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生六祖地,孙衍堂琅川——会泽彝族的源和流
作者 卞伯泽 2023-10-10
原出处:会泽彝学

huizeda2.jpg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康熙三十八年,统治会泽一千多年的禄氏一族,在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内讧后,主动向清政府交出土官印信,恳请委派流官。这一事件,因不是强行进行“改土”,故称之为会泽历史上的“献土归流”①。在该事件中,禄氏有一篇言辞恳切的上书:
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氏家遭不幸,祸起阋墙,十余年间,民遭荼毒,宗裔即不乏人,但谋官夺印,均属不义。但杀官断难为官,继嗣究非嫡嗣;且立官以清(保护)民也,今遗骸遍野,积血成渠,鬼哭黄昏,磷飞黑夜,见者惨目,闻者伤心,争官谋袭之祸乃至于此。前车既覆,后车当戒。执事轸念莫敖(悲痛地怀念,无法忍受),哀及羊舌,谓禄氏之宗,不当一日殄绝(灭绝)独不为阁郡苍生计耶?除献土设流,更无别议,如不蒙俞允,氏惟有负印匍匐,缁衣(黑色衣服)叩阙,死而后已。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氏的这次争夺权力的斗争,起于康熙初年,持续了三十多年,在互相残杀的情况下,最后形成了“遗骸遍野,积血成渠,鬼哭黄昏,磷飞黑夜”的凄凉惨景,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主动交出世袭的土官印信,要求清政府委派外地官员(流官)。禄氏的这番上书,被朝廷派往的大中丞称为“献土设流,言辞恳切”,答应了这一请求。至此,基本结束了彝族禄氏在会泽一千多年的统治,也基本结束了会泽彝族自六租分支以来世代相传的政治地位,成为了彝族统治阶级领主经济穷途末路的一首凄楚的历史挽歌。在会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会泽彝族的远祖——默部(穆齐齐)

滇东北乃至云南,是彝族的发源地,自远古时代,就有彝人生息繁衍于此。到笃慕②时代即洪水泛滥之前,古彝人有两个发展中心,一个是以滇池附近及金沙江流域为中心地带的发源地;一个是古彝人北迁至成都附近为中心的发祥地。据彝族的经典文献记载,迁往成都的古彝人,从希慕遮到笃慕时共三十一代。到笃慕时,“蜀地洪泛”阿普笃慕带领族人往古彝人的发源地云南滇东北迁徙,从宜宾进入云贵高原,在古代的东川举行祭祀分支仪式后,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武、乍、糯、恒、布、默向不同方向迁徙,其中的小儿子默(穆齐齐)就留在了东川。关于默(穆齐齐)留在六祖分支时的东川,《贵州通志》引康熙年间所修的《大定府志》载“明(即阿普笃慕)娶妻曰堵,生克及齐,齐居闽”。“闽”在什么地方,方国瑜先生的《彝族史稿》引《安顺府志》说闽:“(为穆齐齐所在之地——原注)在今东川,为水西之祖。”所以方国瑜先生在《彝族史稿》中的结论是:“如上所说,见于元明清以来记载者,仲牟由(阿普笃慕)家族统治区域,可为三支,一以乌撒乌蒙,一以东川为主,一以水西为主,相传袭至元明不绝,故所说多可信。”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穆齐齐系阿普笃慕第三个妻子尼额咪补③所生,《西南彝志·六祖起源》载:“日出在左方,沽色尼之女,尼额咪补,是穆克克、穆齐齐之母,布祖穆克克,默祖穆齐齐。”当时,阿普笃慕娶了三位妻子,第三位为尼额咪补,生了布部的首领穆克克、默部的首领穆齐齐。穆齐齐是阿普笃慕的第六个儿子,是最小的一个。这个支系从六祖分支后,以古代东川为中心,向外扩展。《西南彝志》和《安氏世纪》都记载了这一支系八十四代家谱,现择其部分摘录于下: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穆齐齐 2)齐雅洪 3)洪雅德 4)德武沙 5) 沙武穆 6)武穆纠 7)纠雅脑 8)脑雅洛 9)洛雅杓 10)杓雅默 11)默阿德 12)德阿施 13)施默武 14)默武孟迭 15)孟迭朵 16)朵阿于 17)于俄索 18)俄索必额 19)必额勿 20)勿阿纳 21)纳阿宗 22)宗阿补 23)补雅勺 24)勺雅妥……81)陇古陇德 82)陇德陇迭 83)陇选额非 84)额非明宗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一个雄踞西南的氏族集团——德施部落

