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雄州推进彝医药事业情况的思考与体会
作者 ​李自云 2023-04-02
原出处:​《世界家苑》2020年6期

摘要:为更好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更好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推动发展彝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部署,促进彝医药事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彝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弘扬彝医药文化,笔者深入楚雄经济开发区相关药企、楚雄州彝医医院、楚雄彝族医药研究所、楚雄州相关彝药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初步理清了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现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image.png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逐渐总结形成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彝医药学中蕴藏着丰富、宝贵的医药知识,在彝族聚居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彝族的繁衍、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把彝医药事业发展列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总体部署,作出了“把彝族药业建设成为全州支柱产业,把彝医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的战略决策,确立了打造楚雄“彝药之乡、滇中药谷”的战略目标,将彝医药发展与生物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健康楚雄”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彝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历史上彝医药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毋庸讳言,目前在我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彝医药事业的发展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很好地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推动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支撑与促进作用,同时也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彝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为更好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更好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推动发展
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药事业的战略规划部署,促进彝医药事业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彝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弘扬彝医药文化,笔者深入楚雄经济开发区相关药企、楚雄州彝医医院、楚雄彝族医药研究所楚雄州相关彝药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初步理清了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现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1.1 彝族医药基本情况

彝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对人民健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医药理论在经过当代一些彝医药研究者的努力发掘、整理与总结之后,现在已经初步构建起彝医药理论核心内涵。专家们认为,彝医药理论的核心与基础主要是一元二气理论、五行六路学说、毒邪理论、二气六性辨证、彝药二气六味理论、归路理论等。这些理论与学说能够较为有效地指导彝医药工作者的临床实践,能使彝医药诊疗活动在保持彝医药理论特色的基础上顺利得以完成。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彝医医疗活动现况

2016年末,全州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759个(含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其中:医院66所(中医医院12所,公立中医医院8所、民营中医医院4所),有乡镇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村卫生室1101个。全州医疗机构床位数15022张,其中,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2657张,占总床位数的17.68%,每万人中医床位达9.7张;有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110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2190人,占11.76%;有执业类(助理)医师6348人,每千人口有执业类(助理)医师2.3人,其中: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1090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0.4人。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8月2日我州成立了楚雄州中彝医医疗集团,明确了全州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民营医院自愿参加,现有167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集团,搭建了州县乡三级中彝医协作体系。云南省彝医医院已通过了三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命名,今年10月中旬接受了复审。县市公立中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命名,2家民营中医医院通过了二级乙等中医院评审命名。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财政投入50万元实施了2个国家重点专科建设,投入660万元进行16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投入670万元对7个县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进行建设、投入130万元对19个州级重点专科专病进行建设(其中彝医专科11个)、投入210万元对7个县彝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970万元对79个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进行建设、投入218万元对780个村卫生室中彝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进行建设。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 彝药材种植栽培

国家及省上对包括彝药材在内的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视,楚雄彝族自治州被云南省确定为云南省民族药种植基地。楚雄州近年来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促进彝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州的彝药材种植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多个规范化的药材种植区。如武定的重楼种植、南华等地的白芨种植等,都是种植规模较大、品质较好的规范化彝藥材种植区。这些彝药材种植区的开发,将有力的解决彝药材资源短缺的问题,满足彝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需要,对于促进、改善彝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州内曾组织楚雄州彝医药研究所及州内外的知名彝药研发企业联合开展对彝药材野生变家种技术的研究,并立项了多个药材栽培示范项目,对小红参、滇龙胆、露水草等常用的彝药品种进行了栽培种植技术研究,有力的推广了一批彝药药材的种植栽培。截止目前,一小部分的重点彝药药材品种已经基本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解决了药源的问题。如三七、灯盏花、黄草乌、紫草乌、金铁锁、雪上一支蒿、七叶一枝花等。还有一部分彝药品种虽然未开展规模化种植,但由于野生药材的资源储量较大,尚能满足彝药开发的需要,可以较好的供应彝药生产,目前暂时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风险。这一类的药材主要包括昆明山海棠、大红袍、青叶胆、小草乌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彝药材的资源储藏总量小,品种单一,且生态环境脆弱,如千针万线草、双参、野烟等,如不合理加以保护,实施综合性的开发利用,开展引种驯化、种植、养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短期内即存在着资源枯竭的较大风险。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 彝药新药与制剂的研发、生产

