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山位于滇中腹地楚雄紫溪山西南十五公里处,方圆五十公里的范围内大约居住着30万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是板凳山周边彝族群众一年一度的传统马樱花节,彝语称之为“梅维噜吱嘎”。
仲春二月,正是山上马樱花盛开的季节,山坡上朵朵竞相绽放的马樱花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火红的外衣,把大山妆扮得分外妖娆,绚丽多姿。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彝家人就要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马樱花节”。青年人要集会歌舞,唱歌对调。老人们则要给家里饲养的牲口叫魂,祭马樱花神,祈求马樱花神保佑彝家人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每当节日到来之际,九山十八寨的彝族同胞就会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板凳山赏花集会,跳歌对调子。彝家长辈们会把这一天看成是一年中聚亲会友的好日子,姑娘小伙子们则把节日当成牵手对歌,自由恋爱,选择对象的好机会。未婚的彝家姑娘为了能在马樱花节集会上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一个个在节日到来之前就用丝线绣好鸳鸯小荷包和绣花鞋垫,准备在节日到来之时作为定情物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节日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彝家若买列(小姑娘)就穿上自己巧手绣制并缀满银器,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的节日盛装。肩上挎一个绣有马樱花图案的挎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成群,结伴而行,顺着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吹着绿叶调,有说有笑地赶往板凳山节日会场。
年轻的彝家苏列作(小伙子),个个身着粉蓝色的对襟排扣内衣和绣着马樱花图案的火草马褂。每人挎一把大三弦,一路上用竹笛吹着婉转悠扬的“过山调”,你追我赶,喜气洋洋来到会场,准备拿出自己能歌善舞的看家本事,同姑娘们对歌跳脚,尽情欢歌,大过一把歌舞之瘾。
中午时分,各路跳脚对歌的高手已云集歌场,此时的板凳山已是人山人海,节日的喜气都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随着太阳的升高,葫芦笙吹起来,竹笛吹起来了,龙头大三弦在小伙子手中铮铮作响,把歌场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笑意融融的彝家男女老少,手牵着手,肩搭着肩,在激昂的弦笛伴奏声中翩翩起舞,唱起“采花歌”,跳起“跌脚舞”。歌声、弦声、笛声响彻云霄,男子汉们跳得狂放热烈,女人们跳得优雅温柔,歌场气氛犹如日月交相辉映,熠熠流彩。每个人都在尽情地展示炫耀自己独具魅力的舞姿。在歌场周围的马樱花树下,一对对衷情相爱的未婚男女恋人,含情脉脉,暗送秋波,柔情细语,相互倾诉吐露着向对方的爱慕相思之情。姑娘们将一件件精美的定情物送给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小伙子们也会采摘一朵艳丽的马樱花给自己的心上人戴上。
毕摩正在进行祭祀仪式
此时,歌场上青年男女赛歌求爱的角逐场面也是相当激烈,你问我答难见分晓。许多暂时没有找到恋爱对象的青年男女,争先恐后地纷纷加入到赛歌场中,都想尽情展示自己高亢优美的歌喉,向对方传递求爱信息,因此来获取对方的爱。
有人说:“彝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一点其实也不夸张,彝族本身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代代彝家儿女在长辈们的熏陶下,从小习歌练舞,他们张口就是歌,摇身就是舞,个个都是歌舞能手。通过赛歌场对歌角逐,用自己情真意切的歌词曲调和娓娓动听的歌声来吸引对方,试探对方对自己是否有爱恋之意。当然马樱花节对歌的歌词都必须围绕马樱花这个主题来展开,并且往往是触景生情,即兴发挥,借花隐喻,表达爱情。有一段流传了很久的马樱花节求爱山歌这样唱道:
男:对门望见花一林,花多叶少爱死人,小郎想从花中过,没有穿针引线人。阿苏遮唛哟啰……
女:今日望见花一棵,花多叶少骨朵多,妹想采朵鲜花戴,又怕别人好搁着。
男:小小蜜蜂细腰腰,蜜蜂采花绕树梢,花好哪有蜂不恋,妹好哪有郎不交。
女:小路弯弯顺山来,马樱开在陡石岩,马樱等着蜂来采,蜜蜂飞来花自开。
男:相会就在花树脚,心中有话跟妹说,绣花枕头郎不要,实心妹妹找一个。
女:马樱花开红遍山,蜜蜂见花翅膀扇,蜜蜂要采真花粉,小妹要找实心郎。
男:小郎属羊妹属鸡,马樱树下扣野鸡,扣着野鸡得吃肉,恋着小妹做夫妻。
女:马樱树上寄生草,头是两个命一条,千年藤子万年树,藤子绕树绕到老。
马樱花集会热烈的歌舞场面一直会持续到黄昏时分,彝族青年以歌传情,以歌会友。通过如此的对歌方式,使双方互诉衷肠,相互了解,增进了感情,为双方成为恋人打下了基础。
节日当晚,姑娘们会把自己新结识的恋人领回家认门,回家后把小伙子安顿在“姑娘房”,以好酒好肉进行招待,请来族内的嫂辈陪同小伙子吃饭,意思是嫂嫂是过来人,谈恋爱有一定经验,让嫂嫂招呼小伙子吃饭时,试探一下小伙子是否诚实。其他家庭成员则一律不得过问。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随着感情逐步加深,姑娘觉得小伙子品德优良,双方都认为别无选择,就必须请呗玛(毕摩祭师)为其合婚,为日后订婚结为夫妻建立美好家庭作准备。
彝家人过马樱花节历史久远,世代相传,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多少单身男女在马樱花集会上找到了如意的终身伴侣,多少歌舞能手找到了知音对手。今年的马樱花节刚过,人们又在期盼着明年的马樱花节快些到来。(云南楚雄彝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