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彝族歌舞浅谈
作者 ​巍山旅游局 2021-10-12
原出处:​巍山旅游

通常而言,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一种擅长突出的民族艺术,有的是唱歌,有的是跳舞,有的是文学,有的是绘画,人们通过歌舞乐文画来寄托情怀、抒发情感、宣泄情绪……彝族世代擅长艺术是歌舞,翻开彝族艺术史,几乎都是有关于彝族歌舞的篇章。巍山彝族自然也不例外,从远古开始,彝族在原始的巫术宗教活动中,歌舞就成为主要仪式内容之一,以后,丰收、喜庆、节庆、战争或是哀丧等,都少不了歌舞。现在巍山旅游活动中,很多方面都有彝族歌舞。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点彝族歌舞知识。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踏歌

彝族踏歌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踏歌又称打歌,是歌、舞、乐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部落时期,就有今天彝族的先民类似于打歌的活动。后来,西晋、唐、元时期都有“打歌”的文字记载。清《康熙蒙化府志》载:“宴会则踏歌”。《蒙化志稿》载:“婚丧宴客,恒以笙杂男女,踏歌时悬一足,作商羊舞,其舞以一人居中吹笙,以二人吹箫(笛)合之,男女百余,围绕唱土曲,其腔拍节皆视芦笙为起止。”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打歌”由于历史渊源、生活地域的异同,而各有千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韵。东山彝族“打歌”,节奏悠缓,古朴庄重、含蓄抒情,保持了南诏王室宫廷舞的遗风;西山青云“打歌”,节奏明快多变,动作粗犷奔放,情绪激昂,犹如置身于人喊马嘶的战场;五印乡一带的“打歌”,曲调优美动听,舞姿矫健洒脱,气氛热烈而又和谐,这是交响乐中的华采乐章。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舞蹈动作中,轻快潇洒的“三步一颠”,热情奔放的“六步翻花”,粗犷有力的“半翻半转”,矫健激烈的“三翻三转”,配合着腰、肩、手自然摆动,形成了“斑鸠喝水”、“喜鹊登枝”、“金凤亮翅”、“孔雀开屏”等各种优美的姿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巍山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关于“打歌”的传说,有抵御外族人入侵,欢庆胜利,祭祀大典等传说,如果认真揣摩,觉得是有那么一点点痕迹,可又难以完完全全对上号。“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巍山,无论是山顶丫口、田间平地、农家场院或是庙宇殿堂,每一座彝家山寨都有打歌场。“生活离不开水火,彝家离不开打歌”,巍山彝族人民和“打歌”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芦笙一响,脚板就痒;笛子一吹,山歌就飞。”除庙会踏歌外,每一场打歌都有东道主。东道主事前就登门拜请歌头(有名望的民间歌手),打歌前在歌场中架起一堆篝火,备下米酒。傍晚举行拜天地、献芦笙、敬酒点火仪式。歌头吹响芦笙领头起舞,人们在芦笙、笛子的引导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往往通宵达旦。千百年来,彝族人民就是用“打歌”这种形式,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自己的向往与追求。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是源于民族民间巨大的生命力,“打歌”才历尽人间沧桑,经久不衰。20世纪50年代,巍山彝族“打歌”在首都北京展示风采;80年代,巍山彝族“打歌”飘洋过海到国外。2006年10月,巍山青云打歌队又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巍山“彝族打歌”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巍山民间艺人再赴北京,在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了为期一周的巍山民族歌舞乐节目。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逢喜庆节日,自治县的彝、回、汉、白、苗各民族兄弟手拉手,肩并肩,情不自禁地一起“打歌”,唱响一曲曲民族团结、民族繁荣之歌。随着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工作的推进,彝家传统的迎宾、敬酒、祭刀以及歌、舞、乐合一的“打歌”,犹如彝山香甜的米酒,曾一次又一次使中外游客沉醉和迷恋,“打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

山歌原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天不把山歌唱,三岁孩子白了头。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县境内的彝、白、苗、汉民族都有唱山歌的喜好,其中彝族的山歌小调最有代表性。彝族人民在田间劳动时唱,在喜庆节日时唱,在谈情说爱时唱,就连悲愤伤心时也“长歌当哭”。彝家有句歌谣:“不弹弦子不上路,不唱山歌不出门。男弹弦子绕路去,妹唱山歌绕拢来。”说明彝族和山歌有着浓厚的感情。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山歌内容丰富,格调多样。内容有反映彝族历史的古歌,有歌唱幸福美满生活的山歌,有祭祀亡灵的哀歌,也有表达男女情爱的情歌。而情歌内容最为丰富,影响面也特别广泛。有的表达较为含蓄,如“阿妹呀,蜜蜂采花来路远,不看路远闻花香。阿哥呀,只要蜜蜂心意真,好花笑迎蜜蜂开”。有的感情直露,直奔主题,如“爱你爱你真爱你,请个画家来画你,把你画在被子上,盖上被子想起你”。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歌多为即兴创作,常为男女对唱,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如“彝家的青山座连座,山上的树木千万棵,十里山路十里调,一片树叶一首歌”。山歌多用彝语唱,也有用汉语唱的。用彝语唱的除打歌调外,还有“青云薅荞调”、“哄娃娃调”、“赶马调”等,旋律优美,委婉动听。用汉语唱而且比较流行的有“二里半腔”、“江边小调”、“青云山歌”等。彝族小调对唱,歌手反应敏捷,出口成章,《五朵金花》就是对歌典型,对歌的人若是反应迟钝,或者才思过差,常常会被淘汰。有的还需要有一定生活情趣和诙谐感,譬如:“迷涩眼倒想睡觉,二昏八晕来打歌”,“天晴为何打炸雷,平地咋会迷眼睛?蜜蜂吵嘴声气大,蚂蚁打架起黄灰”等。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会

巍山彝族的歌会俗称“对调子”,如同满天的繁星一样多,它始终与彝族的信仰、民族节日、民俗活动或重大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的壮观场景。特别是巍宝山歌会、茶山寺歌会、小鸡足歌会、灵宝山歌会、老君山歌会、紫金山歌会、山歌会、阿徐地温泉歌会等等,历史较为悠久。其活动区域分布于高山和平坝,活动时间贯穿于年初到年尾,遍布巍山的山山岭岭,四乡八寨。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会的形成有的起源于南诏;有的则出自彝族宗教祭祀或庆典;多数是对爱情的追求,有不少青年男女,就在“对调子”过程中结成终身伴侣。歌会场上调子此起彼伏,有的是一村对一村,有的是男女对唱,歌声、笑声交织,往往通宵达旦,如果你有幸参与,一定会被深深地陶醉,流连忘返。这些歌会,多数都在风景优美的胜地举行。每个歌场都有成千上万彝、白、汉各民族群众欢聚,既是民族的盛会,又是歌舞的海洋,而歌唱爱情、歌唱生活是歌会永恒的主题。jr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