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读贝史根尔诗集《彝寨歌谣》
作者 王晓霞 2015-10-14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诗馆
  最近拜读了彝族诗人贝史根尔的新诗集《彝寨歌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想不到看上去少言寡语的他,居然有如此浪漫的情怀、深邃的思想和对故乡、族人深厚的爱恋。由此我想到了大文豪苏轼的一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恰是指此处。
 
  在贝史根尔的故乡佳支依达(峨边彝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彝族历史,厚重的彝族文化、美丽的彝族传说和勤劳朴实的彝族姑娘,壮实彪悍的彝族汉子,他们用辛勤的劳动,聪明的才智和优美的山歌,滋养着这片温情的土地,而这片土地也以丰厚的五谷、肥美的牛羊、漂亮的飞禽、强壮的走兽和  茂密的森林来报答淳朴的彝族人民,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优美环境。也正是这些,深深地影响着贝史根尔,让他的灵感好像长了翅膀,时时飞进敏感的心灵,不断激发创作,于是,在他的笔下,便走出了一首首表达彝族风情、彝人性格、大山情怀以及对故乡浓浓的爱的诗。“白色的豌豆花/粉红色的胡豆花/黄到天边的油菜花/还有肥绿的青菜/等着看看吧,不久/你们身边将开满艳艳的桃花/飞雪飘白的梨花/那将是怎样一片姹紫嫣红/同时,粉蝶飞闹着/群蜂在嗡嗡采蜜/鸟儿欢叫着,飞翔着/这吉祥世界活跃而又多么深远”,在这首《初春进行曲》中,熟悉的土地味道扑面而来,在这片作者所钟爱的土地上,各色花儿竞相开放,热闹的何止是这片土地,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而善睐的彝族人民,他们用耕种的方式,传承着本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让彝人的世界变得吉祥、活跃而不失深远。在他的笔下,故乡何止是唯美的,更多像是世外桃源,初春的季节里,充满了阳光的味道,那么温暖,那么柔和。而他的组诗《彝寨歌谣》也从故乡的土地、天空、青山、密林、牛羊、彝人、山寨、民乐以及火图腾等方面详细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细腻而深沉的爱恋。
 
  他的文字里,处处充满感动,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恋以及对浪漫爱情的书写。“我的感动是一个点带来的/这个点生活着,很长/这个点死亡了,很短/这个点是梦,也是坚实/这个点没有痛苦/因为这个点活过/并且做过那么多可值永久的事情/这个点就是一个山人”《飞翔和栖息》。生活在大山里的彝人,被大山的葱笼感动、被可爱的生灵感动,也被勤劳的村姑、朴实的山人感动……尽管这个“点”生活着,很长,这个“点”死亡了,很短。因为活着,便创造着、适应着自然并积极与之相融。于是产生了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和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个崇拜火的民族,长期以绿色食品为生,在老腊肉煮四季豆的悠香中,在大口大口吃肉喝酒中,成长为彪汉。在干净、清爽、清瘦的山风中,创造出美如梦境的生活环境,让彝族文化屹立成一座历史的丰碑。《归心》一诗则很好地诠释了老子道生一哲学,同时也将一与众的关系表达的那么诗意,无论是一片叶、一棵树、一滴水还是一粒沙,都要在“众”中显示其不可或缺的角色,亦如一个彝人,在家支中的重要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依恋和对彝人生活的热爱。多少个不眠之夜,作者的心在倾听中与自然整合,在倾听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壮美,在倾听中走过艰难,也在倾听中走向如诗如画的美好生活。在《茅屋和山人》中,作者以一个朴实的山人形象,来展示彝人的敦厚、勤劳以及深藏于心的对美好爱情的缅怀与向往,“那个成年男子/偶或梦到红衣伊人/一团火在他心里温暖/冥冥人间有这一回/他在天麻亮时醒来/在被窝下迷恋心事”。虽然这样,但他仍牢记着传统, “但当曙光来临/践约和心事就褪去”,他又开始了一天的艰辛而勤苦的劳作,这时候红衣伊人在不知不觉中隐于一边了,此诗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把彝族淳朴内敛的性情表露无遗,让人回味悠长。
 
