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周末聚”秀出赫章古韵
作者 黄杏 2017-08-09
原出处:贵州日报

25
                        彝族铃铛舞                况华斌 摄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哥和阿妹阿罗耶
  追着那山歌阿罗耶
  阿西里西阿罗耶……

  日前,一曲彝族大歌《阿西里西》歌曲引得贵阳龙洞堡机场中外游客纷纷驻足。

  “神秘夜郎·古韵赫章”非遗周末聚文艺歌舞会在《夜郎故里我的家》的歌声中启幕。

  唱起来,跳起来……随着激昂的旋律响起,一群彝族姑娘激情表演的《索玛花开》舞蹈让观众如醉如痴。紧接着,来自赫章县民间的非遗传承人先后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

  雄浑的《彝族铃铛舞》让人感受到赫章彝族群众对非遗传承事业的浓厚热情;舞会紧紧围绕非遗传承、森林康养和生态文化这一主线,突出民族性、群众参与性和游客互动性,《西迁葬笙曲》、《撮泰吉》、《毕摩诵经祈祷》、《苗族大迁徙舞》、《铃铛舞》、《走进阿西里西》等歌舞戏曲表演,为游客献上了一场民间文化盛宴。

  除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活动现场的赫章特色非遗展台,剪纸、竹编、蜡染……众多非遗项目让现场中外游客惊叹不已。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迁葬笙曲                 况华斌 摄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财经大学,“赫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大型公益活动也在举行。

  一转、一抖,一抛,一接,彩带飞舞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两队舞者奏起鼓、铜铃铛为节拍,伴着铃铛声响,男子刚健豪放,女子柔媚舒展。表演者不断变换着脚步,抖动手中的铃铛,引来阵阵喝彩。

  “彝族铃铛舞舞姿刚健、豪迈,节奏和谐、有力,难度高,表演酣畅淋漓,把彝家汉子的粗犷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看完诸多精彩绝伦的非遗展示,贵州财经大学二年级学生郑程诚啧啧称赞:“太好看了,感受到了浓浓的彝族文化的魅力。”

  在赫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今年4月,赫章夜郎歌舞队凭着《阿西里西》广场舞优美的民族韵味摘取了全国《谁是舞王》争霸赛总冠军。

  赫章县夜郎健身操队把赫章独有的彝族铃铛舞和阿西里西舞,编排成为精彩的民族风情广场舞。

  有上千年历史的彝族铃铛舞,被人赞之为“彝族的交响乐”,是当地百姓婚丧庆典的标配仪式。

  近年来,在许多民间艺人的努力下,彝族铃铛舞被成功地搬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此次,夜郎健身操队把彝族铃铛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广场舞中,让更多群众在舞蹈中,感受到夜郎文化和民族风情。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7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苗族大迁徙舞             况华斌 摄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句话在赫章县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此次非遗周末聚,赫章县海雀村的小姑娘王芬以非遗小传承人的身份随母亲王建腊给观众表演了别具特色的大迁徙舞,赢得全场的阵阵掌声。在赫章县,随着“非遗进校园”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非遗,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传承人。

  该县从2005年开始,在中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课堂讲座,少数民族专家用彝族苗族方言互动游戏,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熏陶。

  赫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安玲说,“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今后我们会尽更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歌舞、学习彝族文化,这么美的艺术我们一定要传下去。”

  看完赫章县的非遗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感叹道:“非遗展示就是一场文化盛宴,非常棒,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传统文化之美,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视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

  有贵州屋脊之称的赫章县作为夜郎文化的核心地区,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不仅有可乐遗址、辅处古墓群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还有较多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等无形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赫章县围绕“夜郎文化集成区,乌蒙山区增长极”主题,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

  该县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100余项,目前,已经获得两个国家级和七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彝族铃铛舞、火把节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大迁徙舞、彝族年、彝族毕麾习俗、彝族莫蒿亩、苗族跳花节、彝族婚俗、彝族服饰等7个项目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赫章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赫章县2008年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着力保护优秀非遗项目,传承历史文脉,推进保护传承载体建设,强化非遗资源管理,着力开展展示宣传活动,有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贵州日报 黄杏)
Bk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