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丘北僰人后裔:洞穴深处藏“灵魂”
作者 肖育文 2024-09-29
原出处:云南网

祖先在崖子上,主公在崖洞中,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人在供桌上,朋友在酒桌上。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首在丘北县舍得乡白泥塘村被传唱的民歌,几乎每个男子都会歌唱。月光下,每当篝火燃起,这首原始古朴、苍凉悲怆的民歌就会唱起,仿佛是在唱着隐秘在村寨里鲜为人知的秘密。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踏访白泥塘村,是因为之前有村民向同行的考察学者们透露,他们不仅知道僰人,而且还在赶街的时候见过,那是一个戴着马笼头,人口稀少的民族,僰人的寨子就在大山深处,当地人称他们为“锅泼”、“戴马笼头”的人……丘北县竟然出现了僰人?这是真是假?白泥塘村怪石嶙峋,举目满是石崖石屋……一场僰人的探秘之旅,在这片显得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oren1.jpg

取出灵魂片

和僰人一样穿上海贝

天近黄昏,我们的越野车驶进了舍得乡白泥塘村。闻风而来的村民就站在了村口,听说有外来人,他们一早便翻出艳丽的民族服装穿上。孩子们围拢上来,看到相机他们又一哄而散,躲到大树或者石头后面。一些妇女也走出来打量着我们。他们的衣服上有太阳和大海的图案,精美的头饰上缀着大量海贝。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爱笑,一露齿两颗用金属薄片镶的侧门牙熠熠生光。这让同去的学者们大吃一惊——1974年,在四川宜宾发掘出了10具悬棺尸骨,其中7具成人尸骨有6具都被打去了两个上齿。不过白泥塘村村民却说,打牙的风俗是为了防止人染了瘴气牙关紧闭,灌不进汤药而毙命,是老祖先遗留下来的习惯。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泥塘村打牙的风俗是不是僰人凿齿习俗的演变?这还无法考证。不过,曾有专家提出,僰人就是白族,因为在当地“僰”与“白”的发音是相同的。但同行专家在白泥塘村发现:这里的村民不会说白族话,服饰也大相径庭,但却和已掌握的川南僰人某些风俗一致,比如服饰上装饰的海贝,这种2000年前在僰人中盛行的古老装饰物至今还在这里延续。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可能有僰人后裔

2003年6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曾来到白泥塘,通过对村民进行人体DNA检测后发现:他们的DNA明显带有百越民族的特征,与川南悬棺里人骨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不过,白泥塘村历来多民族混居,壮族、傣族也都属于百越民族。因此,DNA检测样本的有限性只能表明大概的族属,仅作为一种辅助证据,白泥塘村村民是否是僰人后裔依然无法确定,更可靠证据还需回到对僰人基本特征的详细考证:崖画、铜鼓和悬棺。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后,专家们先是在丘北县曰者镇狮子山发现了大量独特而瑰丽的崖画,恰恰如悬棺图画一样古朴真挚、色彩鲜艳、笔法一致;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里收藏的大量铜鼓上发现了与僰人铜鼓惊人相似的文饰;可悬棺呢?这个僰人文化最关键的因素却全然没有踪迹。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过,专家在与当地村民闲聊中得到一条重要线索: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高约30厘米、直径40厘米的木质鼓状祖棺,里面装着一些代表先祖灵魂的金属铜片。村民平时将祖棺隐藏在一个高而隐蔽的地方,祭祖时取出供后人祭拜。由此专家推测,当年僰人战败逃亡,不可能携带笨重的棺木同行,也不可能再继续悬棺文化,何况丘北一带又缺乏摆放悬棺的崖壁。于是,便将葬俗改为没有尸骨,只有灵魂;没有悬崖,只有洞穴,但仍能使祖先灵魂象征物世代保存和传递的洞穴灵魂葬。而且古代僰人悬棺葬终止的年代,和丘北“僰人”洞穴葬形成的年代基本吻合。最终,经过专家多方检测和对比,今天在丘北6个乡42个村生活的5000多人很可能就是僰人的后裔。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oren2.jpg

