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李兰相 2017-09-22
原出处:广西百色政协网

  彝族是百色市的世居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百色市彝族人民创造和发展了许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是百色市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百色市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提出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现状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概况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主要分布在那坡县城厢镇、百省乡,田林县定安镇,西林县八达镇、普合乡、那劳镇、古障镇、马蚌乡,隆林县德峨镇、猪场乡、者浪乡、岩茶乡、新州镇、克长乡,部分散居在各县(区)相关乡镇,总人口830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0%。其中:那坡县1690人,占全市彝族总人口的20.34%;田林县284人,占全市彝族总人口的3.42%;西林县1123人,占全市彝族总人口的13.52%;隆林县4911人,占全市彝族总人口的59.13%。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百色市彝族共划分为红彝、白彝、黑彝三个支系。其中居住在那坡县的是红彝、白彝支系,居住在田林、西林、隆林县的是黑彝支系。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特别是那些至今仍保留其原生形态并蕴含着丰富传统内涵的文化形式,不仅是见证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也是百色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据调查统计,目前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主要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族语言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归东部方言,分红彝、白彝和黑彝三个土语。三个土语间的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目前,百色市大部分彝族村屯均完整地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绝大多数群体包括少儿都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的母语。与其他民族杂居或地域上相近的群体,多数还能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邻近城镇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地方多能使用汉语,边远地方的青少年群体也多懂汉语,这个特点在彝族人群中尤为显著。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文字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文字发明很早,据多方考证,应不晚于公元初的东汉时期。从现存的彝文资料上看,百色市彝文与云南、贵州等省的彝文无论字形结构、书写顺序,还是纸张质地、墨迹粗细都完全一致。彝族文字应在明朝前就已传入百色市,并在彝族民间广泛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色市还有部分彝族人能译读和掌握彝文,特别是在处理丧葬事、嫁娶、择宅及一些重大节日活动时均必须使用彝文经书。这些不同内容的彝文经书,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期还有数百册被彝族毕摩(主理宗教等活动仪式的人)所收藏。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些古籍被视为迷信用品而被毁于一旦。至今,流传在民间以及比较完整的馆藏彝文古籍不到10册,仅五六万字。由于百色市历史上彝文不普及,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黑彝支系毕摩能认读。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族历法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其科学性居世界古历法之首。把一年等分为5季10个月,每季度2个月,每个月36天,全年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它精确地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一年的季节准确到一天不差。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古历法都无法与之相比。它不仅是彝族民间文化中最具科学性、最有人文价值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智慧结晶。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彝族口述文学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的口述文学,是历代彝族人民群众集体创造并世代相传至今的宝贵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史诗等,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各个特殊环境中的思想感情、民间信仰和精神而貌。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彝族民间音乐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相对的稳定形式,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彝族的社会生活,强烈地表达着彝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如山歌、情歌、叙事歌、风俗歌、舞蹈歌、祭祀录及各种小调都大量存在。同时,生活中时时使用锣、鼓、铓、镲、口弦、三弦、笛、丁琴、葫芦笙、箫、象脚鼓等民族器乐。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彝族民间舞蹈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歌舞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和节庆之中,歌舞表演有葫芦笙舞、木鼓舞、铜鼓舞、彝胡舞、花扇舞、盾牌舞、铜线舞等。近年来新增有歌伴舞《金竹情缘》、情歌对唱《兄妹相会》、《葫芦笙歌舞》等。这些歌舞表演成为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彝族民间传统体育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项目丰富多彩,体现出彝族人民团结互助,勤劳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目前还保留有打磨秋、打陀螺、拍毽子、摔跤、顶牛、打鸡儿棒、赛马、抢“鸭蛋”、抢“姑娘”等项目。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彝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且在许多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击节赞叹的成绩。彝族人民善于捕捉自然景色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通过不断的总结、创新,留下许多栩栩如生、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彝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还保留有八角花背带、平绣背带、布贴花、银钩花背带、木刻、石雕、竹编、草编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彝族传统节日庆典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的节日有时令性节日,有信仰性节日。时令性节日已形成全民性的盛大节日,而信仰性节日则规模有限,涉及面较小,时间不定。其中补年节、祈雨节、跳弓节、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补年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十一两日的是那坡县白彝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彝家宰牛、杀猪、杀鸡、杀鸭庆贺。传说彝族壮丁一次在头人的征召下,纷纷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应征外出打仗,二月初才回家,因过年期间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各家都补过年,故得“补年节”此名。