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哲学五色观研究:五色观之探析——以彝族为例
作者 ​余舒 吴金航 2024-07-18
原出处:《彝学弘论》

中国传统五色学说起源于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对色彩的崇尚,古代中国的“五色论”则是建立在色彩研究五行论的哲学基点。五色不仅反映自身色彩审美,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的标志。
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wuxing-1.jpg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中国传统五色观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以黄、青、赤、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说与土、木、火、水、金的五行说相联系,把五色、五行、五方、五德等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揉含在一起,使感性的实用色彩渗入哲理生命,形成别具特色的华夏色彩文化。一是红色。红色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统治者的“君服”。华夏民族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好感,是尚红的民族。古代,赤色是大火的火光色彩之意。《说文》:赤,南方之色,从文火,占文的“赤”字,是火在燃烧情景的象形字。在日本,红色是作为火与血的象征。认为是能显示大和民族特性的色彩,因此,与中国相同,红色在婚礼、喜庆及节日礼仪中应用广泛,并有吉利、辟邪的作用;二是白色。白色在我国古代也是火的光色,古文的“白”字,是火烛之光的象形字。从传统中国画到民间艺术品,白色是重要的基本色。在日本,认为“白”色表示洁白无瑕的心灵,红色显示充满生命的活力,而红与白的对比组合是“人类永久的象征”;三是青色。青色是东方之色,在日本认为是海洋的象征,是“母亲的海洋”之色。海洋是日本民族生活的源泉,因此,对此色就十分喜爱;四是黄色。黄色在我国文字古义中是大地及日光之色,在相当长时期是帝王专用色,是封建阶级中央集权的象征色,这政权功利的价值观给黄色带来了神秘性。在日本,也认为这是大地之色,并且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而同样有它的神秘性认识,如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的扇子、折叠屏风,都是以黄金色装饰,而祭坛、祭记等宗教活动的用具中也是大量地用此色。五是黑色;黑色是中、日两个民族共同的传统色:两国在服装用色、建筑砖瓦、水墨画及书法等方面,对黑色的重视是同样的。显然,五行、五色使中、日的色彩文化具有广泛的共性并有着一些共同的色彩语言,如现今在日本的印染、工艺美术、绘画等专业中,仍沿用了较多的中国古代的色彩。[1]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色观渗透到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中,各民族都有丰富的五色观之说,我们从他们的古籍文献、生活等方面可以感知,由于不能面面俱到,笔者以彝族为例。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彝族传统五色观的表现形式

青、红、白、黑、黄五色是彝族先民辨万物的颜色概念,彝语“纳碌碌”,汉语“青幽幽”;彝语“吐娄娄”,汉语“白碌碌”;彝语“呢嘟嘟”,汉语“红彤彤”;彝语“舍歪歪”,汉语“黄爽爽”等等。色彩作为一种物理性的现象,彝族先民将之同文化观念相关联,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并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加以延伸、扩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天文知识。彝族先民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大自然的形成,他们认为天地未形成时,黑洞洞、黑沉沉的、雾蒙蒙的,一片混浊景象。以后由于清气和浊气相交,从而发展变化形成的,清气是青幽幽的,上升形成哎,浊气下降形成哺,哎哺形成天地,产生万物。彝族先民认为哎哺是万物之本。如《西南彝志》记载,“哺未出现时,气熏熏,先有上升清气,浊沉沉先产,哎哺未产生,清浊急剧变,黑洞洞的,黑沉沉的;上古青浊产生后,有了各种哎、有了各种哺,青油油等等”。[2]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宇宙人为论》中也论述人的产生,同样由青清之气与红浊之气相互结合,发展变化,出现哎哺。哎与哺又相互结合,才产生形体完全的人,最早出现哎哺部族,彝族远祖希姆遮就出自这个部族,随后哎哺部族发展壮大,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人们才创造文字。显然,谈到万物形成时,赋予了青色的标志。又如,“高高的天,宽广的地,各样哺牵成,牵成自门,织称白门,白衣哎君住,穿的是白衣,披的是白披,吃的是白花,宇宙一片白,并非一方白,宇宙西方,牵成黄色门,织成黄色门,美勒哎君住,穿的是黄衣,吃的是黄花;宇宙南方,牵成红色门,红衣哎君住,穿的是红衣,批的是红批,吃的是红花;宇宙北方,牵成黑色门,织成黑色门,黑衣哎君住,穿的是黑衣,批的是黑批,吃的是黑花。”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五色与五行。从上文可知,彝族先民认识宇宙,东、南、西、北四方赋予相应的颜色标志,“东方为青色,南方为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中央为五方,为黄色;关于五行之说,中国传统色彩与彝族五行之说相似,在《周礼》一文中所述,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又将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元素即五行各以一正色代表:土黄、金白、木青、火赤、水黑。关于彝族的五色与五行的关系在《爨文丛刻》中记载,东方青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这样把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结合在—起,同样有青红白黑黄的颜色标志。