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族他留人葫芦笙制作技艺及文化调查
作者 ​罗夏梓平 陈蛟龙 2023-02-11
原出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摘要:葫芦笙是云南永胜彝族他留人使用最广泛的民间乐器,其制作技艺虽不繁琐,但很讲究,主要由笙管、笙斗、笙帽、簧片组合构成。一般而言,葫芦笙的使用受到严格的时间场域限制,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祭祀节庆等场合。作为彝族他留人的民间传统乐器,葫芦笙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彝族他留人;葫芦笙;制作技艺;文化内涵

云南永胜彝族他留人的表演乐器丰富多样,包括葫芦笙、三弦、口弦、笛子、唢呐和叶子。其中,以白竹和葫芦为主要材料制作的葫芦笙是他留人社区用途最广的民间乐器,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节庆假日的几乎所有场合。[1]297 因此,在他留人的生活世界中,葫芦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葫芦笙还承载着他留人母体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特殊文化内涵。
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彝族他留人葫芦笙的制作技艺

彝族他留人的葫芦笙制作技艺传承濒危。现只有双河二村兰绍龙、营山庄上村王伟龙和兰云祥3位老人能够熟练掌握葫芦笙制作技艺。由于葫芦笙的制作技艺与吹奏艺术密切相关,一般只有善于吹奏葫芦笙的人才能在乐器的制作过程中完成最后的调音,所以造成当下没有人愿意学习制作葫芦笙的困境。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制作是利用葫芦的腹部为笙斗,细长一端为吹口。采用长短不一的5根白竹制笙管,并环列插入笙斗中,微露于底部。笙帽插于笙管之上调音,笙管内安装簧片发声,最终形成他留人的五管式葫芦笙(如图1)。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笙管的制作技艺

笙管须选择当地种植的白竹为材料。第一,将刚砍伐的白竹竿放入火塘柴火余灰中适当烘烤,以避免在制作过程中笙管炸裂,使之日后经久耐用、色泽美观。第二,选择竹节长度相仿、中空直径一致的5根白竹作为同一把葫芦笙的笙管,以保证音色达到一致的效果。第三,将选好的5根白竹靠近竹节1厘米(cm)处的一端切断作为笙管根部,另一端的竹节切除作为笙管顶部。通常情况下,制作人会凭借自身经验根据笙斗的大小决定5根笙管的长度。因此,葫芦笙的整体造型和笙管的长度在不同制作人心中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同一把葫芦笙笙管之间的长短大致遵循一定的比例,即相邻两根笙管中较短一根笙管的长度约等于较长一根笙管长度的6/7(如图2)。之后,将5根笙管顶部多余部分切除,再将竹节处外层削平,并用磨砂布将笙管两端粗糙的切口磨匀。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笙斗和笙帽的制作技艺

笙斗和笙帽是由他留人自己种植的葫芦 ① 制作而成。一般须先将刚采摘的葫芦放入火塘余灰中烘烤定型。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笙斗是葫芦笙的“共鸣箱”。烘烤定型后把葫芦柄末端切断,留出吹口。在葫芦肚膛靠近葫芦柄处钻出上下对称相通的两个洞口,且洞口小于笙管直径,即洞口1的位置(如图3),并将葫芦体内的葫芦籽和葫芦瓤从洞口和吹口处掏出。之后,制作洞口分别插入5根笙管。先将5根笙管中第2长笙管试穿洞口1,采取笙管顶部由笙斗下端洞口向上端洞口试穿,如洞口与笙管不吻合,则用刻刀对洞口进行修改加工,直至笙管与洞口1吻合即可。接着钻出上下对称相通的第2个洞口,即洞口2。洞口2的位置在洞口1的右后方(即远离葫芦柄而靠近葫芦肚膛中的一方),洞口2穿插最长1根笙管。待最长1根笙管与洞口2吻合之后,再依环形轨迹钻出洞口3、洞口4、洞口5,并分别穿插第3长笙管、第4长笙管和最短笙管。最终,5个洞口需呈现一个环状(如图3)。值得注意的是,在钻洞口时不仅需要注意洞口大小与笙管吻合,还要注意所钻5个洞口之间的距离要恰当,这样才能使穿插的5根笙管尖部紧靠在一起。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笙帽用于调音,且小于笙斗。其制作方法是在葫芦柄离葫芦肚膛3厘米(cm)处切断,并在葫芦肚膛正中一面钻出一个较大的洞口。之后,将葫芦籽和葫芦瓤掏出即可(如图4)。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簧片的制作技艺

