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阐释
作者 史海燕 2022-10-27
原出处:《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年19期

摘要: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对彝族阿细跳月进行分析,认为彝族阿细跳月是集体育、舞蹈、音乐、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符号。从有形物质文化符号和无形物质文化符号等两个层面对彝族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了发展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的路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打造阿细跳月文化品牌;构建阿细跳月民族一体化教育。
关键词:阿细跳月;文化符号;文化阐释;彝族

image.png
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何一种文化在产生、发展、变迁过程中,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其文化氛围也必然发生改变,这样就形成了文化传统,留下许多符号。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考》中这样描述:在形象和概念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物,即符号(signe),符号作为形象是具体的实体,但由于他具有指示能力而与概念相像:无论概念还是符号都不仅与本身有关,每一个都能运用其他东西替换。形象不可能是观念,但是它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或者更精确些说,它可以与观念同存于符号之中。彝族这些遗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形象变成了符号,确立了彝族传统文化符号,就是要在寻回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意义。阿细跳月就是孕育在云南这块红土壤之中的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与跳月密切相关的一些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物质文化内容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形成了一种高度融合的文化符号整合,展示给国内外游客。对云南彝族阿细跳月有关的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和整理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路径。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族阿细跳月文化符号形态

1.1 有形物质文化符号

阿细跳月从产生到传承至今,与云南深厚的文化土壤密不可分,但是外人很难从表面上感知并捕获到这些印记,这些印记取决于它所蕴含的意义。正是文化的参与者赋予了人、客观事物及事件以意义,通过我们对它们所说、所想和所感受的,即通过我们表证它们的方法,我们才赋予它们意义。为了打造阿细跳月这个文化品牌,营造整体氛围,一系列围绕阿细跳月的有形文化,遍布于弥勒县阿细人聚居的村寨,成为接待客人、欢迎客人、客人驻足、宣传文化的场所,这赋予了围绕阿细跳月文化传承的意义,逐渐形成了特定的阿细跳月传统文化场域,这个场域由许多子场域即有形物质组成。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1 信息传递的烽火台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烽火台往往修建在阿细人村寨的山上,狼烟烽火是古代阿细人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 据村寨老师介绍,村寨口的烽火台是分敌情和客情的。民国时期,烽火台在战争传递信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村寨的烽火台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弥勒县现今的很多烽火台是改革开放后建造的,主要用来接待游客,每当旅行团要到村寨口时,村民就在烽火台上运用锣鼓或长号示意后面的队员准备迎接客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的烽火台象征着村寨淳朴、蛮荒的民族特色。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2 隆重的进寨门仪式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想进入阿细人的寨门,游客首先要跨过寨门前的火塘,为的是除去身上的秽气,然后文身画面、手持器械的两名武士才让开道路,让客人进入寨门,热情好客的阿细青年歌舞队队员弹起乐器跳月迎接,美丽的阿细姑娘给客人捧上一杯杯香醇美酒,向客人们传递阿细人的风俗特质。据当地官员介绍,阿细人如此隆重的进寨门仪式,是为了表达对宾客的诚挚热情。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3 村寨活动中心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村寨门口进来就被迎接到村寨活动中心,一般活动中心对外竖立着村碑。彝族以龙虎为图腾,活动中心后墙的彩绘背景往往是飞翔的龙或下山的猛虎,活动中心一般有个很大的陈列室,陈列室既可以作为村民活动场所,又可以作为接待游客的餐厅或场地。陈列室的侧面墙上都要画阿细跳月的变迁过程,为的是让游客详细了解阿细跳月的来龙去脉。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4 淳朴的民族文化陈列室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邑村民俗文化陈列室占地面积虽然只不过几百平方米,但上下两层的古物少说也有着百年历史。陈列室里所收藏展示的每一件物品都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像清代的土司官帽、土锅、纺织机等保存百年的文物,它们不仅是阿细祖先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笔遗产,同时也是弥勒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间一张是拍摄于90年代中期在西一镇滥泥箐村举行摔跤运动前进行的一次千人“阿细跳月”的照片,千人站满了宽广的跤场一起跳月,三弦铮铮,气势磅礴。 陈列室楼上摆设有民族特色的阿细刺绣、土布编织机、圆磨、草鞋、石磨、犁耙等生产用具,还放置了很多跳月用的长号、大三弦、小三弦等民间乐器。楼上楼下的墙壁上画满了画,内容有祭祀、婚俗、钻木取火、摔跤等,画旁有文字介绍,有些是节录阿细传统史诗《阿细先基》片段,墙上还挂有《可邑村史前言》、《可邑村驱火妖习俗》等镜框,吸引着中外游客。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5 跳月广场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接待旅行团,弥勒县很多村寨都建造了跳月广场,一般都是露天广场。除了在接待游客时表演外,村寨每逢火把节、跳月节等节日,全村老少也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篝火晚会,进行祭火,大家围着篝火,弹起三弦,吹起月琴、竹笛,跳起舞蹈,抒发内心的喜悦。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6 阿细跳月的可邑民族餐厅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迎接2009年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 弥勒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具有彝族风格、可供表演、就餐的可邑民族餐厅,餐厅四周墙壁上画满了阿细人男耕女织、祭祀跳月的场景,展现阿细人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习俗。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7 展现阿细民俗的屋外壁画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建设民俗文化生态村的需要,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古朴的阿细文化,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阿细人借助村寨房屋的壁画进行宣传。房屋壁画有抽象的黑色粗笔的线条画和小人画,还有彩色的画,这些画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阿细人的生活场景,反映民间传说的内容,如图腾、祭祀、纺织、爱情、乐器、娱乐等。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8 神秘的密枝林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枝林是可邑祖先保留下来的原始森林,森林里到处都是参天大树,景色优美,环境宜人。阿细人的密枝林有很多传说和禁忌,山上有神树、龙眼泉,人是不能够靠近神树的,龙眼泉一年四季都不会干。古时,每年农历4月,可邑村寨就会在密枝林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密枝神保佑全村村民和牲口平安,来年带来好收成。密枝节祭祀仪式非常严肃和庄重,首先要求举行祭祀的7个人在祭祀前一周不能与妻子同房;其次,节日前一天,参加祭祀的人员必须在神树下布置好神坛和神门;节日当天,由毕摩带领一队人马到密枝林,所有进入密枝林的人(不让妇女进入)都只允许讲团结的话;祭祀后,举行摔跤运动会;然后,举行盛大的聚餐。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虽然跳月祭祀仪式也引入了密枝林,但仪式却发生了变化。仪式首先放鞭炮,一拨打旗的方阵出现,后面跟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随后毕摩带着鼓乐队举行跳舞;其次,就是祭祀活动;祭祀完毕就举行阿细跳月等歌舞;最后是摔跤。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 无形非物质文化符号

