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彝文古籍分布收藏与分类
作者 罗京平 2024-03-17
原出处:《毕节民族研究(四)》

DSC_9488.jpg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先民较早地创造和使用了本民族的古老文字——彝文。据记载,彝文这一古老文字,早在“哎哺”时期就已经在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了。彝族古籍中关于“哎哺”时期的记载有这么一段:“布博举腮则,有条有理地叙述,恒唉阿买尼,得心应手地书写。”这段文字充分说明,彝文在当时已经普遍使用了。从“哎哺”至今,彝族已经传承延续了500代以上,按20年一代计算,有万年以上的历史,由此可见,彝族文字历史久远。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们用彝文进行著书立说,创作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这些古籍大量分布于西南彝族地区,内容包罗万象,且博大精深,涉及了彝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荟萃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基本分布收藏情况

毕节的彝文古籍曾有数万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仍有6000余册缮本,以金石为载体的彝文古籍至少在2000块左右,大部分散藏于民间,全市七县三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七星关区的青场镇、小吉场镇、阿市乡、普宜镇、大屯乡、田坎乡等地,彝文古籍缮本约1840册,碑刻约50块,其中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收藏彝文古籍缮本1000余册,毕节市档案局也有上百册;大方县的理化乡、百纳乡、凤山乡、安乐乡、达溪乡、八堡乡、三元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1400册,碑刻约400块,其中大方县民宗局收藏彝文古籍100余册,奢香博物馆收藏彝文古籍60余册,并收藏有水西大渡河桥碑、明成化钟等实物;黔西县的素朴镇、中坪、沙窝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250册,碑刻约30块;金沙县的岩孔镇、马路乡等地,彝文古籍缮本约100册,碑刻约30块;织金县的以那镇、三甲乡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100册,碑刻约30块;纳雍县的新房乡、姑开乡、洼书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600册,碑刻约50块,其中纳雍县民宗局收藏彝文古籍缮本20余册;赫章县的水塘乡、雉街乡、兴发乡、珠市乡、妈姑镇、双坪乡、辅处乡、朱明乡、财神镇、结构乡、恒底乡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1380册,碑刻150块,其中赫章县民宗局收藏彝文古籍缮本280余册;威宁彝族回族苏州自治县的新发乡、龙场镇、二塘镇、金钟镇、幺站镇、双龙乡、板底乡、观风海镇、雪山镇、迤那镇、龙街镇、黑土河乡、云贵乡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1305册,碑刻约100块,其中威宁县民宗局收藏彝文古籍缮本200余册;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的普底乡、大水乡等地,有彝文古籍缮本约80册;金海湖新区的竹园乡、响水乡也有部分彝文古籍。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基本分类

《大定府志》卷四十九《水西安氏本末》附录《土目安国泰所译夷书九则》中说:“书籍有曰名理,言性理者也;有曰苴载,记世系事迹者也;曰补书,巫书也;曰弄恩,雅颂也;曰怯杰,讽歌也;又有堪舆禄命书。”这其实是对彝文古籍分类的一种概括。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根据现存的彝文古籍,按其形式和内容方面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如下分类。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按载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毕节彝文古籍根据载体的不同大致可分金石古籍、皮书古籍、纸书古籍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金石古籍:以金石为载体的彝文古籍数量众多,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如墓碑、桥碑、摩崖、金属铭文等在全市至少有2000件。金石彝文古籍一般可分为石刻古籍、金属铭文古籍。部分已经拓片收录于《彝文金石图录》第一、第二、第三辑。