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彝人追根溯源祭祖圆梦随记
作者 ​阿期的确 2024-11-03
原出处:彝族人网

​《康巴彝人追根溯源祭祖圆梦随记》写于15年前,原载《甘孜日报》2010年7月22日第三版文化特刊上。曾经有人冒名此文作者在《彝族人网》上发过这篇文章,后被取消,未予保留。现本文作者阿期的确将把此文发给《彝族人网》刊载,期待读者关注康巴彝人的历史文化。

bimage001.jpg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康巴,这是一次前无古人的考察随记。
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居在康巴高原的康巴彝人,是从清康熙年间,开始从今凉山州境内的冕宁、越西、喜德等地区迁入。几百年来,康巴彝人从未追根溯源祭祖圆过梦。这是康巴彝人的最大遗憾。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image003.jpg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在去年,得到甘孜州委、州府的格外关怀,对康巴彝谱系文化的保护挖掘、收集整理、研究传承,予以了极大关注,决定编纂出版《甘孜彝族谱系文化》。这在康巴彝人中掀起了很高的热浪,一个个家支热血沸腾投入到谱系文化的收集当中。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起彝族谱系文化,有个根与源的重大课题。如果弄不清根与源的来龙去脉,那谱系文化就成了无根谱系,无源文化。这是研究彝族谱系文化中所顾及的问题。康巴彝人谱系文化中根与源的诠注是,根在云南,源于凉山。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阳春三月,在州上和九龙、泸定的关心支持下,《甘孜彝族谱系文化》编纂工作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组团由州人大副主任胡德明和泸定县人大主任杨晓刚的分组率领,赴云南考察彝族谱系与古籍文化,从而实现了康巴彝人追根溯源祭祖圆梦的夙愿。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月,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绽放希望的季节。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月,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梦想成真的时光。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月,祖国西南,山川明净,风光如画,美不胜收。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考察组一行,怀揣着久违的梦想,从康巴高原出发,取道经过凉山,跨过古老的金沙江,到久仰的云南彝族地区。可以说我们出考是,沿着先辈迁徒康巴的路线而行,沐浴着和熙的春风,踏着明媚的春光,考察先辈一路走来的坚实足迹,学习先辈迁徒途中攻坚克难的精神。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一路穿行,一路感谈,先辈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感慨先辈捧起金色的太阳,点燃多少新的希望。感言先辈留下多少滚烫的汗液和多少炽热的泪水。感叹留下多少先辈不息的魂和母亲慈祥的心。感想不知一路上留下多少先辈的眷恋。唯有古往今来的日月星空见证先辈的向往康巴,只有从古至今的山川古道记忆先辈的经历情怀。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先后到巍山、楚雄、峨山、昭通等彝州彝县。我们把此行,议定为追根之旅,溯源之行,祭祖而来,圆梦而归。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巍山祭拜祖先彝王

3月19日,我们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红河源头—大理巍山彝县,考察巍山彝族谱系和南诏古籍文化。巍山人热情好客,打骨子里真诚欢迎我们康巴彝人考察团的到来,竭诚支考,召开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彝学专家精彩讲解巍山历史,全面介绍南诏文化旅游品味。考察团德明团长精典交流甘孜风情、人文景观、康巴彝人历史文化。然后,古道热肠的主人家,引领我们驱车到集“全国道教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桂冠为一身的魏宝山考察。魏宝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以古、幽、奇、峻、秀闻名遐迩,素有“巍宝天下幽”的美誉。这里从汉代开始即有道教居住,明、清时道教盛极一时,至今20多座道教宫观星罗棋布,出阁架斗,曲径壁幽,有藏有露,道法自然。南诏总始土主庙坐落在层林叠嶂,蓊郁苍翠的北部山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image005.jpg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提子)

我们主要考察了这座历经沧桑,见证历史,兴衰缩影的南诏总始土主庙彝王大殿。来到这里,我们思暮万千,心情格外激动,仰慕之心油然而生,敬重之情沸腾不已。我们虔诚一心,捐功献德,点香祭祖,敬仰圆梦。考察团成员,苏久拉铁以“十三诏王英灵祭”为题,赋诗一首:“巍山灵气孕人杰/十三诏王乃英雄/始祖奴逻耕后岭/巧遇老君施法典/征战四方创伟业/英勇善战若干年/辽阔疆域握在手/守业君主十三王/勤政为民二五三/臣民安居乐业忙/共与唐朝一齐盛”。表达了大家的敬仰之心。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魏巍之山,天宝圣地,博学多才,悉谙南诏文化的解说员,对南诏十三代彝王细奴逻(谥奇嘉王)、逻盛(谥兴宗王)、盛逻皮(谥威成王)、皮罗阁(谥武王)、阁逻凤(谥神武王)、异牟寻(谥孝恒王)、寻阁劝(谥孝惠王)、劝龙晟(谥幽王)、劝利晟(谥靖王)、丰佑(谥昭成王)、世隆(谥景庄皇)、隆舜(谥武宣帝)、舜化贞(谥孝哀帝)的历史功绩一一作了全方位的解说,使我们进一步得知了想得知的巍山历史和南诏文化内涵。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是南诏的发祥地,是开国元勋细奴逻的诞生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是大唐南诏的故都,是彝人共同的圣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是一段中华彝人最辉煌的历史。