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三宝彝乡:家乡变化真大啊
作者 三木阿林 2017-02-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从农村出来在城市拼搏的农村娃,趁着春节,暂时抛却城市紧张奔忙的生活,回到久违的家乡,看见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心中定是感慨万千。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大年初二中午,天气暖洋洋的,离家十年余的文凤带着儿子回到三宝彝族乡的老家,下车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

  文凤出生在三宝彝族乡三宝大寨(三宝组),后来远嫁上海,成了一名上海人。三宝大寨是一个彝族寨子,在她的记忆中,老家的房子是木柱、茅屋、瓦舍,到处都是“水泥路”。家乡的人能歌善舞,每当夜晚,人们就在院坝、堂屋跳“阿妹戚托”,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常常到到寨外岩洞、竹林对歌,谈起当年,她的眼里噙起泪水。她说,那时的三宝寨里寨外气氛欢乐。

  三宝彝族乡属于国家一类贫困乡镇,2016年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的定点帮扶点。这些年,在省州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三宝彝族乡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平台,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整乡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地加快。街道建起了,农贸市场也有了,全乡老百姓出售农产品换取生活物质足不出乡就能实现,人们的社会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

  “这些年老家变化很大,有了自来水,路也变宽了,还修了柏油路,寨子里的人通过打工或搞种植,都挣上了钱,这两年买小轿车的人也多了。”,“二叔”文德江一边给她介绍家里的变化,一边指着一辆白色轿车说:这是家里的。

  春节,整个村庄一片喜气,门前的水泥路面宽敞整洁,“二叔”家楼房宽敞又明亮。

  午饭过后,文凤走到三宝文化广场广场,广场上人很多,非常热闹,相识的亲邻还是未曾谋面的寨幼,你一言我一语的与她说不停。

  “村里这几年修建了活动广场,还建了两层的楼房作为村民娱乐活动室,平时农闲无事,大家经常过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在村支书陇中云介绍广场情况时,不知谁大声地说:只要有空,白天就都聚在一起跳“阿妹戚托”,晚上唱山歌,大家的生活过得是越来越有味道了。

  望着浓浓的彝家风情广场,她思绪万千。而此时在广场的舞台上,还悬挂着“省民宗委“和谐家园”到三宝彝族乡慰问演出”的背景布——这是三宝人民在抢抓脱贫攻坚机遇的同时,不断地发掘与弘扬彝族文化的剪影。

  三宝的变化只是晴隆这些年扶贫、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脱贫路上多重阻,策马扬鞭自奋蹄。晴隆,山高、坡陡、谷深,石漠化严重,属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座山吃山,座山看天——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2001年以来,借助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成功创造了“晴隆模式”,成为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的典范。2016年初,晴隆县全体干部向全县贫困群众立下“军令状”,全面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全县2878名干部迅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研究扶贫之策,探寻脱贫之路。通过大力推进“羊、茶、果、蔬、烟、薏”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狠抓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到2018年,农业产业助推63179名贫困人口脱贫。

  “两年前,村里最高档的车也就是摩托车,真没想到现在乡亲们已经开着轿车拜年了”。家住紫马乡新阳村的王廷书,高中毕业后就因家里供不起就到浙江打工,在一个加工厂做了工人。由于种种原因,多年都没有回家过一次春节。今年回来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乡变化真大。他说,以前到处是泥巴路,现在到处路都硬化了,尤其是我们村的山跃组,他们的新农村建设特别漂亮,环境卫生也很好,希望以后这样的新农村更多。

  回来后,当他听说有些亲戚搬迁到兴义,听说国家还给钱补助和帮忙找工作时,感概地说:国家对我们这些群众真的很关心。

  同是紫马乡新阳村村民王德兴,他是浙江一家玩具厂的工人,一家6口人在浙江生活了近四年。对于家乡的变化,与王廷书的看法如出一口——家乡变化真大啊。他说,“我到浙江打工快4年了,今年回到紫马乡都快认不出了,每个村寨都通了水泥路,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家乡人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年轻人低收入的也能一个月赚2000-3000元/月,更多人收入在3000-5000元/月之间,如果是会建筑(等)这些技术获得,收入能达到5000元/月以上。

  与村里的父老聊天,经常听到谁家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谁家的孩子在城市有了好工作。

  今年春节回中营镇中营村老家过年的刘韦,目睹了家乡又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小高潮。

  刘韦在广东省打工工5年了。

  精准扶贫暖人心,遥忆当年无能为。回到家,刘韦的父老乡亲都在热议,现在好多的贫困子女在上高中,大学读书得到国家教育扶贫资金扶持,家里父母负担轻了。她的心里五味杂陈。当年,成绩优异的她因家里供不起而不得不辍学,留下许多遗憾。

  “我们这代人耽误了,不能在让我们的娃娃也耽误了”,回来后的这几天,她听说了哪些贫困户得到5万元的无息贷款,通过发展养殖找到发展致富的门路时,感慨地说,我知道我们好多的村组搞易地扶贫搬迁,现在有的已经进入新居了,有的搞养殖赚到了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我想再过几年,农村也会有更美好的事业,美好的生活。”

  腊月二十九傍晚,在鸡场镇路遇的杨柳村赵久华和黎金林二人,说起家乡的变化,他们也都欣喜万分,感概万千。

  当时,他俩正好从“场坝上”(集市上)买年货回来。满满的一车年货,是对自己在外幸苦的犒劳。

  赵久华和黎金林殊途同归,一个在福建自由创业3年,另一个在浙江制作轮毂5年多。但是,他俩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回家乡发展。

  一开口,两人抢着说不停。对于在外见惯“大场面”的两人,开口就是从国家政策的高度谈起。“自从习近平上台执政以来,我感觉到了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政态度和为民服务的力度,特别是回到家看到了宽宽的马路直到家门口,以及易地扶贫搬迁让老百姓免费得一套房子,还一家安排一个人就业,这政策太好了,我们太心动,也想搬,虽然没得名额,但是看到党和政府有这样好政策,我们看到了不久后自家幸福美满的生活和家乡越来越美的希望。”

  “有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我想回家创业了”, 相遇是短暂的,都是他们的决心是不曾改变的。他们希望鸡场镇在“路路通”的基础上把小城镇建设起来。临别前的这句话:如果需要我,我们会尽全力,发展我们的家乡。响彻天空,使人振聋发聩。

  农村变化真大啊!从这些变化中,我们感受着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感受着不断前行的时代足音。jr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措扎慕 编辑: 措扎慕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