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达:跨文化伦理冲突与适应——以彝族的现代化嬗变为例
作者 ​邓达 2021-02-01
原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摘要:文章以彝族的现代化嬗变为例,试图说明少数民族在跨文化交往中,其传统伦理遭遇的冲突,以及从原则与途径上如何去消解冲突,而最终导致其伦理秩序的重构。
关键词:彝族;跨文化;现代化;伦理;重构

(钟玉成摄)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并有传统的文字。彝族支系繁多,自称有30余种,他有40余种,彼此间原有认同。建国以来,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彝族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主要是进行民主变革,废除封建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包括土司制度),建立进步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第二次伟大的变革。这次变革是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第一次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一次变革的继续。经过第一次变革,旧制度虽然废除了,但旧制度给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贫困和落后面貌,并没有彻底解决。第二次变革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就是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次变革比第一次变革要深刻得多,它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传统和文化变革。其中,传统伦理在这场文化变迁中面临着深重的挑战,彰显了多样的困惑,在阵痛中适应与选择。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跨文化伦理冲突——边际错位与张力膨胀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原指对土地的耕作和对植物的栽培,以后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在中国古籍中,文化的涵义是文治与教化。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能力、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生产能力、精神生活方式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活动及其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文化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演变。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一定地域特点。在阶级社会中,文化不同程度地打上阶级的烙印。随着民族的产生,文化具有民族性,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在不同时代文化的历史比较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持续转换和发展。文化的进化根源于文化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和内部的连续性与变异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了不同文化体系之间,即跨文化间的冲突与磨合。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新旧文化之间总是存在着抵制和改造与继承和发展的双重关系。人类对理想世界不懈追求的实践活动中所反映的创新本性是跨文化交流导致文化变异的主导因素。因此,进步的新兴的文化因素必然克服和取代腐朽的反动的文化因素;推陈出新、进化发展、前进上升是人类文化运动的总趋势和总方向。文化体系是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有机结合。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的内容,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投射、凝结和表现,人类的不同实践活动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体系。处于同一文化体系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之间由于在生产、生活、思维、情感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而比较容易在一定的共同层面上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并由此而产生出一定的趋同性、内聚性,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凝聚力。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代文化人类学指出,文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同种族的人们正是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产生了本民族文化。某一民族在与外族接触,交往甚至相互斗争的跨文化交往过程中会使本民族文化发生变异。即该民族在和其他民族的碰撞中会对本民族文化作适应性调整,使本民族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适应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这个概念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不同个体、群体,不同社区、民族,不同地域、国度等都可以成为具有不同内涵和意义的文化单位和文化主体。它们之间,都既有某些文化共通性,也有某些文化差异性。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个文化传统是以伦理精神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类社会善恶标准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阶级和任何从事任何职业的人以及婚姻家庭关系中,都有人们自己对善恶的评价准则和道德观念。彝族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其文化传统也是以伦理精神为中心的。彝族的伦理道德由于深受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除具有一般社会道德所具有的共性外,显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它是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要求的真实反映。他们在自己特定的生活范围和文化场景中形成了带有本民族特色的价值准则,形成了本民族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在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交往中,他们对本民族文化具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和自恋心理,容易产生对异民族心理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民族心理等方面的陌生感,再加上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存在的利害冲突,更使这种陌生感上升为民族偏见,使民族间跨文化伦理冲突——边际错位凸显出来。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同时,建立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关系基础上的西方(包括前苏联)民族学理论与中华各民族基于礼仪之间关系为基础存在错位,在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指导出现不适应的情形:(1)某些人或某部分人把自己民族身份当成了“特权”,坐等照顾补助,思想封闭、保守、排外,使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序发展不容易生根发育。(2)某些人或某部分人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当成了“特权”后,在某些民族地区,不仅国家的利益得不到体现,而且也影响到了生活在同一快土地上的其他兄弟民族的利益的体现或实现。这些冲突导致民族间跨文化伦理又一冲突彰显出来——张力膨胀。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民族性的失落——边缘化的遭遇,抑或现代化的代价?

