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姚安:当梅葛遇上钢琴
作者 信卫波 文/图 2022-03-24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大山里,有一个叫马游的彝族聚居小村庄,据说这里曾经是马帮路过时歇脚放马的地方。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傍晚时分,村民们赶着牛、扛着农具往家走,伴着四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村里响起了悠扬的钢琴声和孩童们欢快的歌声。回家的村民没有驻足,没有惊讶,似乎对这琴声和歌声习以为常。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郭晓炜(后右)和梅葛传承培训班的孩子们。

钢琴声和歌声是从村中一栋普通的民房中传出,循声而入,一群小孩正在钢琴的伴奏下,唱着楚雄地区的彝族梅葛童谣。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梅葛”一词取自一种彝语曲调名称,意为“唱述过去的事”。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楚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部有影响的彝族历史叙事长诗,总称为“梅葛”。梅葛勾画了彝族古代发展历史、彝族先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轮廓,展示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恋爱、婚事、丧葬、怀亲等风俗,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文学研究价值。2008年,由楚雄彝族自治州申报的梅葛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在弹钢琴的年轻人叫郭晓炜,他出生于马游村,从小听着梅葛长大。2001年他考入云南艺术学院,每逢假期就会回村向老人学习梅葛。在火塘边烤着火、喝着烤茶,听老人缓缓唱起梅葛,郭晓炜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下定决心要传承梅葛文化。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郭晓炜回到姚安县非遗中心工作,开始利用休息时间搜集整理梅葛。但刚一开始,他就发现在马游已经找不到全面熟悉梅葛的人。他只能扩大寻找梅葛艺人的范围,走访梅葛传唱地区。几年下来,他拜访了上百位梅葛老艺人,做了大量的录音及记录工作。2013年,他的行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郭晓炜主编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完成,2018年8月,该丛书正式出版。丛书共五册,分别是《梅葛本源》《梅葛恋歌》《梅葛悲情》《梅葛祭》《梅葛曲集》。在编撰过程中,为了尽量保持梅葛的原貌,郭晓炜遵循不改编、不加工的原则,邀请近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梅葛艺人,共同讨论、整理,汇编成册。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丛书的编写,引发了郭晓炜更多的思考,他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如果按照传统的口传心授的自然传承方式,梅葛可能会濒临失传。”他认为,只有把梅葛史诗从静态的传承变成活态的传承,自己所做的工作才有更大的意义。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郭晓炜联合云南源生坊民族文化发展中心,在马游村开办了梅葛传承培训班。与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不同,在这里,郭晓炜是组织者、辅导者——而非技艺传承者,学员主要通过已经整理好的文字和收集的录音进行学习。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承班学习的唱词是我拜访上百位艺人收集整理出来的,唱腔也是学习老艺人的演唱录音,这就保证了传承的完整性、原生性。”郭晓炜介绍,每一期学习结束后,传承班还会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学员会得到一定的奖励。从2017年到2021年,学员们已经学习了梅葛的大部分内容,基本掌握了梅葛的传唱技艺。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社会文化的日趋发展和丰富,加之梅葛学习的难度大,愿意学习梅葛的人越来越少。为此,郭晓炜在招收学员上想尽了办法,还特意开办了儿童班。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儿童班的教学中,郭晓炜用上了钢琴来伴奏,这一度受到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梅葛传承自古以来都是无调性、无节拍的自然传承,用钢琴或手风琴作为定调和伴奏乐器,对梅葛的传承只会有帮助,不会有破坏。”郭晓炜笃定地认为。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梅葛传承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传承方式,比如微信、快手、抖音等多媒体和社交平台的运用。郭晓炜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方式,让传承变得更高效。”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在马游村,人们不仅在田间地头唱起梅葛,晚上在家里也会拿着手机对唱起来。“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对梅葛传承只是一个开始,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最起码留住了种子。”郭晓炜说。2P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