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漾濞南部彝族风俗山歌调之打歌调和大刀舞
作者 ​南方寒山 2024-08-01
原出处:​百家号

是彝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民族习俗。也叫踏歌,根据唐代樊绰《蛮书》“少年子弟幕夜游行闾巷,吹壶,或吹树叶,……”的记载看,起源于唐代以前。从祭祀的歌词、跳舞时长者领着跳序舞、民间传说、要喝酒才进行欢狂等方面推测,原来是彝族人原始崇拜中进行巫术活动,为取悦神灵的巫舞,再慢慢发展为人神同乐的一种歌舞。
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ange2.jpg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部彝族语称为“阿忾”、“额克”,意思是“歌舞”。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姿风格刚劲整齐、矫健明快。在、长笛伴奏下边歌边舞。举行礼仪的,开场时,必须由长者领着年青男子跳序舞,序舞后男女老少、生人熟客都可以随意参加。一般情况的不一定跳序舞,当歌头的音乐一响就可以开始。在舞蹈时的唱词即调根据场合不同可分为:祭祀、喜事、丧事、山会、庙会调五种。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ange4.jpg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阙,每一阙以三个字"韵头"起韵,然后是几个七字句和五字句。上下两阙构成一首完整的调。祭祀、丧事的调有固定唱词,曲体结构相对复杂,歌词基本上一直沿袭古人传下来内容,固定演唱不变。娱乐性调如喜事、山会、庙会的调除开头和结尾有固定唱词外可以随意编词。调演唱时有领唱、合唱、男女声对唱三种唱法。整个调以葫和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再与人唱的调互相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音乐,和声音乐效果非常强烈。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ange05.jpg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篝火燃起心跳加速;音乐响起,脚板发痒;脚步一动,手一甩,咽喉发颤,自然而然就:“阿苏瑟瞧着,罗细瑟,甩着。…咦色,咦苏色…”唱起来。围着篝火数十人一齐载歌载舞,优美动听的调,声飘四方,火光摇曳、山鸣谷应。在高吭激越歌声中,跳过一圈又一圈,唱过一遍又一遍。跳得脚发软、唱得声音嘶哑,大家都还不想休息。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ange6.jpg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通常与同场表演,在中其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在乐器笛子、,山歌、小调对唱中绕火而舞。有刀法、刀路、刀式三种讲究。由男性手持单刀表演,舞步优美、气势中正、热烈豪放。刀柄尾部系有响铃、彩穗,会随着舞步和大刀的舞动摇响、飞舞。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hange7.jpgqss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