初十上午,一家老小席地而坐,共就团圆餐,席间相互敬酒,散席后,相邀到“麻公巴”(舞蹈指挥者)家中集中,接受“麻公巴”祝酒。十一日,男女老少,集中于草坪,在“麻公巴”的带领下,循着“拉么”(首事者或老主)和“萨南”(领喝者)指定的路线跳铜鼓舞,奏完一阵葫芦笙之后,就地喝酒吃饭。傍晚,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嬉闹,相互道贺,倾吐爱情。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祈雨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是那坡县红彝的“祈雨节”。节日期间,红彝穿着节日盛装,家家蒸有五色糯米饭,准备招待来参加求雨的客人。全寨备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头牛、一条狗、一头猪、一只鸡作为求雨的祭品。宰牛前先在寨子周围各处路口堆放一些生树枝,宰牛后将牛血洒在树枝或者路口上,意在驱邪消灾,也告示过路客人,今天是红彝的节日,欢迎邻村近屯及过路人来作客,共同求雨。求雨的道场设在寨子间的平地上。道场上竖起一根高高的木桩,从木桩顶上挂下一幅五米左右的布幡,幡上绣有五颜六色的精美图腾,长幡下摆上祭品。活动开始,由巫师按照古俗祈祷上苍保佑红彝人畜兴旺,让彝家人过上好年景。尔后族人与前来参加求雨的客人自然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阵阵的铜鼓声手挽手踏着铜鼓的节奏跳起了求雨舞。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跳弓节。跳弓节是居住在那坡县白彝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各个村屯过节的具体日期虽不尽相同,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四月上、中旬举行。节的来历,据传是有一位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先曾率领彝人在保卫疆土的战斗中被敌人围困在大山竹林中,情况十分危急。后他们以竹子制造弓箭,奋起反击,终获胜利。凯旋回来,受到族人的热烈庆贺,久而久之,遂成风俗节日。跳弓节的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多彩,而以祭神和歌舞为主,整个节日活动要举行三天才能结束。第一天,先祭祀祖先和天地众神。祭完神后,人们集中到村寨场坪跳集体舞,表现以前庆祝胜利归来的场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第二天晚上,人们又到各家各户去跳,互祝和平生活。在两天的跳舞过程中,还不时穿插具有特定内容和民族特色的表演活动。第三天是做“三朝”,主题是上坡祭山,祭山结束后,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客人要立即离去,否则便被视为不友好。等客人走完,全村男女凡能干活的都得于当天下地干一门活路,表示人勤神佑,今年定将获得好收成。欢庆节日的彝族,杀猪宰鸭,身着民族服装,踏起彝族独特的舞步,吹起自制的葫芦笙,击起古老的铜鼓,张张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快乐。跳弓节在舞蹈、乐器、服饰等方面都显出浓郁的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情。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火把节。火把节是西林、隆林县黑彝支系最普遍、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三天举行。关于火把节的来源有这样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阿提拉巴知道大力神力大无穷,不可硬拼,只可智取。一天,他把其中一名大力神引到山上,跑了九天九夜,直到大力神累得站不住时,才率众把他摔死在山下;另一大力神则气极败坏地跑回天庭报信。天神大怒,立即取出一个小盒向人间抛去。原来这个盒里装的尽是蝗虫,盒子一打开,蝗虫便铺天盖地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高山、深谷、平坝到处燃起,把蝗虫通通烧死了。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或从这天开始用三天的时间,以点燃火把作为纪念,也为驱逐害虫确保丰收。节日当天,寨上的男女老少身着艳丽的彝族服饰聚集到坡场,彝寨长老把用竹子编织成象征布谷鸟的竹笼放到高高的青竹杆顶上,把五色米饭和肉装进布谷鸟的竹笼里,在彝家男女老少的护送下,把布谷鸟送到寨中最高的山顶上,随后,大家共同欢唱送布谷鸟歌,希望布谷鸟来年再到彝寨来。送走布谷鸟,彝族同胞开始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唱歌、跳舞,打磨秋、抹黑脸,丰富多采的表演淋漓尽致展现了彝族同胞们能歌善舞的才艺和勤劳勇敢的智慧。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优美多姿的舞姿,使参加活动的客人大开眼界。抹黑脸是这些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年轻男女。据说抹黑脸能驱邪除病,保护身体,象征吉祥如意,平安无事。所以谁被抹得越黑,来年就越有好运,作为一种祝福的方式,是彝族同胞向来客表示祝福的活动;作为一种传情方式,彝族青年男女在互相抹黑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建立感情,终成眷属。抹黑脸时,在场的人不论是年纪大小,官职大小,都无一例外的会有被“抹黑”的危险。夜幕降临时,四面八方的彝族同胞们排着长队,手举火把又来到山腰的空地上,点燃篝火,围着熊熊的篝火,与前来庆祝火把节的各族同胞手拉手,肩拼肩,跳起了欢快的彝族舞。火把节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彝族的重要节日,而节日的活动节目也是很丰富多彩的,可以说是将彝族同胞的各种技艺都在这里展现了。庆祝的节目主要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斗牛:在人们围起的大圆圈中,两头凶悍结实的牯牛角抵着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观众的呐喊声中拼命搏斗。获得最后胜利的牛只将披红挂彩,得到奖品,大家也会上前称赞这头牛的主人是牧农好手,方能养到这样的好牛。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摔跤:摔跤活动在彝族很盛行,分绊脚和不绊脚两种,以摔倒为输;不同村寨推选最强壮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进行比赛,获胜者除了获颁奖品外,他们自己的村寨还另以酒、羊、牛等美食来庆祝和鼓励。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磨秋:这是彝族人民在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体育活动,参加这项活动的一般都是比较健壮的男女青年。选择一处宽平的场地,在场中树立一根粗如碗口大下、高约三公尺的木桩,柱顶上横一条长约9—12公尺的坚韧木,在空中旋转运动,技术高超者等在运动过程中做翻飞动作,并将手中的竹圈抛向早先固定好的木桩,动作异常惊险。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彝族服饰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款式、图案和选色上都显示出了地区特色,体现出多种多样、五光十色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地区同一支系,服饰上也有年龄、性别和婚否之分,盛装、常装之别,以及婚服、丧服和毕摩专用服等差别。有的雍容华贵,有的干净利索,有的娇艳富丽,有的潇洒大方,其琳琅满目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为彝族服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彝族婚嫁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惯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反映为一夫一妻制、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夫一妻制在彝族社会中,和父权制家庭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形态。解放前,百色市彝族社会中实行严格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制。它严格地限制着统治等级与被统治等级之间的婚姻,不同等级之间不允许缔结婚姻关系,特别是自视高贵和纯洁的统治阶级,不能与被统治阶级中的任何一个等级的人恋爱和缔婚或发生婚外性关系。家支外婚是彝族社会普遍实行的婚制习俗,这种婚制尤其严格,至今亦然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婚姻的选择必须家支以外进行。彝族严禁姨表兄妹相婚(即姨表不婚)。在彝区,对此有着严格的习惯加以限制。就如彝族谚语所说的“再缺粮食,甜荞苦荞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同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姨表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恋爱和性关系,都将被视为乱伦,按习惯法将予以处死。彝族实行姑舅表优婚,即姑舅表兄弟姐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但各地彝区所行情况也不尽相同。