有的学者在对于五行的解释时,也附有颜色,如木以苍为盛,火以赤为熊,土以黄为宗,金以白为贵,水以黑为玄。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远古部族的颜色标志。在彝族先民的很多远古部族都有自身颜色标志。尼能部族有青、红的标志。由于他们先以青、红二色辨识的清浊二气,尚青者,名其部族为尼,部族首领叫沽主尼慕纪,位居东方,尚红者,部族为能位居南方,尼能在彝文古籍记载中有时分称,有时合称。如今彝族大部分自称诺素、尼素,素意思为人有青夷、红夷的概念。古夷人部族中有青衣之说。彝族先民有白、黑的概念,如川、滇凉山彝族全自称诺苏,云、贵彝族还有纳苏、尼苏、涅苏等自称,这里诺纳、尼、涅都是黑的意思,故彝族自称都是黑族。金沙江和雅砻江彝族称作“诺矣”,意为黑水。彝族自称黑族,所崇虎为黑虎,所居山为黑山,所居水为黑水,凡此标明,彝族尚黑。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服饰。在传统社会中,贵族之间也有用服饰制度的等级之分利用多种色彩作为不同身份的标志。如唐朝以衣服颜色区别官员等级,如八九品服青色,后又改为碧色。彝族也以服饰作为身份的标志,彝族支系繁多,如青彝、红彝、黑彝、白彝等,在传统的彝族社会中,人们通常以服饰色彩来划分支系,不同的支系对于不同颜色的崇尚有区别,凡是部族的服饰以及宗教礼俗方面,在全民族“大同”的情况下,显现着各部族小异特色,于是青彝、黑彝、白彝等称呼就沿袭相传,如在传统社会银饰中,白彝头包白帕,腰带白色;黑彝头包黑色,丝绸制成,女服大襟衣,一直长到小腿部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先民们以五色来划分族群的观念随之逐渐淡化,以至于消失。如今,彝族大多数自称诺素、能素等,支系名的他称只在韶分地区残存。对于色彩分类,西方学者康克林在研究哈努诺人的色彩分类方式时,他指出在他们分类上有一贯的系统,但不能按照其他人的系统进行分类,他们把色彩一方面分成相对淡的和相对深的两种;另—方面,分成那些新鲜和多汁植物上通常有的颜色和那些干枯植物上通常有的颜色。土著人把新砍下来的竹子的亮闪闪的棕色当成偏绿色,而我们却会把它看成近于红色。[3]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是礼仪。在日常生活之中,通常有红事和白事的说法,红事一般指婚事,白事指丧葬,红事的“红”表达婚事的颜色,是生命和繁殖的色彩。白事的“白”指丧事的颜色,表达一种神圣之感。在不同礼仪中颜色有其自身的规定,如婚礼上,彝族姑娘穿上鲜艳色彩的服装红色的鞋子;在丧事祭祀仪式上,所有参与祭祀的人们都戴上白色的孝帕,并且根据社会关系的远近,服饰有明确的规定,近亲和孝子们还要穿上白布做的上衣,并且帕子比其他远亲的要长得多。关于色彩的象征在很多国家部落礼仪中也很丰富,如在澳大利亚部落中,死者母方一支的成员用红石涂身并靠近尸体,而父方一支的成员用白土和白色饭食来祭奉祖先之灵;而在举行仪式时则换用红土,因为他们认为,红色是生命的色彩。而另一个部落用黑红来对立象征,他们认为黑色对于隔代人是丧祭的颜色,对于父子来说,红色是丧祭的颜色,也是适用于那些不包含在死者一辈人中的那些人。从传统社会来看,由于色彩意义的神圣性,必须谨慎选择,理念的限制使人们不敢正视大自然丰富多变的色彩现象,几种简单的色相在繁杂的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之中,在一代代人的观念中凝聚审美积淀。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是毕摩绘画。毕摩绘画以黑、白、红、黄、绿等多种色彩熏染画面。彝语“那史”意即绘画、图形,并重点指丧葬、祭祀、占卜活动中的绘画。毕摩绘画从色彩来看,主要有黑白色和彩色两种,黑白画主要有神图、鬼板、神座图绘画,其画面具有明显的明暗对比效果,极具神秘感。黑色在毕摩绘画中,不仅是一种颜色,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色彩审美的集中反映,从彝族的诸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彝族有深沉、悲壮的审美倾向,毕摩绘画的色彩运用也有这种审美倾向。另外一种是采用多种颜色的绘画,这类绘画主要用黑、白、青、红、黄、绿等多种色彩绘制而成,如占卜绘画、装饰绘画和对宗教含义及观念进行图解的绘画等,有些色彩有特定的文化象征含义。[4]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古人把红、绿二色看做是宇宙的原色。彝族的占卜绘画中红、绿色彩的使用比较多,如占卜绘画中红色是官员衣服、龙等图像的常见色彩;官员身边随从的衣服以绿色和灰色为多见;凤为绿色,神灵图画有红色、绿色等等。黄色也是在毕摩占卜绘画中常用的颜色,有些绘画中三个神灵图像衣服颜色除一红一绿外,还有一个衣服为黄色;另还有些案布、桌、床等常绘制成黄色,人物、神的裤子和衣服绘画成黄色的也比较多,这些色彩一方面是忠实客观事物和当世人们的生活中所用的颜色,另一方面绘画的颜色也蕴涵着特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意蕴。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是日常生活。在彝族人的心中,黄色象征着太阳和光明,总是与一些美好的事物相联系,如春天开满油菜花的田地,秋收时候黄灿灿的景象等。至今的彝族选美中,彝族姑娘都会手持黄色的油纸伞。在彝族人的意识中,黄色是吉祥、美丽、幸福、光明、繁荣等象征。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对红色最原始的概念应该是来自野兽的鲜血和火。笔者更愿意把彝族喜欢红色归结于他们狂热的火文化。至今彝族民居中,火塘上方都是最尊贵的地方,每年彝族盛大的火把节,是非常隆重的祭火仪式,红色与火的紧密联系,让彝族人相信对红色的敬重就是对火的敬重。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彝族传统五色观与现代艺术结合的特点