簧片俗称“舌”,因材质不同分为竹簧片和铜簧片两种。因此,用白竹做成的竹簧片称为“竹舌”,用铜片打制而成的铜簧片称为“铜舌”。两种簧片相比,竹簧片音色较铜簧片沉稳、厚重,且不易变形、损坏,使用时间更长(如图5)。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簧片是葫芦笙的“发音器”,是葫芦笙制作过程中最为复杂和核心的技术。制作竹簧片须选择密度和硬度较大的白竹为材料。第一,制作簧片需提前砍伐生长成熟、无虫蛀的白竹阴干。第二,将白竹切成宽为1厘米(cm)左右的竹条,然后在竹条内侧挖出长为2厘米(cm)左右的斜槽,并切出一头断开,另一头连接的长方形的触动片。第三,将竹簧片雏形放到植物油中文火浸炸呈金黄色或者在制作竹簧片前将白竹用火烘烤以定型 ② 。第四,将定型的竹簧片用刀片刮薄,并挑出边缝。同时,将簧片两端切成斜状,以便后期将其与笙管紧扣。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的簧片制作费工费时,一般1人1天只能制作出40个左右的粗品。意味着1人1天制作的簧片最多只能够制成8把左右的葫芦笙。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安装各构件和调音

葫芦笙的构件安装考验的是手工技艺人的细心和灵巧。一把优质的葫芦笙需要手艺人多年的经验积累。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制作卡槽和调音口。在5根笙管下端分别切出1个大小形状和竹簧片吻合的卡槽,并置于笙斗内中心的位置。在笙管上端适当位置分别挖出1个长方形的小调音口。为了成品美观,一般调音口的方位在笙管安装后朝里无法看见的位置(如图5)。第二,将竹簧片卡入卡槽,并将笙管与竹簧片之间的空隙用蜂蜡密封、固定。第三,将装好簧片的笙管按序依次插入笙斗上的孔洞,并将笙管有竹节的一端微露出笙斗下方,另一端则要紧靠在一起。之后用蜂蜡将笙斗上下两方的洞口和笙管之间的空隙密封、固定。第四,在露出笙斗上方的每一根笙管的竹节下端正中处钻一个细洞作为按音孔。所钻的按音孔位置不仅要便于吹奏者在吹奏时手指或封或开,还要符合音准。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在安装构件和钻细洞的过程中要进行调音。如果音不符合要求,则要修改笙管上各调音口的大小、位置及略微调整笙管位置。有时甚至会重新选用或加工竹簧片、笙管。此外,还需在最长的笙管上戴上笙帽试音。如果音不准,则须在笙帽上加钻小口以调音。之后为了葫芦笙的外形美观,可在笙斗、笙帽、笙管上进行绘画。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他留人生活世界中的葫芦笙运用

葫芦笙属多簧吹管乐器。其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吹奏时经常出现滑音、装饰音和颤音,使之富有柔和抒情的特点。一般而言,葫芦笙曲目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伴奏音,并与旋律音碰撞构成和音。为适应他留人“打跳”的需要,葫芦笙曲调可反复吹奏多次,也可以在曲调的任何位置终止。就他留人葫芦笙的曲目来说,有用于喜庆场合抒发情感的乐曲,也有为“打跳”伴奏 的《慢跳》、《蛮跳》、《合脚跳》等曲目。其中, 《慢跳》又叫《揺娃娃跳》或《他留人休闲舞》,其曲调舒缓,适用于老人和背小孩的妇女“打跳”的舞蹈。《蛮跳》和《合脚跳》节奏较快,乐曲也较为铿锵有力,欢乐气氛较浓厚。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的使用场合、使用时间和存放地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一般除丧葬仪式须使用外,在农历正月十四日至农历六月二十二日期间禁止吹奏。期间需用蜂蜡将葫芦笙吹口、笙管口、按音孔等洞口封住,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虫蛀,避免葫芦笙损坏,另一方面,此间为他留人农忙时期,少有重大的活动。他留人认为在封存期吹奏葫芦笙会导致家庭不顺、农业欠收,甚至患上皮肤病。由于葫芦笙在他留社区的重要性,使其通常与谷物、燧石工具等他留人重要的生存物品同放于火塘上方的“爷计”中(如图6)。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爷计”是他留语。“爷”译为晒, “计”是摆放东西的地方。“爷计”实际上是专门用于晒谷子的地方。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他留人的生活世界中,只有在圣神和重要场合才能吹奏葫芦笙。其主要用于丧葬仪式和祭祀仪式,除此之外婚礼、建新房、迎春播种、家中火炕床等场合也会使用。一般而言,他留人的葫芦笙吹奏大致分为四种调,即在建房、婚礼等欢乐场合吹奏“欢乐调”;在丧葬仪式中以“上祭调”为主;在新年的时候吹奏“迎春调”;“粑粑节”、祭祀祖先等活动中则吹奏“祭祀调”。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葫芦笙在丧葬仪式中的运用

