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繁荣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凉山彝族自治州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
作者 ​杨磊 刘建荣 2024-11-06
原出处:​凉山日报

编者按:

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为新时代树立正确民族观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国家民委组织工作专班,面向全国各地特别是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践行正确民族观,征集典型案例材料,按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进行梳理提炼,形成践行正确民族观的典型案例100个,形成《正确民族观实践典型案例汇编》一书。凉山实施文化强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入选全国100个典型案例。

这些典型案例是各地落实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突出了经济上共富共享、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美美与共、社会上互嵌共融、生态上和谐共生,党建上引领保障,对于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践行正确民族观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p4.jpg

2022年11月5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各民族代表队齐聚一堂,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锁定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目标,立足优势资源,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构建文化强州新格局、提升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努力趟出一条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路子。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5.jpg

2023年8月10日,凉山州西昌市举行“清凉夏日·燃情火把”火把节狂欢体验活动。

一、背景情况

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古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汉族、彝族、藏族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45万人,是四川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优秀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铸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色。2022年7月,凉山提出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将凉山建设成新时代文化强州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凉山充分发挥悠久历史文化、璀璨红色文化、浓郁民族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发展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建设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强州提供文化滋养。在强化文化引领作用中,引导各民族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让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路径。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优势资源,高扬文化发展风帆。凉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厚重深邃的文化积淀、绚烂多姿的人文风情,构筑了各民族世世代代和睦共处、和衷共济的精神家园。凉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盐源老龙头遗址是四川青铜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外的第三大考古发现;目前在全州境内各类文物点1390余处,有博物馆(纪念馆)12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0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0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1座。州内馆藏文物类别齐全、保存状态良好,共计2048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3件套、二级文物354件套、三级文物2243件套。藏品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凉山有薪火相传的红色文化,是中央红军途经线路最长、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红军最多的地区,建立了长征途中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政权、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力量,1935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筑起了肝胆相照、情深谊长的民族团结丰碑。凉山有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彝文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彝族太阳历与玛雅文明被誉为世界远古文明的“东西双璧”,彝族火把节被誉为“东方民族风情第一节”;泸沽湖摩梭人母系家庭和“走婚”习俗被称为“人类母系氏族社会的活化石”。凉山有星光璀璨的文化成果,凉山歌舞团第一部原创话剧《奴隶之歌》三进中南海、四进人民大会堂;《彝海结盟》《索玛花开》分别获得电视剧“飞天奖”和“突出贡献奖”;《彝红》等一大批文艺精品体现了凉山各族人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生生不息的文化动力。这些特色优势文化资源,是凉山各族人民感恩奋进、接续奋斗的精神食粮、力量源泉,是新时代凉山加快文化繁荣发展、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脉。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坚持高位推动,构建文化强州新格局。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构建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创建四川文艺副中心加快新时代文化强州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山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凉山州文化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方案》《关于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推进文旅强州战略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对历史文物和民族优秀文化载体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加快盐源老龙头国保单位申报和遗址公园建设,做好安宁河大石墓、昭觉博什瓦黑岩画等历史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加强乌东德白鹤滩库区考古成果研究利用,为丰富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格局贡献凉山力量。建好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喜德彝族漆器、布拖和越西彝族银饰、会理绿陶等非遗传习体验基地,推动非遗文化、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目前,全州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0项,省级项目名录138项,州级项目名录341项,县级项目名录57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名,省级传承人124名,州级传承人298名。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数量位列全省前茅。支持西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大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开发提升力度。大力实施县域特色文化培育工程,统筹推进彝族文化聚居区、长征文化带、金沙江流域文化带、南丝路文化带、古藏彝走廊文化等特色文化带建设,构建起支撑创建文化强州建设的体系和格局。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6.jpg

 凉山交响乐团走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三)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创新艺术生产引导方式,创作一批优秀的舞蹈、音乐、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作品,集中反映新时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凉山人民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民族歌舞剧《火塘》荣获第五届四川文华剧目奖,歌曲《阿普》、民族歌剧《听见索玛》获得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舞蹈《山褶》、音乐《醒绿》、小品《花嫁》等获得四川省群星奖。搭建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平台,打造彝族文化风情实景剧·中国第一火秀《阿惹妞》,新创《鹤鸣声声》等优秀剧目,有500余件文艺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平台亮相,40余件文艺作品获奖。鼓励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个人加强文创、产品研发、文艺演出,打造更多充分彰显时代特征、凉山特质、传播广泛的文艺精品。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四川省艺术节分会场、凉山州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凉山彝族火把节入选全国优秀群众文化品牌案例。举办大凉山戏剧节,共有8个国家115部剧目、216场演出轮番上演,吸引观演观众近5万人,曝光量达15亿次。中国(四川)首届民族音乐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5个国家、26个民族、80组150位音乐人参加13场演出,超3万观众现场观看,吸引《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52家媒体报道,阅读量、曝光量近1亿次。“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凉山形象宣传广告在央视新闻频道黄金时间播出,凉山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坚持融合发展,增强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博、文创、演艺、传媒“四大产业”,以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为带动打造电影文博旅游胜地;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改造提升、凉山州博物院建设为带动,鼓励引导民间组织、社会个体积极参与各类博物馆建设。凉山演艺中心、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二期等48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统筹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通过国家评估定级,大力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管好用好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室,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践行“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理念,深入开展文化惠民行动,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列车”进校园进乡村等惠民活动;组建34支县乡文化服务队伍,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惠及群众超300万人次;凉山交响乐团作为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交响乐团,累计演出10年600余场,2023年荣登“中国音乐艺术力量榜单”;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耕文旅融合,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夏季清凉·凉山真凉”“冬季暖阳·凉山不凉”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成功举办“2023第八届凉山彝族火把节暨夏季清凉凉山游”、2023年“冬季暖阳凉山游”系列活动,吸引游客10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2023年接待游客超4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540亿元,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让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好的幸福感,切实增进各族群众福祉。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7.jpg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

三、经验启示

加快文化繁荣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是凉山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凉山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州战略,打造文艺精品,发展文化产业,增进民生福祉,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让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让文化建设成为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文化传承创新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凉山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创新举措,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文艺精品,持续提升文化的塑造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从优秀文化中汲取正能量,以文化为纽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心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文化认同感。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要把文化赋能作为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凉山坚持把文化强州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整合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放大文化优势、做强文化产业、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硬支撑,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8.jpg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开通,首发列车上,各族群众欢歌笑语。

(三)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凉山文化强州之路,既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又以优秀文化产品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提升文化的塑造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增强各族群众精神力量,强化各族群众共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切实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凉山通过实施文化强州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中进一步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切实增强了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强化文化赋能,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源泉。wE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杨磊(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建荣;图:州民宗委。
原载:​凉山日报;文图来源:凉山彝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云上凉山。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