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彝山大三弦
作者 季秉成 2002-07-08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普者黑的景点之一--海拔2500多米的扬雄山上,居住着1.6 万多彝族同胞。在这里,最经典的文化就是彝家大三弦,它狂放野趣具有自然情调而勾人魂魄,淳朴执著能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我每年都要下意识地不只一次爬上这高山之巅,来领略彝家大三弦的风韵。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年前,我因工作关系来到了杨雄山上,在这里,我被那些热情好客的姑娘小伙拥进跳弦的人群里,起初感到十分的别扭,左脚没有踢起,人家早已蹬出了右脚,还时不时有异性肌肤的碰撞而感到不安,隐隐觉得自己好鄙俗。慢慢地,脚步基本跟上趟了,也就有两股热气从脚板升起,在血管里涌动,以至凝结成不可名状的力量。一来二去,弦音便溶入血液里,化作不散的魂灵,每当夜幕降临,心里就烦躁不安,只要弦音一响,就像着魔的人突然饮下一汤匙清凉的高效药液,倏忽间镇静下来,心里还美滋滋的。难怪,我的彝族朋友告诉我,彝村的姑娘小伙子们,只要听到弦音,吃着饭的扔了碗筷,寻声而去。喂猪的提着锅铲和着弦音,敲起猪槽来。拌着面的(苞谷面)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扭动身子,手舞足蹈,常常把簸箕里的面抛撒得满地皆是而全然不知。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不知道为什么彝山大三弦有如此的魅力,但却感受到它那扣人心弦的弦调的玄妙。狂放时,像翻江倒海,汹涌澎湃;像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像万马奔腾,风驰电掣,让人回肠荡气。轻绵时,如鸟燕窃语,似娇妻轻吟,透出千般柔情蜜意,令人神魂颠倒。就因为那古朴狂放的韵律,演化出热烈野趣动人心弦的舞步,两步弦和快三步、慢三步,从而又让那些朴实憨厚的彝家少男少女们编创出:“小鸡刨食”、“苍蝇搓脚”、“晴蜒点水”、“龙摆尾”、“老牛擦痒”等等二十多种舞蹈动作,再加上那落地有声的脚步前后颤动的屁股和那众人随着节拍自然发出快活的呼喊,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魔术般地使你本能地应音而舞。如果你在舞列中,此时定会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没有忧愁烦恼,没有仇恨阴谋,尔虞我诈,更不管贫富悬殊,高低贵贱,也勿须去沽名钓誉,只一个劲地摇头踢腿,颤臀耸肩,腾挪跳跃,前倾后仰,穿梭戏舞,如醉如痴,若疯若狂,全身无处不兴奋,无处不放松,无处不自由。这不能说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夜逐渐深去,弦音更显粗野雄浑放荡,跳弦的姑娘小伙们春潮涌动,他们在欢跳中交流,在交流中沟通,在沟通中建立情感,编织友情,以致两心相碰萌生爱情。有情者手挽手退出舞队,来到花前月下倾诉爱慕之情,让清风作媒,明月作证……终成伉俪,这就是彝山大三弦最经典的杰作。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彝山还充分利用大三弦的特殊功用,把少男少女们组织起来,在欢跳之余学文习字,办起科技夜校,组成文艺队。在原本无词的弦音中巧妙地嵌入歌词,物质 什么《彝山交粮忙》、《科学种田就是好》、《彝家生活节节高》等等,弦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仍是弦。把个彝山大三弦的艺术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凝结了人心,转换了彝族群众的旧思想、旧观念,试验推广了包谷地膜覆盖,实行围园种草养畜以及水稻旱育稀植,大棚蔬菜等,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至此,彝山大三弦得到了应有的升华。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想,沐浴着二十一世纪的春光,和着普者黑特有的民族风情情调,彝山大三弦还将弹奏出更加优美动听的弦音,以至更悦人,更勾魂,更使人获得古朴典雅自然野趣又具时代特色的美的享受。S3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