默(穆齐齐)在所传的八十四代支系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是德阿施,二是勿阿克,三是阿芋德。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德阿施为默(穆齐齐)支系第十二代孙。是默阿德之子,又称德施氏,简称默、施、德施。《六祖起源》载:德阿施母亲怀着德阿施时,吃完一头牛,才生下德阿施。德阿施生下后,发音洪壮如牛,力大无比。《夜郎国探秘》说:“默支系的后裔称德施氏,先居云南东川(今会泽——原注)。”长大后四处扩张,在云南北部及贵州西部横行,并骄傲地说:“日月所照之处,净是德施氏的彝人所属。”《西南彝志》记载他是“上有三天君领域,下有德实住地,有我自己的人民,亦叩天君赐基业,德实人来管理,毕苡天臣赐基业,德实人来发展,实楚布摩赐土地,德实人来居住”。其势力先扩张到贵州的柯洛(今赫章),渐及洛更(今毕节)、白扎戈(今大方),远至贵阳一带,建立了地方政权。德阿施的强取豪夺,也不放过本民族的其他部落,六祖分支后的布部、糯部及恒部,都受到德阿施侵扰,被迫渡过金沙江北迁凉山等地。德阿施手下有两名猛将,一名阿纳笃节,十分勇猛,四处掠夺土地,逼人为奴;一名阿仁带,与妥落家交战,获牛上万条,为该部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德阿施的势力除阿哲(水西)、芒部、余补莫施外,尚有“德施九天君”九个部落。默支系子孙繁衍,以古东川为中心,遍及滇、川、黔等彝区,在彝族“乌蛮”系统中占有相当的比重。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德阿施的家族中,还有八个代表性人物。阿娄阿哈及娄那阿壳是其中的两位,他们是同母兄弟,原先都住在鲁作鲁卧城。据《西南彝志》第八卷443页的注释“鲁作鲁卧:地名即今云南省会泽县境内”,可见德阿施创业之初,就以现会泽为中心,建立了一座都城——鲁作鲁卧城。继其后又一个支系发展了,这个支系称拟汝博作家。三个支系,阿娄阿哈住妥嘎勾梓,阿拟汝家住勾娄恒吐,拟汝博作家住鲁作鲁卧。《西南彝志》第八卷是这样叙述的: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拟汝博作家,住在鲁作鲁卧,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此住下后,鲁作鲁卧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君长来掌权,政绩卓著,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臣来断事, 判断清白,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摩来祭祀,祭祀很隆重,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继承上辈的权,遵守下辈的令,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这样做的。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以看出,德阿施于会泽境内所建的鲁作鲁卧城,已经进人到家长奴隶制的国家范畴,在这个奴隶制国家里,以彝族血缘形成了“君、臣、师(毕摩)”三位一体的统治,君掌权,臣断事,师祭祖,各司其职。《西南彝志》对此的评价是“默德实(德施氏)家支繁荣昌盛,文治武功极盛一时,文中(指《西南彝志)第八卷)选择了默德实家支中八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个家支是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默部(穆齐齐)传到十九世裔必额勿时,生四子,长子勿阿克,次子勿阿类、三子勿阿乃、四子勿阿纳。长子勿阿克,继承德阿施部之基业,为东川阿于歹部之首领。《彝族史稿》说:“穆齐齐世居东川,后二十代到勿阿纳,其兄仍居东川,勿阿纳开基贵州。”这里所说的“其兄仍居东川”,指的就是勿阿克。勿阿类迁往贵州郎岱,为后来彝族陇氏之祖。三子勿阿乃,迁往今安顺一带,为贵州普安陇氏之祖。四子勿阿纳,“开基贵州”,后裔称雄于贵州。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子勿阿克所居的古东川、“宗德施本部,雄冠德施各部,向来视之为宗主”(《彝族史稿》)。可见当时的会泽在这一部落中的位置,《西南彝志》第八卷405页对勿阿克所居的会泽有这样一段记载: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勿阿克之时,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段默勒益,是勿阿克居住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段苏碧,是阿克的布摩住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段诺局,是勿阿克的臣住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住地最好,上是叟沙米。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珠卓博最美,常有雄鹰叫。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住地的中段,褒益舍最好。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克住的中部,仁宏鲁地方,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是天下最美的;阿克住地下段,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悫益梓最好。