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云南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依然保留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为特征的“原始宗教”信仰方式,孕育了样式丰富的宗教绘画艺术,典型的有崖(岩)画、毕摩画、东巴画和甲马,作为区域传统民族文化有机构成的有机形态,具有多维的研究价值。在对云南民族原始宗教文化发展现状及文化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以绘画作品的历史遗迹和民族分布为线索,运用地理学思想理论和方法总结其地域空间分布及特征,为研究绘画作品的形成、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探讨绘画和地理环境之间、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整体把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共生共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宗教绘画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矗立于宗教绘画艺术之巅,展现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化,对其基本类型及地理空间分布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以绘画作品的历史遗迹和民族分布为线索,运用地理学思想理论和方法总结其地域空间分布及特征,试图进一步探讨绘画艺术与地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地域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概况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与自然矛盾为主的初期宗教,它以多神崇拜和巫术控制为主要特征。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形态基本上涵盖了原始宗教的所有形态和内容,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灵物崇拜、精灵崇拜等[1]。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和艺术的关系密切,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是共生发展的。由原始宗教的各种崇拜产生朴素的符号和简单的图像,形成了最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原始宗教绘画艺术的初期表现形式。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绘画艺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宗教绘画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并且只能表现出事物的一个瞬间状态,具有宗教性。作为人类早期的文化遗产,能够具体形象地展现宗教与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2]。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崖画、木版画、木牌画、竹笔画和卷轴画,另外也存在少量巫画和庙宇绘画。从地域传统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有毕摩画、东巴画、甲马和崖(岩)画。
二、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分布的民族地域性
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始终,26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原始宗教的内容,表现最为突出和典型的即为白族的本主崇拜、彝族的毕摩教、纳西族东巴教和佤族的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这几个民族的宗教绘画艺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特征。宗教文化的贯穿是云南少刷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这决定了原始宗教绘画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民族的地域分布是影响原始宗教绘画地理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白族原始宗教绘画
白族主要分布于大理、丽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本主崇拜仅仅存在于白族当中,可追溯到其先民的原始信仰,是一种以本主为中心的多神崇拜,以祖先和对人民做过的好事为崇拜对象。本主崇拜是白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宗教、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重要功能[3]。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4]。
本主信仰的形成经历了自然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几个阶段。本主崇拜是白族共同享有的习俗,其中包含着通过本民族语言传递得来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5]。祭祀本主成为白族农村古老的传统习俗,因此产生了“本主神”,融入了绘画艺术,形成白族原始宗教最初的绘画艺术形态。随着社会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木版画、岩画、壁画等艺术作品。如体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木版画-甲马,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岩画等。
(二)彝族原始宗教绘画
彝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即彝族毕摩祭司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彝族历代先民在宗教信仰活动中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图解、释意而创作的绘画艺术文化,是彝族原始传统艺术文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绘画艺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等全过程以及彝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倾向[6]。
彝族原始宗教绘画载体主要是就地取材,绘制在羊皮、丝绸、布帛及土棉纸上,以及绘制在石壁或崖壁上的崖画、岩画等绘画艺术作品。如体现经籍绘画艺术的《彝族签卦书》、《命理书》等,布画(纸画)“保家护佑神”、“地脉龙神”等,岩画艺术“沧源岩画”、“元江它克岩画”等,以及其它的吞口绘画、祖妣画像、巫画、庙宇绘画等绘画作品。主要分布于楚雄、红河、峨山、宁蒗、石林、南涧、漾濞、景东、江城、巍山、寻甸、元江、新平、禄劝、普洱、景谷、镇沅、宁洱等地区。
(三)纳西族原始宗教绘画
东巴绘画是纳西族东巴艺术的奇葩,其內容主要表现纳西族宗教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有反映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7]。东巴绘画在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用到,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以东巴纸、木片、麻布等为材料,形成木牌画、纸牌画、经书绘画、卷轴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如经籍作品《崇般图》、卷轴画《神路图》、木牌画《鬼牌》、《仇鬼牌》及纸牌画《东巴画谱》等。主要分布于丽江古城区、玉龙、维西、香格里拉、德钦、宁蒗、永胜等县地区。
(四)佤族原始宗教绘画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灰色的石灰岩石壁上画有赭红色的画图,当地的佤族人称为"染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是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颜料可能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崖画主要是狩猎、采集等生产活动及娱神等宗教活动的场面,也有表现了佤族的自然崇拜物牛等形象。目前,已发现崖画地点11处,分布于云南省沧源县的勐来乡、丁来乡、满坎乡、和平乡和耿马县的芒光乡等地,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
三、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历史遗迹主要类型的地域分布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崇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其艺术成就的绘画类型多种多样,承载其绘画艺术的体源众多,表现为崖画、木版画、竹笔画、木牌画、纸画和卷轴绘画六种。
