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 沈仕琴 2024-01-03
原出处:民族时报

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份,其中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民族15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11个。多民族多文化并生共存构成了云南一个显著特点。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和口碑古籍,也因此成为了少数民族古籍档案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可以说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档案资源。
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SC_3844.jpg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现状

据统计,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档案达10万余册卷。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居住在云南省北部的纳西族先民们用号称“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写下了大量的东巴古籍;彝族先民用古老彝文写下了上万卷的文献;傣族先民使用4种本民族文字,写下了贝叶经书;藏族先民用本民族文字写下了数以万计的文献古籍和文书档案。白、壮、布依、瑶等民族的先民则采用方块汉字及其变体记录本民族历史文化,写下了上万卷的文献古籍和数以千计的碑刻。傈僳族先民用本民族文字写下了近百册古籍文献。普米族文化传承人韩规借用古藏文记录下了数以千计的典籍。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其他少数民族如哈尼、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蒙古、水、独龙等虽无本民族的古老文字,但他们靠口耳相传传承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口传文献丰富多彩,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叙事长诗、神话、传说、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等数以万计。云南少数民族口传古籍达4万余种。近年来,云南多措并举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档案的抢救保护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大批濒临流失消失的民族文献古籍档案得以保存。共抢救保护古籍文献3万余册,口传古籍1万余种。到目前为止,征集了彝、傣、纳西、藏、傈僳、瑶、壮等民族文献古籍档案3200余册卷,建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古籍档案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民族古籍档案资料库,所收藏的南部方言彝文古籍档案堪称全球第一,收藏瑶族古籍档案居全国首位,其中61部民族古籍档案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档案名录,大批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得到有效征集保护。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竭力做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档案翻译出版工作。先后翻译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云南民族古籍丛书》80余部、《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集成》(上、中、下),“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系列丛书之《董永记》、《唐王游地府》、《白扇记》等3部,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室率先翻译印制了《彝文文献译丛》等。这批民族古籍的翻译出版,为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影印出版大量少数民族古籍珍本善本。全面启动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编纂出版工程。此外,云南各州、市、县也相继编纂出版古籍典藏影印版。文山州编纂出版了《云南文山壮族文献古籍典藏》10卷;耿马县政府2012年出版发行傣文古籍善本影印《耿马傣族历史古籍典藏》等。编辑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云南各民族卷编目。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工作成果的宣传与展示。近年来,多次积极组织做好“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工作,全面展示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抢救、收集整理、翻译出版取得的成就和独特价值。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仍在不断流失。据统计,除已征集保管的之外,云南仍有7万余册卷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档案散存于民间,由于保管不善和无人传承等诸多因素影响,这部分民族古籍档案正不断流失。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减少,传承水平不下降。如云南的普米族现保存有近千册普米族古籍,但却找不到能识读这些古籍的韩规,这些古籍正在成为无人能读的“天书”。另外,各民族口传古籍随着传承人的去世,口传古籍也随之消亡。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少数民族古籍档案的管理、修复技术手段落后,保护和修复人才匮乏,尤其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缺乏,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及口碑古籍识读、翻译、整理传承人出现断层,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保护水平低,影响民族古籍档案保护传承。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抢救保护水平低,缺乏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图书馆平台,未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日常运行经费保障,对经常性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普查调研、抢救征集、数字化保护、宣传展示、翻译整理出版等抢救保护工作造成阻碍。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是缺乏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专项法律法规,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等进程快速发展,保护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为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对策建议

少数民族古籍档案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真实映射,同时也是全人类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长期艰苦的工作,政府需要对此给予重视和支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及优惠政策,将古籍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保证长期的经费支持。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加紧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档案征集抢救。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档案流失速度加快,除了因保存不当、无法释读等原因外,还由于地处边境,少数民族古籍向国外流失的现象。因此,需重点关注我省边境、跨境民族古籍,加大抢救征集性保护。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着力抢救云南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档案。云南民族众多,其中一部分民族无本民族文字,特别是我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流传着数量庞大的、主要依靠民间传承人口口相传的口碑古籍档案。但是由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因素,这些流传于各民族中的优秀的口碑古籍档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征集与抢救。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学者加紧加快开展少数民族口碑古籍档案资源保护。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加快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档案数字化处理,建设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档案数字图书馆。将所藏古籍和散存于民间、无法征集的民族古籍档案采用翻拍方式进行数字化存档,形成古籍原件、数字化图片、影音收录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资料、资源库,确保更多的正在流失的民族古籍档案能够得到最好的抢救保护。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是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培养命名工作机制,定期举办民族古籍传承人培训班,开展民族古籍传承人保护传承工作。实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保护工程,培训、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古籍修复专业技术人才。Tw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单位: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