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回顾20世纪的云南,我们不能不对20年代到40年代的历史特别关注。这是云南从传统封建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与一个彝族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人就是龙云。所以,有人把云南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称为“龙云时代”。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剧烈厮杀的血与火的时代,一个充满痛苦而又孕育着希望的时代,这是旧制度终结新社会即将开始的时代。
龙云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的生命历程与他所处的时代一样跌宕起伏、风诡云谲。他在世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褒贬相交。他去世后,人们尚无法对他“盖棺定论”。龙云的一生、龙云执政时的云南一直为历史学家所重视,文学家与艺术家更不会放过如此惊心动魄的感人题材。在龙云诞生100年,逝世20多年后,人们在经历动荡与磨难,从狂热走向冷静时,无论是文艺家的作品,还是史学家的论著逐渐摆脱难以令人信服的教条而逐步走向客观、求实与公正。人们开始看到一个在云南历史上有所作为的龙云出现在书本、银幕、电视上。
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也由于龙云是一个“敏感”的人物,龙云研究还没有热起来,就有沉寂的趋势。这时,一个年轻人开始注意到龙云的研究尚有许多值得推敲和探讨的问题。这就是本书的作者潘先林博士。
1989年7月潘先林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他出生于龙云的家乡昭通地区。自幼即对龙云的传奇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也许正是为了解龙云的成败得失,探究龙云和他的“弟兄们”的兴衰荣辱,他选择当时正处于“危机”中的历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经商和从政是大学生们首选的职业。只有书呆子才肯在寒窗之下领取微薄的津贴读研究生。当时,人们戏称“穷教授”、 “傻博士”。硕士研究生更是“智者所不为”。可是他却以一股傻劲投入“冷门”来坐冷板凳!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以《民国云南彝族官僚集团研究》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在大学教了一年书后,他再次到“冷门”来傻乎乎地坐冷板凳:,又经过三年清贫的寒窗生活,他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对龙云为首的彝族统治集团的兴衰历史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对龙云为首的彝族统治集团的起家、强盛到衰落的过程作了系统描述、深入分析、科学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写成题为《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的博士论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何耀华研究员、云南历史学会会长谢本书教授等8位同行专家在认真评阅了他的论文后,一致肯定这是一篇成功的博士论文。在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经济史学会与云南历史学会顾问李埏教授为主席由7位著名史学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称赞他的论丈是研究云南近代历史的力作。评阅论文的同行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资深教授对论文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大家都认为论文的选题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可见学术界与广大读者对研究云南本世纪前半期历史的学术著作企盼已久。
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先林继续深入研究,对他的论文作了修改、补充和提高。现在,潘先林将研究云南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个重要人物、一个重要集团的科学著作奉献给学术界与广大读者。这是研究云南历史不能不读的重要论著;这是走向21世纪的云南政治家们不能不读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是要了解近代云南社会的广大读者不能不读的教科书。
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特色。研究龙云和他的政治伙伴在云南的兴衰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和运用是一大难题。作为本世纪云南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龙云与他的同僚的资料不能说不多;也正是由于龙云在20世纪云南的特殊地位,使得有关他的资料真伪相混。在他执政时“为尊者讳”、 “为亲者讳”使得一些真实的资料被“隐讳”了,在他被打为“右派”以后,为了各种需求,有关龙云的资料,与龙云有关的云南史料或多或少地被加以编排整理而或大或小地失真。先林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把与龙云及其同僚有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加以鉴别和整理,去伪存真,弃粗取精,使研究建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他还发现了一些新资料,原来不为人们重视的一些资料他做了新的诠释。全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系统清晰地论述了以龙云为核心的彝族集团在云南崛起、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揭示了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与众不同的特点。本书不仅以资料丰富、考证细致为研究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本世纪上半期云南社会发展历史演变的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可靠史料。
观点新颖,颇多创见是本书的第二个特色。先林不是简单地叙述云南彝族统治集团兴衰的历史过程,而是着重探讨20世纪上半期云南历史发展的轨迹、特点与规律。跳出就事论事的窠臼,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从社会历史的进程来判断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探究我们能够汲取的教训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是他研究龙云为代表的彝族统治集团比其他著作技高一筹的地方。龙云与他的政治伙伴在云南历史上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对他们的功过是非的评论不能不受当时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龙云与他的政治伙伴作为历史人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毕竟与我们同在一个世纪,靠我们比较近。这样的人物及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大多较为“敏感”。先林以极大的学术胆识和理论勇气,选择这个课题深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公正地评判、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观点和对前人成说有所突破的见解。每个观点都是以经过分析考证的史料为依据,论述充分,言之成理。我们不必在此一一罗列,因为所有这些观点是否允当,有待读者自己阅读后作出评估。
把“近代化”或“早期现代化”与民国彝族统治集团联系起来论述是本书的第三个特色。民族独立与民族进步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的两大目标。民族独立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侵略。民族进步的主要内容是现代化。把贫穷落后的云南建设为繁荣富强的云南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期望。本书以较多的笔墨论述龙云为首的彝族统治集团在云南进行早期现代化的种种努力,使我们从龙云及其伙伴不过是军阀武夫的偏见中解脱出来。龙云没有实现云南现代化的目标,没有根本改变云南贫穷落后的面貌,留给我们许多遗憾与思考。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浓墨重彩论述云南彝族统治集团在早期现代化所作的努力与贡献相比,本书在论述龙云统治集团的民族主义、民族独立、民族自强方面则显得略微单薄。
本书还有一个特色是体例较为完备。作者在绪论中对自己的论著作了较准确的学术定位。肯定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说明本课题的难点与自己的创新所在。引证规范,所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参考文献目录不仅是本书作者对所有参考论著作者的尊重,而且对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也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价值,对初学者则有指引读书门径的功能。这原本是每一本学术著作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近年来不少著作不注意必要的学术规范,不重视体例的完备,所以这也就成为本书的一个特色。
学无止境,本书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商榷的问题。在结构和文笔上也并非完美无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这仅是白壁微瑕,不妨碍我们对本书作出肯定的评价。一个新人,一部新作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确属难能可贵。
在先林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我说云南大学的民族史学科是“五代同堂”。从先师方国瑜教授一辈算起,到先林可以算作第六代。我忝为方国瑜教授的学生,既未能继承他博大精深的学问,更未能将他的道德与学术发扬光大,有辱先师教诲,羞愧不已。令人欣慰的是,一代新人已迅速成长起来。只要他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就一定能作出超迈前人的成绩。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到方国瑜教授在云南开创的民族与地方史研究在21世纪必将是繁华似锦,星汉灿烂。
谨识
1999年6月1日于云南大学补拙斋
附录:《民国云南彝族统治集团研究》情况简介
作者:潘先林,男,汉族,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中国民族学会理事。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1990年9月师从林超民教授学习中国民族史、民族学、云南地方史。1993年7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获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民族史、云南地方史、彝族史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著著作多部。
出版: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云南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印装,1999年5月第一版,1999年5月第一次印刷。
字数:239千字。
书号:ISBN7-81068-008-0/K?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