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类,石刻古籍:顾名思义,也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彝文古籍,这类古籍多见于墓碑,也有修桥筑路碑、纪念碑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墓碑:如毕节市纳雍县姑开乡安定国墓碑,该墓碑高232厘米、宽67厘米,彝汉文合璧,有彝文420字,汉字55字,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野鸡村安氏家祖墓碑,该墓碑高120厘米、宽42厘米,彝汉文合璧,有彝文396字,汉文37字,立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毕节市赫章县白果镇安捕局墓碑,该碑高116厘米、宽59厘米,彝汉文合璧,有彝文265字,汉文68字,立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这类碑刻还有很多,内容涉及追溯祖源、叙家史、叙述墓主人及其后人身世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修桥筑路碑:如毕节市大方县马场乡的“新修千岁衢碑记”,该碑为明嘉靖年代摩崖碑刻,碑面高176厘米、宽88厘米,彝汉文合璧,因遭破坏性铲凿导致部分碑文无法辨认,现存彝文311字。内容叙述了明代贵州彝族贤士安万铨捐资凿崖修衢620余丈,使艰险变坦途,方便商旅往来之事迹。有《大定府志》曰:水西宣慰以来,惟万铨最贤。境民錾岩成碑,刻文以纪念,称颂其为“千岁”。又如立于大方县鸡场乡与黔西县林泉镇分界的大渡河的“水西大渡河建桥碑”,为并排的彝、汉文两碑,大小尺寸相等,高178厘米、宽73厘米。碑立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6年),有彝文1972字。为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捐资兴建黔西、大方两县分界的大渡河石桥而立。内容叙述了明代以前水西彝族统治家族的历史和建桥经过,以及桥建成后的效用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纪念碑:如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响水乡发现的“妥阿哲纪功碑”,由于年代久远,全碑仅剩左下部一截,高55厘米、宽60厘米,有彝文174字。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载,此碑“相传为蜀汉时济火所立,碑上有建兴年号”。又据《西南彝志》载:“妥阿哲之世,孔明先生来临,出兵南征,祖先妥阿哲,率兵随汉王,背军粮给他们吃,紧紧相随。汉皇帝说:‘妥阿哲为人,真是位忠臣,爵禄和顶子,给予妥阿哲’。”妥阿哲即汉文史书所载佐诸葛亮南征的济火,所以该碑又叫“济火纪功碑”。又如位于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的“通贵州至乌撒驿道纪功摩崖”,摩崖版面高90厘米、宽140厘米,彝汉文合璧,有彝文779字,汉文200余字,刻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该摩崖为乌撒知府禄旧承奢香夫人开龙场九驿之志,延“通贵州至乌撒驿道”,明正统三年,七星关至赫章段竣工,禄旧亲自巡视,并挥笔题写纪功摩崖。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类,金属铭文古籍:这类古籍目前在毕节境内仅发现两件。一件是“成化钟铭文”,该钟是1982年,大方县的文物工作者在本县的城关小学内发现的,钟提高135厘米,口径110厘米,厚1厘米,重约300公斤,钟顶有36厘米高的挂耳,钟面四周各有一幅八卦图,八卦四周的云、雷纹夹有两对日月图案。有彝、汉铭文八幅,每幅高19厘米,宽54厘米。因钟面彝汉文均注明其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而称之为“成化钟”。此钟是明代贵州宣慰安贵荣之妻奢脉率子建宗祠、安祖灵时以锡、铜、银浇铸而成的祭祀物,是迄今发现的彝族历史文物中唯一大型的钟铭实物。另一件是“祖祠擂钵铭文”,该擂钵是1972年在赫章县珠市乡铁矿村磨石沟彭家院子营盘垭口的小山包出土的,擂钵高10.2厘米,口径5.3厘米,净重0.2公斤,口沿外表上有一圈以波浪线交织的弦纹图,以下有四只蜘蛛纹,其间铸有5个彝文字,贴近彝文的下一沿有蛇戏蛙和雄雉冲天造型。据有关专家鉴定,此擂钵系战国至汉代的黄铜器,迄今2000多年。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皮书古籍:皮书古籍即写在牲畜皮、兽皮上的文字材料。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就保存有这样一份古籍,载体为一张长约40厘米,宽约29厘米的牛皮,以竖写的格式书写有18行,每行约27个彝文字,大约有486个字,其书写年代不详。因书写于牛皮上,故又称之为“牛皮档案”。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纸书古籍:绝大部分彝文古籍的载体都是纸张,统称为彝文古籍或彝文典籍。多为土纸、绵纸、草纸、宣纸四种,毕节发现的纸书古籍大部分都是书写于棉纸上。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按版本的不同分类

彝文古籍以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形式存在并流传,但绝大部分还是手抄本。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手抄本:纸书彝文中手抄本是主要的版本形式,故手抄本在彝文古籍中数量最多,流传地域最广,内容也最丰富。它除了各种经书、著作之外,还以信札、布告、账本、契约等的形式存在。著名的彝族文献《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宇宙人文论》等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木刻本:木刻本较为少见,因而十分珍贵。相传地处毕节的原水西和乌撒地区有不少的木刻版本,尤其是明代水西地区的突穆、渣喇、慕得等彝文世家都刻印了不少的彝文书籍,遗憾的是所有的版本都毁于后来的战火。