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德:家乡之变
作者 李绍德 2023-02-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一辆辆小汽车停在路边,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吸引着路人的眼光、多种出行方式方便村民出行……春节期间,笔者通过在老家走访发现,脱贫后村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家位于罗婺故地武定禄劝两县交界处,这里群山巍峩、绿水长流,房后尖山银群峰高耸,连绵不断,从乌蒙山奔来,再从禄劝云龙坝子起程(现在云龙水库)一直伸向插甸(踩胎,彝语意为产稻坝)。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没有藏龙卧虎,一代代的人们便有了“吃插甸屙云龙”或是“吃云龙屙插甸”。吃这方受穷,屙这方变富之说法。。民间称插甸坝子两条河,果然地冒特征如此,开阔的坝子延伸到两条河,一条发源于老木坝的阿子问山脚,流经半箐、古普、安德,另一条发源于锅盖梁山脚流经安乐与海鹰山脚流来清澈见底的白石水汇合,以锅盖梁河流为界,一直到插甸坝子,西面是红石头,东面是白石头,一个不杂,这大自然的杰作真是惟妙惟肖,河水流到哪吐、流向插甸坝子,在一马平川的安德坝子相遇后顺勐果河而下,汇入金沙江。村前的坝子里,绿油油的麦子、豌豆、蚕豆,金灿灿的油菜花,田间水泥路穿田而过,三面光沟渠流水潺潺。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过去交通工具只有靠人背马驮,耕地全部靠牛,现在突 突 突的拖拉机、旋耕机让耕牛成为盘中餐。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利民惠民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两条通村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且通往禄劝县的娜拥、新厂。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了蔬菜、马铃薯、四季豆、荷兰豆、豌豆、中草药、野生菌、鸡、猪、牛、羊销售的运输难题。村民张建成笑呵呵地说:“进村公路修好后,我买了一辆大货车,除了自家运输冬早蔬菜外销以外,还帮有需要的村民们拉沙、拉砖、拉小百货等,运输费用根据货物的多少,路程的远近来计算,一般在400到800元不等。平时出门就开舒适的小轿车。”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隆重的,老家这个小山村在春节前后变得非常热闹,外出务工人员基本都会回家过年。初二,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外嫁的女子会带着家人及朋友回娘家来。结婚了五年的小乔每年都会在初二的时候回到这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家乡,虽然通村水泥路很好走了,但她没有开车回来,依然选择了网约车,他丈夫说,既然回来拜年就开开心心的团圆,痛痛快快来上几杯,反正是“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我们要牢记。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叮当叮当……”微信提示音不停在响,十多岁的小孙子笑呵呵地说:“家庭群里三爷爷发拜年红包啦”、“不要影响我,我要微信拜年啦”……以前村里面手机信号不好,上网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别说视频了。过去过年大伙儿大都得在家里,拜年的时候,大都是步行或者骑马前往。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大伙可以通过手机通话或者视频互相问候,邀约来家里面做客,一段视频、一张现场图片、一声“春节快乐”慰藉了远在他乡人们的心灵,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家里人过节的氛围。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亲访友串门子是过年的传统习俗。 今年春节,在走亲访友中发现,村村寨寨通了崭新的水泥路,并连接到家家户户,原来小山村里很稀奇的小汽车,摩托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开着汽车走亲访友已成为一种潮流。正在往后备箱里装东西准备走亲戚的村民李毅笑着说:“现在好了,买了车更方便了,一路舒舒服服就到亲戚家了。这要是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而且现在农村的路也修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敞。”“现在有了新车,不仅方便,也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正准备去丈母娘家的村民李明告诉我。 在一声声“三哥”“三叔”“三老爹”等呼唤中,我走东家、串西家,亲亲热热的交谈中发现,很多村民家门前都停放着走亲访友的汽车。大部分村民都认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有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应该改善一下出行条件,购买汽车。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跌脚的、打磨担秋的、竹笛声、鞭炮声、礼花绽放声、老老少少欢笑声、不绝于耳,年轻人的歌声、夜空中绽放的璀璨烟火,预示着新时期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红火。PA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
摄影作者:盛高义、鲁成权、何茸、普艳艳等。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