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跳不到红河是有原因的——因为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舞蹈
作者 李捷 娄建伟 郭磊锡 2024-01-15
原出处:红河文旅

1705158995298398.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近,“科目三”在各大社交网络上爆火
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视频里,扭胯摇花手,丝滑小连步,搭配“江湖一笑”配乐,十分魔性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也有网友表示,科目三根本跳不到云南来,因为我们的舞种实在是太多了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红河: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季播种要跳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秋天丰收要跳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嫁娶要跳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更要跳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哈尼族跳乐作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跳烟盒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苗族跳芦笙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地点不拘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寨里可以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田间地头也可以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红河的舞蹈有多嗨……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041841834.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哈尼族乐作舞

乐作舞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南岸红河县的哈尼族、彝族村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嘴就会唱歌,有腿就会跳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078973240.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乐作舞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舞前以“勒国赫”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人声为引子,相约人们来共舞,人们边跳边唱,间或拍手,有时自转一圈,有时与人对穿,舞步轻盈富有韵律,最后,在“舍赫”和谐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107263727.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到哈尼族“十月年”或者“矻扎扎节”等盛大节日时,男女老少还会聚集到一起,跳千人乐作舞,场面十分壮观。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烟盒舞

在石屏和建水的部分地区,流传着一种手拿烟盒弹跳的舞蹈,称之为“烟盒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烟盒舞常见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舞蹈节奏明快,主要以弹响烟盒伴奏,配以四弦、三弦、二胡、笛子、树叶等伴奏,极富感染力。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133224993.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当清脆的烟盒声和热烈的四弦琴声响起,彝族男女老少随之翩翩起舞,有的潇洒飘逸,有的轻快活泼,极富吸引力。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159319838.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自小就会跳烟盒舞,在石屏县,许多彝族村寨都有烟盒舞队,每当逢年过节或是结婚、建房等大喜日子,彝族人便会不约而同地跳起烟盒舞,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细跳月

居住在弥勒的彝族阿细人,他们的祖先以“快乐族人”著称,他们快乐的秘诀就是音乐和舞蹈,弥勒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由此而生。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179257588.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弥勒彝族三弦舞在彝语中称为“嘎斯比”,意为“欢乐跳”。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又名“阿细跳月”。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203792435.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舞蹈,阿细跳月集歌、舞、乐于一体,多在祭祀、节日、盛典时表演,可十几或上千人共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225932825.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村寨的草坪上、篝火旁,时常能看见男青年肩挎三弦、手持高笛,姑娘们穿上盛装,伴着欢快的音乐,踏歌击掌,非常欢乐。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苗族芦笙舞

屏边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最喜欢吹奏悠悠芦笙,跳起翩翩芦笙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285164957.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芦笙舞大多是由男子一边自行吹奏芦笙曲,一边缓缓起舞,舞蹈技巧多而难度大,舞蹈动作看似没有规律、没有秩序,但在舞者的即兴发挥下,又可以随意变换或重复每一个动作。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303768234.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当节日时,苗族儿女身穿鲜艳的民族服饰,一起跳起芦笙舞,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322320559.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羊头鼓舞

羊头鼓舞是彝族群众每逢节日或祭祀盛典时,用来渲染营造气氛的舞蹈。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343648797.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子身背羊头鼓,手持鼓棒,随着巨鼓大钹的铿锵节奏,模仿着羊的姿势,时而弓步、时而劈叉,旋转搓崴,豪迈奔放。激昂时,犹如公羊追逐抵角,势不可挡;委婉时,好似待哺羊羔,咩咩舔乳。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子双手握钹,和着男子鼓声,击、打、擦、碰、敲,时而扬眉展臂,尽情快击,时而偏头闪目,恣意轻擦,围绕男鼓,欢快激昂。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364836203.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羊头鼓舞在表演时人数不定,有时七八人,有时十多人、数十人,乃至上百成千,人越多越气势恢宏,但无论阵容多大,必须是男女成双成对,鼓钹对偶匹配。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705159382788634.jpg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拥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红河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还有许多民族风情浓郁的舞蹈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腰歌舞、舞龙、铓鼓舞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一例外都是刻进红河人DNA里的舞蹈(李捷 娄建伟 郭磊锡)Te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红河文旅;编辑丨王楚云;审核丨陶江 李元;运维 |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文:李捷;图:娄建伟 郭磊锡 石屏文旅 屏边文旅 红河文旅 弥勒文旅。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