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族口头论辩“克智”是在婚礼、丧葬、节庆等集会场所以主客双方论辩手临场演述的一种诗体口承文学,是彝族民间语言艺术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最具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文化形式。“克智”文化见证了彝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保护和传承彝族“克智”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应用,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整体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彝族;“克智”;文化保护
“克智”论辩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农学医学、风俗礼制等各种知识。其辞赋以五言、七言为主,辅以它言,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多用比、兴、赋手法,或比喻或排比或铺张或反复或顶针或粘连或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现形态为甲、乙双方论辩手以说唱诗歌或辞赋,互相辩驳、盘古论今,最终以达“穷百家之词,困众人之辩”者获胜。
一 “克智”文化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克智”论辩,作为语言艺术和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远在“两河文明”时期,在希腊、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形成了三大论辩体系。如苏格拉底、西塞罗对世界“论辩”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在这种不同生产生活条件与文化的相似性,铸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而彝族“克智”论辩以其古老的文化形式,扎根于彝族民间,通过“克智”论辩手的不断传承和演述,铸就了彝族源远流长的史诗论辩等传统,成为彝族古代文明传统文化知识的核心成果,是人类文化史中典型的最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社会文化史、思想史、音乐史、美学史、艺术史、论辩史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克智”论辩生动地再现了早已消失的古代唱诗与口头论辩传统,见证了“以诗存史”“以诗存俗”的民俗传统。所以,彝族“克智”论辩传统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文化艺术价值。“克智”论辩手通过仪式活动的论辩与演述,无可辩驳地为彝族民众文化的保存与传承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民众精神生活,成为彝族民众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生产生活观、审美观等代代相传的精神文化范式,“克智”论辩在新的时代,以其与时俱进、海纳百川之精神,吸纳着各种优秀的文化成果,成为凉山彝族人民的精神食粮。
(三)社会价值。“克智”论辩传统以其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竞技性,深受彝族民众的喜爱,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强化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传承人类文明成果,发展彝族新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 “克智”文化面临危机
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彝族民间“歌师宣雅颂,歌师讲论文”的“克智论辩歌场制度”就已形成。降至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彝族民众的婚姻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克智”论辩传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克智”文化亟待保护。
(一)语言文字濒临消亡
“克智”文化是彝民族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彝民族独特的艺术与风俗习惯的基础与载体,其丰富多彩的语言表现形式,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發展,伴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飞速传播、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普及,彝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濒临消亡的危境。
(二)习俗难以传承
经济全球化导致彝民族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民间习俗賴于生存的环境改变了, 具体表现在彝族婚俗、彝族丧葬等民间民俗上的仪式趋于简化,特别是饮食、服饰等文化元素渐行渐远,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有些打工的彝民族年轻人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对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自卑感,认为是落后的东西,不愿学习、不愿传承,彝族“克智”文化后继乏人,面临失传。
三 美姑县保护与发展“克智”文化的经验
美姑县高度重视“彝族克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申报和建立起四级(国家级和省、市、县级)名录保护体系和国家级传承人名录。突出民族性、地域性,打好“特色牌”,让古老的文明穿越时空,走进我们的生活,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成为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活跃经济的新引擎。
(一)保护成效显著。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姑县就组织开展了彝族民间文化调查,形成了《美姑彝族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汉文译本),收集有部分经典克智论辩内容。二是收集整理出版了彝文版的《美姑彝族克智》(内部印刷)。三是彝族学者收集整理的《彝族克智》(彝文版)已出版。
近年来,美姑县文化馆积极挖掘民族文化精髓,重点对彝族克智等濒危的民间文学、民俗、音乐、技艺等彝族传统文化开展系统发掘、搜集、整理、抢救、保护,迄今为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有《彝族克智》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7项,州级项目24 项、县级项目89 项。
(二)完善传承人制度。依据相关法律,加大对传承人扶持的广度和力度,完善传承人认定机制,加强传承人的组织培训,签订保护传承协议,传承人保护机制初步形成。目前全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1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3个人、省级传承人6 人、州级传承人50 人、县级传承人 89人。
(三)开展丰富的传承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非遗”非遗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组织传承人积极外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借助节庆日,组织彝族克智非遗传承人到乡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克智”辩论,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健康文明新生活等内容开展传承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与此同时,带领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传承与发展、文明与对话”为主题的彝族非遗展演,展示了具有地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了非遗保护知识,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校地合作和文化扶贫、旅游扶贫,助推美姑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推进彝族非遗文化产品化、品牌化,进一步促进美姑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四)加强管理,建立数据库。从政策层面研究制定项目分类保护的规范标准、保护细则,进一步落实科学保护措施,收集整理“克智”论辩语言、文字、录音录像资料,完成传承人的普查、登记、确认、建档工作;对濒临消失的项目开展抢救性记录。