毕节现在发现的就只有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收藏的,古乌撒旧地威宁的苏诺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刻印的《摩史苏》。这部《摩史苏》有26个标题,涉及丧祭活动中的18道仪式,记录了一场丧祭活动中摩史的活动程序。该书对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文字学等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该木刻本已由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资深彝学专家王继超教授和罗德显副教授整理翻译,并于2001年11月公开出版发行。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按地域的不同分类

彝文古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这一特性是因为彝族先民不断的迁徙、发展,从而产生了方言的差异、生产生活的差异、传统习俗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毕节彝文古籍从地域特性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水西彝文古籍、乌撒彝文古籍和扯勒彝文古籍。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水西彝文古籍:即流传于七星关区大部分区域、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金沙县、纳雍县等地区的彝文古籍,有文字书写流畅,用字表意的特点突出等特征,诸如《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大型经典。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乌撒彝文古籍:主要流传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等境内的彝文古籍,其特点与水西彝文古籍大同小异,古籍数量多,内容丰富。典型经典如《彝族源流》《宇宙生化论》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扯勒彝文古籍:主要流传于毕节市七星关区普宜、大屯、田坎、龙场营、金沙县马路、清池镇等地的彝文古籍。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按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分类

彝文古籍内容包罗万象,且博大精深,它涉猎了彝族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荟萃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根据彝文古籍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毕摩经书类、民俗文化类、军事文献类。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毕摩经书类:毕摩在彝族文化中有传播彝族传统文化与教化育人的职责,又是传统祭祀活动的主持人,还是彝族地方政权体制中的三大主要成员之一。这样的多重身份决定了毕摩掌握了大量的彝文经书,其内容多与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因此,毕摩经书类彝文古籍是所有彝文古籍中数量最多,体系最庞大,内容最繁杂的一个种类。根据毕摩进行的原始宗教活动、祭祀仪式、其他各种习俗活动等社会职能活动时所使用的彝文古籍的不同,笔者参阅了相关书目,将其划分为丧祭习俗类、祭祀类、祈福消灾类、谱牒类、天文历法类、教育类、占算预测类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类,丧祭习俗类:这一类经书分为献祭类、禳解消灾类、主体仪式类、指路经类。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献祭类:有《祭奠经》《献酒经》《丧祭献酒经》《献水作祭经》《献牲经》《迎毕摩时献酒经》《解冤献酒经》《献酒献茶经》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禳解消灾类:彝族先民认为,人死是因疾病所致,故人死后要为其治愈生前的疾病,让其清清白白归祖。这类古籍有《解冤经》《禳病经》《逐司鬼经》《禳解消灾经》《解除愆尤经》《破除伤害经》《禳灾献酒经》《禳解伤害经》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丧祭主体仪式类:有《丧祭经》《丧仪经》《招灵作祭经》《寻亡灵经》《丧祭辞》《四大城织绸》《丧祭开场经》《神座图解》《那史释名》《打铜织绸经》等。例如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收藏的《丧祭辞》,书本介绍丧祭中毕摩所负责的一些仪式,讲述孝敬父母故事,各部君长的丧祭盛况,与丧祭相关的典故、传说、轶闻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指路经类:彝族先民认为,人死后有三魂,一魂守坟、一魂入祠堂,还有一魂要经毕摩指路前往祖先的发祥地然后归相应的星座。所以这一类彝文古籍一般是《指路经》或《指路书》。例如大方县凤山乡张道明毕摩家旧抄本《指路经》,该书叙述将亡灵从其住地贵州大方县凤山一带指经贵州省七星关、纳雍、水城、威宁,云南省会泽、东川、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苍山一带。