彝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彝族青年男女的社会活动惯俗,主要体现于公房社交、夜会社交、歌场社交、婚丧祭社交、节日社交等活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彝族饮食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的饮食也和各兄弟民族一样,柴、米、油、盐、酱、醋,样样不少;咸、淡、酸、甜、苦、辣,各有所爱;锅、碗、瓢、盆、铲、勺、匙、筷,一应俱全;熬、煲、炯、炸、煎、炒、蒸、煮,各取所需。但彝族的饮食仍然有其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不仅反映了彝族人的生活状况,而且充分体现了彝族人的热情好客。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酒:彝族人善于喝酒,喝酒时体现出热情、大方、豪爽的风格,喜欢用大碗盛酒喝,故有“倮倮用大碗”之说。但喝酒并非图醉,目的是交流情感,加强凝聚;了解时事,图谋发展;相互取悦,答谢对方等。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有酒才有话,无酒话不生”。彝族人在酒席上有唱酒歌的习俗,客人与主人边唱歌边喝酒,不但提高了酒席的品位,还加强了主客间和谐的气氛,加深了感情,加强了凝聚力。唱者津津有味,听者声声入耳,其乐融融。如《谢酒歌》唱出了客人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由衷的感激之情,也唱出了彝族人崇尚文明礼节的传统美德。饮酒是彝族人待客的重礼,因此,酒对彝家来说是必备之物。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和茶:烟和茶是彝族人待客的常备之物。客至,敬烟上茶为先,避免因客不善言谈而陷入尴尬的局面。有时到主人家,主人虽不抽烟,但他会从火炕上拿烟下来递给客人。彝族山歌唱道:“小小烟筒五寸长,双手递烟给哥尝……”喝茶闲聊不单是消遣,更是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敬烟、上茶也是彝族人热情待客的礼仪。在彝族的祭祀中,茶还占有一席之地,给亡者献祭时,要献一杯茶水。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肉:彝族人平时的菜肴也丰富多彩,但招待贵客时首选宰杀小猪、羊,次选杀鸡、鸭,还会将猪头连着前半边腿、羊后腿送给客人。牛是有重大节日或祭祀、丧事时才专门宰杀。彝族吃肉喜欢做坨坨肉。坨坨肉又叫“墩子肉”,有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吃坨坨肉既可品尝到肉的香甜味,又显得待客热情、豪气、大方,目的是要让客人吃得饱,吃得好。关于彝族吃坨坨肉是有由来的。相传在远古时代,彝族是以打猎、狩猎、游牧为主,当时生活艰苦,人们将捕获到的猎物割成块状烤来吃。因大块坨坨肉外脆里嫩,口感清脆香甜,令人喜爱,所以彝族一直沿袭至今。彝谚曰:“没有美酒说话没有精神,没有坨坨肉不像招待客人。”还有一道美名远扬的佳肴就是“羊瘪汤”。羊瘪汤是彝家有名的特色待客菜肴。羊吃百样草,其肉质营养丰富,因此说羊瘪汤可治百样病,是有科学道理的。薄荷羊肉鲜嫩可口,享有“宴请贵宾必备”之美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黑彝支系有禁食狗肉的习俗,哪怕最尊贵的客人到家也不会杀狗招待。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彝族信仰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祖先崇拜的思想基础是“三魂说”和“祖界”观念。彝族人普遍认为已故祖先具有三个灵魂。这三个灵魂各有不同的归宿,其中一魂守焚场或坟墓,一魂归祖界与先祖灵魂相聚,一魂居家中供奉的祖先牌位上。而无论哪一个灵魂,其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与否,都能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与“三魂说”密切相关的是“祖界”观念。祖界在各地彝人的信仰中是本民族先祖发祥分支之地,是始祖笃慕和后世各代先祖灵魂聚集之所。彝文文献《指路经》中描绘的祖界“草上结稻穗,蒿上长荞麦,背水装回鱼儿来,放牧牵着獐麂归,”是一片美丽丰饶的乐土。祖界,在祖先灵魂的诸归宿中也是最理想、最高的归宿。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彝族毕摩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和实施巫术的巫师“苏尼”。毕摩和苏尼,是信仰活动中心人物。他们所宣扬的种种信仰理念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生产、婚丧嫁娶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彝族毕摩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君、臣、师”的政权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公社时期,面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各种不解之谜,彝族先民便把它都归之有神灵在主宰,在这种思维意识中就逐渐产生“万物有灵”的神灵观念。并对它顶礼膜拜,无论是为生者求福,死者安葬,祛邪驱鬼,上观天缘,下降地魔,纳祥求福,拜神乞药,都寄托于介于人神之间作为媒介的毕摩身上,通过毕摩与神灵交往,企求一切能平安如愿。凡人力不能及的事,皆请从天宫下凡的天神代表毕摩来替人做事。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毕摩就成了为彝族社会生活中主持祭祀,禳解崇祸,占验吉凶,主持盟誓以及进行裁判的神灵代表和法力的象征。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彝族丧葬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丧事操办的程序大体上有临终移床,洗尸、剃头、穿寿衣,入棺前停尸,商议治丧,报丧,入棺守灵,祭奠送殡,下葬垒坟,避丧、送饭,满月安灵等步骤。而隆林黑彝先民约在200年以前有火葬的习俗。从大量的文物考古中发现,凡黑彝居住的古老村寨都有统一的火葬场和统一的家支墓群。尸体火化后或装入坛子,或装入石柜(用五块石板镶成边长约30厘米的正方体盒子),葬时骨灰上撒些泥土再盖上一大块石板就行了,这就是黑彝的向天五行坟,简称“向天坟”。黑彝先民不看风水、不垒坟、不清坟,只是后来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土葬后才兴起了看风水、立碑、清坟等习俗。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彝族建筑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的民居形式多样,主要有竹木结构、木仿瓦顶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存放粮食。从侧面开门,一般一层有三、四道门,前檐外有用竹木搭成的晒排,由木梯踏上人住居的楼层正门对面围着一排长长的居室。厅堂正中,靠卧室的板墙前,设一高长方桌,为祭祖神台,神台前是餐桌。厅堂的左边设火塘,靠竹制阳台的耳房为闺女房。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目前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面临的问题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虽然很丰富,但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的处境不容乐观。总的来看,目前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资源面临着消亡、同化、淡化、断代、失传、流失、变味等几个问题。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族语言面临着消亡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母语积淀着厚重的彝族历史和文化,承载着彝族群体的聪明和智慧,彰显着彝族群体光辉的生命,净化着彝族群体多彩的灵魂。然而,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和通用语言的推广,加上各民族之间交往深化,彝族的语言正在被强势语言所替代。一些多民族组成的家庭,只讲汉语,不讲彝语,无形中成了真正的汉族;一些官二代只会讲汉语,不会讲彝语,成了彝族的文盲;一些杂居的彝族,改讲其他民族语言,久而久之,彝族母语也就消亡了。如杂居在西林县马蚌乡、古障镇、那劳镇和田林县定安镇的彝族,由于人口少,远离了本民族的人口群体,并不断和其他民族通婚、交融,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民族的语言也在不知不觉中消亡了。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服饰面临同化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民间文化中最精彩、最亮丽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便宜的成衣和其他日用商品源源不断地送进彝山,彝族古老的织布机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彝族服饰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完成一套服饰的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彝族传统服饰制作和刺绣的妇女越来越少。