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驱鬼经》——彝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作者 李远国 2003-09-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与深入,国内外不少的专家学者投入了对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的整理与研究。最近,一部全面反映彝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习俗的力作《凉山彝族驱鬼经》正式由台湾永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它汇集了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毕摩所使用的各种经文,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在此之前,该经的内容只有片断节译发表在个别论文中,其总体的面貌从未被学界了解。这次经国际利氏学社、四川凉山民族研究所、四川凉山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合作整理、翻译,印刷装帧精美,大16开,600余页的著作,是至今世界上第一部公开面世的汉彝对照本《驱鬼经》,它的出版是一项世界性的创举,亦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彝族计有6,578,524人,在中华56个民族中位居第7。历史上,彝族先民不断迁徒、分化,形成了众多的具有各自社会文化特点的支系。‘这些支系主要有“诺苏”、“纳苏”、“聂苏”、“撒尼”、“阿细”、“阿哲”、“里波”等数十种,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族识别并尊重民族意愿,决定用鼎彝之“彝”统称现今的彝族各支系。从此,彝族的族称得以统一和传扬。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学,如今大部分支系都保存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彝文文献。在川、滇大小凉山居住着200多万诺苏人,即拥有卷帙浩繁的经书,并分为“尼素”、“素吉”、“枯色”三大部类,形成了独特的仪式经书体系,其中“尼素”意为有关祖灵仪式的经书,用于安祖灵、洁祖灵、送祖灵等仪式,也被称为“道路上方”类经书;“素吉”意为驱咒禳解的经书,用于诅咒仇人鬼祟、驱鬼招魂治病、祛污除秽禳邪等仪式;“枯色”则属为仪式占卜择日之经书。“素吉”与“枯色”也被称为“道路下方”类经书。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驱鬼经》属于“素吉”类,是一部由诺苏毕摩在宗教仪式上念诵的驱咒各种鬼邪的经书。历史上诺苏人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同时也相信世上有着许多鬼祟邪怪。在诺苏人看来,各种鬼祟邪怪总是对人们怀有恶意,它们游离失所,伺机袭击人们,带来祸害、灾难、疾病、死亡,造成人们之间的不和、冤仇,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蕃衍与发展因此,诺苏人经常举行一些驱鬼的仪式,以诅咒、驱逐、镇压鬼祟,即使有祭鬼、娱鬼、媚鬼之举,也足力了达到驱逐与远离鬼祟的目的,使人们从恐惧心理和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从各种各样的驱鬼仪式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彝族古老的文化传统与独特的宗教习俗,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彝族人民热爱生活与卓越的艺术才能。该书的出版,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彝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一部权威的经典。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驱鬼经》围绕驱鬼禳灾的主题,描绘了彝族传统的驱咒鬼邪的惊心动魄的仪式,其中讲述了鬼邪的来源与传说,表达了人们对鬼邪普遍憎恨与恐惧的心理,反映了诺苏人丰富的鬼神观念及宗教习俗,是一部研究诺苏鬼神信仰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书。其次,在彝族众多的驱咒鬼邪类经书中,《驱鬼经》具有提纲挚领的导言性质,其咒经之格式和语言风格也可堪称咒鬼类经书的典型,该经中的各个篇章大都可以独立成书,其驱咒的对象与仪式非常丰富。按毕摩阶说法,《驱鬼经》是各类诅咒鬼邪经书的“博”,即根本,整理、译注《驱鬼经》的经验,对于治理和研究其它驱咒鬼邪类经书亦提供了一条最好的门径。第三,《驱鬼经》还是一部具有语言魔力的诗歌集,其诗化的咒语和祷词,荟萃了各种彝语诗歌的修辞手法,融浪漫与写实为一体,加之咒鬼经书所特有的语言程式,艺术地再现出在巫术思维支配下指令神灵驱逐鬼邪的仪式内容。毕摩时而激越雄浑时而婉转低回的诵念,令人振奋,催人泪下。即使诵读汉文译本也将感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它的出版,无疑将对研究彝族仪式诗歌,了解毕摩宗教文学有着重大的价值。第四,《驱鬼经》中记载了古代彝族先民“兹、莫、毕、格、卓”的社会结构,反映了武、乍、吴、恒、布、默等部落的一些情况,载录了姿姿妮卡、尔威尔阿姆、哈义滇古、兹莫阿基、莫克迪纸等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较完整地叙述了毕摩的源流、传承以及历史上著名毕摩的神迹,从而为研究诺苏的社会历史和诺苏毕摩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五,一些学者认为,彝族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尤其是其宗教习俗及宇宙观,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道教,但由于史料的缺乏,人们难以加以比较研究,找出彝族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内在联系。显然,该书为彝族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依据,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悠久的彝族文化,正确评价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需要强调的是,这部经书选用了9个经书底本,且均来自凉山腹心美姑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姑素有“毕摩源头”的美誉,至今境内毕摩活动频繁,宗教气氛浓厚,毕摩水平高超,经书量多质高。其二,整理、译注、审定的几位专家在当地长期从事诺苏毕摩调查研究和仪式经书整理考证工作,尤其是担任译注的摩瑟磁火先生长期与毕摩一同生活学习,了解仪式,熟习经书,故此译注本无疑能够代表目前彝文仪式经书整理译注的较高水平,第三,为了这次整理、译注、编辑、出版能够顺利进行,国际利氏学社主任魏明德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多次前赴凉山,深入彝族聚居地区,收集、整理彝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文献、史料,并创作了一大批关于凉山彝族的艺术作品,从而将古老的彝族文化与艺术推向世界。该书的出版,亦包含着魏明德教授的辛苦与心血。当然,对凉山彝族文化的探索还需全面而系统的考虑,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与密切的合作。我们相信,《凉山彝族驱鬼经》的出版,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td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