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溢彩亦生辉——彝族学者、姚安县优秀农村乡土文化人才王开朝侧记
作者 ​戴国斌 2024-08-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姚安,王开朝老先生也算个文化名人了。我很佩服他的执着精神。听说王开朝这个名字比认识他本人要早很多。
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image001.jpg

(彝族学者、姚安县优秀农村乡土文化人才王开朝先生)

那是已近30多年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当时,我在姚安县委宣传部工作,听同事们说,大河口乡麂子村委会有一个叫王开朝的小学退休老教师,正自费四处收集资料,准备编写一部本村志书。我将信将疑,心想可能只是吹吹玩玩而已吧。编写一部志书,从资料收集,体例框架构思安排、撰写成书、送审、再到校对出版发行,那是多大的工程,得有多少工作量。即便是县级专门的志书编撰机构,有一大帮专业文人秀才人才队伍,有固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有收集资料的各种便利条件,要完成一部志书编撰出版,也得花上三年五载的。更何况是一个退了休的小学老师,条件允许么?知识水平够么?没曾想到的是,仅过了三、四年,他真的把这件事情给做成了。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部新公开出版发行的《姚安县大河口乡麂子村志》送到了县委宣传部,编撰者署名就是王开朝。全书50多万字,上面有州、县志办审查验收和批准同意出版发行的意见,有地方相关党政领导和当时方志界大佬的序言。据说这是当时全州、全省唯一一部由个人编撰出版的村级志书。认真阅读后觉得这部志书无论是从框架结构、体例安排,还是从资料数据完整真实到印制装祯质量等方面来看,都与县级专门机构编撰出版的那些志书没什么差别了。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按照楚雄州的统一安排部署,县里实施“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在全县教师队伍和宣传文化部门中抽调了20余人组成工作组,沿南永公路沿线,对从太平镇太平村委会与南华县交界处的白土坡上盐井自然村到光禄镇吴海村委会与大姚县交界处的小赖山龚家山自然村的姚安段实施墙体美化,绘画上墙和村情简介、村规民约上墙等工作。当时县里委给我的职务是工作组副组长,同时负责村情简介、村规民约的起草撰写。可能是担心我们这些所抽调人员对各村历史演变情况不熟的原因吧。县里领导又专门出面邀请了王开朝同志参与我们的工作,没有报酬,饭跟我们一起吃工作餐。主要职责是为我提供各个村庄的历史演变情况。直到此时,我才将他的名字与人对上了号。经办半年多的工作,“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这项任务终于完成。他真是个有心人,在工作中形成的40多个村庄村情简介手稿一份没丢,全部收集了起来。后来还整理成了文章,刊发在了姚安县政协主办的《文化姚安论坛》上。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image003.jpg

(王开朝收集整理出版的《姚安彝族葫芦笙》一书)

通过“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半年多的接触,我才对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王开朝同志是倮倮颇彝族人,1943年9月出生于渔泡江畔的姚安县大河口乡麂子村委会一个地地道道的彝族普通家庭里。1958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长期在弥兴、大河口等姚安西部彝族山区的乡镇小学任教和大河口乡中心校工作,从教38年。其间曾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州、县、乡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州、县优秀政协委员。1993年按照当时的“三五”政策办理了退休,平生爱好就是写写画画,唱唱有跳跳。对民间音乐、尤其是彝族民间音乐特别热爱和熟悉,情有独钟。吹、拉、弹、唱样样都很精通。按理说退休后,女儿和女婿分别在楚雄市和姚安县城的中学里教书,他完全可以到楚雄或姚安县城安享晚年。但他却说,家乡渔泡江流域的广大彝族山区,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现在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过去上班没这个精力和时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自已身体还好,也有这个能力。就想做点事,把这些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出来传给后人。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这样,他退休后就回到了老家大河口乡麂子村,一头扎进了渔泡江两岸的大山之中,白天走村串寨,拜访民间老艺人,记谱录曲,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文物和文史资料,晚上挑灯夜战进行整理分类和写作。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image005.jpg