祭祖

悬空祖棺只安存灵魂

僰人葬俗一直便是带着神秘气息的风俗,主要有悬棺葬和洞穴葬。丘北僰人均属洞穴葬,不将死者的尸体入棺行葬,不看坟地,不择吉日,不筑坟堆,不立墓碑,更没有祖坟,而是取死者的“灵魂”入祖行洞穴葬。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般在死者行将咽气的时候,由族长取一块薄铜片迅速在死者脸部上方剪一幅宽约4厘米的半身侧像,刻上眼鼻口。这一过程称“取灵”,剪的铜片像就是死者的“灵魂”,俗称“灵魂片”。为了保持死者跟后代“血肉相连”、“世代相传”的关系,“灵魂片”要醮染孝子的指血,然后由孝子妥善保管,待到祭祖时交给族长入祖,实行洞穴葬。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丘北僰人每家都有一具“祖棺”,祖棺用樱桃树或桦桃树凿制而成,形如筒状,高约30厘米,直径为40厘米左右。祖棺从砍树取材到凿制成形的整个过程十分讲究,最重要的特征是不能让祖棺接触大地和土壤,就算是凿制时也是悬空的。祖棺是僰人神圣的“圣物”,外人不许观看和移动,由家族中最有威望的族长负责管理,存放祖棺的地点也只能是族长一人知道的“机密”。存放祖棺的地点是天然洞穴,存放祖棺之前,崖穴内的土壤要全部掏擦干净,安放好祖棺后,洞口要封好,以免被外人发现后移动和破坏。丘北僰人认为:祖先的灵魂只有不被外人观赏,不遭日晒雨淋,才能安宁。祖棺只有脱离土壤和大地,灵魂才能顺利进入天堂。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僰人这一奇特的葬俗源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据专家推算,丘北僰人洞穴葬从棺内灵魂片氧化程度看,至少有500年左右的历史。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一祭清洗灵魂

洞穴灵魂葬和悬棺葬一样带着神秘气息,第二天,经过乡长的沟通,村长李加兴终于同意让我们参观他家的祖棺。李加兴说他们老祖宗的葬俗就是悬棺,后来改成用小匣子装灵魂片了。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一片石林里,村长的儿子李自华和村民赵石才领我们到一个不为人知的悬崖边,一眨眼,他们便像猿猴一样攀爬了上去,在一个岩洞中取出了祖棺。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一段剖开的苦桃木,高约40厘米,中间掏空做成匣子。现场,李加兴还为我们讲述了祭祖的整个过程。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僰人的祭祖日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蛇日,一年一祭,经济实力不强的家族两年一祭,甚至三年一祭。祭祖日临近之时,族长要召开家族会议,商议祭祖的有关事宜,组织家族按户凑钱买供品。祭祖日,全家族男女老幼皆聚在一起,杀猪宰羊,然后在族长的带领下带上供品前往藏放祖棺的地点。族长从洞穴中取出祖棺,当众清点棺内“灵魂片”的数目,如果灵魂片数目增多,只证明族中有人“私自入祖”,如果灵魂片减少,则说明有人“盗祖”。众族人当众查明原因后,由族长当场减少或复制灵魂片,直到众族人没有异议,才用清酒“洗灵”(即清洗灵魂片),然后摆上供品祭献。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上次祭祖以来,家族中有符合入祖资格的死者灵魂片(按僰人的说法,只有年满60岁以上的死者才有资格入祖)就要举行入祖仪式,由族长将“灵魂片”统一放入祖棺,并再次公布灵魂片的具体数目,供下次祭祖时核实。最后用新的白色麻布包裹好灵魂片放入祖棺内,由族长独自抱着祖棺另外选择洞穴秘密安放。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关链接:娃娃出生先“过江”

丘北境内的僰人自称“锅泼”、“僰族”,他们认为僰人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是富贵文明的民族,其祖先是为了躲避战乱才从“江外”渡江逃到丘北,为了纪念祖先渡江逃难的历史,丘北一直流传一个风俗,小娃出生,都要放到水里让他们过一次“江”。丘北当地其他民族则称僰人为“海巴族”、“伯族”,1956年我国将僰人归在彝族白彝支系。目前,丘北境内共有僰人1557户6894人,主要分布在官寨、舍得、双龙营、腻脚、树皮等6个乡(镇),纯僰人村寨19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僰人村寨25个,均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偏远石山区和半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僰人受其他民族同化的幅度较小,至今仍保留很多完整的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最神奇要数僰人洞穴葬,最有代表的歌舞是“僰人跳乐”,最独特的服饰是用海贝制作的头饰,形似鸡冠,僰人称其为“冲天帽”、“鸡冠帽”, 僰人最喜欢的乐器是月琴。OQ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版稿件 特约记者 朱法飞;肖育文 摄影报道)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