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彝区三大神秘火把节场地
作者 杨斌 火补舍日 程庆玉 2005-09-01
原出处:凉山日报

  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普格位于攀西大裂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99个大大小小的天然火把节场地。普格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彝族第一个火把节场地就在普格的日都迪撒。千百年来的演变发展,普格火把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神秘成为彝族地区规模盛大、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普格99个天然火把节场地中,最著名、最有特色,又最具天然特性的火把节场地有三个——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发祥地日都迪撒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格吉留秀山麓有一个方圆十余公里的盆地式高原。彝语叫做日都迪撒,意思是小河跌进仙人洞的美丽高原。这是四面环山,日都迪撒盆底是一个约有6平方公里的较平的盆地,偶尔有些季节性的小湖泊。还有一些湿地和被当地人开垦的荞子、燕麦和洋芋地,其余绝大部分面积是片平坦而又松软的草原。四周的山顶上是冷杉、柏树、青杠、黄栎等原始森林。一般清清的山泉从箭竹和索玛相间的灌木丛中溢出。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正是相传中的彝家火把节发祥地,美丽神奇的日都迪撒。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彝族称为“都则”,是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民族特色最为浓郁的盛大节日。彝族视火把节为神灵的化身,人财兴旺的源泉,幸福的象征,火把节庆成为了集中展示彝族文明史和人文风情的传统佳节。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火把节发祥地日都迪撒和广大彝族聚居区都流传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日都迪撒第一支火把点燃的时候,便有了彝人的火把节,日都迪撒成了彝人心目中永远的圣地,是每一个彝人向往的地方,普格即逐步成为彝族文化的聚宝盆。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螺髻山下“爱情坪”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螺髻山脚下被当地人誉为“爱情坪”的古几火把场源于一个美丽凄美的爱情故事。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几火把场在火把节之乡普格境内的99个火把场中仅次于县城东郊火把山上的现代大型火把广场,可容纳3万人在此欢度火把节或开展其它一些群众性的大型庆典。古几迪莫是个天然的火把场,它是底平坡缓盆地式的天然小草坝,东南西三方的坡顶也是平缓的台地,盆底是天然的广场中心,便于开展传统的或现代的文体及庆典活动,三面较缓的草坡是天然的观众席,坡顶的平台是节日期间的露天商贸和餐饮区,草坝的南侧可作为停车场。每年传统的火把节文体活动在这里开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举办过几届彝族年欢庆活动和四川省第四届青年文化节,全国知名作家采风团和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讨会的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等曾前来观光采风。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山——火把文化广场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县城一里处火把山中的火把广场是西南彝区最大的火把节场地。其地势南北两边低而中间逐高起来的小山对峙,中间有南北宽约300米,东西长约600米的山垭。很像彝家火把场上雄壮的公牛头,既有顶又长有两边的角,故被古人称之为尖尖山。相传这是由远古火把节那无敌于天下的著名的斗牛冠军――冷诺(黑牛)阿卓老死之后变在的。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基火把山及火把广场环境优美,北面的温泉(彝称涅日洛)山庄,彝族风情园;南边的佛教“积善寺”、太平军军师洞、红军树、大河坝餐饮娱乐区;西面的县城风貌和餐饮娱乐设施,城郊的民居山寨以及禹王宫山松林,金洞河、日史博肯高原风光;东面的黑水河畔的洛乌沟区镇、诸多梯级电站和水库等连结成一片自然和人工相结合,古代文化和现代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美景。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7月20日至28日间,在这三处神秘优美的古老传说、爱情传说与火文化集于一体的大型火把节场址上将择吉日举行古老的祭火仪式和盛大的火把节传统活动,届时,彝人传统美与力的展示将令你在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火把节天然地势时,陶醉于彝人“东方狂欢节?东方情节”的火文化氛围中…… BW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