唐贞观初年,蒙舍川内大小部落林立,互不统属,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四分五裂,人民深受其害,渴望安宁。人们会永远记住公元469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那一年彝族英雄蒙舍龙之子细奴逻在巍山建立了南诏(蒙舍诏)政权,直至公元741年迁都大理太和城。细奴逻的重生皮逻阁凭强大的势力逐步兼并了洱海区域的其他五诏,于公元738年完成六诏统一大业,结束了云南境内长期的部落纷争。南诏国一经营就是十三代彝王253年,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相终。南诏国不断的崛起和强盛,疆域辽阔,东接贵州,西连印度,南抵越南,北至四川大渡河,几乎囊括了现今中国西南的所有彝族地区。彝族英雄细奴逻,起于巍山走天外,经营祖国西南,开创南诏十三代彝王,改变了六诏,改变了云南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为开发西南,维护西南边疆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巩固祖国领土的完整作出了卓越贡献。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这个古老显赫253年的南诏十三代彝王,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无数令后人神往的古老永恒的文明遗产—南诏文化、南诏土主庙、三塔、铁柱、崇圣寺、五华楼、《南诏图传》、《南诏德化碑》、《南诏奉圣乐》、《星回节夜避风台》诗等都是见证,而南诏土主庙在其中则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祖先十三代彝王,他们都是中华彝族心中的雄鹰,装点天南海北顶天立地的热血汉,惯于跋涉的阳光和253年的风雨,把他们磨练成为“魁雄六诏”铁骨铮铮的彝家英雄,他们是我们中华800万彝族兄弟姐妹的自豪和骄傲。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翻开这部彝族文化史,创造得最经典的是土主文化。南诏土主庙又当属土主文化的极顶。彝家的土主文化,不崇拜权贵,不信仰神仙,只是简单地把历史上功绩最多、影响最大的彝家祖先作为土主神灵世代供奉和祭祀,这正弘扬了一种求实的民族精神。公元714年,唐玄宗下旨敕封南诏第一代彝王细奴逻为巍山大土主后,南诏第三代彝王晟逻皮建盖了南诏土主庙。于是,广大彝族最早的总土主庙就此诞生了,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土主庙鼻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诏土主庙的落城,它似珍珠、象玛瑙、璀璨闪烁,反响极大,辐射四方,西南地区土主庙林立,使土主文化迅速传播开来。从公元714年至今,四方彝族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定为祭祀日,成千上万的彝族同胞和其他民族的群众纷纷涌上魏宝山,以彝族传统的打歌方式,对唱山歌,杀猪宰羊,举行仪式寻根祭祖,祭奠祖先英雄。这一祭祀活动延绵千年,从未间断,兴盛不衰,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书写着古老的传奇。特别是修葺一新的魏宝山土主庙于2007年3月26日举行开光大典,按照彝族同胞的传统礼仪,进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和庆典后,魏宝山不但是一座久负盛名的道教名山,而且将成为闻名遐迩的彝族文化观光圣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主庙,承载着1300多年前南诏国深深的历史烙印。土主庙是全国800万彝族同胞灵魂的栖息地,是所有彝族同胞延绵千年血脉的根基,是见证天下彝族血脉相连的源头。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凡去过魏宝山的人,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走进魏宝山便是走进了一个粗狂、幽深、神秘、激情境界。这种感受不单来自于遍山遮天蔽日的森森古林,纵横交错的奇峰异壑,盘旋曲折云山古道,以及20多座掩荫在古树奇花当中的宫观古刹;也不仅在于它就是享誉全中国的14座道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始便成为大西南地区各派道家的主要道场和历代高人云游的胜地;更重要的是它还仅仅相边着一部辉煌民族历史的踪迹—南诏始祖细奴逻的发祥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学家认为,民族的信仰和风俗,是一个民族共同记忆的载体。彝族同胞自古有盖土主崇拜的信仰,这是一种源于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在彝人心目中,土主既是祖先,也是护佑一方土地人民的保护神。每位土主的神话传说,土主庙的诗赋、楹联、塑像以及祭祀活动等构成了特有的土主文化。在土主文化中,人们追寻着历史的踪迹,让民族精神的圣火得以世代传承。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该民族现存文化的记忆。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巍山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罕见且无法代替的彝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巍山不但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文化名邦”它更是闪耀在祖国西南边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巍山所创造的南诏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望南诏历史的星空,南诏如一壶千年陈酿,醇香四溢,是中华彝族极其珍贵的历史民族博深的文化财富和永恒的文明遗产。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魏宝山回客栈,稍作休息,晚上华灯初放,我们又考察了巍山古城。真感到巍山人对名胜古迹的保护,那是保护得相当之好。