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彝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及对策
作者 ​车明旭 2021-11-01
原出处:新浪博客

image.png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一世纪初的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提。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历史机遇,地处西部地区的广大彝族人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拚弃一切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尽快步入经济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展潮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因势利导,切实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竭力搞建设”。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构建彝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仅以盘县部分彝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消极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崇尚厚葬对彝区新农村建设的不良影响

如果说以祖先宗拜为导向而产生的厚葬习俗,在始初,办丧者更多关心的是祖灵对后世的荫护、赐福的一种虔诚的宗教情感,那第现在仍在推崇厚葬发言人的人们更为关切的问题则是现实社会中获得人们对他们的如何评价,彝族人认为,作为儿女厚葬与超度已故的父母,是重教、贤能、富裕的标志,所以谁也不愿落得不孝和无能贫穷的名声。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沽钓誉的人,为了赢得这一好名声,无论父母生时如何不孝,漠不关心父母生前衣食住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却要在父母离世时,大办丧事,让人们公认他是一个实足的孝顺、贤能之美名。而且,一旦把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不惜倾家荡产,款待四方亲友,八方宾朋。这种“死人做给活人看”,一切不孝的罪名,也会被一场盛大的丧事洗刷得许许多多。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家庭办理丧事都是一次沉重的经济负担,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正常能力。有的甚至数十年间也无法还清父母丧礼债务,于是富人扯穷人,穷人联着亲友,亲友牵着邻舍,背负亡灵,祈祷无望,富的变穷,穷的更穷,互相影响,无休止地恶性循环。并且,由此引发了许多不得不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兄弟不睦、姊妹成仇

为父母办丧,本来的目的是祈求亡灵的护佑或落得一个重孝的好名声,希望弟兄姊妹团结和睦,兴旺发达,共享重孝之美誉。但现实生活中,“五个手指有长短”,弟兄和姊妹之间各自为家后,难免会贫富不一,观念有异。在办丧时,富者出资多、面子大,穷者则无脸面,唯恐他人背后说三道四,于是,咬紧牙关,砸锅卖铁,也与富者硬比高低,以争雌雄,于是弟兄姊妹间无形中产生了隔阂,甚至反目成仇。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2003年冬月,淤泥彝族乡境的某村张某某家父亲溘然去世时,兄弟五人商定共出15000元筹办丧事,待过后多退少补进行平摊,但兄长和小弟儿女多,正处于上学高峰,负担重,家庭经济比较接拮,一时半载出不起丧礼钱,结果当场被其他兄弟奚落辱骂,说对父亲没有孝心,是无道之人。翌日,其兄长在家想了半天,觉得无脸见人,想不通饮了两瓶酒,险些中毒身亡,从此弟兄变成冤家,彼此陌生。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同样为办丧事,发生在某个彝寨,母亲刚去世,报丧的人来了,为把母亲丧事办得风光体面隆重,即将做马郎的大女儿家早已坐耐不住,多番在背脚下放出消息:唉!母亲在世时,我们给了她好多吃的穿的,不见得有人看见知晓,现在她老人家走了,该正式轮到我们姊妹马郎家“尽孝表心”的时候,大家应倾出所有,丧牛要拉得比象大,灯笼要扎得比星明。要把丧事场面搞得闹闹热热,让五亲六戚知道明白我们作女儿的是如何尽孝老的。转场时,大女儿家丈夫因在某机关工作,奔打数十年是个科局干部,人缘广,经济好,吊唁时出动了数十部大小车辆,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前来奔丧,仅当晚燃放的各类焰火费高达万余元,硬把整个丧场弄得五光十色,焰火冲天,由此,而名声大振,邻里亲属赞叹无已。而小女儿家正有孩子念大学,哪有如此“财大气粗”的能力,奔丧的牛还是自家所养,烟花纸火不值500元,由此而受到族人的奚落谩骂,而无地自容。结果姊妹俩互生怨气,条件好的认为小妹家不像话,舍不得花钱“尽孝”,白害自家多花了钱,条件差的认为是当姐的不通情,有意为难自己,从此姐妹两家一刀两断,互不往来。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杀耕牛多,劳民伤财

