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县,漾濞彝族分为诺苏、聂苏、腊罗三个支系,据考证,漾濞的古彝文随着南诏后期王室的衰落而失传。近年来,漾濞县在使用彝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彝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历史原因。漾濞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支系多、方言差别大,给彝族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带来了困难。加之历史上,彝文在大部分地区只有毕摩学习和使用,而毕摩经虽有彝文记载,但平时多为口传心授,这也导致了漾濞彝文在民间使用较少。
二是对彝语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虽然彝语文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如,政府各部门的门牌用双语门牌。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彝语文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直接影响了彝语文在民族地区重要作用的发挥。
三是民众对彝文的学习意识薄弱。大部分人认为彝文的现实使用率较低,因此对彝文的学习没有热情。
四是漾濞县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门从事彝文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和教材,使彝语文的推广使用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漾濞彝语文的传承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对彝语文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需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设立健全彝文组织研究机构,召集邀请懂彝文的专业人员对彝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开展培训,使一部分人能初步掌握书写和简单运用彝文。
二、加大彝族语文宣传力度。政府各部门的公章和文件头,可采用彝文和汉文并行书面的方式,使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当中认识到彝文的存在。此外,在彝族聚居区可开设彝语广播,一方面可以使不会彝语的人学习和掌握彝语。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彝文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彝语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提高人们对学习彝文的热情和信心。
三、建议在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中择优选配优秀的彝族学生到中央民族大学或云南民族大学学习彝语专业,毕业后定向在县民族宗教部门工作和彝族聚居的乡镇小学执教,这样有利于彝文保护、推广。
总的来说,语言的消亡意味着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彝族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一种,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继承和保护,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得以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原载:《今日民族》2017年9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大理电视台。
作者单位:漾濞县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