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婚礼的主要程序包括背亲、迎亲两大程序,每一程序中又有一系列惯行的仪节。
背亲习俗:
背亲是彝族传统的迎亲仪式,彝族谓之“阿米习”背亲有以下一些礼俗:
泼水抹锅灰
去迎亲时,先由男家从本家支的同辈兄弟中选派青年小伙子数人至十几人(取奇数)组成迎亲队伍,带队者称为“线木”。携上酒、羊或猪赴女家背亲。女家已储水以待,当迎亲者到达姑娘们用竹水枪、瓢盆、木碗等盛水浇泼,迎亲者则表现得十分勇武。头蒙“擦尔瓦”冲进屋里。当他们与女方长辈围火闲谈时,姑娘们又乘其不防,用锅灰抹他们的脸,以致他们个个成了花脸,姑娘们唱道:“为了养大女儿,妈妈脱了九十九层皮,不泼九十九瓢水,不抹九十九把锅灰,哪能让你们背走姑娘?”背亲的小伙子则答道:“我们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趟过了九十九道水,不背回亲娘哪能行?”于是屋里屋外、院场晒坝又开始水战,直至夜晚。当夜姑娘们聚到新娘处,低声吟歌,依依惜别。
摔跤
翌日晨,由“线木”摸一下新娘的耳朵之后,女家即请一位子女多而且都健康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打扮,先喷一口酒在其头上;梳毕头则戴上耳环、头饰、头罩。著新衣彩裙。然后由“线木”背至屋外果树下。主客进餐后即进行传统的摔跤比赛。先各派一小孩作开场表演,尔后正式比赛。为表示“亲谊第一”,终场时,胜队派一小孩与负对成年选手比赛,使整个比赛形成“平局”皆大欢喜,之后,“线木”头戴女帽式甚者还着女裙歌舞,再背新娘进屋休息。
赛歌
晚上,主客两方饮酒娱乐,先由女家两名女子领歌,作开场表演,然后男女双方各派一名歌手对歌比赛。开始彼此会唱些恭对方的话,接着便互相讽刺挑衅,然后引经据典,互相问难,正式进入赛歌,决定胜负,尽兴方休。
摸亲
鸡啼时,新娘被拥至房前的果树下坐着。她们手持树条和端着水盆,准备对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进行一番痛打。这时男方派出的迎亲人必须机灵顽强,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委曲中想方设法摸亲。只要他们摸到新娘头上的彩罩,她们便算是婆家的人了。这时停止了“保卫战”,由迎亲者背新娘上路,先由“线木”背,次及迎亲者轮流背负而行,过河不能走桥必涉水而越,一路上新娘的足不能触地;路程长远者;也有的以马接替。
哭嫁
云贵彝区女子出嫁离家时,往往在祖灵前跪拜大哭,女伴们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有的还要唱《咒媒歌》。
迎亲习俗:
迎亲彝语称“西玛习”迎亲有以下一些礼俗:
报喜
迎新娘的队伍未达男家之前,女家派一人超前到男家报喜,男家要给来人报喜钱五两、猪半边、酒一坛,彝语称为“里活比测”。
搭亲棚
男家估计新娘到达时辰将临,当即有头一天现砍的新鲜竹子、松枝在院内屋外搭一个简易的“迎亲棚”,呈半圆成长方形,并铺垫以油绿的松针,谓之“也惹”(因祖屋都是公婆旧居,取新人新居吉利之意),预祝新娘夫妇长命百岁、白头偕老。
抢斗笠 这时新娘头上戴一斗笠,男女两家在新娘刚要步入亲棚时抢争此斗笠,在前面则男家吉利;若落在背后则女家吉利。
婚宴
与此同时,燃起若干堆(奇数)篝火于亲棚邻近的地坪上,每堆火围坐数十人不等,开始婚宴。届时,舅家须挨新娘坐下,以下分亲疏长幼而坐。按传统习惯,要用酒、砣砣肉、荞饼宴请送亲的娘家人和本寨本家亲邻,优待送亲人及其他。过去婚宴前,诺合用一条猪腿送“天狗”,以示为新娘今后生儿育女祈福避凶之意。婚宴毕,还要举行摔跤比赛,有的还有抢树桩、赛食、赛酒活动。
分辫
稍息,男方家选出与新娘生育相合的少女,用木盘端来木头梳、揭开新娘头盖,用发油在其头上擦三下,梳三下,尔后将其独辫分成两辫,表示就此成为已婚妇女。是夜,新娘与陪伴娘眠于亲棚之内,新郎睡于其他屋。
入门
翌日,晨,鸡鸣时分,就要把新娘迎入夫家正屋,入门时,新娘要喷酒,撒草木灰,以示驱邪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