彝药新药和制剂的开发一直以来都是彝医药研究中比较活跃的部分,全国有多家知名药企从事彝药新药的研发工作,如全国知名的制药企业云南白药以及我州的盘龙云海、老拨云堂、万裕药业等。由于我州彝药药材资源丰富,资源储备量大,加上彝药材种植栽培研究的不断深入,药材栽培示范基地不断增多、扩大,彝药新药研发生产逐渐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云南省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共同投资近亿元,建成了天然药物产业园区,对引进园区的药企给予各种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这些企业加大彝药新药的研发力度。在一系列有利资源条件与政府政策倾斜支持与保护下,彝药新药的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盘龙云海药业集团研发的排毒养颜胶囊、楚雄州大姚金碧药厂开发生产的咽舒欣口服液、雁塔药业开发生产的痢宁片、楚雄天利药业开发生产的紫丹活血片、云南龙发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云南省彝医医院研发成功的养胃解毒胶囊、利胆解毒胶囊、紫灯胶囊、止泻胶囊等都是较为知名的彝药品牌。还有像降脂通脉胶囊、肠胃舒胶囊、恒古骨伤愈等150余种彝药成药被纳入到国家药品标准,获得生产批准文号,允许继续生产。在医院制剂研发方面,州内使用彝药院内制剂的机构不多,主要有云南省彝医医院,老拨云堂彝医馆等。云南省彝医医院研发出了降脂灵胶囊、温肾药酒、金虎通淋胶囊等24种彝药院内制剂。今年初,全国首个彝医药院士工作站,“侯惠民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为新彝药制剂开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医水膏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省彝医医院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租用庄甸医药园区30亩厂房合同,将建设楚雄州中彝药研发制剂中心,彝药研发将迈上一个新台阶。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 彝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1993年,原卫生部下发《关于制定民族药部颁标准的通知》,规定“为提高传统药物的质量,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决定“制定民族药部颁标准”。在这份通知中就已明确规定,云南省卫生厅为负责制定彝药的质量标准的部门。截至目前,国家药典中已经收载多种彝药药材。著名的《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版》的第二册、第四册和第六册为专门收载彝药质量标准的分册,共制定收载彝药药材标准163个。由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药品管理法》(修订)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故现在彝药的质量标准研究与建设工作逐步进入到所谓“地标升国标”的阶段。目前已经收载进入国家药典的彝成药约有150余种,但仍有许多彝药品种是云南省地标品种,尚没有升为国家标准。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彝医药理论体系构建不完善,难以有效发挥指导彝医药实践的作用

彝医药理论体系构建一直以来都是彝医药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彝医药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完善,将难以有效发挥对彝医药实践的指导作用,直接制约彝医药的快速、健康发展。彝医药基础理论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概念尚未得到根本厘清,对这些重要名词术语的本质、内涵还处在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目前甚至还有许多彝医药学者在套用中医甚至西医的一些概念来理解、阐释彝医学的一些重要理论与概念的现象。比如彝医学中的五行六路学说,就存在着套用中医的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来理解、阐释的现象,并没有注意到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重要区别。对于六路学说,目前的理论研究实际上还没能完全搞清六路运行的具体路线。对彝医药基础理论的核心-哎哺清浊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没有能彻底厘清。由于未能构建起对这些彝医药学核心理论与关键名词术语的正确理解,所以直接导致彝医药工作者在运用这些理论去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时,会出现解释不清,不能自圆其说,有些病理、生理现象无法得到完满解释的情况。此外,在彝药的二性六味理论中,由于二性只分清浊二性,不像中药学中的四气学说将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四种,可将中药的药性解释的更加详细、全面,这就使得彝医医师在进行临床彝医诊疗活动的时候,不能做到十分貼切地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药性上最具针对性的彝药进行治疗,从而限制彝医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彝医的临床疗效是彝医药事业发展的生命。同样的,由于彝医药理论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关键概念未能厘清,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彝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依赖现代药理学的知识来指导研发,没有较好的运用彝医药传统理论去指导彝药新药及院内制剂的研发工作。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尚显不足,影响彝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彝医药事业的发展,除了需自身具备生命力与科学性之外,还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州虽然已建立了彝族医药研究所、专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形成了像民药胶囊、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紫丹活血片等一批彝药新药的研发成果,但受目前医保政策的限制,对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用药基本名录》的彝药药品还不能进入医院药房供临床使用,从而严重影响药品的销售情况,变相提高药品的生产成本,限制彝药药企的产能释放,逐渐抬高药品的销售价格,最终势必影响到这些彝药新药研发、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全省州市均不同程度地在推进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楚雄州新一轮招标采购目前尚未实施,使得一些彝药尚未进入楚雄州内医院供临床使用。这就使得一些彝药药企的相关彝药销量受到影响,从而限制药企产能释放,影响其生产经营平稳运行,最终将损害这些彝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保护与扶持,使得一批在群众中有较高知名度与声誉、临床疗效较佳的彝药品种不能为群众所用,或因销售价格过高,降低药品的性价比,从而影响部分彝药品牌的销售情况,损害生产药企的效益,直接或间接降低相关彝药药企生产、研发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制约我州彝医药事业的发展。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多彝药研发、生产企业,面临着扩大产能、提升研发深度与广度、改造提升生产设备等的需求,且近来彝药材、原料药等普遍价格上涨,虽然州委、州政府十分关心、支持彝医药事业的发展,每年从有限的财政预算中划拨出50万元作为发展彝医药的专项基金,但相比推动彝医药事业发展的较大需求,这部分资金的数额还是显得有点杯水车薪。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部分中彝医院由于编制问题、资金问题,难以外引内培所急需的彝医药专门人才,难以提升改造彝医药服务机构、设施设备,限制了彝医药临床服务能力的提升。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彝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研发、生产、营销环节存在明显不足

