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种类知多少
作者 贵州文化 2024-04-14
原出处:搜狐号

贵州省世居着17个少数民族,是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古籍文化,文献载体形式多样。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anliu3.jpg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献古籍

1、各种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古籍文献,如彝文文献和水文文献。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汉文史籍称彝文为“匙书”、“罗文”等。彝文文献大多为手写体。贵州的彝文古籍达万余部,主要分布在毕节等地区。著名文献有《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等。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文古籍主要表现在水书中,水语称水书为“泐虽”。水书大约在秦汉之际,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形成。如今,“贵州水书文献”已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贵州省水城县顺场乡发现了用苗族方块文书写的100多本经书,但这种文字尚待识读和破译。据考,这些经书文字主要是当地苗族在举行祭奠仪式中使用。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史料。贵州省的汉文古籍数量众多,仅明清两代就有各种著作约2000种,其中很多作品记录了贵州省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民族语言的各种资料。这种情况在贵州各民族中都有发现。明清之际,在布依族部分地区流传着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方块字,人们称之为“布依字”或“土俗字”,一些接受过汉文教育的布依族宗教祭司(布依语称“布摩”)当时用这种文字来记录当地的宗教经典,还有本民族的民间故事、情歌等。侗族也借用汉字或仿照汉字创造了一种侗字,用于记录侗语歌册、历书等。被尊称为侗戏祖师的吴文彩就用汉字记侗音的手段写出了侗族文学史上第一个侗戏剧目《梅良玉》。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石铭刻类古籍

贵州的金石铭刻类古籍按镌刻的物体分,有锡、铜、银合金浇铸钟铭、岩刻、碑刻等;按文字分,有民族文字镌刻,汉文镌刻以及民族文字、汉文合刻碑。《妥阿哲纪功碑文》是迄今发现用彝文錾刻记事最早的实物。水文铭刻类古籍主要存在于墓碑中,数量不多。最早的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州拉下村的一块图文并茂的墓碑,据水族历法推算,此碑立于明孝宗十年(公元1500年)。唯一的一块苗文碑位于威宁石门坎,是1916年镌刻的。碑文反映了清末民初英国传教士柏格里从云南昭通到贵州威宁石门坎传教,创造苗文及办学校的情况。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9369.jpg

《妥阿哲纪功碑》

铭刻类古籍中还有一些是封建王朝颁发给各民族土司的印章。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由礼部颁发的镇远四方形青铜质官印,印证了镇远历史上曾为“苗疆古都”的说法。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书类古籍

目前发现的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起义发布的檄文、文告、民间保留的契约、土司的委任状等。锦屏县苗、侗族民间林业契约文书不下10万件。它们是产生于清代锦屏林区的民间法律文书,其内容以山林土地买卖、租佃、林产品分成及林业管理为主,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经济历史文献、我国缺少林业历史文献和民间民法文献三大空白。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口传古籍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因此,口传古籍种类多,内容丰富,各地差别较大。具体来说,湘西方言口传古籍中汉文化成分多些,流传有远古神话史诗《板东辰》、中古英雄史诗《天灵相公》、近古英雄颂歌《阿贵与雅莲》等。黔东南民间长诗数量丰富,篇幅浩繁,流传着十二路大歌。此外还有众多的季节歌、生产劳动歌,尤其是融历史、哲学、法规为一体的“佳理”篇幅最大。西部方言口传古籍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故事完整、优美。代表作有《蚩尤的传说》等。此外还有迁徙古歌和众多的丧仪唱词。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依族的口传古籍已整理出版的有《布依族古歌》(含部分口传古籍)、《安王与祖王》等;侗族口传古籍代表作有《祖公之歌》等;彝族口传古籍主要有故事、传说、劳动歌等,如《阿莫尼惹》等;水族口传古籍有散文形式的神话、风物、爱情等,诗歌可分为双歌、单歌、儿歌、调歌、诘歌5种,代表作有:《开天地造人烟》、《简大王之歌》等;仡佬族口传古籍有《仡佬族古歌》、《叙根由》等;土家族口传古籍有《哭嫁歌》、《打闹歌》等。Fj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搜狐号-贵州文化网,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