(一)崖(岩)画
云南古代崖画以古代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为主体,是原始社会形象性的反应,是其它省区的崖画所少有的。崖画的表现内容有人物舞蹈画面;狩猎采集画面;符号、手印;战斗、划船、用绳牵牛准备祭祀的画面;房屋、村落画面等。如:佤族猎头祀谷祈求丰收习俗的崖画;景颇族“目脑纵歌”节日的崖画;独龙族剽牛祭祀的崖画等,以及元江县它克崖画、西畴狮子山崖画、永胜崖画、香格里拉三坝村崖画、耿马崖画和沧源崖画、麻栗坡崖画、弥勒金子坡崖画和高甸村红石岩崖画、漾濞苍山岩画等。主要分布在大理、沧源、玉溪、个旧、文山、红河、香格里拉等地。
(二)木版画
云南少数民族木版画主要表现形式为纸马(也称甲马纸),多以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和鬼文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祭祀用品至今依然流行。从艺术学的角度看,云南紙马是在多神崇拜观念影响下运用于民俗活动中的民间木版画[8]。目前,云南纸马在滇中、滇西北、滇南尤为多见,且各地均有差异,如昆明部区称之为“封门纸”;红河一带称“利市纸”、“ 领魂纸 ”;楚雄一带称“叫魂马”;“灶君”为各地纸马中必有[9],其内容都是与祭祀有关的神,如龙神、白虎、顺甲马、倒甲马、水神、山神、大神、猎神等,约有一百六十余种神祗。以求生、趋利和避害为文化主题,如“喜神”、“送生娘娘”、 “五福大神”、“招财童子”、“青龙白虎”、“起魂纸马”、“叫魂娘娘”等。从明代始传入云南的中原纸马普遍存在于云南汉、彝、白、傣、傈僳、纳西、藏等民族地区,且在其文化涵化过程中融入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云南纸马文化现象[10]。
(三)竹笔画
竹笔画属东巴艺术的一部分,体现在东巴经图画中,创作题材广泛,源于纳西族的多神崇拜。竹笔画在审美角度上主要是对经书起美化作用,如封面装饰画、扉页插画、题图、插图等。其中最能体现竹笔画风格的是东巴经中的画谱部分,这些画是用东巴书写东巴经典的竹笔蘸自制松烟墨汁绘在纸上或木牌上而成。竹笔画中最具特色的是绘以经书形式的画稿,具有画谱的性质,纳西语叫作“冬目”,是东巴在传承其文化中所用的一种工具书,内容包括神鬼、人物、祭木、面偶等画样。主要分布于丽江古城区、玉龙、维西、香格里拉、德钦、宁蒗,永胜等地区。
(四)木牌画
木牌画题材祝愿来源于神鬼宗教,是纳西族东巴用于宗教仪式的一种祭祀用品,是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布置神坛鬼寨必不可少的原始宗教艺术,主要包括神牌、鬼牌、门牌、还债牌、诅咒牌等[11],集中分布于丽江、香格里拉、维西、宁蒗等地区。
(五)纸画
纸画主要指原始宗教绘画中的经书绘画,以毕摩画为典型。毕摩画以彝文经籍内容为题材,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系统生动的图解、释意而再创作的绘画艺术文化[12]。主要包括毕摩经籍中连环画似的插图、原始宗教祭祀仪式中绘在木板上的鬼板画、彝族人家堂上绘画三种形式。历史遗迹主要分布于元阳、红河、新平、禄丰、峨山、江城和建水等地区。
四、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的地理空间分布及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1.类型丰富
从其艺术载体形式来看,有崖画、木版画、竹笔画、木牌画、面具、毕摩绘画等多种表现方式,展示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形式丰富的类型,充分体现了云南民族众多的特点。
2.题材多样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是以各种崇拜为主,随着其原始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体现其宗教信仰的崇拜方式亦不同。多元的崇拜方式,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容与形态,包含了原始宗教所有的崇拜形态,不仅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形态的完整性与多样性,更是体现了其宗教绘画题材的多样性,演绎着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性与信仰方式。
3.文明差异
虽然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形式纷繁多彩,但是据其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其绘画手段亦存在极大的区别。从就地取材到人造载体(纸、羊皮、自制器物、卷轴等),以及崇拜形式的先后发展,信仰心理的纵向转变,直接体现着各民族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轨道上的鲜明印记。
(二)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的地理空间分布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绘画分布较广,充分体现了云南多民族、多信仰的民族特点。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特点与云南少数民族空间分布,分析总结出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的地理分布特征。其分布格局如图-1所示。
1.从具体民族分布角度来看,主要分布在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聚集地区,以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迪庆纳西族、楚雄彝族、普洱彝族、红河彝族最为明显。
2.从民族聚居区角度来看,主要分布在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州,如大理、丽江、迪庆、临沧、普洱、文山等地。
3.从云南区域划分角度来看,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西南、滇东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滇中地区分布较少,其他地区基本没有此类绘画艺术成就。
4.另外,从流域角度看,在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怒江流域等地区均有分布。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是展示云南民族众多的直接表现形式。
五、小结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发展较早,源于民族的多样化、信仰的多样化。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绘画艺术的研究成果较少,对绘画的类型及空间分布尚未作出明确的鉴定。本文初步的尝试了对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绘画的基本类型的地理空间分布及特征分析,以期对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绘画艺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前提和依据,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缪家福,张庆和.世纪之交的民族宗教——云南少数民族宗教形态与社会文化变迁[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06(1).
[2]梁庭望,柯林.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教[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杨志明.白族本主崇拜的功能初探[J].云南民族学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5).
[4]牛军.白族本主信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浅析[J].楚雄师专学报,2000,1(1).
[5]吴棠.白族本主文化的变异[J].史海漫游,2006,4.
[6]龙倮贵.彝族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初探[M].四川: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0,4.
[7]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2011,5.
[8]曲艳玲,王伟.云南纸马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文化研究,2010.
[9]陈祖强.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奇葩——云南纸马[J].大理文化,2009.4
[10]杨松海.云南纸马的源流及其民俗寓意[J].文化遗产,2009.
[11]和玉媛等.纳西族东巴教木牌画艺术初探[J].艺术·生活,2009.
[12]张纯德.浅论彝族古代毕摩绘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003.1.
作者简介:李荣华(198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
原载:《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22期;文字来源: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