(收录于《姚安彝族葫芦笙》一书中的原生态葫芦笙舞曲)

后来,我调到县文化部门工作,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就渐渐地多了起来。亲眼见证了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情和执着。从2000年以来,他几乎是过两、三年就能给人们带来一个惊喜。先是完成了对姚安西部山区民族民间音乐体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调查与资料收集整理。并自费出版了《姚西彝族民间音乐》《姚安彝族葫芦笙》《彝族弦子左脚舞曲100首》等书籍。对散落在姚安县西部渔泡江流域广大彝族山区的民间音乐、葫芦笙舞曲、弦子左脚舞曲等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和保存;接着又完成了《三教洞经音乐》《姚安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使姚安濒于失传的洞经音乐等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7.jpg

(王开朝的文史资料类文集《开朝文心》)

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收集的同时,他还对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进行收集。几年下来,共收集到姚安县西部渔泡江流域广大彝族山区的民族民俗文物近千件。并将这些文物进行了分类,撰写了文字说明,利用自家房屋进行了布展展出。创办了全州乃至全省首家民间民俗博物馆--开朝民俗博物馆。然后又请人对每件文物逐一进行了拍照,编辑出版了《民俗博物馆影集》一书。姚安县文化馆建成开馆那年,在布展过程中设置了一个民俗文物展厅,但苦于找不到文物实物。他就将自已的部分文物捐献给了县里,设立了姚安县文化馆民俗文物展厅;姚安县诸葛武候祠建成对游客开放时,景区内缺少展品,他又将自已收集到的石碾子、石磨等大型民俗文物及部分小型文物捐献给了景区展出。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image009.jpg

(刊载有王开朝文稿的《姚安县文史资料选辑》)

除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民俗文物的收集整理外,王开朝同志还长期坚持当地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撰写。多年下来,他不仅完成了《麂子村王氏宗谱》的编撰出版,还写出了《西祥公路记略》《李士厚计除悍匪罗有清》、《杨艾启吹烟败家盗母墓》《杨家林智除匪徒董跛脚》《大河口乡“10.14”洪灾纪实》等一批文史资料。除分别在《楚雄州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姚安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和姚安县政协主办的《文化姚安论坛》上发表以外,还汇编成了《开朝文心》一书出版发行。特别是《西祥公路记略》一文,详细记录了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的组成部分西祥公路(西昌--祥云)姚安段的修建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曾先后被州、县政协系统评为优秀文稿。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image011.jpg

(王开朝的文史资料文稿)

老骥伏枥志未已,晚霞溢彩亦生辉。王开朝同志退休近30年来,把自已全部精力投身到家乡民间乡土文化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之中,实现了从一名乡村小学退休老师到地方著名乡土文化人才的华丽转身,取得了累累硕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受到姚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如今,已近80岁的王开朝依然耳聪目明,身板硬朗,继续在民间乡土文化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道路上笔耕不辍。也跟从前一样,还经常到我们的办公室坐坐,交流一下自已的写作计划。我真城希望他健康长寿!也期盼着不久的将来能再次读到他的新作!3G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本文原载《云南群众文化》和楚雄《马缨花》杂志。
作者简介:戴国斌,男,倮倮颇彝族,中共党员。姚安地方历史和彝族文化学者、诗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生人。曾当过教师、记者、行政领导、刊物主编等职,现任四级调研员。参加工作数十年间,已有2000余件新闻、信息类作品在省、州、县各级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刊播;有100余篇各种题材论文刊发于各地的各级各类报刊和杂志。其中: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20余篇;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方面40余篇;民族文化研究方面20余篇;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方面30余篇。地方区域经济研究、党的建设及其它题材方面30余篇。有60余件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零星刊发于地方各级刊物和书籍。曾完成过《云南省情·姚安篇》、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各县市在香港《大公报》开展专版宣传的“姚安县专版”和《中国广播电视总汇》姚安县相关内容条目的撰稿工作。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