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于祖国大西南和东南半岛各国的自称术(尼)的彝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这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不仅为本地区和本民族,而且为中华,甚至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诸多的贡献。例如世界上最古老的宇宙观、生物进化论、高原山地的天文地理知识、五行及其元素、古老的文字、科学的十月历、五色文化等。
独具特色的彝族五彩文化渊源于古老的五行。五行源于天文地理、天文地理又源于天地人合一的古老观念。
五色之源五行,是彝族先民们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茫茫宇宙中的天与地,太阳与地球,山脉与河流之间,有着永恒而又自动或互动之规律。于是,先民们将这些规律与天地人合一的观念相结合,并逐渐地总结,提炼而成一套科学的天文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创制而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五行文化。
五行,彝称(音,那扎)或(音,恩竿)。五行是在已形成的天文地理知识基础上,将由天文、地理、山川构成的宇宙化分而成,(音,姆古,义中心)、(音耿堵,义日出,汉称东方)、(音耿几 义日落,汉称西方)、(音,以姆,义水尾,汉称南方)、(己晌借,以欧,义水头,汉称北方)这五大方位。然后按顺时针的顺序配上姆古(中心)之土,耿堵(东方)之木,以姆(南方)之火,耿几(西方)之铜,以欧(北方)之水这五大元素。
后来,先民们又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将五行及其元素内涵拓宽发展而成与五行有关的文化。例如:天有五星,地有五湖,人有五脏,家有五畜,粮有五谷,年有五季,色有五彩等。
五色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漫长的彝族历史长河中,纵横于彝人的道德、观念、习俗、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服饰各领域中。
在五色文化中,人们认为宇宙本是五彩的,是远古时期自然图腾崇拜的反映。诸多物质不仅是运动的,而且也是五彩的。故在彝人的观念上,黑、蓝、白、红、黄五色既有“五彩世界”之综合意义,又各有如像黑,义庄重;蓝,义深沉;白,义纯洁;红,义热烈;黄,义吉祥之分;四川彝族中有黑彝、白彝之分;云南彝族中有黑彝、红彝、花彝之分。人名有取与颜色有关的如阿聂(黑)、阿土(白)、阿窝(蓝)、阿什(黄)、阿里(红)等。
在为相隔三代或五代,或九代的老祖宗灵魂超度仪式场面上,大祭师毕摩们按着天上的星座所插的神枝由黑白两种构成。在制作祖宗灵柩的标志性灵牌时用洁白的羊毛和红蓝两种羊毛或棉或丝线。而且分性别,红线代表男性,蓝线代表女性。
在每年秋季的反咒仪式上,用红蓝两节线接成的“生命”线,一头系在神枝或牲品上,一头由全家老小共同牵着,且必须是每个男性用左手分别牵着红线,每一女性都用右手分别牵着蓝线。然后,毕摩边念词边用匕首切断每两个人之间的线子,且是先红后蓝的顺序。切割完毕后,由这家的长老将切在每一个人手中的红线或蓝线集中于其手中,分别在全家老小们的身上擦洗,再拴到神枝上。意为全家老小们的疾病、死亡等晦气全都离开而去。
笔者老家的乡亲们就在每年的火把节前夕之夜傍晚,以一只绵羊或60斤左右的仔母猪作为牲品,既将它作为牲品打给早在(音,什姆恩哈,义为天堂)的祖宗们,让他们来保佑子孙们安康幸福。又把这牲品当作当年火把节期间,全家或亲友相聚时的美餐之一,这种习俗一成不变年年如此。在打牲换魂仪式上,少不了的是全家每一个人都得在耳朵上卡着用1小块白布扎成的“帕土”。但在男女性别的差别上,男性的“帕土”用红线捆扎,女性的则用蓝线捆扎。用牲品和“神棍”在全家人集中以老中青少依次就座的堂屋中间,请来帮忙的两个邻居青壮年将牲品和“神棍”分别在全家人头上转九圈。经家长边拿“神棍”按先老后小秩序,轻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头,边念某人的疾病,死亡等晦气都由牲品去替代。然后将每一个人的“帕土”集中起来,边擦每一个人的上身,边集中捆扎到“神棍”上。然后,由年轻人把牲品和神棍摆放于门口,经烧红的小石头和冷水共同产生的热气缭绕“清洁”后,家庭长老面朝天宇念念有词,召唤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魂,无论游荡在祖宗居所之天堂,还是在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什么地方,都由牲品去替代。请在天堂上的老祖老宗之灵保佑全家安康幸福。