巍山古城至今还是一座没有现代文明吞噬的古城,24条街道和18条巷纵横交错,形如棋盘。走到哪儿,闯进眼帘的都是连片的屋檐和高墙,要不就是百转千回的小巷。城里居民的房屋和街面上各种店铺,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马具店、小吃店、缝纫店、杂货铺、纸扎店、理发店、纸蜡店,都还是那些经营了几百年的老行当。南诏古街长达2000米,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庭院、或“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雕梁画栋。在巍山县彝学会副秘书长小罗的陪同下,德明、泽古、南宏和笔者等入座了一家古色古香的四合五天井的人家,主人家特意为德明赐座了一把有500年历史的古椅。主人姓杨,年过古稀,是个博学资深的文化人,他给我们讲述南诏文化经典,古城建筑风格,文化旅游思路,大家一致感到,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真是受益匪浅,回味无穷。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与当地文化旅游干部聊天中,以如何发展当地的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为热门话题交流时,发现他们头脑敏捷,出口成章,说魏山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民风淳朴,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民族风情绚丽多姿,是名符其实的“文献名邦”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巍山文化旅游就是抓住一个“根”字,突出一个“古”字,展示一个“奇”字,坚守一个“真”字,把握一个“韵”字,营造一个“美”字。让旅游者在美景中参与故事里,当一次“神”,做一次“仙”,过一次异乎寻常的生活。提倡乡土性,古朴性,精品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新我奇,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让古老巍山灵动起来。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巍山彝县考察结尾,让我们共同倾听中华彝人的声音。南诏土主庙,凭此,我们可以从这里跨入历史的回廊,去瞻仰南诏十三代彝王的风采和威仪;去重温南诏250年霸业,与唐王朝相始终的悠久历史;去神游南诏东接贵州、西壤印度、南抵越南、北至大渡河的辽阔疆域;去追忆南诏奉唐朝、合六诏、并两爨、陷嶲州、掠成都、破安南、魁雄西南的业绩;去感悟南诏崇土主、倡道佛、弃分离、维统的国策方略。历史的深思加理性的升华,让我们再次感悟彝民族的辉煌历史、灿烂文化以及对伟大祖国的贡献。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去楚雄追寻古彝文明

3月20日,我们考察组告别了千年南诏故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南诏文化博大精深的巍山彝县,驱车到了亚洲人类的起源地、世界人类的摇篮—美丽而又神奇的楚雄彝州。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处滇中高原北部横断山区的楚雄彝州,境内群山巍峨,山峦起伏,水网密布,具有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海拔在556米—3657米之间。东部的乌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岭雄踞境内,形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元江两水系的分水岭自东向西从州境中部蜿蜒而过,构成南北二水环流之形。各河流发源于崇山峻岭,中游山间盆地错落,下游成河谷幽深险峻,形成山脉、河谷、阶地、土林以及岩溶等地貌相互交错的格局,其中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一个以高中山脉和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楚雄彝州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是云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前沿、也是中国大陆旅游圈、东南亚旅游圈和南亚旅游圈的交汇地带。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DSC_7256.jpg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州是探索人类起源和研究古文化的秘境之地,是发掘彝族历史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世界恐龙之乡、是东方人类故乡、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我们来到这里令人走神,感到走得很远,觉得到了人类源头,好像看到了古人类脱胎换骨走向文明。回过神来,这是触景生情下意识感应的缘故。楚雄彝州素有“人类发源地”、“古生物宝库”、“古文化瑰宝”之美誉。楚雄彝州珍视古祖留予的独具美誉瑰宝,以彝族文化名州为战略,大手笔建设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建成不少闪亮的文化旅游观光景点,引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接待我们的楚雄彝州人大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幸考察了“彝人古镇”、“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彝州博物馆”。彝人古镇在原(宋)大理国德江城的旧址上创意兴建。据考证,在公元900多年,宋代大理国高氏相族曾在威楚(今楚雄)西北二公里建设有德江城,后来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德江城已几尽消失。为了挽救和保留那些具有历史和社会价值的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本土文化,楚雄汇通地产公司投资3.2亿元,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浓缩了一个彝州、乔迁了一段江南”,打造出了具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的以彝族建筑文化为品牌的彝族文化旅游区。