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类,祭祀类:祭祀祖宗时念诵的各类经书,有《祭祖经》《招灵经》《祭岩上灵桶经》《赞神异的法具》《供祖经》《更换祖筒经》《洁净经》《招魂经》等。例如纳雍县张金安家旧抄本《祭祖经》,该书记录恭请九代祖宗回来享受牛、羊、猪、鸡等牲的献祭招待,然后礼送祖宗之灵归其原位。反映贵州省纳雍一带古时祭祖习俗。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祈福消灾类:有《消灾经》《退灾经》《消除灾难经》《安神消灾经》《解灾经》《求借神威经》《收掩灾难经》《破迷恋经》《解咒经》《逐咒灾经》《扫送经》等。例如赫章县双坪乡大石村三家寨李朝文老毕摩家旧抄本《解咒经》,该书介绍:请威力之神为犯诅咒者解除诅咒,使之脱离灾难。为防诅咒与反诅咒,叙述邻近氏族谱系,如吐、那、武、啥吐、阿武等10代或15代左右父子连名谱,挡住他们发来的诅咒,如若被咒中,则予以返咒,使始作俑者受惩罚。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谱牒类:这类彝文古籍又称家谱或族谱。有《六祖富贵根》《彝族创世志》《彝家宗谱》《德布氏源流》《谱牒书》《什勺根源》《哎哺源流》《乌撒源流》《叙谱溯源》《纪兜根源》《彝族源流》等。例如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收藏的《彝族源流》,本书以父子连名谱的记录为主,分时期,分系统叙述彝族各部的分支、迁徙、流向、分布、连姻、战争、祭祖、社会分工等。以尼能、什勺为一个时期,包括鲁朵、斯里、策帕谱系。以武僰、慕靡、举偶为一个时期,武僰中分支嘎阿鲁、仇娄阿摩、僰侯、色吞、陀尼、古笃、德补、濮所,一直延至南诏末代;慕靡中包括恒投、斗朵、笃勒、诸毕德、叟厄、武古等。六祖分支至清代土司政权消亡为一个时期,又具体以武、乍、糯、侯、布、默六大系统,对其中的每个分支又加以叙述,连贯的父子连名谱为130余代,记录三千年以上的历史。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天文历法类:有《历书》《二十八宿星》《宇宙生化》《宇宙人文论》《宇宙生化论》《开天辟地》《天文历法》《万年历》等。例如赫章县财神镇阿候毕摩家的《宇宙生化论》,用彝族先天八卦理念论述彝族十个月为一年的历法,用彝族后天八卦论述彝族十二月为一年的历法,以及用干支及数理等推理天地人产生的规律,揭示宇宙生成、发展、变化无穷的哲理。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教育类:有《黎咪苏》《毕摩开场白》《苏巨黎咪》《祝福酒辞》《物事启蒙》《舍纠伟》等。例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金钟镇孔凡荣家《苏巨黎咪》,其意为规劝人的至理名言。反映彝族先民的人生观、道德观、美学观点。规劝对象有君、臣、毕摩、民众。君要重稼穑、明礼仪、练兵习武、善待黎民;臣和毕摩要效法前贤,尽力辅佐君长;民众要尊老爱幼、善待宾朋、弟兄和睦、适时祭祖、讲究诚信。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七,占算预测类:这类彝文古籍包括各种形式的占卜问课及算命等经典,其流传较为广泛,有《占期书》《拃苏莫》《择掩地气日子》《占病经》《测病经》《占鸡卦经》《占猪膀与鸡卦书》《阿鲁竹卦经》《竹卦书释名》《三十七类叟卡凶兆占》《占不祥之兆与灾难》《占不祥之兆》《走运占算经》《占丧祭是否掩舍启星》《解梦书》《布举与布陀解梦》等。例如金沙县马路乡沙毕摩家旧抄本《解梦经》,该书中记载有以六十轮甲子日、时、朔望日等梦兆解释,又分别有梦高山峻岭、日月出没、天晴下雨、狂风暴雨、满天星斗、乌云满天、雪片冰雹、桥梁路道、君臣师、金银、病痛、夫妇、盛装加身、戴铁链、美酒佳肴、骑马、豺狼虎豹、鹤、鹃、黑鹰、鸡、猪、鹅、鸭等所主的吉凶,对凶灾作排解或回避等提示。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民俗文化类:①彝文长诗与歌词:有《娄纪牧鹅》《朴确侯乌哭嫁记》《曲谷走谷选》《曲谷精选》《阿诺楚》《益那悲歌》《支嘎阿鲁王》《尼曲谷》《洪水泛滥史》《开天与辟地》《天地断往来》《七层天君长》《溯天地起源》《诗文汇集》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传说故事类:有《阿育孝敬父母记》《凤凰记》《陈状元记》《张孝记》《赛特阿育传奇》《三仙姑下凡》《神猴记》《色吞氏三姐妹》《天生三匹锦》《抓日撞月》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婚嫁类:记载男婚女嫁中所念诵的彝文古籍,有《诺沤苏》《婚事诺沤》《阿买恳苏》《诺沤经》《曲姐苏》《婚嫁礼仪集》《婚嫁歌》《摩久苏》《婚礼词》《婚姻史话》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军事文献类:有《阿哲(水西)战史》《阿哲(水西)与乌撒的交战》《阿芋陡世系》《水西传》《阿伍将军》等。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彝文古籍至少在6000册以上,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这里只是以古籍的载体、地域、应用场合、用途做大致的分类,还不足以体现学科内容及其实质,要想更科学地、更系统地对彝文古籍进行分类,还须对彝文古籍作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挖掘。Am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毕节民族研究(四)》,贵州民族出版社2017年12月01日出版;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