目前,在不少彝族村屯,能够穿戴彝族服饰的大多是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在比较隆重的节日上才会盛装出席,平常日子真正把自己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的人不多。二、三十岁的彝族年轻人基本上都着汉装,从服装上已经判断不出到底哪个是彝族。可见,彝族服装汉化现象已开始凸显。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彝族岁时节令面临淡化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岁时节令,本来十分丰富而多彩,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和饮食,但现在大部分地方一些节令过多流于形式,传统的节日风俗已随着现代化的步伐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淡、越来越模糊。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彝族歌舞器乐面临断代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歌舞艺术是彝族民间文化的精华,是彝族历史的传说和编年史。但是,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外出读书,加之恋爱方式发生了变化,以致情歌失去依托的生活载体而逐步消失,婚娶丧歌也因操办程序的逐步简化而丧失章节或者失传。同时,随着彝族传统艺人的相继过世,一些歌舞器乐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断代。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彝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刺绣、蜡染、编织、银饰制作等民间手工技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独具一格的彝族艺术之花。但由于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大量的现代服装涌入,加之手工成本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这项劳动,农村再也没有人延续这种传统。同样,彝族的刺绣、织锦堪称彝族文化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但现在愿学的年轻人很少,学成的寥寥无几,以致这种民间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彝族的银饰品打造工艺已随着老一辈手工艺人相继离世,年轻人再已没有人愿意重操“旧业”,使银饰制作工艺面临着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处境。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彝族竞技性礼仪形式趋于消失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传统节日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礼仪形式。这些礼仪形式多半是再现或演示彝族先民生产、生活和作战情景,特别是重演先民们狩猎和与异部作战场面。这实际上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艺高超的竞赛活动,不仅有极大的观赏性,而且带有群众性的体育性质,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果敢坚强的作风。然而也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活动基本上失传。如过去那坡县每年在跳弓节活动场上,都有数场矛与盾交加、锤与板相抗的比武场面。如今也少有这种场面出现,所见到的只是动作单调、情绪平平的葫芦笙舞和铜鼓舞,莫说观众看腻,就是参加跳的人也觉得乏味。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彝族古籍资料面临流失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虽有文字,但识字的人有限,一些反映彝族以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及迁徙历程的历史文化线索大都是以口碑资料流传在乡村民间老人中,一些残缺的文学古籍也多是通过民间文化艺人口传心授代代相承,借用汉文字记彝音撰写的均为手抄本,也同样分散在民间村落,流失严重,收集整理工作难度大,有的已经失传。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彝族原生态民间文化开始变味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承办彝族节庆活动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认真研究,文化内涵挖得不深、不透,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彝族民间文化产品”与原生彝族民间文化差异很大,体现不出自身特色,失去了吸引力,一些优秀文化夭折,使许多优秀文化受到严重损坏。此外,也由于政府承办彝族节庆活动,艺术性节目过多,民间文化节目过少,形式越来越单调,趣味性越来越单薄,远方的来客多半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去。彝族群众对变味的节庆活动也感慨万千。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的成绩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客观地说,近几年来,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是重视的,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系统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5年以来,那坡、西林、隆林县抓住国家、自治区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机遇,积极组织申报一批彝族民间文化项目。到目前为止,共有15个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市、县级人民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1项(那坡彝族跳弓节)、自治区级1项(那坡彝族跳弓节)、市级1 项(隆林彝族祭送布谷鸟)、县级12项(隆林彝族摸黑脸、山歌、火把节、服饰、打磨秋、摔跤、彝年节、抢姑娘、祭送布谷鸟,西林彝族火把节,那坡彝族跳弓节、祈雨节)。2014年1月8日,那坡县达腊屯彝族大祭司(腊摩)梁庭支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经费补助3000元/年。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编篡、出版一批彝族民间文化作品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那坡、田林、西林、隆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集,将部分彝族民间文化真实地写入地方县志,使彝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二是那坡、田林、西林、隆林县民族工作部门完成了少数民族古籍(彝族部分)总目提要的登录、编写工作,为全市彝族古籍的保护做了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三是编篡、出版了一批彝族民间文化作品。那坡县在2001年5月,对红彝“祈雨节”的金竹竖笛舞曲、白彝“跳弓节”的铜鼓舞曲和葫芦笙舞曲进行采集挖掘,并将其编入中国民族乐器曲集成广西卷、百色分卷—那坡县册。隆林县2003年组织人员编篡、出版了《隆林彝族》一书,该书叙述了彝族在隆林近千年的历史活动,涉及到社会政治、民族经济、语言文字、教育科技、民族医药、文化艺术、手工艺术、体育、风情习俗、旅游资源、风土物产、古今人物、干部成长、文物遗址等诸多领域,首次以大量的史料,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隆林彝族的历史面目。2004年又组织人员撰写了《隆林少数民族古籍》一书,该书收集彝族铭刻8件(处)、故事传说23 篇、歌谣15首等。2007年又出版发行了《五彩隆林》风土卷、文学卷、故事卷。这些举措推动了彝族民间文学创作,为彝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理论依据。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重视彝族传统节庆活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年,隆林县出台了《关于规范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工作的决定》,决定从2008年起,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举办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如在2013年举办的德峨彝族火把节上,共有祭送布谷鸟活动仪式、祭神火仪式、彝族原生态山歌演唱、打磨秋表演、抢新娘、彝族传统抢鹅蛋比赛、彝族传统摔跤比赛、抹黑脸活动、彝族节日盛宴、“火之民族狂欢夜”篝火晚会等10项民俗活动,吸引了各族群众,区内外观众几万人参加。