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晴空丽日,蓝天白云,灿烂阳光,城市宽敞洁净,街道井然有序,游客无不喜笑言欢。我们刚跨入彝人古镇大门,专为我们解说彝人古镇文化的彝家美姑就开始从彝人古镇大门两旁设置的彝人古老鸣山长号说起彝人古镇春秋,彝人古镇韵味。我们一路听看,一路感受古雅的色彩和情调。深深领略了青瓦灰砖,古色古香,如诗如画的彝人古建筑。特色鲜明,手工精细,刺绣美观,花纹独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古今彝族服饰。神秘莫测,内涵幽深的宗教毕摩文化。彝人社会“传道、授业、解惑”的毕摩世家。了解了毕摩源于彝族父系氏族中的祭司和酋长。熟知彝文,通晓史事典故,在彝族社会中不仅是祭司、老师、军师、医师和法官,而且是创造文字、撰写、收藏彝文经典的文人学士。敬仰了古人祖先的塑像,感受了古彝人崇拜神鹰,留连阿普湖,走过水上曲桥,入座彝人居室,到马帮古道回望悠悠历史风采。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深感彝人古镇,秉承了彝族传统民居精华,融入了江南文化建筑风格,形成了超然物外的高雅魅力,展现在眼前的是令人难忘的墙粉瓦黛、街深巷曲、小桥流水、花水繁荫、假山嵯峨、奇石嶙涧、古镇牌坊、梅葛广场、桃花溪、黑虎桥、春秋桥、望江楼、古戏台及花溪桥、腊玛桥、李贽桥等独特古朴的彝族建筑浑然天作地造。其中望江楼是彝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它耸立于龙川江左岸的天光云影之中。彝人古镇在滇西旅游黄金线上,与白族、纳西族、藏族共同形成了一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同时,也翻开了楚雄彝州文化旅游的崭新一页。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楚雄彝州“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战略进程,彝人古镇又着眼于全面传承彝族建筑文化和全面展示彝族民族风情,提出了“建设大彝人古镇,造就滇中旅游经济圈战略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共占地174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大彝人古镇,预计到2011年全部竣工投产。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彝人古镇将以传承彝族建筑文化为核心,建设“南诏御苑”、“高相国府”、“土司府”、“彝王府”、“南诏艺术馆”、“毕摩宫”、“彝医馆”、“彝人书画院”等建筑,既展示以彝族土司府为代表的彝族宫廷建筑及其文化艺术,又要展示土掌房、垛木房、瓦房等彝族民居建筑艺术,通过彝族建筑来全面展现彝族宗教、节庆、服饰、歌舞、艺术、饮食等彝族文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古镇的开发,推动了楚雄彝州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每天都有旅游团队到彝人古镇体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文化魅力,很多游客情不自禁的留下来,我们也一样,参与了一些体验性很强的文化旅游活动,白天到桃花溪的小桥上走走,到特色商品店里逛逛,到德运广场上看看,到竹溪西路的“小吃一条街”去品尝彝家原汁原味的小吃,晚上在茶楼上品茶,观看彝家歌舞表演,还到了桃花溪沿岸“酒吧一条街”体验小桥流水,感受彝家风情。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考察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我们康巴彝人期待已久的梦想,今终成行,梦想成真,感到格外欣慰。现对考察古祖智慧成果作下实录。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一个以彝族建筑文化来推动旅游发展的实证。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伟大发明,是彝族文化宝库中具有代表性、标志性和人文价值的瑰宝。这部历法是彝族先民在5000年前创立的,它把1年分为5季10个月,每个季度2个月,每月36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作为过年日,已经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其准确性和简便性已为世界所公认。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十月太阳历不仅是彝族文化中最具有科学性,最有人文价值的瑰宝,而且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优秀文化的典型,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使中国跃居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于1998年建成,占地500余亩,它以彝族古历法的十月太阳历为主要标志,以彝族葫芦海、葫芦长廊、彝索桥、千秋、刀杆竞技场、十月太阳历雕塑广场、图腾神柱、彝族多神崇拜文化浮雕、“三女找太阳”神话雕像等彝族文化建筑组成主要景点,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风情展演、民族彝族交流、群众娱乐休闲、商业经营交流为一体,是集中展示彝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大观园和动态博物馆,充分体现着中华彝族文化精髓,实现了彝族建筑文化产业培育与楚雄彝州旅游业发展的完美结合,其中主体建筑为十月太阳历雕塑神柱,占地5250平方米,祭坛三层,总高18.4米,中心主神柱直径3.5米,高26米,顶部有10米不锈钢三女找太阳雕塑,基座周围有彝族十兽历生肖石雕:即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麂子,七月岩羊,八月猴子,九月黑豹,十月四脚蛇。祭坛第三层直径36米,按中轴线和八方排列10根图腾神柱即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龙神柱、鹰神柱、羊神柱,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柱子影子准确测定四季,观测北斗星斗柄指向寒暑。