他留人在丧葬仪式中通过吹奏葫芦笙的形式敬奉死者和先祖。按照他留人的丧葬习俗,在出殡前夜凌晨必须进行“指路”仪式,即将亡灵送归祖居地。他留人认为“指路”仪式过后,亡灵已经送出家门,而留在家中的遗体仅是死者的“壳子”。因此,丧葬仪式每个阶段所吹奏的葫芦笙调子都有严格规定。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指路”仪式前所吹奏葫芦笙的调子为“哀调”③ ,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用音乐祭祀死者和祖辈,是感谢他们为子孙后代的辛劳付出,告知他们子孙后代敬奉了丰富的祭品和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同时,吹奏葫芦笙能够起到让“跳丧”④ 人员的步调、“铎系”⑤ 所敲奏的锣声和念唱的经文相互协调一致的作用。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举行“指路”仪式时要吹奏“指路调”,通过音乐的形式,引导亡灵通向祖界。“指路”仪式结束则吹奏“欢乐调”⑥ 。他留人认为,亡灵到达祖居地生活,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生者应该为此庆贺和欢乐。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在丧葬仪式中的使用体现了他留人祖先崇拜、灵魂不灭的观念。他留人将死视为灵魂脱离肉体,回到祖先身边的过程。因此,他留人尤其重视丧葬仪式。在丧葬仪式中,他留人不仅使用葫芦瓢舀圣洁的泉水为逝者擦洗身体,还会吹奏葫芦笙告慰祖先,以此让逝者和祖先安心。亡灵能够在仪式中顺利回到祖先的身边,从而继续保佑子孙后代。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葫芦笙在祭祀中的运用

葫芦笙在他留人的祭祀活动中主要用于三个场合:一是农历大年初一寺庙祭祀祈福仪式及春节期间的葫芦笙吹奏;二是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祭祀龙神仪式;三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粑粑节”的祭祖仪式。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大年初一,他留人都要到营盘古城堡内的大德寺进行烧香祭拜活动。这一习俗带有明显的汉文化特色,是他留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产物。活动当天,他留人要吹奏葫芦笙音乐,所吹奏的调子为“迎春调”。“迎春调”主要表达了他留人祈求各路神仙、佛祖保佑他留人在新的一年家庭兴旺、平安。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节期间,他留人可以在村子、家中以及“舞狮耍猴”表演等场合吹奏“迎春调”和“欢乐调”。期间吹奏的葫芦笙主要表达了他留人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其中, 《果多且》⑦ 是他留人典型的节庆歌曲,需在一年的尽头和开启处歌唱。通常由葫芦笙演奏作为引子,导出男声合唱,演唱地点由火塘进入院落,进而是男女老幼群体的和声合舞,其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祭拜祈福仪式。葫芦笙吹奏直至正月十五完毕才停止,并封存。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他留人都要祭祀龙神。据传,他留人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居住在营盘古城堡内,后因战乱四散奔逃而散居现今双河、云山、玉水等古城堡周边村落。目前,营盘古城堡仍留有地基、碎瓦、古井、大德寺等大量遗物。因此,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他留人都会回到营盘古城堡庙林出泉水的地方进行祭祀龙神仪式。在祭祀龙神活动中,他留人需用葫芦笙吹奏“阿朵硕调”,以祈求管理水源的龙神保佑风调雨顺,不要出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他留人最为隆重的“粑粑节”。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到祭祖堂进行祭祖,并向祖先敬献糯米粑粑。在进入祭祖堂前,艺人须吹奏“着俄调”,以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谷物丰收,无蝗虫灾害。之后,每一家会派一人端着“塔形”粑粑,在艺人吹奏的“欢乐调”的引导下集体依次进入祭祖堂敬献“粑粑”。“欢乐调”表达了他留人对祖先保佑五谷丰收、村寨平安的感谢。同时,也表达他留人对于丰收在望、生活幸福的喜悦心情。敬献完后,吹奏葫芦笙的艺人又将众人引导到祭祖堂前的广场进行“打跳”。“打跳”是以舞蹈加葫芦笙吹奏的形式表现。以表,他留人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与祖先沟通,达到共娱的目的,另外也表达他留人喜悦的心情。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葫芦笙在其他场合中的运用