现代化是指人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系统、综合的概念。现代化要求社会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在人的精神活动方面的世俗化,在社会文明开化方面的知识化。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互相了解、互相渗透、互相摹仿、互相融化并最终形成一个崭新文化的过程。它于15世纪首先肇始于西方而后蔓延于世界。这种文化传播大致有三种模式:直接传播、媒介接触和刺激传播。其结果是带来文化的变迁。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全球各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地域界限已逐渐被打破,各国家、民族与地域间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而发生相互影响,乃至相互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在今天,“把一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区别开来的是文化,而不是地理或自然资源遗产。”[1]“许多冲突表面上看来是政治性的,实际上包含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2]文化的而实践“一元”还是“多元”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并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我们曾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唯我独尊”,到近代以来的以借西方文化而图自强的两种极端的道路,证明,固执于一端,将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蓝本构建本国现代化体系,这并非仅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弊端,在世界其它的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也曾走过了同样的道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在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住自己的民族特色?如何理解我国广大的地域内所存在的多民族间价值多元并存?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现代化的本质特性来看,它所具有的首要特性便是其世界性,也即是说,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加之国际之间联系加强,使得各个国家或民族不可避免地被卷人到为一世界性潮流之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代社会,各国家之间的政治对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军事对抗发展到现在的经济与文化对抗,为保持自身特色,走向世界也是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思维方式出现在社会的许多层次。当然,在历史上,思想和行为的方式每个社会不同,每一代人都有变化。但是在过去的时代,变化比较缓慢,而且主要是局部的。今天,日益增加的信息和日益繁忙的推动向一个全球相互联系着的信息化社会转变,价值观念的变化正在加速,并向全世界扩展。”[3]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的传统伦理与道德经过了西方自文艺复兴至启蒙时代期间几个世纪的历程,然而由于传统道德的极强生命力,我们呼唤理性的道路又似乎显得极为曲折,因而尚未完成由“天人合一”向“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现代转换。我们“仍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陷人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实、持守与变更、超越与被超越、以至生存还是死亡的冲突,矛盾和抉择之中。”[4]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这种多重的社会跨越,既由客观出发,又由主观出发。这种跨文化的伦理冲突本质区别在于各异质伦理文化的价值观的不同。就彝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尊君敬长。家支本位。家支是指保持着某些氏族组织残余的父系血缘集团和家族。为了维护家支制,彝族的一切言行都必须符合尊君敬长这一中心。如大小凉山的彝族礼俗是:路遇长者长辈,须下马侍立;长辈人室,须让其上座;长房之弟,虽年幼亦尊称为兄,以兄礼待之。家支社会体现出泛道德主义。(2)以孝为重。(3)重义轻利。(4)集体意识。(5)吃苦耐劳。[5]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中去商品意识、平均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现代化潮流涌动的今天,任何保守与僵化都预示着被边缘化的命运。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方面,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中,由于受现代性过度的影响,出现了传统道德文化逐渐式微,这展示了换取现代性的代价。其具体表现在: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之积淀出现了萎缩,一些民俗活动现已逐渐简化或消亡;“同喻文化”与“后喻文化”并存,长辈在道德文化传承过程中大多已不复为绝对权威,不少青年人对传统道德文化已不感兴趣,热衷于看电视、录相,听收录机,唱时下的流行歌曲;少数民族口承文艺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传统的民俗及文化心态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在原始平均主义观念支配下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发生了扭转,商品意识、金钱观念滋长。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成分所经历的新旧擅变的动态过程,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体制为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做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推动,从而导致民族社会生境的变革;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导致的民族自然生境的变化,如交通、建筑、道路等;在所有意识推动之下的副产品,如市场体制对血缘关系的冲击等。因此,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伦理道德成分的消解是总的趋势,反复是特定现象;但必须防止民族地区伦理道德发展在多重社会跨越过程中的偏离甚至是畸变。尤其要注意到的是,构成伦理道德的文化因子,必须保持内在一致协调性。因此要借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的强大压力和社会权威体系的有效调控,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促使新的文化因子实现演变;否则,很可能导致伦理道德发展的偏离、畸变的反复。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跨文化伦理适应——传统性扬弃与现代性磨合

