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的建水民间歌舞
作者 汪致敏 2005-07-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走进建水彝族山寨,便可欣赏到中外闻名的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和烟盒舞。四大腔音域宽广,高亢激昂,婉转动听,曲中套曲,腔中套腔。唱词汉语,七言四句,内容多为情歌、山歌。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月明星稀的丛林中,赶集的路上,随时皆可唱曲对歌。其互答之句,情真意挚,非见高低未能停声。烟盒舞是与四大腔紧密相连的孪生姐妹,系彝族男女青年娱乐跳跃的舞蹈。有固定曲词,分“正弦”、“杂弦”两大类。以三弦、四弦、巴乌、树叶伴奏,弹响烟盒强调节奏、随着清脆的烟盒响声和欢快热烈的乐曲翩翩起舞。舞姿优美精巧,韵律刚柔相济,情绪豪放浪漫。1953年,建水彝族民间艺人首次将四大腔、烟盒舞带到北京,轰动了京城。1956年,彝族歌手白秀贞参加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银质奖。随后,许多彝族歌手相继走出山门,活跃于省、州、县文艺舞台,使古老的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I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水南部地区的龙岔河一带,是哈尼族聚居之地。每年农历正月属龙日的“昂玛奥”节期间,哈尼人均在林中设立鼓场,唱起缅怀祖先业绩的“哈巴”叙事长歌,跳起粗犷雄浑,反映哈尼人远古社会生活以及开凿梯田艰辛的?鼓舞。那古朴深沉,气浑力厚,刚柔相济的舞姿,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男性的阳刚之美,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哈尼人刚毅纯朴的性格特征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上个世纪80年代后,曾被誉为“世界风采的艺术”的哈尼族鼓舞,频频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大放异彩。新世纪之时,建水哈尼族鼓队又到首都参加中华鼓舞大赛,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I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建水老房子和古寺老庙中飘逸而出的洞经音乐和祭孔乐舞,是建水汉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源于道教,被染上浓重儒学色彩的洞经音乐,为中原地区早已失传的宫廷音乐,它经过建水地域文化的熏陶,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洞经音乐温文尔雅的音调,如同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每年春秋两季在建水文庙内举行的祭孔乐舞,是滇南地区最隆重的祭祀乐舞之一。它古朴精深的乐章和舞蹈,反映出建水汉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Ip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