他留人在举行婚礼、建造新房、迎春播种、家中火炕床等场合也会吹奏葫芦笙。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留人在举行婚礼时,需要使用葫芦笙吹奏“欢乐调”。一般由吹奏艺人从他留人的火炕床上吹奏葫芦笙引导众人走向院子进行“打跳”。这一过程象征着新婚夫妇将离开家中的火炕床,创造自己的新生活。通过葫芦笙的吹奏,不仅表达了他留人喜悦的心情,也能告知祖先这段婚姻的存在。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留人的新房是四合院落形式。其中正房为整个四合院最为重要的场所,它是祭祀祖先的地方。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在建造正房时需要吹奏葫芦笙。建造正房立柱当天,他留人要从正房内开始用葫芦笙吹奏“欢乐调”,众人随着葫芦笙吹奏人由正房走向院子进行“打跳”。这一过程主要表达他留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喜悦之情。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逢迎春播种时,他留人会用葫芦笙吹奏“引水调”,以此实现与自然的沟通,从而祈求庄稼水源充足,来年大丰收。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炕床是他留人文化的中心。他留人时常在火炕床上吹奏葫芦笙,一般吹奏比较欢快的曲调。这不仅是出于日常生活消遣的目的,还是他留人学习葫芦笙的重要场所之一。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他留人葫芦笙的文化内涵

葫芦广泛生长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它生命力强,既可以食用,以满足生存所求,又可以做成各种用具,以满足生活之需,还可以制成乐器,以满足精神寄托。由此,葫芦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已超越了植物学的概念,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葫芦笙作为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材料、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都存在紧密联系。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和他留人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其不仅是他留人精神娱乐的最佳表现方式,还在他留社区的发展和延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赋予了他留文化多方面的象征意义。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葫芦笙的来历

葫芦笙历史悠久,其生成没有确切记载。刘尧汉认为,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他们广泛使用葫芦制作的容器时,会偶尔从葫芦的窟窿里吹出声音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逐渐把它改造成可以吹出优美曲调的乐器 — —葫芦笙。[2] 笔者认为,先民在与葫芦长期的文化实践中,不仅产生对葫芦的崇拜,还将这种崇拜赋予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由此创造出“神圣”与“世俗”兼具的乐器。文章第二作者陈蛟龙在他留人社区调查期间,搜集整理了兰有清和兰金荣 ⑧ 两位铎系关于他留人葫芦笙来历的传说如下: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前有一家人,共五弟兄和他们年迈的母亲。后来有一天,母亲离家出去后就没有再回来。五弟兄一起去找了母亲好几天,终于找到躺在路边母亲的尸体。五弟兄哭着把母亲的尸体抬回了家。由于母亲死的时间太久,尸体身上长了很多蛆。为了弄死母亲身上的蛆,五弟兄手拉手围在母亲尸体的周围,不分昼夜地跳起来踩死母亲身上爬出来的蛆。后来,五弟兄变成了现在他留人葫芦笙上竖插的五根竹子,母亲变成了插着五根竹子的葫芦,五弟兄跳起来踩蛆的动作成了他留人“打跳”的调子。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上述传说的人物、地点、情节、葫芦笙和他留人的关系来看,主要体现了他留人的母体崇拜,并说明两者的紧密关系,同时反映了他留人对葫芦孕育生命的认知和理解。传说形象地将母亲比喻成葫芦笙的笙斗,是母体的象征。笙管代表了五兄弟,象征着人类后代从母体中孕育而生。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生命的孕育:葫芦笙和母体崇拜

