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我对少数民族诗人印象深刻的有两位,一位是满族的纳兰性德,他的诗读来如在当下,贴近人心。另一位是藏族的仓央嘉措,他是莲花冰清一般的佛性诗人,其意境和文字的表达方式堪称独有和高妙,读来让人柔肠百结,情肝寸断,抵达情愫的最深处。可惜两位都已作古,其人其作毕竟都已只是隔世的文字情缘。
中秋前夕,得西安阎良作协冉主席所赠,荐读彝族诗人沙辉先生的诗集《高于山巅隐于心间》。初见此书,装帧简朴,是薄厚适中的一本诗集,但觉凝聚的心血和智慧及风物当不少,遂视为宝珠墨玉。兼而其大凉山地域和彝族人身籍,及非泛泛诗人能有的文字意蕴,极其具有吸引力。一读,感觉确非功力深厚者,当难写出其右之诗文,尤其诗境的悠长、诗意的绵长,诗情的喷涌,确非一般才情者可具;诗集里八个章节的构架,内容不俗,独识独感独悟,可谓启发性不菲,故更看重其诗。
开卷起读时,我并未看其序跋,从首篇读起,作者的诗风、用词、思考等诸方面的纯粹便吸引了我的心智。诗人要么矗立于高高的云端,要么站立于远远的彼岸,看尘世烟火和众生百相,此时,其为另一方的神灵,举眼周围,举眼人众,观一切自在。
他的语言如凉山那一方净土,无一丝浑浊物的掺杂浸染,看似平常的文字,却暗藏玄机和独悟,它们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忸怩作态,只显其自然道来、娓娓而言。这也诠释映照了诗人沙辉简约而不简单的心境和性情,以及某种地域的、民族的文化背景。如此之作品是自然成玉、浑然天成、未经雕琢的原风貌的显现。
他的诗篇总有落脚,给人以恍然大悟,天光顿开,灵性乍现的豁然和开阔,淡淡浮香,澹澹如水,呈于读者的眼前,照彻读者的眸子,震颤读者的心灵。
我曾与凉山彝人有着特殊的经历,有着较深的情结。记得十年前的夏天我出差到马拉维的维多利亚湖边,这里是我们的项目营地,项目部有一位优秀的青年员工,彝族,重庆大学刚毕业,分配到我们单位一年时间。他中等个头,身形俊朗,面庞棱角分明,肤色自带着彝族人受着紫外线照射所留下的天然黝黑,就如同诗集《高于山巅隐于心间》作者的形象。我把他介绍给了我一位挚友家的女儿,我打眼一看当是合适的一对,又甚喜欢他,所以有此撮合。他们QQ聊天,建立了越洋连线。但由于强烈的恋家本真思想和大凉山情结,他调回了凉山,就此一段从未谋面的情缘戛然而止。此去经年,我和他们常有联系,不过双方都有了美满的婚姻,筑起了各自幸福的家庭爱巢,生活工作在各自父母亲人的身边,可说倒亦无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我认为我对沙辉这位彝族诗人的文化背景,于十年前已感性有知,且深烙于心,了然于胸。
这次获得并深读彝人沙辉的诗歌,我深以为是冥冥中的机缘使然,也是某种必然。
一位彝族青年诗人,能吟诵写出如此这般的诸多诗歌,当是其勤奋所获,也是其禀赋使然,更是彝族年轻人一辈受党和国家之民族政策的恩泽,受到现代教育的结果。虽然凉山传统文化深厚,然其现代文明并非久远,但沙辉先生一定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因无此阅历心智的沉淀积累,非能奉献如此一部充满智性、心性、诗性和情怀的诗集。
沙辉的诗,字里行间跳动着未泯的童心,文字之下铺满纯情纯真,但其内涵的连缀却是山脉一般连绵起伏、河流一般绵长深远,实为作者成熟的思考所得、深厚的生活阅历所得。初读草览而不深耕阅读,他的诗给人的感觉以为此抑或是一位半大不小的孩子说出朦胧的人生和梦想,仿佛处在童稚懵懂和成长困惑之间,而深读深思,才感悟其情其思和其妙。正如他诗集的书名和各个单元章节的标题:高于什么隐于什么,高于什么矮于什么……,俨然一幅幅蕴含哲理、写意唯美的画卷,仿佛带着凉山彝地那方泥土的纯洁气息、生灵的灵妙气息,沁脾盈肺。
他的作品,诗思接通宇宙,贯古及今,绵延万里,畅及众神灵大千。与大家所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何其相似,又何其不似。有生活,有思考,有其表达“意图”,又更为具相。
时间的推移如水涌细沙,作者的文字亦在成长腾跃之中,越往后期作品看,其文笔愈是美而厚实,其视野境界演进的更远更幽。他不仅抒情亦说事析理,自有其文心诗味,道亦蕴其中。
读后尤觉沙辉老师这部诗集,是民族大智慧和作者的本真性灵之产物,可帮我等了解彝人的性情、风物、亲情、爱情、人文和历史,于我而言,它如一枚大昂星照彻祖国西南那一陲山水纵横的凡间人世,以及那人间里的滚滚红尘;它也深深镶嵌在那片土地上生灵们、众神灵的眼眸中,也让我们这些远在一方的人们,领略到它自身和那片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之人文的熠熠光亮、璀璨光芒,得知和了解、感受到那片热土的人文历史、精神世界,以及它们的博大精深。
我一边阅读《高于山巅隐于心间》,一边不由得想象着洪荒依稀的之前之凉山和数次“一步跨千年”后的如今之凉山,虽地处大西南,但其经济、文化各方面,现今发展迅猛,更显人杰地灵,相得益彰。这些诗篇、如此这般的诗篇有着这方水土的养育,灵感方可涌出,而且多呈喷涌喷薄之状,于外界而言,这些文艺文学,是凉山通向四面八方的路径和名片。
由于自身农人的经历和心相,我独爱情钟那黑土地和与之匹配的肤色,所以观其人,读其诗词,我自有属于我自己的方式和感悟。阅读中我体悟到,沙辉先生如《生与死》《孤岛与礁石,及某人眼中的海》等诗中的文字和情感,跳跃如峰如谷,如崖如渊,如梢如根。还有反意对立的词汇的运用,读来张力无限,让人的思想宽度得到无边地延展。《孤岛与礁石,及某人眼中的海》中的海水如血液,从未见谁写得如此血色浓稠;如其中写到的咆哮与细语,守候与拒绝……,恰如其分,而且错落有致具有如“等差数列”般的阶梯之美。作者想象之妙,随处可见,例如,作者竟然写到海亦有唇海岸即是唇,天地宇宙有唇太阳即唇印。
其跳跃跌宕穿梭的语言和思绪,看似不求空灵,却空灵,回环灵动于各文字之间的间隙、各篇章之间的缝隙;其复沓修辞的运用,一唱三叹,似在对神灵和在其之心、在其之意念的祖先进行膜拜、倾诉、祈祷和遥告,其虔诚圣洁之情之意似雪落大地,岚烟披峰,悠悠万古而荡涤人心、涤荡宇宙星辰。
品味这部诗集已过月余,也偶从西安这边微信好友的朋友圈知其万一。尤为感慨,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阅读可以;笔墨之间,潜藏大千世界,心之大千,世之大千,沙辉老师的诗便是如此。
(023-11-12)
作者简介:贺育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诗词、散曲学会会员,西安诗词学会会员,西安碑林作协会员,曾历海内外多项目,管理论文、文学作品时有发表并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