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平:白云深处访苗家
作者 郑国平 2025-03-19
原出处:彝族人网

阳春三月,沐浴着春风,穿越云雾缭绕,开满山野鲜花的山路,我踏入了禄丰市土官镇芹菜塘村,一个隐匿于深山之中以苗族为主,苗汉聚居山寨。这里,海拔一千九百余米,山高箐深,仿佛世外桃源。
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export1742287693357.jpg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世纪初,我随市扶贫队第一次到芹菜塘苗寨,道路泥泞路滑,崎岖狭窄,晴天黄灰冒,雨天到处泥,村民们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大山之上,缺水,缺粮,种植的土豆可怜偏小,玉米干瘪不饱满,荞子瘪壳居多,住的多为土木结构房屋,有的苗民甚至还住在简陋的破房内,三面围墙一屋顶,正面仅以树枝遮挡,这里曾是贫穷的代名词。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岁月悠悠,二十载时光流转,山民们靠山吃山,因地制宜,以培育果树,种植高山经济作物,养殖牛羊等多头并举方式,发展经济,发家致富,甩掉了贫穷落后帽子。现在,芹菜塘苗寨村民,手里有钱,家有余粮。水泥道路蜿蜒而上,直达山寨;多数村民住上了砖混结构洋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随着“咯吱咯吱”声响,循声走进一户人家,只见一位五十余岁的苗族妇人,挽着圆圆的发髻,一身苗族服装,正带领着徒弟织土麻布。从工作间一大摞各级获奖证书知道,她叫龙桂花,苗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在她的带领下,家中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export1742287699693.jpg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桂花今年五十二岁,丈夫退休在家,儿子是现役军人,在外保家卫国,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她带的两个徒弟,年长的三十来岁,幼小的仅二十二岁,今年初刚步入婚姻的殿堂。她的家庭,以种植和织布为业,制作苗族服饰自产自销。走进她的成衣制作间,一台电动缝纫机格外醒目,四面墙上展示着制作好的,各式各样服饰:白底绣着红色图案的披肩;绣着牛头花纹的干挂,上蓝下白,缀满苗族喜爱图案的花裙,蓝底白花的大裤管裤子,用白色、蓝色、黑色,大红大紫金绒搭配制作的有大人、小孩、男人、妇女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收各种各样的服饰。这些服饰制作精良,质量上乘,在苗家有良好声誉,畅销省内外,为龙桂花一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如今,龙桂花家在寨里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房间内,沙发、电视、冰箱、冰柜等现代化家具齐全;储物间内,玉米堆成塔;车棚内,停着北京牌红色越野车和农用车;水泥硬化的院内,遍植各种小肉肉观赏植物和名贵花木,仿佛置身花的海洋。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mmexport1742287688466.jpg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带着敬佩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与热情洋溢的苗家挥手告别。大山的气候,说变就变,来时还春光明媚,此时云卷云舒白云翻滚,远处飘来的云彩,将大山和苗寨包裹其中,回头看着飘浮在白云深处时隐时现的苗寨,仿佛像仙境一般。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芹菜塘苗寨的变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而龙桂花一家,更是成为苗寨现代化苗民的优秀代表,展现了苗寨的新风貌、新生活。4C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郑国平,云南省禄丰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楚雄州作协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基本建设经济专业,爱好文学,有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在国内外报刊发表。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