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火把节现场 张勇摄
行政区划
全州设8县2市(楚雄市、禄丰市、双柏县、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103个乡镇,其中:镇65个、乡38个(民族乡4个),1108个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94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9个)。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234.2万人,出生率7.42‰,死亡率8.27‰,自然增长率-0.85‰。按公安户籍人口统计,2023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2648682人,比上年末减少3862人。其中:乡村人口1395933人,城镇人口1252749人。在户籍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983233人,占总人口的37.12%,其中彝族人口789134人,占总人口的29.79%,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26%。万人以上少数民族有彝族789134人、傈僳族60286人、苗族51033人、傣族24467人、回族21950人、白族19347人。全年出生人口17897人,死亡人口19459人。男女性别比为103.3:100(以女性为100计算)。
地理位置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门户、滇中走廊、川滇通道”。楚雄州东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是省会昆明市西出滇西7州(市)及缅甸的必经之地,故有“迤西咽喉”之称。州府驻楚雄市城区,海拔1773米,东距省会昆明106.9千米。
自然概貌
州境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南北展布看,具有中部高、南北低、北部比南部稍高的特点;从东西展布看,东西稍高、中部低缓。最高点为大姚县百草岭的主峰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点是双柏县与玉溪市新平县交界的三江口,海拔556米。境内地层发育完全,褶皱、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盆地及江河沿岸的平坝所占面积不到10%,是一个以高中山和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主要山脉有东部的乌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岭,形成三山鼎立之势。
水系资源
楚雄州地跨金沙江、元江两大水系,分水岭以北为金沙江水系,以南为元江水系。金沙江属长江上游段,在楚雄州境内长约137公里(包括沿边界),流域面积17002.49平方公里,涉及除双柏县外的7县2市,占全州土地面积的59.8%。金沙江在州境内的主要支流有5条,都是南北向河流,其中4条是一级支流,蜻蛉河是二级支流,自西向东次序是:渔泡江、万马河、蜻蛉河、龙川江、勐果河。元江为红河上游主干流,上段称礼社江,与绿汁江汇合后称元江,州境内干流全长约165公里,流域面积11445.7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2%。流域涉及双柏全县及南华、楚雄、禄丰3县市。流域主要有礼社江、马龙河、绿汁江以及14条小支流,流向均从北向南流。截至2023年年底,全州共有水库1365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1座、小型水库1333座,总库容14.81亿立方米。
气候环境
楚雄州气候宜人,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州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蒸发量大,降水较云南大部偏少;冬春少雨,干旱频发。因地形和海拔的差异,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2023年全州年平均降雨量629毫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日照2414小时。
自然资源
全州行政区域总面积28438.54平方千米。州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共发现33种矿产,有煤、铁、铅、锌、钛、铂、金、稀土、芒硝、盐、石墨等,资源量居全省前5位的矿产有铂钯、钛、煤、铁、铜。现已探明楚雄州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为:煤炭10.69亿吨,铁矿3.31亿吨,铜矿(金属)99.66万吨,钛矿1077.48万吨,铅矿54.21万吨,锌矿40.83万吨,铂族金属50287千克,金矿9742.7千克。2023年,全州林业用地206.89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76.5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09 %。州内分布高等植物6000多种,其中,有种子植物45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陈氏苏铁、滇南苏铁、云南红豆衫、伯乐树、长蕊木兰等67种。分布有脊椎动物68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110种、鸟类390种、爬行类66种、两栖类34种、鱼类8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黑冠长臂猿、绿孔雀、黑颈长尾雉、蟒、猕猴、黑熊、大壁虎、豹猫等126种。
历史沿革
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70万年前,生活在州内金沙江流域的元谋人就已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掌握了用火技术。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谋大墩子和永仁菜园子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州境先民,创造了以铜鼓为特征的青铜文化,步入了奴隶社会。先秦时期,楚雄州境主要分布着氐羌、百越、百濮三大族群。
西汉中期楚雄州境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分别隶属于越嶲、益州二郡;蜀汉时期,分属建宁郡、越嶲郡和云南郡;西晋时分属云南、建宁二郡;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有“爨酋威楚筑城硪碌赕居之”,故有威楚之称;南北朝时分属晋宁郡、兴宁郡和建宁郡;唐初属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南诏时属拓东节度和弄栋节度;宋属弄栋府、鄯阐府和威楚府;元初分属威楚万户、罗婺万户和大理下万户,后改设路、府、州、县,分属中庆路、威楚开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明代分属云南府、楚雄府、姚安军民府和武定府;清代分属云南府、武定直隶州、楚雄府。民国年间,裁府、州,设道、县,设楚雄、双柏、广通、盐兴、牟定、镇南、姚安、盐丰、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罗次、禄丰共14个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设楚雄、武定两个专区。1953年,两专区合并为楚雄专区,设楚雄、镇南、牟定、姚安、大姚、盐丰、永仁、元谋、武定、罗次、禄丰、广通、盐兴、双柏、禄劝、富民、安宁17县。1954年改镇南县为南华县。1957年划安宁县归昆明市。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建州前夕并盐兴县入广通县。同年又合并楚雄、南华、牟定、双柏4县为楚雄县,合并姚安、大姚、盐丰、永仁4县为大姚县,合并罗次、禄丰、广通3县为禄丰县,合并武定、元谋2县为武定县,划富民县归昆明市。
1959~1961年间,先后恢复永仁、姚安、南华、双柏、牟定、元谋6县。1983年9月改楚雄县为楚雄市,10月划禄劝县归昆明市。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禄丰县,设立县级禄丰市。至此,楚雄州形成设楚雄市、禄丰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共8县2市的格局。
旅游资源
楚雄境内“三山鼎立、二水环流”,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姿的地文、水文、生物气候等自然景观和特点,是发展楚雄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楚雄州有“恐龙化石”、“腊玛古猿”、“元谋人”、万家坝铜鼓、元谋土林、狮子山牡丹、紫溪山茶花、彝族十月太阳历等旅游资源,享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4张世界级名片。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绚丽多彩风韵独特。各种民族服饰多达400余种,传统的民族节日和集会达50多个,影响深远广泛的有“火把节”、“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南华“野生菌美食节”、牟定“三月会”左脚舞文化节、大姚“插花节”、姚安“荷花文化旅游节”、禄丰“恐龙文化旅游节”、武定“牡丹文化旅游节”、双柏“虎文化节”等。主要景区(点)有禄丰世界恐龙谷、楚雄彝人古镇、武定狮子山、元谋土林、楚雄州博物馆、楚雄紫溪山、姚安光禄古镇、大姚石羊古镇、元谋人世界公园、禄丰黑井古镇、永仁方山、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双柏查姆湖、禄丰金山古镇、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元谋人博物馆、牟定化佛山、楚雄紫溪彝村等。目前全州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40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26个;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有星级住宿设施(含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特色民居客栈)71家,接待床位8.9万余个,全州有星级标准以上酒店25家;有旅行社及分社20家,旅游商品企业76家,旅游汽车公司3家,全州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0万余人。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
综合实力
2023年,全州生产总值(GDP)1827.04亿元,增长5.5%;重点产业增加值达1102.6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4.9%;地方财政总收入2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34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6%;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65.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5413元和16846元,分别增长3.4%和9.2%;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