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它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力量。道德的社会功能,不仅是一种对人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社会批判与建设的力量。它可以使得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祥和、经济良性运行,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它的这种力量,属于人自身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是一种人的自觉和自律。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跨文化伦理冲突的消解首先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其次是积极地迎合现代性的召唤。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统文化”指历史上形成的世代相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文化,它常与非主流文化相关联,是非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主流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一个概念。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以官方形式出现的文化;而非主流文化则相反,它以民间的形式存在,在生活中不起支配作用,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决定作用。作为非主流文化的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少数民族的稳定剂,少数民族因而团结、和睦相处、一致对外,这是它的好的一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具有很浓的非商品性及非经济性,严重束缚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旧的传统文化观念具有某种“滞后性”,而观念的东西并不是由于经济基础的改变一下子全部更新。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传统文化的非商品性和非经济性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各民族的现代化等主流文化因素格格不入。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伦理文化的跨文化交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奉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基本原则。因为,“世界上各具特质的多样性文化都有着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理由,它们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下和优劣之分”。[6]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这种价值标准成为一种文化中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总过程中进行文化定位,寻求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和填补差异的有效途径,探索不同文化形态之间在深层结构和内在本质方面的共同点、联系点和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生长点,在对共同性和协调性的世界文化的积极创造中达到跨文化的真正理解与超越。”[7]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跨文化冲突的消解,伦理秩序在悄然地发生着重构。这是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深层次命题。和所有文化现象一样,伦理道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伦理道德也随之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然而,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异之处在于,伦理道德的稳定性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借人的文化因子并不多见。这就使得伦理道德的演变相对于文化的其他现象来说相对滞后。但是,伦理道德的积极演变对于整个文化变迁的意义是极其独特的,它可以使新的社会经济方式获得道德合理性基础,更加现实的是对于组织、制度层面提供政治合理性支持,而且其代价无疑是最低的。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伦理秩序,是指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所结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客观交往关系及其规则系统。重构伦理秩序,不是回归与复兴旧伦理秩序的重振或彻底否定以往伦理秩序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重建,它既是对过去经济条件下的伦理秩序的扬弃,又是与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新道德和谐共生。伦理秩序重构是伦理秩序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成的结构上的异质性更迭,即以核心、基本框架及运作的原理与原则均属异类的新结构来取代先行结构,以至于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伦理秩序重构常常带有彻底否定此前结构的味道。新旧伦理秩序的整合是在变革中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观念存在,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整体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联,任何一种道德哲学都以某种社会学为前提。”[8]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直观某种经济关系的结果。没有对社会经济关系改造的实践,人们的意识,包括伦理道德观念,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在社会实践中,对旧的伦理秩序的扬弃以及与新伦理的融合是在自组织中完成的,而勿需人为地阉割和增添。针对彝族的现代性伦理要求,理应树立正确的利益、竞争观念,因为现代利益观念要求正确对待利益,既要重视个人利益,又不能不择手段、损害社会或他人的利益。只有通过正当的劳动得到的利益,才是合理的、合乎道德的。而竞争是人们为使自己在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它也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之一。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同时应注重保存、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做到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传统文化肯定有的被存留,有的被扬弃,最终实现重构。应该看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均可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分为许多文化要素。有的文化要素可脱离原系统并经过改造而被纳人新的文化系统;而有的文化要素则不可能脱离原来的文化系统而存活,当原来的文化系统被新的文化系统所取代时,这些文化要素必然消亡。换言之,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的要素经过改造后可与现代适应则继续保留,有的文化要素则与现代化难以适应而走向消亡。[9]民族伦理文化的现代转型,说到底,就是民族成员自觉改造、更新、扬弃和超越自己的传统民族伦理文化,吸收和创造现代民族伦理文化的过程。d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p.72,73.
[2] 万俊人.伦理学新论— 走向现代伦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p.73
[3] 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7. p.72,73.
[4] 张世英.天人之际—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 278
[5] 王路平.论彝族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更新和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3)
[6] Samova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7th edition).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p.23
[7] 欧阳康.跨文化理解与交往[J]。社会科学战线,1997(6)
[8] 〔美〕麦金太尔著,龚群,戴扬毅译.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p.31
[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p.477一485.

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作者:邓达,发表本文时系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文字来源:彝学微信公众号;主编:巫达;推文编辑:冯溪歌。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