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森,1957年10月生,今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白路镇白路村大平地村人,毕摩后裔,精通彝族历算与占卜,为武定、禄劝罗婺彝区现存毕摩造诣最高者。
出生于毕摩世家的李茂森,并非从小学习彝文,且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毕摩活动是被禁止的。但是,父辈暗地里举行的日常祭祀仪式和历算、占卜却被他熟记于心。1984年,楚雄州民委与武定县民委在武定县高桥镇举办彝文培训班,27岁的李茂森参训学习彝文,一头扎进彝族文化的知识海洋,刻苦钻研彝文与彝族传统文化知识,很快崭露头角,成为班上的优秀学员。结业后,他开始从毕,衔接起断代的家族毕摩世系;在周围村寨行毕,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闻名于武定、禄劝彝区。
2004年,楚雄州人民政府斥巨资实施《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百部工程,李茂森应邀参与彝语东部方言区罗婺彝文古编译工作。从2005年至2012年的八年间,先后与李明泽、张海英、钱丽云、朱琚元等合作完成《武定彝族葬祭祀经(一)》《武定彝族丧葬祭祀经(二)》《武定彝族丧葬祭祀经(三)》《武定彝族婚姻礼俗诗》《罗婺彝族祭祖祈福经》《武定彝族祝膀经》《武定彝族祭祀献牲经》《武定彝族诺耶(二)》《武定彝族日常祭祀经》《武定彝族诺耶(一)》《武定彝族献药经》等11部毕摩经典的编译工作。
李茂森生活的武定、禄劝地区是古罗婺部发展生息的核心地带。彝语称为“耐姆”的祭祖分宗大典是罗婺彝族一项耗资巨大、祭仪繁多、意义深远的标志性大型祭祀活动,一般二至三代举行一次,规模不一。在过去,土司阶层称“粉耐”,历时九天九夜;富裕阶层称“诺耐”,历时七天七夜;平民阶层称“图耐”,历时五天五夜。耐姆仪式至少需由6位毕摩来完成;第一位称“呗莫”,郎大祭师,司总祭,总理整个祭场;第兰位称“呗庆”,即协调祭师,司应酬,负责毕摩与主家的来往交涉;第三位称“呗导”或“郭捕”,即事务祭师,司劳作,领导背祖灵筒、汲取福禄水、布神座等;第四位称“呗浩”,即祓除祭师,司祓除、解罪诸事,负责清洁祭品与主持解罪孽等祭仪;第五位称“额呗”,即法师,同请神驱鬼,负责请祖先神与驱鬼逐魔等祭仪:第六位称“格呗”,即工匠师,司工艺技术,负责主持制作祖灵简、雕刻祖先偶像等事宜。6位毕摩有分工有合作,每位毕摩又分别带有三五个不等的副手,因此耐姆仪式实际参加的毕摩有30余人。2006年2月,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普德氏族举行耐姆仪式,李茂森毕摩被延请出任呗莫大祭师,其毕摩造诣为民众所公认。
(图为耐姆大典部分流程)
2012年,《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工作结束后,李茂森先后被楚雄州彝人古镇、武定彝族大酒店聘为民俗顾问。从2013年至今,他在武定县彝学会工作,抄录整理彝文古籍180多册。2014年11月,武定县民宗局、武定县彝学会举办武定县彝语彝文骨干培训班,由李茂森负责授课,培训班学员66人,其中有毕摩16人。李茂森积极参与彝区各种大型祭祀活动,服务社会彝族群众人,是毕摩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钱丽云,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教授;李绍德,武定县彝族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