彝族谚语:“农业不景气、只因无耕牛;养对好耕牛,耕牛不是畜,耕牛是财富、是粮食”。时至今日,多居半凉山的彝族人仍与机械化无缘,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牛的耕种,土地多者和年迈体弱的家庭更是如此。但近几年来,在某些彝区却悄然兴起为老人办丧,有大量宰食耕牛的风气盛行,这不仅破坏了千百年来丧事古规,破坏了农业生产,加重了自身负担,极大地影响了彝区经济收入。众所周知,丧葬礼仪时拉牛祭奠亡人是女儿家(马郎家)的义务。谁知这些年,一些外氏家即媳后家为了炫耀自家富有,不袭古规拉羊祭奠,也要同女儿家拉牛比高低,论强弱,道长短。且有越演越烈之势。为此,已故的原市政协副主席,德高望重的张晓德老人曾无不深感忧虑愤怒:“这几年我们有此彝族人(包括一些在职的彝族干部)越来越不像话,拉牛祭奠父母本该是女儿家的份内事,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外氏家也赶来凑什么热闹嘛,难道想让我们的父母到达祖先故地时‘缺羊少畜’而忧郁?,今后请大家少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事”。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丧事中酗酒闹事,时有发生

红白喜事离不开酒,这是彝族人的生活习俗特色。但在丧事中,有些丧家为显自家阔气大方,舍得吃喝,常备酒千斤,来客必饮,往往在操办丧事时,时常发生酗酒误事、闹事,酿成不少悲剧。2004年,淤泥乡落多村王某某家,因在丧事中对善饮酒的邻里帮者管理疏忽,结果在转场开丧的当晚,奔丧的马郎家的人与丧家帮者之间为口角发生打架斗殴之事,造成一死两伤,至今追悔莫及。2006年9月沙河洼茨王某某家在为其父母办丧事时,有个专门为丧家负责燃放土炮迎客的“火炮手”,因酗酒作业,被烟火熏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丧家也为此付出了“昂贵的医药费”,又疲于应付各种酗酒造成的是是非非,弄得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一场丧事了结,耗尽数十年的有限资金不说,哪还有心思搞其它建设。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盲目攀比对彝区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

黑格尔:“人类除了物欲肉欲外,还有对他人欲望的欲望,即追求他人承认的欲望”。诚然这话带有普遍性。但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还处于欠发达的彝区,如果不切实际,过份“追求”他人承认已富的欲望”,往往会物极必反,欲速不达。其结果会造成昙花一现的“泡沫富裕”,会阻碍影响彝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居住环境差,购买通讯忙

2005年,笔者曾到淤尼乡调查获悉,因国家煤矿产业政策和当地的资源优势,该乡拥有20余对有证煤矿,当地彝族人近水楼台,就业问题十分便易,经济收入增加,许多农户已致富脱贫。加之近年来各级政府均不同程度,不同渠道给淤泥乡进行帮扶,相对其他非民族乡镇和没有资源的贫困乡,各级政府在淤泥彝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是相对较多。但完全没有到预期效果,忽略了资金的家庭,人们的观念越落后,文化越陈旧,观念越保守。一部份人拿的扶贫款项后或好不容易积累点宝贵的发展资金,却不合理规划安排,用于真正需要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善居住环境等上面,而去买酒买肉,吃光喝光,出现“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风光今日安”的即时消费思想。殊不知,这些极其有限的资金积累正是市场经济动力源泉,是发展彝区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之本。这种长期形成思想观念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十分有害。它影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满足现状或逐渐丧失缺乏勤俭致富发展生产,发展贸易的强烈愿望。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普古乡其尼开村的杜某某家父子俩人好不容易在附近的苏座某个煤矿当井下工人,辛苦几年积累了两万多元工资钱。按常理,用这点钱去修缮一下多年破烂不堪的篱笆房,改变一下落后的居住环境,这无可非议。熟料,父子俩却经不住外面世界很精彩的诱惑,商议几昼夜,说什么“房子破烂不打紧,要学别人过日子,没有摩托不算富,不带手机才算穷”。于是,父子二人买车忙,购机转,三下五除二,把工资钱花得所剩无几。不出三月,因车技不过关,父子俩摔翻在阴沟头,父亲年迈成残废,儿子年轻受了伤,手机无钱买话费,忍痛割爱转售人。至今茅屋依旧,贫困如初。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淤泥乡落多村车某某家好不容易获得点“英柏”公路征地补助款,就忙着买摩托,四处横冲乱跑,威风了几个月。有天载人赶集,天下小雨,山路陡滑,加之酒后驾驶,非法营运,结果造成一死两伤的交通事故发生,至今负债累累,困苦度日。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脱贫迟缓,返贫加速

