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彝族漆器 想跟着“走廊”回家乡
作者 常雄飞 衡昌辉 2014-12-12
原出处: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常雄飞 摄影 衡昌辉)在彝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中,漆器工艺是一朵奇葩,精湛技艺及工匠绝妙的构思,跃然于漆器上,流传至今。11月15日,在位于凉山州喜德县的犇驰彝族漆器有限公司车间内,几位当地老乡还在对一批彝族漆器餐具进行上色,他们正在赶制一批订单,销往云南丽江。该公司2012年创办,今年量产8000套、产值200万,不过主要的市场在凉山以外。随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启动,该企业希望依托“走廊”优势,将来源于彝族漆器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旅游产品再走回自己的家乡。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除彝族民间漆器匠人以全套手工制作传统漆器外,喜德、昭觉、西昌等县市也建有初具规模的漆器工艺厂,从事旅游商品漆器的生产和销售。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制胎和手工漆绘,开始了批量生产,打开了销售市场,使彝族漆器进入了全国工艺美术产品和旅游产品的阵营,获得了国家认证的旅游产品标志,并远销日本、美国、德国、挪威等国。
 
  据犇驰彝族漆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军介绍,该公司创立初期主要进军礼品市场,生产的都是制作工期长,图案复杂的产品。2014年,公司开始转型,从礼品市场转型主攻文化旅游产品市场。旅游产品更注意实用性,携带方便,不仅仅是摆设,更多的产品能在人们生活中用得上。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这里除了有传统的餐具、杯具之外,还有纸巾盒、烟灰缸、首饰盒、牙签盒等款式。为了满足这些款式也要上也要充分体现彝族漆器工艺的民族特色,曾军也请了喜德县两位传承人在车间设计、传授和质量把关。订单多的时候,工厂要临时多招几十位学徒,这也为当地百姓就业多了一条路子。“我们主要市场在西昌和丽江,我们寻找的游客多、消费能力强的地区。”曾军告诉记者,“随着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的启动,凉山的文化旅游项目都会有很大幅度提升,随着来凉山的人越来越多,能给转型后的彝族漆器更多销路。我就是希望我们喜德县自己的产品,能够顺着‘走廊’回到家乡。”
 
  彝族漆器需要犇驰这样的企业来量产和推广,也需要传承人自己的坚守和传承。吉伍巫且是喜德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彝族漆器制作工艺已经在他们家族传承了1600多年。吉伍巫且告诉记者,他创办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政民族工艺厂年产值在100万左右,由于制作周期长、工艺比较繁琐,他们订单接得不多,上个月有一个总量20万的订单他在仔细思量之下也选择了拒绝。“我还是希望从我手里出去的每一件漆器都是能代表我们彝族漆器的,我们厂只有12个人,如果订单大了,我们不敢保证质量,不如不接。”正是因为吉伍巫且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他的漆器已经远销全球19个国家在美国、日本等国非常受欢迎。吉伍巫且说:“我们不需要超大订单,只需要稳定订单,就能维持并逐步扩大厂里的生产规模,多点人来学习这个技术,又能解决就业,又能传承手艺。”
 
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伍巫且一家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制作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犇驰公司加工现场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犇驰公司加工现场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制作ia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彝族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