弥勒县重视阿细跳月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主要包括阿细跳月音乐、服饰制作工艺、大小三弦制作工艺、阿细跳月节庆活动、阿细跳月故事传说等。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1 阿细跳月舞蹈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到70岁的老人,小到10岁以下的孩子,都会跳这个舞蹈。由于阿细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通过身体文化的简单动作传达先民生活的艰辛。阿细跳月不仅是彝族阿细人娱乐健身的生活方式,也是青年男女交流情感、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阿细跳月身体文化承载着阿细人丰富的传统文化。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2 阿细跳月的故事传说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的故事传说主要是口头流传,传说多来自古朴优美的《阿细先基》片段。《阿细先基》讲述了其先民在洪荒时代,男女始祖们庆幸躲过了蔓延大地的大火,他们在焦灼的大地上不断轮换双脚蹦跳起舞,拍手欢呼。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3 欢快的乐声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跳月时,需要大小三弦、竹笛、月琴等为乐器,其乐曲节奏欢快、鲜明,曲调合着舞步,弦声扣着心声。阿细人在汲取彝族其他支系的音乐基础上,发明了小三弦,一弦音尖 ,二弦音绵,三弦音憨,跳月的老人舞音乐采用小三弦和二胡伴奏。阿细人段盘王于1921年发明了大三弦,大三弦与笛子一起演奏,具有弦音洪亮、热烈、奔放的特点。目前,阿细跳月采用的乐器主要是大三弦。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4 阿细跳月服饰制作工艺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细妇女自己制作民族服饰,主要是刺绣,在山上他们有自己的作坊,服饰的制作工艺包括纺织、缝制、编织、刺绣、挑花等,纺织的制作流程较复杂,包括种植、砍、晒、泡、剥、漂、搓等多道加工工序。阿细跳月服饰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展示,更是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5 节庆风俗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阿细跳月有关的节庆主要有火把节、密枝节、祭火节、跳月节、摔跤节等,这些节日是阿细跳月产生、保存的载体,同时也是对外宣传的媒介。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彝族阿细跳月发展的文化符号路径

2.1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一方面,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符号还是无形的物质文化符号,继续保持和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不断丰富其内容,充分展示和传承出多彩的彝族阿细跳月文化。另一方面,在开发彝族阿细跳月文化时,既要尊重其文化内涵,又要在尊重阿细人意愿的基础上,由村民决定自己传统文化符号的保护、传习和发展道路,既追求‘以人为本’的大众文化,又要保持文化内涵,形成一种参与式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现代旅游与传统文化相衔接的传统文化符号发展模式。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2 打造阿细跳月文化品牌

品牌无论是作为组织或个人都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精神、宗旨和道德等内容,并反映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品牌是典型的经济复合体,它具备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气息和文化符号特征。从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到一个新兴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的塑造,彝族阿细跳月走的是一条文化品牌之路。阿细跳月作为阿细人村寨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承载着阿细人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方式,聚拢着阿细人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因此,文化品牌的建立,一方面,要从文化的源头和文化的交流来考察,这样既能与周边的文化相区别,又不会割断历史的文脉;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精英的作用,文化精英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倡导者,他们对文化品牌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发展和传播民族品牌和文化符号具有重大作用。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3 构建阿细跳月民族一体化教育

阿细跳月传统体育教育落后,主要是在社区或家庭传承方面形成相对孤立、相互隔绝的状态,学校教育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是阿细跳月文化符号传播的最佳途径,社区、家庭、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最佳选择。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传授阿细跳月,不仅让学生学到技能、了解民族文化精髓,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培养阿细跳月的参与者与指导员。这样可以实现社区、家庭、学校阿细跳月一体化教育,三者相互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推动阿细跳月文化符号的传播和发展。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结束语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为满足人们需求而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其本质是文化符号的独特性,文化是研究符号的载体,符号是文化研究的核心。从文化符号视角对彝族阿细跳月的有形物质文化符号和无形物质文化符号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为彝族阿细跳月的文化符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fU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4-27.
[2]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彭多意.变迁中的彝族社区—以可邑村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
[4] 李延超.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发展及其引发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0(3).
[5] 孙德朝.中国高尔夫运动的文化符号阐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0):27-29.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