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因其具有深厚的彝族文化及其风格独特的彝族建筑,已成为楚雄彝州重要的旅游景点,并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显示其彝族文化的魅力,现已成为楚雄彝州旅游的重点和文化旅游的亮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历法文化主题公园。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在楚雄彝州考察的最后一个点是彝州博物馆。大家都迫不及待,以先睹为快。跨进馆内大门,解说员就彬彬有礼的介绍道:楚雄彝州博物馆,坐落于楚雄市鹿城南路南端,于1995年7月建成开馆。该馆投资2400万元,占地60余亩,六方形平面布局,是具有典型彝族建筑风格的建筑,总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余平方米,曾设有序厅、古生物厅、历史文物厅、民族厅、中共楚雄州地方党史厅、书画厅、动植物标本厅、洞经音乐演奏厅等8个展厅12个展室。作为康巴彝人,走进每个展厅都感慨万千,尤其是到民族展厅就如象与人类先祖会面,特别是见到火把图腾柱更为兴奋。因为火把图腾柱,是彝人图腾崇拜的展示物。火把图腾柱由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彝族文化内涵。底座为一黑色木质图盘,圆盘上面用10片尖三角薄木片拼接而成一轮红色的太阳,隐喻彝族十月太阳历。柱身上的浮雕有虎、龙、蛇、蛙、鹰、鱼、牛、羊、葫芦、马樱花等多动植物及人面神像图案,反应了彝人的虎图腾和鹰、蛇、蛙、葫芦、马樱花等多种动物崇拜和多神崇拜,其颜色为黑色,反应彝族崇尚黑,以黑为美、以黑为贵的色调文化。柱顶分出八枝向外向上敞开的木条,漆为大红颜色,象征熊熊燃烧的火把,反映了彝人崇火习俗,同时隐喻彝人对宇宙的八方观念;八枝木条托起一个金色圆球,代表地球,彝人先民认为地球是圆形的,而不是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观念;金色圆球上方蹲居一只老虎,反应了彝人先民的虎图腾和虎宇宙观。楚雄彝州博物馆,其建筑群依山就势布局,建筑风格具有彝族民居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特色;主厅主楼居山顶,大屋顶具有古建筑殿堂风韵,与逐层下降的土掌房、垛木房等彝族传统民居建筑有机结合,构造严谨、气势非凡,已成为楚雄市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彝族建筑风格的梁架大门,迎来送往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和游客,成为楚雄彝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和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进出停留三个高品位的看点,一饱眼福。只是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兴致欲望难尽。好在座谈会上,主客双方交流放长了一点时间。对关注的彝族谱系文化和古籍文化的开发,多了一些探讨,多了一些交流,多取得了一些经,这是预期的愿望。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告别楚雄彝州,考察团成员苏铁以《雄风撩人》为题,赋诗一首作回念:古韵彝州现/风俗依然浓/楚雄繁华街/熙攘和谐处/幽幽林深里/世纪仙翁乐/紫溪日照翠/沧海万古新/夜空星胜月/不曾千山老/故已无踪/飞鸟迭音起/乡愁绕心扉/摇动清风过/愁绪随风去/馨香扑鼻来/笑靥匿花中。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峨山祭祀祖先阿普笃慕

在我们这次追根溯源祭祖圆梦行程中,峨山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先简介一下远古彝族历史人物,从彝族谱系源头说,阿扭举日是第一个猿猴变的人,武则是母系氏族中第一个女首领,什纳俄特是第一个建立父系家庭的男人,支格阿鲁是第一个为人类消灾除恶的英雄(塑像在凉山西昌市),阿普笃慕(居木惹吉)是远古洪荒中唯一幸存的彝族再生祖先(塑像在峨山),这就明白了必去峨山的原故。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25日,天朗气清,春光明秀,我们从昆明南下,去峨山彝县。峨山地处云南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哀牢山区和红河流域的东北的边缘,有着纯正而浓郁的彝族风情。它的西北边是楚雄彝州,西南边是红河哈尼彝州,附近还有新坪彝县,元江哈尼彝县等彝族与其他民族县,到峨山就是到了滇中彝族聚居区。一路几乎是高速公路,车子风驰电掣般前行,大家心飞神往,早想一睹峨山彝县“祖先文化园”风采。一路感观,交通的发达,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破坏峨山的生态环境。正午我们就到了峨山县城美丽的双江镇,峨山县人大、政协相关领导和县彝学专家引领我们到祖先文化园,并全面介绍峨山县打造“祖先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的成功体验。阿普笃慕文化园位于峨山县城猊江与练江交汇处,占地19亩,是个青石筑建的大气磅礴文化园,文化园内有阿普笃慕及其六子铜像以及祭祀广场。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9.jpg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普笃慕铜像高8.1米,坐西朝东,两层基台高2.8米,基座高3米,基座四周镶嵌按《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传说》设计的6幅浮雕,铜像背后照壁镶嵌彝、汉两种文字的《彝族祖先阿普笃慕传说》,前方台阶中设置有一目了然的六祖去向分布图。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普笃慕六子铜像均高3米,基座高1.2米。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来到这尊高大威武的阿普笃慕雕像前,用虔诚的目光仰望和礼拜,首先共同祭祀这位高额深目,浓眉宽脸的壮汉祖先阿普笃慕。