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二十四的“买遮菲托”(彝语即火把节)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由来,据彝族太阳历的说法,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阳在运行轨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时太阳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这一天当做喜庆的日子。六月是稻谷扬花、各种作物快要成熟的季节,也是各种害虫危害庄稼最危险的时候,所以在这个节日里要点起火把除虫灭害,以保丰收。
“火把节”的民间传说很多:一说在很久以前,西盟(今思茅地区佤族自治县)山上住着66户人家,山脚下有条河,河里有条金牛,小孩到河边玩耍经常被金牛吃掉。有一天,鲁班师傅路过西盟山,人们纷纷向鲁班师傅诉说金牛吃孩子的事,并请求鲁班师傅治服金牛。鲁班为解除66户人家的灾难,发动全村人找来柴禾,又刻制了12条木龙。农历二十三日晚上,鲁班师傅领着全村人民抬着木龙、柴禾到河边点燃柴禾,火光射得金牛双眼无法睁开,人们又将12条木龙放进河里。六月二十四日,金牛被木龙围追,妄图逃往天上,天公认为金牛私下人间残害良民,罪恶极大,遂发雷击死它。为报答鲁班师傅为民除害的公德,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家人都要点燃火把以示纪念。
另一说是唐代彝族的先民被异族统治者征服而成为奴隶,后来,有一个魁梧强悍的首领率领各村的彝族人民,在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烧了统治者的衙门,救出了苦难的人民。从此,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进行点火把、唱歌、跳舞、摔跤等活动,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
再一说是哀牢山上有个“紫卖”(官家)收租派款,还要麂、鹿、熊等作贡品。有一年,天大旱,百姓吃树皮草根,连野兽也无水喝,人们只有跑进深山老林。六月二十三日,百姓们仍在山里为“紫卖”猎贡品,“紫卖”的衙兵下乡找不到人,乘机把村寨抢掠一空。村里有一个叫武珍的汉子,见到村寨被抢,怒不可遏,串联了4000多人,于六月二十四日围攻“紫卖”衙门。战斗中武珍阵亡,义军死了3000人,尸骨堆成了哀牢山,鲜血流成了“里索鱼莫”(红河)。后来,义军用千只羊,在羊角上捆上松明子,1000义军手里拿着火把,天黑后燃着羊角上的松明子向“紫卖”衙门进攻,终于把“紫卖”战败了,这天就成了永远的纪念。
还有一说是南诏皮逻阁修建松明楼,六月二十四日设宴聚会五诏首领,宴中皮逻阁借故暂退,令部下火焚松明楼,五诏首领均焚于火。其中一首领的夫人接到丈夫死讯,即刻叫人点起火把,带领人马“替夫报仇”,为纪念火烧松明楼和和柏洁慈善夫人形成了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天,彝家山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到摔跤场上举行摔跤、斗牛、赛歌等文体活动,还要宰杀老黄牛尽情吃喝。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巡绕住宅、田里驱虫除害,然后成群的人们围在篝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每逢彝族“火把节”,彝族小伙子都要把洁白的衬衣塞进蓝靛染成的青布裤子里,勒上一条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上花朵、蝴蝶、小鸟的花腰带,表示自己有了合意的情人。
花腰带是爱情的信物,没有情人的小伙子是勒不上的。当姑娘与小伙子相爱后,就要精心绣制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图案的花腰带,利用约会时间送给小伙子珍藏。小伙子得到腰带,心里踏实了,也把揣在怀里的手镯或耳环给姑娘戴上,表示真诚相爱。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彝家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但姑娘的阿爸、阿妈嫌小伙子穷,逼着姑娘嫁一个有钱人的儿子,姑娘执意不肯,就在“抢亲”那天,小伙子悲愤地死在他俩经常约会的溪水边,化作飞舞的蝴蝶。小姑娘得知情人死去,也悲愤地在抢亲的路上断了气,变成鲜艳美丽的花朵。森林中的鸟儿给蝴蝶和花朵传递了信息,这一对“情侣”又能相聚。从此,每当花朵开放的时候,蝴蝶就会飞落在花朵上窃窃私语,这就是花腰带上绣着花朵、蝴蝶和鸟儿的意思,也是彝族青年男女坚贞爱情的象征。
在火把节上,小伙子门勒上花腰带,成了一道风景,十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