  在讴歌彝人在辛勤的耕作中,积极与自然整合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自然环境。作者怀着一颗矛盾的心来表达彝人在创造新生活,走向富裕的道路上,破坏环境的代价。“父亲,伟大的父亲,已到头/你走过一条千年的路/拿着板斧和油锯/你砍伐的不止是原始森林/兄长,敬爱的兄长,收收手/你总是上山偷盗红豆杉/总是绞尽脑汁偷猎保护动物/在你的脑海里要把它们吃光/在你面前出现两条路/威严的父亲呵,亲爱的兄长/你是要你的儿孙?!/还是要黄灿灿的金子?!”《砍伐》这首诗是典型的环保主义思想,贝史根尔用诗化的语言,告诉家乡父老乡亲,黄灿灿的金子换不回清纯的大自然和优美的生存环境,他在或叙述、或反诘、或规劝中,呼吁彝人要爱护故乡的森林和动物,为儿孙保留一片纯净而富裕的土地,绵延生息的万物。
 
  事实上,贝史根尔的诗歌中还表达了一种焦虑:漂泊的彝人、乡村、城市三者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对彝族人离开故乡的山林走向汉地的忧虑——而前者的忧思也在贝史根尔的诗中表达。“……我不会母语,但母语是我的心脏/我耳聋眼瞎,又是哑巴/鼻子化脓发臭/哮喘,佝偻,干哕,有鱼鳞病/……但我还是中国人/我是彝人//但当我的族人牙眦必报,互相倾轧/酗酒闹事,偷盗成性,欺诈,背叛/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艾滋病泛滥/不去反省自己,光说人家不好/不切实际,不去细处改变自己/这时我为自己是彝人感到羞耻和揪心//彝人们革除自身的劣根/像花一样开放彝人就是一面旗帜/祝愿我纯正的族人振作精神/自己精魂时刻附在自己身上/生出无穷力量,永远繁荣兴旺成功向前//千亿年来/族人给了我身体/纵横于天地间/与宇宙万物齐身/我骄傲我这一身/从古老的血管里流到今天/我这颗美丽而高贵的头颅属于彝人/于是我自豪,神武而自信//最后,毫无悔恨地/长眠于祖国如花的怀抱里/长眠于伟大族人的光辉之里”。这首《我是彝人》通过一个意象中的彝人,对彝人丢失母语,变成病残甚至酗酒、偷盗、吸毒贩毒、卖淫嫖妓而使艾滋病泛滥时的焦虑,对彝人革除自身劣根的一种期望,和对自己身为彝人,古老的血管里流淌的仍是真善美、勤劳朴实的自豪和自信,从而产生了一种对本民族发自内心的挚爱之情。同时也对彝族人用汉语写字,从而与彝语日渐疏离,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彝族语言以及彝族历史也会渐行渐远,有消失的可能,亟待拯救的焦虑。
 
  贝史根尔的诗歌题材多样,或讴歌、或赞美、或担忧、或焦虑,无不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渴望与期盼。我喜欢诗中那种朴实,如徐徐微风吹来般不急不缓的风格,在娓娓道来中所蕴含的哲思,给人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自由,新诗创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创作者长久的积累、认真的观察、深深地思考,然后见诸笔端,让读者看过之后,如余音绕梁。作者也在这种表达中找到精神的回归,让彝族文化在诗歌中,深深地烙上本民族的特色。他也积极地为传承彝族文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想,在美丽的佳支依达,有像贝史根尔这样的诗人,用他手中的笔和如山泉般清纯的语言,静静地传承着彝族文化,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温情的土地,感受着彝人的新变化,他和他的族人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和快乐!
 
  为序。
D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左:贝史根尔   右;王晓霞D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王晓霞:笔名莲心,女,汉族, 1972年11月出生,大学。 乐山市作协会员。现供职于井研县研城镇人民政府。在《三江潮》、《沫若风》、《光海》、《蒲亭艺苑》、《乐山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读书让我成为快乐的君王》获得首届“沫若杯”征文比赛三等奖;广播创优类作品分别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邮箱:805590878。电话:1367960365。D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毅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