我们的祭祀词是借用考察团成员苏久拉铁即兴创作的诗句来表达:“有个千年的梦想/那是寻找祖先的足迹/我们来了/来自贡嘎山的身旁/带着故乡人沉甸甸的嘱托/阿普笃慕哟/我们到了/到了你曾居住过的峨山/有个千年的愿望/那是寻找康巴彝人的根/我们来了/来自情歌故乡康巴高原/带着传承康巴彝人历史文化的初衷/阿普笃慕哟/我们见证了/见证了“六祖分支”的去向分布/了却了千年的梦想/我们丰收了/带着丰硕的果实/回归故里/探索研究/不负父老乡亲的期望/了却了千年的愿望/我们实现了/带着累累的硕果/回归康巴/载入史册/不负祖先的遗托”。站在“祖先文化园”里,有一种寻根溯源,谒祖归宗的满足与惬意,以祖先为背景,拍下的珍贵照片更是得意之至。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彝族毕摩曾经说过:“彝人就像树叶,遍布在苍茫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些树叶洒落在大山褶皱深处,一个名为峨山的地方,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这个镶嵌于哀牢山脉,叠嶂群峦中的生态县域,因山之巍峨得其名,因水之迤逦钟神秀。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方圆19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分之七十五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森林葱郁,溪涧潺潺,河流蜿蜒,大山的怀抱,更孕育出峨山山水一样坚韧奔放的彝人和古老绚丽的彝族文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的历史古老而悠远,大约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峨山就出现了人类活动,1991年,在老龙洞的考古发掘中(峨山塔甸镇老龙洞古人类遗址)发现并土出了敲砸、刮削、锥钻等出土石器及动物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100多件,足以想见,当峨山的先人抬着火把从洞穴中走出的时候,一个民族灿烂的历史便从此开始了。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片古老的彝族聚居区,峨山彝族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因为峨山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县,也因为峨山彝族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并且对周围的彝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峨山流传的彝族古文献中,有彝族先祖阿普笃慕的画像。据彝文古籍《指路经》所载,阿普笃慕及其部族最早繁衍生息活动在滇池为中心的周围地域。《西南彝志》、《洪水泛滥》、《祭祖经》等彝文古籍对阿普笃慕历经洪水泛滥都有记述。据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族古籍记载,彝族父系社会从细得依始,历三十六世至阿普笃慕,遭遇滔天洪水,因阿普笃慕善良诚实而幸免遇难,成为彝族的再生先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4月,峨山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彝族学专家和彝族聚居区的数十位学者对阿普笃慕的画像进行了考核,并取得共识;提出应当在峨山修建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塑像,每年在塑像前举行彝族祭祖节,充分保护和发扬彝族的古老文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8月,峨山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文化园工程开工建设,阿普笃慕文化园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2009年11月中旬,阿普笃慕文化园工程全面竣工。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11月26日,峨山彝县在阿普笃慕文化园举行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笃慕及六子(六祖)铜像揭幕开光及暨祭祖大典活动。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冬日的云彩之南,古朴峨山,彝歌涤荡,激情流淌。当日,唢呐吹开晨雾,长号呼出太阳。月琴拨响了古彝乐,花鼓敲醒了彝人谷。从峨山县内外,云南省内外,四川、贵州、广西等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彝族和相关领导与专家学者,万人倾巢,齐聚一堂,在峨山热烈奔放。“首届中国彝族祖先(阿普笃慕)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彝族花鼓舞艺术节”揭开了坐落在峨山“祖先文化园”的阿普笃慕及其六子铜像的神秘面纱。彝族祖先阿普笃慕及六子铜像在云南峨山开光揭幕。彝族毕摩诵经为阿普笃慕及其六子铜像开光,并举行“敬告天地”、“毕摩上香”、“敬贡三性”、“撒五谷”、“献花篮”等传统祭祀仪式。阿普笃慕是各地彝族共同尊奉的人文先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对阿普笃慕这个先祖名称,作一释解,因各地方言区的方言差异,彝族南部方言区称“阿普笃慕”,彝族北部方言区称“阿普举慕”,“阿普都木”。“阿普”一般指对老爷,这里专指“先祖”之意,“笃慕”、“举慕”、“都木”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都是一个名字,诠注“先祖笃慕”。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大山大水塑成了峨山自古至今的大气磅礴,塑成这里奔放热烈的彝族文化—古老的祭祖仪式,狂欢的火把节,奔放的花鼓舞,这片土地上相互交织,渲染……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个崇尚火的民族,这里,因火的崇拜而欢腾。古老的峨山保留着最完整的彝族取火经和最原始的钻木取火仪式。峨山境内的大西山自古是峨山和附近几个县的彝族过火把节时的取火地。而今,峨山在大西山上建起了闻名遐迩的火坛公园。届时,顺着百级石阶而上,穿过牛角一样的石碑坊,到达顶峰取火台取火。每年火把节,彝族同胞都要汇聚大西山上,弹起三弦,打起花鼓,跳起大娱乐,在祖先神灵的凝望下狂欢。