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整个跳虎节期间,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居住在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都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活动
云南双柏等县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这里的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择出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装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模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伴以乐曲和大锣笙,边跳边唱,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语称为“罗麻乃轰’也就是虎舞(又称老虎笙)。
虎节从正月初八日落时开始,正月十五日出前结束。正月初八开始为8虎,以后每日增一虎,直到增至15虎。跳虎节时,全村每户敬香供“虎神”,从门前到屋里都要跳一场虎舞.
夜晚,田间村寨燃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
来源
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居住在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属罗罗濮支系,自称“阿罗”。据说阿罗人的祖先选居住在深山密林中,常被豺豹蟒蛇惊扰,阿罗人防不胜防。后来阿罗人把猎到的虎皮剥下来,套在身上跳起“虎舞”,以守卫寨子,并表示阿罗人都像虎一样勇猛,不惧怕任何邪恶,阿罗人得到动物之王的守护,寨子安宁了,庄稼有了好收成,牛羊也平安了,寨子中出现一片吉祥景象。从此他们就把跳虎作为节日固定下来,并伴以乐曲和大锣笙,使之更生动活跃。
传说
老虎在十二生肖里排老三,还是很有实力的。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猛兽,可惜数量越来越少,幸存下来的还有好多被关在城市动物园里供人参观。有一些甚至沦为陪观众有偿照相的道具,它们的'牙也被人类拔掉了。不过老虎的战斗值虽高,但智商低再加上不会魔法,所以实战中老是吃亏,如果遇到武松那样喝多了不要命的主,劈头盖脸一顿拳脚,多半被扁成一瘫烂泥。
春节期间中国各地时兴舞狮子,不过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一支彝族人却有“舞老虎”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八,全村的成年男丁到后土地庙遗址集合,先杀鸡敬“土地神”,随后祭“虎神”。巫师占卜选中8位村民,让他们打扮成老虎的样子,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颈上挂一个大铜铃,整个跳虎节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这个虎神的来历没有详细记载,多半源于上古的老虎崇拜。
《西游记》里有位稍有名气的虎力大仙,却被孙猴子折腾得像个二百五,且看虎力大仙赌砍头的惨景:“(虎力大仙的脑袋)滚了有三十余步,他腔子里也不出血,也叫一声:‘头来!’行者即忙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条黄犬跑入场中,把那道士头一口衔来,径跑到御水河边丢下不提……可怜空有唤雨呼风法,怎比长生果正仙?须臾倒在尘埃,众人观看,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
虎力大仙真是虎落平阳被猴欺,谁让他碰上天下第一泼猴?诸般手段整死虎、鹿、羊三位大仙,哥仨只得认命。车迟国的老国王宅心仁厚,悲叹道:“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空有驱神咒水术,却无延寿保丸。”同样是动物,孙猴子和猪八戒能修成正果,真是各有各的缘法。
祭祀
云南彝族每逢过年举行祭祀活动,多有戴面具舞蹈之俗。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彝族,按其传统历法,农历十二月下甸和六月下甸为新年。彝族新年祭祀面具主要有云南双柏的老虎舞面具、大锣笙舞面具、“余莫拉格舍”(豹子舞)面具,禄丰的大刀舞面具。此外,南涧、弥勒也有类似的舞蹈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