他留人信仰万物有灵,他们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与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赋予种种幻想和人格化,认为它们是神灵。[1]165 自古以来,葫芦以其重要的实用价值成为他留先民崇拜的对象。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原始社会,葫芦作为母体象征具有生育的功能。闻一多曾说过, “始祖为什么是葫芦的化身,可能是因为瓜类多子,是繁衍子孙的最妙象征,故取以相比拟”。[3] 刘小幸认为,葫芦作为一种古老的可食用瓜类,代表了孕育生命的母体,象征着早期氏族社会起决定作用妇女的生育力。因此,民间供奉的葫芦是“母体的替代物”、 “图腾的前身”、 “母体崇拜”。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提出交感巫术的“相似律”原则,也就是人们通过模仿某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模仿就是一种象征。他留人将葫芦的形状比作母体,葫芦与母体的相似性,让他留先民认为人类是从葫芦中生出来的。因此, “人之初生”是葫芦思想系统的核心,也是葫芦文化的逻辑起点。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留人在创世神话《洪水冲天》中讲述:“远古时候,七兄妹造好了天地日月接着又造出了人和动物……这时天空出现九个太阳,大地被烤成一团火……天龙王来降雨,他就将整桶水倒下来,大地上发起了洪水。洪水越涨越高,世界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将人类都淹死了。只有两兄妹躲进一个如同房子大的葫芦里逃生……不知在汪洋里漂浮了多少年月,洪水退去,两兄妹从葫芦中爬出来逃生了,他们就是今天我们人类的始祖”。[5] 从这则神话的基本要素来看,洪水和葫芦象征了女性妊娠的过程。胎儿在母体中吸收养分,待到洪水退去,便是瓜熟蒂落之时。兄妹从葫芦中爬出来,象征了女性生育的过程,同时也代表了新生。可见,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女性的生殖能力体现了一个族群的劳动能力。人口数量的多少是一个族群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洪水冲天》神话折射出女性在他留社区的重要地位。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留人母体崇拜的观念同样影响着葫芦笙的文化内涵。古有云:笙者,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葫芦笙之所以称为“笙”,袁珂认为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繁衍生息,将之同义于“生”。而葫芦不仅籽多,还形似母体,古人用葫芦制作笙,象征着生育与多子。[6] 他留人认为,葫芦笙的5根笙管象征着一家人。其中,最长的一根笙管代表母亲,第2长的一根笙管代表父亲,其他3根笙管依次代表他们的大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可见,笙管所代表的一家人中女性占了4个,这足以说明他留先民对女性生育繁衍的重视。母亲作为生育的主体,她在家庭中是最为重要的成员。因此,笙管中最长的1根代表了母亲。而5根笙管从葫芦中生出,象征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繁衍的过程。葫芦笙作为他留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承载了他留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另一方面也是他留创世神话的物质呈现。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生命的转换:葫芦笙和祖先崇拜