由毕摩、杀鸡滴血祭石,参加仪式的盛装彝家男子、姑娘们都要屈身跪拜,随后毕摩围着取火石绕圈巡礼,不断念诵彝族古老的《取火经》。而后用最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取出原火,祭拜火神,依次点燃取火台旁的各堆篝火。继而取火的队伍将火种送往各村各乡镇后,人们才热舞狂欢三天三夜。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被称为“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花鼓舞在峨山的地位可想而知。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峨山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众多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悠扬的四句唱腔,古老的四弦琴,欢快的跳乐,婉转的阿乘乐……这些优美的民间歌舞,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峨山青翠的山岭间,而彝族花鼓舞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朵。红红的花鼓从一个变成两个,变成三个四个千百个。咚咚的鼓声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流传的不仅是舞蹈,还有无数的欢乐。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祭祖节,彝族火把节与峨山的花鼓艺术节一起,构成了峨山彝族文化精典。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往昭通追溯祖迹

彝族北部方言称昭通为“兹兹蒲乌”,又叫“觉托木古”。昭通地处云南东北边陲,系云、贵、川三省地的结合部。远古时代,昭通就居住着彝族先民,彝文古籍载,六祖之前的武则时代,以鲁旺(鲁甸)为中心,周围分布“七大沟则”部落,昭通坝子居住的是窦氏部落,昭通古称“窦地甸”,意为“窦家坝子”。沟则部落就是彝族先民,至今彝族内还有支系称为“沟则”。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image011.jpg

(图片来自肖育文微博)

古彝文译文:“追寻天起源,源头木古陆;追寻地起源,源头咪索尼;追寻水起源,源头茂尼矣;追寻人起源,源头六祖先。”远古之时,洪水潮天,人类遭受灭顶之灾后,幸存的阿普笃慕(举慕惹吉,按康巴彝人的传说,娶一天女,得生三子,三子中有一子成了彝族的祖先)娶三妻生六子,其名依次为慕雅切(慕阿切),慕雅考(慕阿枯),慕雅热(慕阿热),慕雅卧(慕阿额),慕克克(慕阿克),慕齐齐(慕阿齐),古彝文典籍称他们为“六祖”。阿普笃慕的这六个儿子都居住在昭通这片古老而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创宗立业,开拓壮大,建成祖宗基业,子孙繁衍后,阿普笃慕的这六个儿子发展成古代彝族武、乍、糯、恒、布、默六大部落,从昭通沿居住地逐步向滇、川、黔、桂四地区分迁,开辟了自新的领地,史称“六祖分支”。现在昭通市正在筹建彝族“六祖分支”文化广场,峨山建成的是祖先文化园。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载,长子慕雅切,善于征战,统领武部,以虎作为图腾崇拜。次子慕雅考,善于文韬,统率乍部,以葫芦作为图腾崇拜。武、乍二部从昭通分迁出来后,主要向云南各地迁徙。成为今天居住云南各地的祖先。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中地区的彝族主体为武部即慕雅切之后裔,主要居住在谷窝(今昆明),朵黒(即滇池)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慕雅切后裔实阿武德的十世孙皮武古,娶妻耿叩娄益,生下8个儿子分住四方,征服周围各部落,并建立了滇国。滇国强盛时期,其辖地东至云南沾益、陆良、华宁、蒙自,西到今宝山县,北至今云南剑川、姚安、禄劝,南抵红河北岸,即汉武帝时设置的益州郡范围内的各彝族部落。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子慕雅热,善于争城掠地,统率糯部,以鹰作为图腾崇拜。糯部从慕雅热传七代至额阿糯时,从昭通迁至今昭通与曲靖接壤地带,后辗转渡过金沙江进入今四川凉山州境内,成为凉山彝族“曲涅部”。也就是我们康巴彝人的祖先。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子慕雅卧,善于征战,统率恒部,以羊作为图腾崇拜。恒部分为三支,一支定居昭通,发展成为“乌蒙部”;一支从昭通经贵州分迁西北部的毕节地区迁至四川南部的永宁(今叙永),古蔺一带,发展成为“扯勒部”;一支从沿居昭通渡过金沙江后沿美姑河北上到达凉山腹地,发展成为“古候部”。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子慕克克,善于谋略,统率布部,以龙作为图腾崇拜。在滇东北、贵州兴义、毕节一带发展。六子慕齐齐,善于攻心,统率默部,以竹作为图腾崇拜。在贵州西北和广西隆林一带发展。布、默二部向东北、东南发展到今贵州普安、威宁,其后因发展成为“乌撒土司”,成为今居住在贵州大部分地区彝族的祖先。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28日,平凡如常的时间,深情笃意的日子,我们从文山丘北县驱车千里迢迢来到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古老神奇的昭通追溯祖迹。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午前,车在昭通境外行进,大家在车上显得疲倦,一个个闭目养神,一路上很少有人观赏山水。下午后,一进入昭通境内,大家从疲倦不振中暮然兴奋,急忙打开车窗,一路观看昭通的山形、水向,地貌、出产,感受自然风水,地理磁场,祖先依恋。当看到昭通腹地,古老的窦地甸,一马平川,富饶美丽,物华天宝,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时,大家都想起了彝族历史经典之书《勒俄特依》里记载的“兹兹蒲乌这地方/房前背水能带鱼儿回/屋后砍柴能带松脂来/上方有山能放牧/下方有坝能栽秧/平地宽广可赛马/山湾平静可居人/沼泽地带好放猪/寨内自有男孩玩乐场/院内还有女子嬉笑处/因而祖先基业在此建/子孙繁衍在此兴/九代骏马在此赛,九代宝剑在此舞/、九代德古在此讲。”