西林县人民政府对彝族庆祝“火把节”、“戈西”(彝族年)等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彝族传统习俗得到了尊重和认可。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积极推介彝族民间文化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隆林县多年来一直对彝族民间文化进行不倦的挖掘和推介,1981年—1990年9年间,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打磨秋”曾代表自治区出席第二、三、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北京、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全国性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曾受到万里、乌兰夫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为百色市各族人民争得了荣誉。2004年5月隆林彝族受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特邀,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彝族风情歌舞《赶圩归来阿哩哩》、彝族舞蹈《山火》,彝族歌曲二重唱《锯木歌》;2004年8月,组织彝族代表百色市赴四川省西昌市参加四川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在服饰大赛中获十大最美传统服饰、十大最美创新服饰、最佳服饰表演、最佳组织、团体组织等五项大奖,演唱的彝族歌曲《锯木歌》获二等奖;2008年参加第四届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博览会彝族舞蹈《彝山色》获节目三等奖。2011年参加第四届云南省彝族服饰节暨“中国彝族服饰节原生态彝歌大赛”荣获三等奖。2012年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打磨秋”参加中国文联在河南开封举办的中国民间“山花奖”获银奖。2013年广西文化厅主办的“畅享民歌”比赛中彝族选手“彝佳组合”获第二名。2013年赴台湾参加隆林民族民间艺术展演等。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坡县彝族原生态风情歌舞《戈腊》先后在新加坡、百色市文艺汇演分别获得金奖和三等奖。2012年1月,那坡县彝族方阵参加“龙腾百色闹元宵”百色市元宵节大型民族文化旅游节展演获一等奖。同时,将达腊白彝“跳弓节”和坡伍红彝“祈雨节”等制作版面宣传资料在百色森林公园展示,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赏和肯定。2013年8月初达腊彝族业余表演队代表广西彝族到云南昆明楚雄武定县参加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赛装赛美比赛,展演的歌伴舞《金竹情缘》荣获红马璎奖。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林县在享受自治县待遇庆祝活动、句盯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期间都安排了彝族民间文化展示活动,使彝族民间文化得到了充分利用和体现,为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注入新活力。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注重培养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举办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训班。隆林县从2008年开始,以节庆为平台,分别举办了彝族毕摩、民间艺人、“祭送布谷鸟”仪式传承人培训班,激发了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与传承彝族民间文化的极大兴趣。那坡县原先能够跳传统民间舞蹈、吹奏民间乐器的人,都是些60岁左右的老人。为改变这种现状,那坡县在每年节庆活动前,都分别对葫芦笙手、大彝胡手、铜鼓手、木鼓手和几种乐器相应的舞蹈队员进行培训,并组织他们外出交流观摩。通过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传统舞蹈动作,而且在每年的节庆活动中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二是增补缺额的礼仪头面人物。那坡县达腊屯原任第二祭司“萨南”两年前去世,由于没有及时增补人选,造成那两年只有第一祭司“腊摩”单方主持跳弓节仪式的不完整局面。2014年,那坡县根据大祭司“腊摩”的提名和本寨的实际情况,增补了第二祭司。同时,还初步拟定了“腊摩”和“萨南”的未来继承人,并让他们跟班学习,让这些未来的继承人在老祭司辞世前就学会诵各种传统的祭经和颂词,只要某个老祭司一辞世就有人接上班。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不断加大彝族民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做好彝族民间文化活动场地建设。隆林县从2008年起多渠道争取资金314.9万元,在德峨镇阿稿屯划定了彝族火把节活动场地,硬化了道路、绿化了场地、建设了表演舞台。那坡县2014年在达腊屯跳弓活动场地新建了表演舞台,使彝族民间文化活动得到集中的展现,满足了广大彝族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需要。二是帮助彝族村屯添置必备的民族乐器。铜鼓、葫芦笙、木鼓和大彝胡,是那坡县达腊屯彝族跳弓节和其他重大节日活动必不可少的乐器,但在2001年前达腊屯只有一面破旧铜鼓和一把难于吹奏的葫芦笙,实在无法激发承办节日的积极性。广西民大王光荣教授看到这种局面,多次捐资制作和购买了传统乐器和道具,如葫芦笙、大彝胡、木鼓、铜铃等。在王光荣教授的感召下,中国社科院巴莫曲布莫组织在京的彝族歌手吉杰等捐赠达腊铜鼓1对,价值1万元。那坡县委统战部、民族局也购买铜鼓2对,价值2万元,分别送给者祥、坡伍屯,从而激发了彝族同胞自觉开展节庆活动的积极性。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多年的努力,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濒临消失的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淡薄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对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重视不够。无论是有形的文化资源还是无形的文化资源,都尚未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尤其是彝族古老建筑,既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又没有文物等相关部门的保护,加上附近村民的人为破坏使古老建筑损毁严重。二是彝族本身对自身民间文化重要性的意识不高。彝族聚居地区的青年人外出求学、打工,远离了原来所处的环境,在汹涌澎湃的外来文化冲击下,认为现代文化最先进,品位高,而彝族民间文化较落后、品味低,以致莫名其妙地产生对本民族民间文化的自卑心理,崇尚外来文化,冷漠甚至摒弃本民族的民间文化,从而日渐生疏甚至完全遗忘。三是社会各界对彝族民间文化知之甚少,保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单位和部门未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普遍认为这只是文化部门的事,不知道这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彝族民间文化的合力。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彝族民间文化保护机制不够健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百色市各县(区)虽然在县(区)文化馆挂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的牌子,但既无编制,也无专职人员,开展工作时就临时从其他单位抽调人员。缺编缺人的现状,导致未能形成正常的日常保护工作机制,整体的规划工作和部门协调也基本无法正常开展。此外,地方政府出台有关彝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意见和办法还不够健全,政府设立的普查、发掘、整理、征集、抢救、补助、展演、宣传、培训等专项资金不足,彝族民间文化的收集、分类、鉴定、整理工作有的尚属起步阶段,有的尚未启动。普查所获得的资料也主要以线索和概况为主,部分县、乡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料无法集中、无法处理、无法存档,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基础资料不齐,家底不清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百色市各县(区)文化、民族等部门对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进行了多次调查和普查,学者也对个别文化事象进行过调研。