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曲、曾明、杨甫旺著的《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试图突破平面罗列分析作品的研究模式,在彝族人文背景下,选其重点研究,其成果值得关注。
彝族是诗化思维的民族,诗歌特别发达,长诗也特别丰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彝文文献长诗所积淀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原始宗教历来是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彝文文献长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彝族毕摩祭经,不少长诗本身就是宗教性作品,因而其中的原始宗教观念必然对彝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本书充分注意到了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紧密联系,对长诗相关内容进行了细致考察。
中国境内的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该书对分布于四省区同一母题作品的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比如,贵州彝族婚恋型母题长诗,场面宏大深邃;云南婚恋型母题长诗浪漫悲苦交织;四川婚恋型母题长诗则是悲哀哭歌一曲。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则是因为文学产生的地方就在文化产生的地方,由于各地彝区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其作品风格才有明显的差异和个性。
本书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把用彝文翻译的汉文献纳入了研究的范围,让读者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到彝族古代传统文学系统的开放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了解到彝族传统文学与汉族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及彝汉文化的互动。据该书的研究,彝族译文长诗主要是对反映孝、善观念的作品的翻译改写,使之彝族化而在彝区流传。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彝族独特的诗歌音律形式的研究。作者以大量现代彝族母语诗歌的音律案例,证明彝族古代文论家关于彝族诗歌音律研究中的“押音”,实为押音节。彝族诗歌格律中的“音律”,不是纯粹的“押韵”,而是“押音”。彝诗音律不仅仅是押韵而且是押声母、声调的押音节的形式。以具体的文本例子对彝族文献里文论长诗的押音节的音律特点进行研究,是《彝族文献长诗研究》一书首次涉及。这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彝族文献长诗研究》罗曲 曾明 杨甫旺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