《勒俄特依》又记载:“兹兹蒲乌这地方/马驹满一岁/鞍毡烂九床/牛犊满一岁/犁架断九副/羊羔满一岁/羊油有九棒/七代宝剑在此晃/八代骏马在此骑/九代德古在此说/祖先基业在此建/子孙繁衍在此兴/兹慕伺俄在此分/诺伙曲古在此分/曲伙博祖在此分”的情景。今朝昭通,眼前画面,古无伦比,更加繁荣昌盛。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通是彝族的发现地,六祖分支追溯里自然回归到昭通这个发祥地;彝族古籍寻根文化里自然找到昭通这个发祥地;现实的彝族《指路经》里自然把死者灵魂送到昭通这个发祥地;彝族创世纪、连名谱碟和祭祀经典中自然都有昭通这个发祥地。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用苏铁创作的一首诗作为结尾:“梦里依稀寻祖迹/似见非见不知数/三月春花正开时/走马探迹去昭通/古人不见了无痕/千山依旧笑迎客/六祖分支六方去/子孙兴旺八百万/各族齐心江山固/天下归一促和谐。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去云南追根溯源考察除到巍山、楚雄、峨山、昭通等彝区重点考察彝族谱系文化和彝族古籍文化研发外,还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先后到了泸沽湖、丽江古城、大理三塔寺、苍山洱海、太和古城,见识文化旅游。参观了世界恐龙谷,走进了昆明世博园民族村,观看了滇池风光,到了石林,去了勐巴拉纳西,进入了植物王国,参与了傣家泼水节,参加了哈尼走婚舞,观看了梦多咏晚会,去了红河南湖,观赏了元阳哈尼梯田,到了河口边关、经过了马关、文山、领略了迷人的普者黑风景等,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长了见识。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值得一提的是,考察团成员,在各景区景点,拍摄了大量的名胜风景纪念照。特别是德明团长,他是摄影行家,每到一处慧眼细察,视觉敏捷,采点完美,角度多样,抓拍得当,寻求精品,使用两部高档数码相机,轮翻“咔嚓”上千张风景素材。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考察历时半月,行程8000里,到了云南15个地方,看了25个点,举行两次座谈会。3月30日,德明团长在成都主持打总。大家各发其言,说见识,开眼界;谈感受,启迪深;讲收获,新开拓;提谋略,很在理。感慨不虚此行,他石攻玉,为考察取得丰硕成果而欣慰。州人大为考察人员接风洗尘,足麦主任来看望大家,高度评价康巴彝人首次追根溯源到云南取经圆梦而归的特殊意义。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有头,万有尾,借用康巴彝族著名诗人苏久拉铁(苏铁)两首感怀诗,表达康巴彝人的情怀!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玛滴洱渠波是和谐发展的守护神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滴洱渠波(贡嘎山)啊/你顶天立地屹立东方/那是康巴彝人的无限希冀/走向光明的殿坛/迈向前进的道路/玛滴洱渠波啊/你挺拔参天高耸入云/那是康巴彝人的宏大夙愿/踏上祥瑞征程/飞向人间天堂/玛滴洱渠波啊/你洁白无瑕光芒四射/那是康巴彝人的开明天使/抛弃落后观念/跟上时代步伐/玛滴洱渠波啊/你千秋万代坚如磬石/那是康巴彝人的坚定誓言/跟随伟大共产党/创造美丽新生活/玛滴洱渠波啊/你饱经风霜坚忍不拔/那是康巴彝人的理想信念/举起勤劳双手/建设温馨家园/玛滴洱渠波啊/你威武不屈胸怀天下/那是康巴彝人的立场宣言书/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玛滴洱渠波啊/你流金淌银惠泽康巴/那是康巴彝人的财富源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和谐。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 康巴彝人的感恩和誓言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是康巴彝人/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康巴高原/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了我们/惠民政策恩泽与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关怀与我们/我们永远铭记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是康巴儿女的一员/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康巴高原/兄弟民族关心我们/父老乡亲帮助我们/兄弟姐妹呵护我们/我们与兄弟民族心连心/我们是翱翔蓝天的雄鹰/我们飞翔在祥瑞的康巴高原/太阳辉照着我们/月亮陪伴着我们/星星守护着我们/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沐浴/我们是不知疲倦的铁牛/我们耕耘在康巴广阔的原野里/风雨鞭笞着我们/晨露滋润着我们/晚霞辉映着我们/我们与各族儿女并肩奋斗创佳业。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康巴彝人追根溯源祭祖圆梦随记》中,采用康巴彝族著名诗人苏铁六首诗作,使此篇随记增光添彩,给此行注入文魂,提升认知,宽度视野,收获连城。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康巴彝人——苏久拉铁(笔名苏铁),现为终身制国际高级诗人;中华作家网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终身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网高级诗人。作品散见于全国部分文学选集、文学刊物和网络平台,其中,部分被选入2022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集,部分被收入省级以上出版的地方文学作品集,部分入选《2023国典·诗歌大典卷》;2022年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荣获“诗盛杯”全国诗歌艺术大赛特等奖,“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并接受采访,部分诗词前后多次获奖。hA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4年11月2日)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