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滇中腹地——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的牟定县,这里居住着彝、苗、回、汉等24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彝族人民世世代代耕耘生活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优美动听的左脚调和豪放粗犷的左脚舞。彝族左脚舞文化已延绵千年,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独具魅力。
牟定民间有“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的说法。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修的《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这是数百年前的史书记载“三月会”上跳左脚舞的场景,而实际上在牟定彝族民间,跳左脚舞并不只限于节会上跳,更多的时候是融入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但凡彝家吉庆礼仪、喜事婚宴,传统节日、农闲时节,人们都会自发组织跳左脚舞,少则十余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大家聚集在村间树下、田间地头、庭院里、青棚中、姑娘房内,小伙子们弹起丁丁的龙头四弦琴,姑娘们唱起清脆悦耳的左脚调,一边欢唱一边跳脚,尽情欢娱,通宵达旦,整个彝家山乡弥漫着欢歌笑语。
牟定左脚舞集歌、舞、乐为一体,舞蹈跳起来欢乐有力,热情奔放,曲调抑扬顿挫,委婉昂扬,有情歌、颂歌、酒歌、叙事歌等8个类别300多个曲目,涵盖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情感交融、向往追求的方方面面,综合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起居、情爱欢愉、理想信念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狂欢色彩。左脚调词曲精练,通俗易懂,歌词内容反映了彝族人民自然纯朴、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热爱生活、重义多情、热情好客的性格特征,它深深地扎根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与彝族人民相依相伴,“只要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只要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它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群众性民间歌舞,是彝乡民族文化的奇葩。
“这方的山上长着歌谣,这方的水里流着舞蹈。”左脚舞这一彰显彝族人民性格的习俗,从远古传承下来,一代传一代,已经成了彝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新世纪新阶段,牟定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彝族左脚舞的故乡”,牟定“彝族左脚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月会上万人同跳的彝族左脚舞,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圆满成功。
彝歌踏舞歌盛世,左脚舞韵谱新篇。昔日生长在山乡野地的左脚舞,如今以其独具的魅力走进了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挖掘、传承和弘扬彝族左脚舞传统文化,打造和提升“左脚舞之乡”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思路,牟定县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立足左脚舞传统文化资源,力争建成国家级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左脚舞文化节、开展彝族绣女评选、猜拳大赛、美食大赛等活动,内引外联,不断提高左脚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左脚舞文化不仅在牟定得到传承,得到发展,而且走出牟定城乡,走进外面更广阔的舞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弘扬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不认识到认识左脚舞文化,并深深热爱上左脚舞文化,陶醉于左脚舞歌舞的海洋中。彝族左脚舞恰似盛开在葳蕤彝山的山茶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奇异芬芳。牟定“彝族左脚舞”这一亮丽的文化品牌,在新时代各族人民迈步小康社会的鼓点声中,必将谱写出更加绚丽辉煌的篇章。
(作者:毕继爱(彝族) 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