以上例子,都说明色彩意识在观念和习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上,旗帜是某一方面队伍的标志。例如清末农民起义军——云南哀牢山一带被誉称为彝家兵马大元师的李文学及其起义队伍之旗帜,是一面绣有一头黑虎为标志的红旗。现存于美姑县文化馆内的一面古军旗,是由黄布作底,中间用黑布和红布组合绣成的一轮太阳,边角也用小块的黑布装饰而成。
色彩反映在彝族民间的法律判案上,德谷们把案子分成为黑、花、白三种,其中黑表示大案,花表示小案,白表示清白。
建筑装饰上,如四川彝区的斗拱木屋、吊檐、大柱、木柜等,多以黑红黄三色为主,配以白蓝。当下的凉山、楚雄、红河彝州首府以及彝族聚居县城,将现代建筑与彝族五色元素相结合,显得独具特色,已建成的新村彝家山寨。
在工艺美术上,已经成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彝族漆器,如餐具、酒具、马具等精美夺目、令人喜爱。
五色文化在彝民族的服饰上尤为突显,可以说彝族是把五色文化穿在身上的一个古老民族。若不是穿当代的西服,近代的汉服或其他兄弟民族之服装。而着本民族服装的,无论是属于哪个方言,哪个支系,哪个部落者,也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与黑、蓝、白、红、黄五色密不可分。
毕摩们的法帽是用竹片编成架子,外套一层黑羊毛毡,顶颈所系的五寸彩布有蓝、白、红、黄色。苏尼的法鼓手柄上,系着一束彩带子,其中五色俱备。
例如:如果是北部方言区的男性阿普长老,几乎都着黑服。黑头帕、黑衣、黑裤、黑披毡,一个尚黑的民族在这位男性长老身上一目了然。若是该方言区的一位女性阿妈,头戴用黑布制作的八方帽、黑裙、黑披肩、蓝衣。若遇一位男性青年,头戴黑帕,黑色或蓝色衣服,黑色或蓝色的裤子,腰带必须是蓝色的,少有黄色。外披白色或蓝色羊毛披毡或擦尔瓦,颈系红衣领。义诺、圣乍两个次方言区的男青年,也有着白衣者,用黑布作花边。若是一个妙龄少女,则头戴黑帕,外披白或蓝或黑的羊毛披毡或擦尔瓦或披肩,穿黑或白或蓝或红裙子。非常讲究的是其衣服,多以黑或蓝作底,配以红黄等色彩,头、耳、手饰以白银、红珠为主。其三角彩包,以黑作底,须由黑、蓝、白、红、黄、绿各种颜色搭配。
云南楚雄地区,男性老人以黑装为主,青年则着黑或蓝作底的衣服。男青年头戴黑帕,外披白褂子,着黑或蓝衣,黑或蓝裤。姑娘衣服和头帕非常艳丽。大理南面的巍山等地妇女头戴黑帕,着蓝衣、白衣、黑裤、腰带则由各种颜料制成。贵州毕节等地的男性,以头戴黑帕,衣服和下装着蓝色,外披黑毡……
总之,全民族的服饰以黑为主,蓝为辅,白次之,多以红黄两色作配角。服饰质料古代以皮毛和麻布为主,近代以棉布和毛布为主,当代以布料、丝绸、毛料为主。饰品以银为主,配以铜珠等。彝族服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特色,也是最漂亮的服饰,因为它与五色文化的传承有着紧密的关系。
彝族五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这个民族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爱护和珍惜它。尤其在当代,在有了党和国家光辉的民族好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好政策指引下,整个西南地区,整个彝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来,五色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只可惜也有局布地方、个别支系已经淡漠或丢弃了本民族传统的五色文化。
在五色文化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弘扬其优秀成分为欣欣向荣的西南地区,为前进之中的中华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服务。也为中华乃至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服务。
原载:禄文斌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火耀布摩经: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