人类祖先崇拜或称祖灵崇拜由来已久,其根源是相信人有灵魂。祖先崇拜是一种以崇祀逝去的祖先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在原始社会起到统协先民群体意识,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7] 因此,对祖先的崇拜是民众宗教意识的核心,它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彝族他留人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祖先崇拜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文化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1]172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葫芦笙作为中国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生者对祖先的崇拜。《礼记·明堂位》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 《楚辞·大招》中记载:“伏羲氏作瑟,造‘辩驾’之曲。”意味着伏羲精通音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伏羲和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制作了葫芦笙及其乐曲。从“笙”这种吹奏乐器本身结构来说,是“以匏为之”, “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匏是一种葫芦,笙管插匏(葫芦)制于笙斗上,又纳簧片于其中。这种构造正寄寓着伏羲和女娲兄妹同入葫芦(匏)中逃避洪水,再造人类的遗意。因此,葫芦笙不仅寓意着人类重生,还象征着人类的祖先。云南彝族的一些祭司认为,从葫芦笙里发出的声音是汉、彝、苗、傣、哈尼等各族共祖伏羲、女娲的声音。而彝族有句谚语: “祖宗不开腔,芦笙吹不响”,可见,彝族民众将葫芦笙所发出的声音理解为祖先的话。 [8] 因此,葫芦笙具有了“神性”,吹奏葫芦笙是与祖先的联系,承载了彝族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他留人的社会中,葫芦笙除娱乐之外,主要起到与祖先沟通的作用。他留人认为,人死后,肉体虽然不存在了,但是灵魂不会消失。灵魂会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也仍然会跟活着的人或自己的氏族、家庭保持联系。它们可以暗中保护或监视着自己的亲人,同时参与亲人及家庭的某些活动。 [1]171-172 因此,祭祀祖先是他留人社会中最为隆重的活动,葫芦笙也成为这些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如农历六月二十四他留人“粑粑节”这一天,他们会在葫芦笙的伴奏中进行“打跳”,一方面在于娱乐,庆祝节日。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方面,通过音乐和舞蹈传达对祖先的尊敬,实现阴阳两界的同乐。他留人认为,葫芦笙具有“神性”和“俗性”两种特质。因此,它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实现与祖先的沟通交流。由此来说,葫芦笙演奏的音乐属于人类语言系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音乐语言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作为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将他留人日常世界中的情感、观念和诉愿凝结于音乐语言的表达中,从而实现阳间与阴间的互动。使用音乐语言沟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葫芦笙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象征,它将生者与过去相连,从而达到铭记民族的历史文化,以示对祖先的敬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葫芦笙的音乐表达,是实现他留人传统社会体系构建和有序运作的有效方式。yC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① 葫芦一般每年5月左右播种,到11月成熟后采摘。制作葫芦笙的葫芦必须成熟饱满,大小适中。若选择过嫩或过老的葫芦,制作出的葫芦笙容易出现变形、外观色泽差、音色嘈杂等问题。
② 若竹片不经过油炸,吹奏葫芦笙时,口水一旦漏进,就会使竹簧膨胀变形导致竹簧片与竹管壁发生摩擦而发出杂音,影响葫芦笙的音色、音准。
③ 哀调:即俗称的“上祭调”或“祀且调”。
④ 跳丧:即他留人丧葬仪式中告别死者的环节,他留语称“祀且”。
⑤ 铎系:他留人的祭师,一般为男性。铎系掌握了他留人社会生产、祭祀礼仪、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和历史文化等知识,是他留人社会中德高望重的人物。
⑥ 欢乐调:即多种欢快的调子的总称,包括“二合脚”、 “三合脚”、 “龙摆舞”等等。
⑦《果多且》的歌词大意为: “肥猪已喂胖,粮食已满仓,松毛洒满地,什物已准备齐全,今天明天要过年。辛辛苦苦一年,要给男世祖啊已给您洗好脚杆,女世祖啊已给您换上裙子。辛辛苦苦一年了,过年了,老人们啊。 ‘果多且’完了要开始打跳,小孩子们打跳去吧,从炕床上跳下来,跳到堂屋,跳到院心,男女老幼大家一起来打跳”。
⑧ 讲述人:兰有清(95岁),兰金荣(58岁)。记录人:陈蛟龙。采录时间:2019年2月16日。采录地点:永胜县六德乡营山村朗者下村。
参考文献:
[1] 简良开.神秘的他留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尧汉.中华民族的原始葫芦文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3):136-137.
[3]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3).神话与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10-111.
[4] 刘小幸.母体崇拜 — —彝族祖灵葫芦溯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87.
[5] 沙蠡.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永胜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6.
[6] 李珍,普珍.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与传承思考 — —彝族葫芦笙节个案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9(9):29-36.
[7] 梅新林.祖先崇拜起源论[J].民俗研究.1994(4):70-75.
[8] 王光荣.彝族葫芦笙刍义[J].民族艺术.1986(2):169-179.

作者简介:罗夏梓平(1987- ),男,(土家族),四川成都人,四川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民俗学、文化人类学。
陈蛟龙(1987- ),男,(彝族),云南永胜人,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研究方向:民俗学、云南民族文化。
原载:《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39卷(总第210期)。
文字来源:魅力彝族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丽江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