塘州乡拉下水文墓碑、周覃镇的查水文墓碑、榕江县计划乡的水文墓碑、都江镇怎雷水文墓碑等,其中三都羊瓮寨脚的水书古墓碑产生的年代较早。水书摩崖已发现有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大坝村境内的水书摩崖石刻。彝文和水书文字都有自己的木刻本,彝文木刻本发现的不足十部,在云南,有传说是明代刻本的武定彝文《太上感应篇》(亦作《劝善经》)及《清净消灾经》,红河的《妮节审》;四川有刻于清光绪年间的《玛牧特衣》(教育经典)。在贵州也仅发现两个版本,威宁县龙街镇的安氏数十块刻板和由苏诺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印保留的《摩史苏》(4册)。水书木刻本则有明代弘治年间的木刻本水书。水书文字发挥了其丰富的功用形态,如牛角水书、陶瓷水书,其载体属性在民族古文字中是别具特色的。彝文与水书同属贵州特有的两种少数民族古文字,除有着象形文字占有一定比例的相同的造字法外,更主要的是有着相当多的相同功用属性。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书与纳西族的“东巴文”并称世界上象形文字“活化石”,这两种文字古籍的整理和保护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长足进展。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6年,水书民俗、端节、马尾绣等三项水族非物质文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荔波县档案馆也荣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贵州民族学院成立了中国水族文化研究院和水书研究中心,专门对水书等水族文化进行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领导下和在著名影星成龙的资助下建立了“水书文化博物馆”,为水书的抢救、保护和对外展示发挥了重要作用。纳西东巴古籍的整理与保护也卓有成效,集大成式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共100卷,每卷收入10来种东巴经典,囊括了中外现存的各类东巴古籍,具备完整性、权威性。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8月28日至30日,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水书古籍涵盖贵州、云南、广西的水族地区,情况与彝文古籍涵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的大致相同,但在研究与保护上已明显滞后了。同是两种古文字所形成的民族古籍,彝文与水书的传承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在保护上,水书和纳西东巴文所取得的成效,都值得彝文古籍的保护所认真借鉴。2V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王继超著《彝文古籍整理与历史文化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05-01。
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拍摄于奢香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