(五)积极扶持,完善传承模式。2014年,在美姑县文化馆建立起“四川省彝族克智传习基地”,开展传习培训5次,培训人员80多人次;开展“克智”辩论大赛一次,参加人员达到70多人;与此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方式,一是鼓励个人、家庭、群体传承。例如毕摩文化,鼓励子承父业或家族人员传承。二是加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考虑到大部分传承人都是农民,为保证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承活动当中,认真落实补助政策,对国家级传承人补助 20000元,对省级传承人补助5000元,对州级传承人补助2000元,为传承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传承态势呈良好局面。使彝族克智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基本改善了濒危状况。
(六)建立以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美姑县彝族民间文化保护办法》,强化保护措施。全面组织、协调保护工作的相关问题;成立了县级专家保护委员会,开展田野与学术研究;确定“克智论辩”重点传承区域。确认“克智”传人及传承后继人,建立相应当的传承人档案。保护“克智”生长的婚丧嫁娶和节庆等仪式活动,保证“克智”文化正常传承与传播。
(七)收集整理“克智”论辩语言、文字、录音录像资料。完成传承人的普查、登记、确认、建档工作;继续做好电子资料库建设。促进理论研究成果的形成。
(八)创建了美姑县非遗文化微信公众号和美姑县非遗网(www.mgxfyw.com)美姑县非遗文化微信公众号和美姑县非遗网均包括美姑县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克智、彝族婚俗、毕摩音乐、毕摩绘画、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所涉及的各类新闻要点含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
美姑县非遗文化微信公众号和美姑县非遗网的创建,让非遗资源第一时间近距离地走进公众。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媒介开展一些视频展演、投票、搞稿、有奖竞猜、非遗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等线上活动,激发公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不能只是被动的发布关于非遗的相关信息,公众只是被动地接受者,仅仅是知道了一条新闻而已,公众如果通过以上提到的各种新媒介与县文化馆互动,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还能提供新发现的“非遗”资源。这种互动既让县文化馆及时掌握遗漏的非遗资源,也能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非遗保护的最新动态,做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发布信息或者开展线上活动的时候,图文并茂地设计好相关模块,只有文字或者单纯的图片堆积,不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九)录制完成一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彝族克智电视专题片《彝族克智》。
四 彝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路
(一)下一步,美姑县在经济保障措施上,县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万元用于“克智”论辩文化保护、研究和基地网站建设维护;同时,建立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关系,保障他们来县调查研究或举办学术讲座;鼓励传承人和其他民众积极参与该文化的保护,建立政府对传承人的补助金制度,对该文化保护与研究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和传承人或民众进行奖励;编写乡土教材,将该文化传统列入地方课程设置。
(二)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彝区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彝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把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融合进行 ,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好如何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文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把以“克智”文化等为代表的彝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把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
(三)学校教育要把传承以“克智”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让彝区儿童从小就识彝文、从小就接触到本民族的民风民俗,进而学习传统优秀文化。
(四)创建美姑县非遗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数理逻辑和集合操作基础,具有高效、可靠、完整、自同步等特性,对于非遗资料的查询、保存、归档、分类等进行数据控制的最佳选择。此外,还提供高效的数据控制和数据检索功能。正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存储、管理和检索信息方面存在如此巨大的优势,它们在非遗资料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急需熟悉运用这些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的专业团队,从中掌握系统全面的科学评价和适当选择系统的方法,更好的扩展非遗项目的保护。
(五)召开美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克智”培训及研讨会。会议目的与议程如下:
(1) 对我县基层所在乡(镇)德高望重“彝族克智”传承人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
(2)在培训期间与相关的专家共同研究座谈。
(3)组织彝族克智传承人征集相关文献。
(4)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州级传承人进校园,社区开展非遗展演活动。
(六)利用彝族克智在婚礼、丧葬、节庆等集会场所論辩手临场演述的特性,以及彝族民间语言艺术中的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禁毒防艾、新农村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以彝族克智为代表性的非遗宣传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1),2005.
[2] 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J].新华文摘, 2007,(7).
[3] 杨福泉主编.策划丽江——旅游与文化篇[M].北京: 民族出版.
[4] 谢名家.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J].思想战线,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