彝族是一个拥有自身文字、语言、社会文化历史悠久的民族,彝族五色观以传统方式传承了几千年,保留着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特征。彝族的瓷器、布摩法器、民族服饰等都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附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传统五色观为现代艺术提供了色彩趋向,表现了其主观性、装饰性、象征底蕴等特点。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首先,彝族五色观的主观选择性的趋向。红、黑、黄、白、黑等单纯的色彩表现了爽朗大方的性格特点。彝族色彩的审美心理不是孤立的,它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习俗观念等影响。色彩的表征意义与文化功能是现代艺术创作的源泉。如前面所述的五色观和五行说的结合,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体现了民族色彩的象征符号特征,所谓象征即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色彩的象征有着自己的传统,成为一种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不仅仅是一种视角的、感性的形式。而且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观中表现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如白色在中国代表一种悲哀,是殡丧的主色,但在西方崇尚白色,如白色的婚纱象征纯洁等,这种是不同文化观念造成的结果。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传统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也具有装饰性、简洁性的特征。如民间艺人在进行传统工艺品颜色的装饰上遵循了彝族传统的文化观念、审美观念。如在制作彝族的瓷器时,颜色遵循了古代瓷器形状、颜色,一般以黑、黄、红这几种颜色相间而成,并且善于运用单纯、鲜艳的装饰色彩抓住人们的注意力,传达信息,以简练的方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角感受,与传统色彩的要求一致。彝族漆器在黑色打底后,便以红、黄二色勾画图案,一方面因黑、红、黄三种颜色的原料能就地取材,另也能表现彝族的色彩崇拜意识,故其漆器形成以黑色为基调,以红、黄来表意的特殊审美情趣。其画在黑底烘托下,红黄双线互为映衬、花纹对比强烈、层次分明、简练明快。由于点、线、面的交织变化,画面生动,图案纹饰极为突出,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如扁圆酒壶中心绘一轮太阳,围太阳绘四组火镰火石,太阳、火镰火石的图案虽少,但效果反而强烈。人们看到这样的图案再联系壶中的酒便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四季酒肉不断、生活红红火火。黑色原料为烟尘制成,红色和黄色均用凉山易于找寻的矿物颜料石红、石黄制成,漆则用土漆,实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彝族的审美情趣中,以黑色为基调的工艺品给人以高贵华丽之感。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彝族传统的用色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及其多方面的原因,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改变。如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色彩的审美与人的主观情绪有很大关系,也包含着自由的审美趣味和爱好。例如以黑色为例,过去彝族人尚黑,并且从主观上曾经以黑色的文化象征来对族群进行分类,前文已经简单谈过。如今只有少部分区域还以此作为划分彝族支系的标准。如从服饰上看,人们通常认为,披黑色披毡的是黑彝,戴着黑色帕子等来进行区分。据古籍记载,彝族先民之所以用尼、能做部族名称,即由于他们族人分别是尚黑、尚白的。目前来看,随着所处社会环境、人们意识和服饰的变化,以色彩作为区分族群这种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彝族的哪个支系,人们都是自由选择自己的喜好。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小结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具有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体现了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文化的多元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色彩作为其中之一,它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并且不同民族、不同部落对于同一颜色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和文化象征。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他是一个有着自身民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彝族五色观表现在彝族社会生活、习俗、宇宙观等方面,是彝族的民族性格、审美特点、文化的象征标志。而且在当今全球文化背景下,文化精神、文化内涵融合进现代艺术之中,传统色彩的审美方式为现代艺术的涉及提供了依据。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总之,五色观在不同的民族、部落文化中,色彩皆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并有其丰富的象征,只有顺应了这种传统的观念,才是吉祥和审美的,五色观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1J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吴镇保、张闻彩著《色彩理论与应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2] 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译《西南彝志(第三卷)》,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3] 列维·斯特劳斯著,李幼蒸译《野性的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王四代、颜霁琪《论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形式》,民族大学学报,2009(4)。

原载:禄文斌著,贵州民族出版社2014年1月1出版,《彝学弘论》;文字来源:云村寨:图片来源:《火耀布摩经:彝族》。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