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婺彝族情歌的歌舞文化
作者 ​李绍德 李茂森 2024-08-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武定是雄冠三十七部之首的罗婺部的发源地之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神奇美丽乐园里的彝人,自然受罗婺文化的熏陶和哺育,罗婺文化又似一脉血液样注了武定彝人的身心里,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帯,而现今的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也有部分彝族分布在国外),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因为彝族内部支系繁多,分布地域广阔等原因,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歌舞文化。本文就云南楚雄武定县彝族支系中罗婺彝族所在地区的彝族情歌对唱形式对其产生、发展以及传承现况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探究。
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1.jpg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民歌分类的方法上也各不相同。而彝族民歌的分类按照周志列《对彝族民歌分类法之宏观研究》中所述分为三种法则的民歌分类法。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一,主体法则,将整个民歌为母类,按人物层次来分类其歌种。分为:”年龄型”的老年歌、青年歌和儿歌;“性别型”的男性歌和妇女歌;“职能型”的毕摩歌和平民歌等。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二,客体法则,根据不同事物的特性和特征来命名分类。分为:“事物型”的喜事歌、丧事歌、创世歌、唱述族谱歌、农事歌、婚事嫁娶歌、社交事物歌、建筑劳动歌、过年歌、舞蹈歌、狩猎歌、牧歌等:“载体型”的音乐类载体歌和地域类载体歌等。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三,主客体复式法则,根据传唱体裁的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归结起来,一般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和儿歌等几大类。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image003.jpg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夜幕降临,罗婺大地的夜晚是年轻人们的天地,他们三五成群相约而出,钻进松涛林海,天然岩洞,烧起大火,一边一首,你方唱罢我登场,情歌振撼山谷,那轮温柔的月亮颤巍巍地挂在树梢,他们相聚在一起,用一篓篓情歌表达自己的情感,用一篓篓情歌向对方表达纯真的爱。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样静静的夜晚,罗婺情歌的韵律很美妙,那动人的情歌旋律被夜风送到很远的地方,使很远地方的人听得那么清晰,欣赏着这么醉人的情歌,使一颗不甘寂寞的心也会被牵走。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罗婺彝族的音乐多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常出现羽调式及小三度的特点。但在现代部分彝族歌舞中也融入了其他元素,例如在武定情歌对唱集中的彝语对唱作品《青棚里的音韵》、《我的月亮》、《日思夜想》等在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时,在保持独特的唱腔曲调的同时也偶尔出现“变宫”的情況。以《青棚里的音韵》为例,前奏2/4拍,缓慢抒情,多用倚音和附点音符。随后男女对唱部分,运用到的演唱方式有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此外还有模进的曲式形式。随后进入到了舞蹈部分,节奏由原来的2/4拍转变成3/4拍,速度也从原来的每分钟50到了每分钟144的速度,整体旋律跳动性非常强,加上连续重复了四遍,使人有一种欢快的感觉。最后,乐曲经过舞蹈段的激烈后逐步返回到尾声的缓慢柔和,与前奏相互呼应。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传承性传承彝族民间音乐功能的历史性,是从彝族历史音乐的直接解读,按照今天现存人类的观点进行认识其价值。这些音乐可以持续存在几代人、几个世纪、几个历史时期,所以这个事实证明了存在着某些被我们视为有价值的音乐特征,当然这些价值的认同是来源于音乐上“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因此,这种比较性解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延续的。彝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时代,,彝族人民依赖群体,所有的彝族传统音乐都是老传壮、壮传幼,代代相传。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情歌在彝族音乐中大多是在游戏场合演唱,故属于上文提到分类法的游戏歌范畴。该范畴内多数音乐演奏具有相应的娱乐性质,在上述列举的作品中,有音乐的歌唱,器乐的演奏,还有舞蹈的展现,音乐与舞蹈结合的十分恰当,不管是从作品内容的角度来看,还是整体衔接,都结合得很好,不但有很好的听觉效果、视觉效果,还能体现特色的民族风情,并且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意义在里面。彝族青年男女在对唱情歌中相互觅寻伴侣,互诉情愫。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待爱情直接坦率的性情。9e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李茂森,武定县彝学会会长)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