摆脱贫困,战胜饥饿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盘县部分彝区人民多居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然而,部分彝区的彝族群众却缺乏反贫斗困的勇气和信心,总是幻想着借助厚葬“亡灵”的这种超自然力量来帮助自己驱逐贫困。或等靠政府会在某年某日猛力扶持。可结果总是悲惨的,除一部分彝区人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响应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帮扶,改变以自身环境,告别了昔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但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丧葬习俗在某些人的头脑里稍加粉饰,一时难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若遇上父母丧事,又得大操大办,把几年来的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那点积蓄倾注一空,甚至不惜赊谷借米,高筑债台,重新又走向贫困的深渊。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淤泥乡某某村彝寨王某某家,算得上是村里的首富之一。平时做点牛、羊、猪养殖和酿酒生意,加之两个儿子在煤矿上班。一年下来可有闲钱二、三万元。2004年腊月,其父突然去世,为了炫耀有钱人家的威风,丧事赶了二十几营五亲六戚前来奔丧吊唁,除自家亲姊妹外,还增赶数十家侄女辈、孙女辈。丧事就餐人数多达千余人,宰杀耕牛十多头,肥猪八大只、鸡、羊无数。在超度亡灵之际,还张灯结彩,红灯高挂,气派非凡,规模之大,空前绝后。结果,丧事结束,欠下数万元的债务,首富变成困难户。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同样在淤泥乡境的某某村,有一姓张的某某家,儿子痴迷摩托,多番逼骗其父卖牛仿人买车跑,潇洒三个月,某日逢集市不慎驾驶,引发事故,街上撞人,酿成惨剧,不仅花了数万元医疗赔偿费,儿子也因违章行驶,逮捕入狱,悔不当初,叫苦不迭。昔日的养殖大户又变成了新的贫困户。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来,彝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发展,社会稳定,乡风文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和崇尚厚葬心理和现实生活中的盲目攀比等诸多方面的消极因素影响制约,他们往往不是把难得增加的收入投资于扩大再生产,以图更新,求得发展,而是用于厚葬死去的父母或满足一时的“富裕”虚荣,博得一时一事的世人“好评”,羡慕称赞。降低了本来就有限的财富,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和合理的消费关系。每遇一起老人丧事或发生什么不测,往往耗资达上万元以上,平时节省下来的那点资金或靠平时饲养的猪、牛、羊和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那点积蓄往往抛掷一空,甚至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有的在数年内无法偿清一次丧葬债务和一次大的灾难变故。这种畸形的丧葬,攀比消费观念与彝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事业即彝区新农村建设事业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制约新时期部分彝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隐形消极因素。有必要加以行之有效的改革,采取适宜的策略加以克服,使之更好地适应彝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改革措施及对策

(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发展彝区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的改变,从根本上说,只有靠改变条件,而不能靠理论上的演绎”。列宁指出:“劳动群众狂热的幻想的宗教信仰浪潮,往往同收成不好、瘟疫、毁灭性的战争等相联的社会贫困作为基础”。地处西部地区的彝族社会因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经济基础脆弱,收入普遍偏低,底子薄,人民群众长期处于温饱或半温饱状态。所以,只有加大彝区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更新彝区人民群众的传统消费观念,切实提高彝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确引导和树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消费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畸形消费观念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新彝区思想观念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快发展。所以,目前彝区人民要趁势而上,抢抓历史机遇,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的扶贫开发,响应各级政府在彝区实施的“文明村寨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加大彝区与外界的联系。只有加强文化教育扶贫建设,加快彝区科普、电视电影、广播图书的建设步伐,为封闭滞后的彝区营造一个良好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先进文化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才能使他们逐步自觉认识到这种崇尚厚葬习俗的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危害性,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勤俭节约,自觉树立超合理、健康的积极向上消费观念。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繁琐的丧葬仪式

目前,彝区很多地方老人的丧事,由于停尸过长,献牲程度繁多,即死即转超度亡人过于频繁。这不仅需要消耗丧家的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更牵连消耗与丧家关联的亲朋友好,五亲六戚更多人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所以,有必要对彝区的有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陈规陋习,需要作适当的“移风易俗”,即要保持传统丧葬礼仪特色,又要便于多数人接受通行。因此,对一些繁琐的丧葬礼仪有必要进行规范,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彝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采取“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形式或请本族“德高望重”的在职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明确规定倡导“厚养薄葬,丧事从俭”的原则:一般死一老人,若有另一方老人尚且健在的话,举行传统简易的开丧解结仪式即可。没有必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超度亡灵转场仪式;待若干年后两位老人一同超办丧事。这样既节省发展经济时间,又对丧家的亲友邻舍没有带来不必要的丧事支出。一般死一老人或超度转场,宰食牲畜不能超出2条牛、2头猪、2只羊,总共花费控制在五千元以内为宜。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在彝区层层落实和一项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包村干部或村组干部头上,长期相互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贯彻执行这一制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只有彻底改变广大彝区人民群众的传统消费观念中的一切消极因素,坚决杜绝这种推崇厚葬的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开拓进取,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祥和、文明、进步、发展、富裕、和谐的彝区新农村,从而更好地促进广大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朝着繁荣稳定和谐和方向健康发展。Z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