目前虽有众多的医药企业投入到彝药开发的领域中来,但是在彝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彝药新药品种虽然较多,但知名大品牌较少,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2.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各自为阵,存在着一定的重复生产问题,产能较落后,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集团军作用。3.企业对营销环节重视不够,宣传力度较小,宣传方式较为落后,彝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知名度较差,且市场分割现象也比较严重。4.彝药新药与院内制剂的研发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研发条件较简陋,开发的彝药新药及院内制剂质量较差,与国家新药申报标准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4 药材采收、生产和加工方式对彝药资源的破坏明显

目前多数的彝药材采收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当地药农,药材的采收方式不够专业、科学,在采收彝药材的过程中常不注意彝药资源的保护问题,对许多植物药的采收并不是仅仅采收制药、研发所需的药用部位或研究部位,而是采用整株拔起的方式,破坏整株药材的生命,对本已稀缺的彝药资源造成更大的损害。还有的药农在上山采收某种或某些彝药药材的时候,往往不注意保护周边的幼小植株,对彝药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对彝药材的加工、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仍然采用比较传统、原始的方法,对药材资源的损耗较大。有些彝药材在采收时间、采收方式、采收部位上不注意,也会对资源的再生与保护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有些药农不知道采收植物药材应避开花期,以免影响植物药材的有性繁殖等知识。这些错误的药材采收、生产、加工方式对彝药资源的破坏作用十分明显。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促进我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彝医药理论研究,促进彝医药学理论体系构建

任何一门传统医药学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重视传统医药学理论的研究与构建工作,彝族医药学也不能除外。彝族医药学者应着重在彝医药学核心理论与关键术语上下功夫,努力厘清关键、重要的名词术语的内涵与外延,考证有关学说的历史沿革,尽力排除来自中医药、现代医药学的干扰,在充分搜集掌握彝医药典籍、史志资料及口碑文献等基础上,不偏于一家一派之间,不单独取论、各取所需、割裂整义,努力建构起属于彝医药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从根本上还原彝医药理论原貌,为更好的促进彝医药的抢救、发掘、整理与研究、开发提供理论武器,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助推彝医药事业发展

建议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有关上级管理部门的对接,用足用活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除限制州内彝药公司进入医院药房的政策壁垒,释放企业产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尽快进行我州新一轮药品招标采购,有意识地向彝药研发生产企业及知名彝药品牌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发展彝医药事业。各级财政每年应列支彝医药发展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彝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优质彝药研发、生产机构低息、免息、贴息贷款,鼓励彝药研发、生产机构采取多种途径、渠道融资。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 加强彝药资源的保护工作