似乎对大多数有影响的彝族民间文化好象很清楚。其实不然,只要深入地调研就会发现,百色市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各支系主要分布在哪些县(区)?各支系有哪些主要民间文化?各支系的民间文化现状到底如何?彝族的干栏式楼分布在那些地方?等等问题,都难以说清楚。这说明,我们长期辛勤的劳动虽然做了许多基础工作,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行动,各个地方和学者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在进行调研,尽管积累了不少资料,但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这给保护彝族民间文化带来了许多困难。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彝族民间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不到位,是当前彝族民间文化建设一个较为突出、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物质性的彝族民间文化建设与保护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特别是对彝族古老建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等的维护与修缮,有的虽已列入文物保护之列,但由于保护和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受到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严重。二是彝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与整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对于彝族流传于民间的神话、诗词、歌赋和文物的抢救、整理、收集及传承等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缺少配合的抢救措施与建设机制,任凭其自生自灭,使得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有可能在短短几年间失传。三是彝族聚居的多属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滞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部分村寨缺乏文化室等较为固定的活动场地,也没有可供集中活动使用的音响设备等,制约着彝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彝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缺乏深度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处于较低水平的层面上,存在着公式化、程序化的倾向,缺乏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和深层把握。许多工作仅限于对材料的收集,却疏于对材料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实质进行科学分析,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度挖掘。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彝族民间文化开发利用不足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彝族利用民间文化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升自己的意识不强,“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动作不大、视野不宽。彝族的自然景观、古老建筑、文化艺术、歌舞习俗等民间文化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在创新包装方面还比较守旧,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生机与活力,向外推荐价值不大、竞争力不强。二是在开发和利用彝族民间文化资源中,只重视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对彝族人文资源的重视不高、开发范围不宽、领域不广、层度不深、力度不够,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结合利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彝族民间文化传承面临人亡艺绝的尴尬处境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一批批知名彝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相继过世,加之多年来没有重视对文化传承人的发现、培养,而现存的部分民间艺人又缺乏必要的综合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民间文化传承人“断代”现象凸显,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如西林彝族因人口相对较少,又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加上毕摩祭师特殊和神秘性,随着老一代的毕摩祭师过世,毕摩祭师的接班人青黄不接。目前,西林县彝族的丧葬、结婚等重大仪式,都要请隆林县德峨镇本民族祭师来主持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那坡县念毕屯由于民间师承断层等问题,已有8年没有举办跳弓节,今年才开始恢复。因此,一旦失去传承人(祭司)或者节日承办人(麻公巴),彝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难度就加大。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专业队伍人才匮乏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门类多,包括彝族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几大类,加上这些项目分散在各村屯,保护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导致人才特别短缺。现在基层的一些从业者,不少是半路出家,面对一大摊专业性工作,他们往往力不从心,也迫切希望有机会得以深造。政府的民间文化资源工作部门缺少一支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日常普查工作只能临时举行,其它工作无暇顾及,无力应对。各文博单位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也不太平衡,县级文博单位,特别是新建馆专业人员甚少,或根本没有专业人员,无法按专业要求收集藏品、举办展览,更谈不上进行科学研究,各级文化部门在民俗学专业、民族学、民间文化专业等方面人才较为紧缺,全市彝族民间文化工作队伍无论在规模上,还是人才结构和队伍素质方面,都与蕴藏着十分浩瀚的彝族民间文化的现状不相适应。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彝族民间文化宣传、推广手段欠缺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丰富,但知名度不高,影响范围不够广泛。如那坡县红彝的铜鼓舞、白彝葫芦笙舞、花扇舞等,由于对外宣传推广不够,人们了解不多,因而效果不明显,尚未形成整体宣传促销的格局。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对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色市的彝族大多数是大杂居、小聚居,而且有红、白、黑三个支系,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婚姻家庭,衣食住行、宗教、文学艺术、节日、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是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彝族民间文化博大精深。笔者认为,要做好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保护和传承彝族民间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彝族民间文化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保护和传承彝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将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城乡文化发展纲要,把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作为民间旅游开发和经济建设的品牌,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品位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民族、文化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保护与传承彝族民间文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思文化流失之害,善谋文化保护之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出主意、想办法、谋点子,不断推进彝族民间文化的继承发展,满足广大彝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彝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建立健全机构,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民间文化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需要有长期和行之有效的机制予以保证,要有行之有效的组织机构加以执行。