彝药是发展彝医药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彝医药事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现在的彝药资源基本情况是大部分的彝药药材品种尚未进行规模化种植,基本处于一种野生状态,主要是由药材生长地附近的农民自采自挖,贩卖给需要使用这些彝药药材的彝医或彝药研发工作者。客观来说,这样的一种现状给彝药的保护与开发确实是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问题。目前有一些重点彝药品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养殖,如灯盏花、金铁锁、雪上一枝蒿、滇重楼等。还有一些彝药药材虽然没有进行规模化种养殖,但由于现有的药用资源较丰沛,短时间内还不会出现资源短缺的问题,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满足彝成药研发和生产的需求,如青叶胆、大红袍、昆明山海棠等。但即使是这样一些药材,如果从彝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应对这类药材品种加大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有意识的对一些彝药品种进行探索性的规模化种植,以应对其药材资源可能枯竭的后果和局面。而对于那些资源蕴藏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品种单一的彝药品种,则应重点开展引种驯化、种植、养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如千针万线草、叶下花、野烟等。总之,随着大量的彝药资源被开发制成彝成药、彝药的院内制剂、化妆品、消杀品等,宝贵、珍惜的彝药资源正开始被大量的消耗、利用,许多原本就处于野生状态、药材资源总量不多、供应不足的彝药品种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为了扩大彝药资源,保障彝医药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大彝药野生品种的驯养种植力度,推行对彝药品种的分类管理,加大对彝药濒危品种的保护力度,强调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真正为彝医药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 加大宣教力度,增强政策引导,建立生态彝药发展模式

彝药作为彝族聚居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医药卫生资源,值得全体人民倍加重视与爱护。彝药资源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许多药农、医药企业不懂得彝药资源储量的有限性,没有体认到生态彝药产业发展模式的好处,一味滥挖滥采,不注重彝药生态环境与彝药事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不懂得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彝药资源,使得彝药资源储量下降明显,部分品种甚至面临资源匮竭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全社会保护彝药资源、文明利用,合理开发彝药、保护彝药生长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的宣教力度,增强全民尤其是药农、药商、彝药研发企业等的自觉保护彝药资源的意识,强化促进彝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升保护彝药资源的意识与自觉性,形成对合理开发利用彝药资源的正确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彝药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来,以实际行动改善、加强彝药资源保护力度。此外还应加快生态彝药发展模式的推进步伐,通过政策引导、引领示范等措施带动一批彝药企业投身生态彝药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去,全面推动生态药业、生态牧业、生态林业等的建设与发展,鼓励药企和有实力的药商投身彝药资源种养殖行业,将彝药药业与农业、林业、牧业进行对接与结合,促进彝药药业发展与彝药资源种养殖的协调发展、同步推动,从而有力推动、促进彝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 推动彝药GAP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彝药资源人工种养殖

目前多数药农采用的是粗放式的采收、生产、加工彝药方式,这种方式对彝药资源的破坏与伤害很大。鉴于此,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除应加大对药农采收药材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其懂得保护野生彝药资源的重要性,重视对彝药生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了解如何合理化地采收彝药材药用部位,尽可能地保护彝药材资源之外,还必须积极推动彝药资源的规范化人工种养殖,大力支持野生彝药资源的人工种养殖的试验研究,加强彝药资源的野生变家种、组织培养、基因优化、良种选育、种苗的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基础科研力度,也唯有这样才能最直接的对野生彝药材资源进行有力保护,逐步扩大、保护再生彝药资源。除此之外,还必须大力推动彝药GAP种植基地的建设力度,按照GAP基地的建设要求进行药材的规范化、科学化种殖,政府应加大对药商药企建设GAP种植基地的扶持力度,从政策、税收、建设用地、贷款资金、交通、人才等方面对彝药种植、养殖企业予以大力的协助、配合,促进、推动彝药GAP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保护好有限的彝药资源,保障彝药制剂生产的工业原料供给,保障彝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Be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徐士奎,罗艳秋,张雯洁,等.云南省彝医药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报告[J].中国药事,2015(12).
[2] 许嘉鹏,杨本雷.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10).
[3] 李海艳,潘立文.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研究[J].饮食保健,2018(05).

作者简介:李自云(1962—),男,彝族,研究生,高级讲师,现任楚雄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原载:《世界家苑》2020年6期;文字来源:参考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