因此,要建立专门机构,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处理好“保护”和“利用”、“ 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把“保护”和“传承”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在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再考虑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要尽快制定《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方案》和《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名录》,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快实现彝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保住这些民间文化,有选择地重建一些有社会和民众基础的民间文化事项。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全面普查摸底,建立健全彝族民间文化资料库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查摸底是进行彝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保护工作中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责,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长期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要根据全国民族民间文化分类保护纲要的要求,组织开展对彝族民间文化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彝族民间文化的数量、种类、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摸清彝族民间文化的家底,对全市彝族民间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彻底摸清和理顺,做好登记建档工作。要通过走访、采访、座谈、记录、收集资料,用拍摄照片、音像、音录、收藏实物等方式,借助现代科技加以电子化、数据化、集成化的处理,建立百色市彝族民间文化数据库。对彝族民间文化用现代科技真实、准确、生动的记录下来,从而实现整理、研究和合理利用有序开发,逐步使保护与传承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彝族民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彝族民间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在经费投入上,各级政府要将彝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彝族民间文化保护基金,为彝族文化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制定吸纳社会资金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确保彝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彝族博物馆、彝族标志性工程、彝族民间文化展示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乡乡建成集办公、服务、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村村建有“一室多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屯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逐步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三是创建彝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示范点。按照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将彝族聚居比较集中、文化氛围浓厚、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列为彝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示范点。通过整合部门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富有彝族特色的项目,使彝族村屯建筑风格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民族关系日益和谐,助推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重点收集整理,加快彝族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步伐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要加快对彝族古歌文化的收集、整理和探析。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对彝族古歌文化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百色市彝族古歌而言,从未真正收集、整理、出版过,这是百色市彝族的一大悲哀,因此,收集百色市彝族古歌刻不容缓。二是要加快对彝族情歌的收集、整理和出版。据调查,彝族情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极其难得的文化宝库。要组织人员把这些情歌记录下来,谱曲填词,并整理和出版。三是要加快对彝族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彝族民间故事也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挖掘不尽的宝库。但目前对彝族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进度还比较缓慢,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收集、整理和出版。四是要加快对彝族服饰文化的收集、整理、定格、归类和展示。众所周知,彝族服饰的丰富多彩在全世界各民族中是屈指可数的,它以挑花、刺秀、蜡染、坠珠和银铃艺术等集于一身,不仅美不胜收,而且雅中含情。彝族服饰的图案千姿百态,反映了图腾崇拜、祭祖情结以及迁徙图籍等,同时,也是美的展演和富的显示,在各民族的服饰中是独具风格的。因此,收集、整理、定格、归类和展示彝族服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五是要加快对彝医、彝药的收集、整理。彝族医药很有特色,但目前尚未收集整理成为“验方集成”,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彝药处方。因此,要组织专家收集、整理彝医、彝药单方和从业人员的资料,培训彝族医学专业人才,引进有关企业家捐资开发彝族医药,兴办彝医、彝药治疗中心,继承和发扬彝族医药绝技,以服务于人类,以丰富世界文化产业。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彝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和利用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充分利用彝族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结合旅游开发工作,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彝族民间文化产业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加大对彝族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产品精品的深度开发,让更多的彝族民间文化、产品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掘彝族民间文化精品为主的市场营运机制,开发以旅游者为消费对象的彝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逐步壮大彝族民间工艺品加工业,探索一条文化兴旅游、旅游促文化、文化旅游助产业的发展新路子,增加彝族民间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收入,使彝族民间文化优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提高艺人地位,支持和保障彝族民间艺人传承活动的开展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艺人是彝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表现者,许多彝族文化只有通民间艺人才能展示出其真正的文化内涵。面对彝族民间艺人群体老化和后继乏人这一现实,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要健全民间艺人档案资料。要通过一定方式对民间艺人进行普查,凡掌握民间艺术一技之长或有一定业务水平或能经常性营业演出者,给予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艺术门类、传承情况、其它等项目。二是要加强对民间艺人的教育培训。文化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方式(如定期学习,举办训练班、观摩会、座谈会、业务辅导和评奖等),提高民间艺人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帮助民间艺人挖掘、整理和加工传统节目,对其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和表扬。三是要创建民间艺人展演展示的平台。各地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中,要注意发挥民间艺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艺为当地的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四是要开展针对民间艺人的命名工作。要组织开展百色市优秀民间艺人或民间名艺人评选活动,对长期从事民间艺术创作或民间艺术挖掘、整理、保护、研究、普及和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创作、研究和实践经验,在该项民间艺术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人授予“百色市优秀民间艺人”或“百色市民间名艺人”称号,并推荐参加自治区民间艺术家评选;组织民间文化传承人命名工作,对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的民间艺人命名为“百色市民间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五是要加大对民间艺人传承工作的扶持力度。对生活上有困难的民间艺人要给予适当资助并提供有利于项目传承的帮助;被命名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民间艺人,对其所从事的传承活动或项目,各级文化部门给予帮助、指导,并在经费上扶持;支持他们按师承的形式选择培养新传人,保护他们依法开展传艺、讲学及艺术创作、研究等活动。六是要建立民间艺人职称评定制度。给民间艺人评职称,表明政府对民间艺人的认可和鼓励,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实施后,将促使大批有一技之长、乐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艺人脱颖而出,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新贡献。七是要推进民间艺人的组织建设。通过成立“民间艺人协会”等民间团体和民间组织,团结广大民间艺人,维护和支持民间艺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间团体和组织的工作指导,切实发挥民间团体和组织在加强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和保护、传承、发展民间艺术上的积极作用。八是要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宣传报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对民间艺人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保护、关心、重用民间艺人的良好氛围。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注重队伍培养,夯实彝族民间文化保护基础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基层文化工作者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各级政府要对文化人才进行摸底,根据情况拟订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保证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必要的专门人才,特别要充实有专业基础知识、有事业心和有年龄优势的人进入文化部门,保证基层文化部门专业人才后继引有人。此外,还要大力培养彝族干部和彝族文化专业人才,通过就地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全面提高彝族民间文化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理论功底、热心彝族文化的彝族民间文化队伍,为保护和弘扬彝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加强宣传教育,搭建彝族民间文化活动展示平台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百色市许多彝族民间文化藏在深闺人不识,这既影响了彝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彝族民间文化对经济社会推动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一是多渠道进行宣传。要通过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取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彝族民间文化知识以及彝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彝族民间文化做到本地知晓、外地知名,不断调动彝族人民参与文化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彝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推进彝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彝族文化进校园工作。把彝族文化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力量编写乡土教材,把彝族民间文化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活动中融入彝族民间文化的内容,开设彝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班,如铜鼓舞、葫芦笙舞、彝歌、刺绣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推广有彝族特色的校服,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保证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三是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安排彝族民间文化节目,支持和动员更多的彝族民间文化人参与各类比赛,激活彝族民间文化人对彝族民间文化的兴趣。四是组织彝族民间文化与企业联姻。彝族民间文化与企业联姻,对活跃彝族民间文化、推动彝族民间文化主动走进市场有积极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形象,做大做强企业也有推动效应。五是举办彝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组织举办民间文化节庆祝活动,活动内容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彝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有民俗气息浓厚的彝族原生态文化展演及民俗风情歌舞表演,还要有自编自演的彝族舞蹈、小品等。通过持续举办彝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不断地包装、打造彝族这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节日,在全市营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树立彝族传统节日文化品牌。六是开辟彝族文化旅游新路线。百色市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如果采取政府适当补贴、旅游部门组织、个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建成文化旅游新路线,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还能促使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同步协调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R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