珠吐勾之下,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启佐尼洪索地,武德布是首领。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住这里的人们,建立好制度,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写下好篇章,是这样住着的。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勿阿克当时所居之地,同样有“君、臣、师(布摩,即毕摩)”的政治体制。他的疆域已经扩展,其中的“仁宏鲁”,原注为“四川西南部一带”,也就是元朝初东川府所管辖的金沙江以北会理、会东、姜州、通安一带。可见,这一地域在勿阿克时就已形成。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德阿施十二世裔乌所必时,势力更加强大,除承继祖宗创下的广大土地外,以古东川为中心,潜心厉兵秣马,向外扩张,先向六祖分支后的武部进攻,扫尽武部城池、财产,掠人为双。继而打入昆明,大败濮、汉等兵、所到之处皆归为己有,仅彝达47姓,今彝人提“德布德施”仍心有余悸。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朝时,云南南诏于大理建立政权,此时会泽彝族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勿阿克传到第四代子孙阿芋德时,已由强而衰,基本结束了德阿施集团统治的历史。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余德,因译语的原因,又写作阿芋陡、阿余歹、阿于甸、阿余窦等,实则都是指同一人。阿芋德实为默支系中勿阿克第四代子孙。“德施九天君”,指的是阿芋路、施阿迭、阿租迫维、米卧热、迫默安、阿外惹、仁娄启、那德阿迭、阿仁九九个部落。阿芋德在德施九部系各部中居长,以后阿芋德之名为部名,然汉族文献则以“阿芋路”为该部部名。唐朝樊绰所撰《云南志》对此有一段记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州至云南,谓之北路……石门外第三程至牛头山,山有诸葛古城,馆临水,名马安渡。上源从阿芋路部落,绕蒙夔山,又东折与朱提江合。第五程至生蛮阿旁部落,第七程至蒙夔岭。岭当大漏天,直上二十里,积阴凝闭,昼夜不分。从此岭头南下八九里,青松白草,川路渐平。第九程至鲁望,即蛮汉两界,旧曲、靖之地也。曲州、靖州废城及邱墓碑阙皆在。依山有阿芋路部落。过鲁望第七程至竹子岭。岭东有暴蛮部落,岭西有卢鹿蛮部落……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门,即今云南盐津县之豆沙关。鲁望即今鲁甸,据《彝族简史》记载,“竹子岭在今云南会泽县东北一带”,即今会泽梨园乡的江底一带,所提出的三个部落,阿芋路部落即阿芋德部,“岭东暴蛮”分布在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就是彝族先民“‘六祖”中的“德布”民族。岭西“卢鹿蛮”分布在今巧家、会泽、东川一带,也是彝族“六祖”的一支后裔。(《彝族简史》)《新唐书·南蛮传·两爨传》说: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鸟蛮与南诏世昏(婚)姻,其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猛,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二部落分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泽在隋朝后,属于爨氏统治地区。方国瑜先生说:“今毕节、大方、东川、巧家等亦为东爨统治的地区。”到唐朝天宝(公元742-755年)后,南诏势力逐渐强大,于是南诏国王蒙世隆于唐兴县④的旧址上置东川郡,并派遣了清平官赵铎些冢子赵些贤对东川进行治理。南诏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迁徙了张、王、李、赵、杨、周、高、段、何、苏、龚、尹十二姓进入这一地区,并于东川进行军事演习。当时,所管辖的五个部落即阿芋路部、阿孟部、夔山部、暴蛮部、卢鹿蛮部。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芋德作为默部(穆齐齐)勿阿克的子孙,在东川强大后,立业于其祖辈德阿施所居的鲁祖鲁卧城。《夜郎史传》载:“禄竹禄卧城,(音译关系,与“鲁祖鲁卧”实为一地)阿于德君住。”阿芋德部在强盛时期,其影响范围东抵牛栏江,南至曲靖,西到大理、丽江,北达金沙江岸,而其活动中心则在今会泽一带。《彝族史要》对这个部落的评价是:“在这生存和发展的千余年历史进程中,为滇东北及其毗邻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南诏国后期,阿芋德因与南诏、磨弥部之间的战争而日渐衰败。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源流》对此有记载。自此,基本结束了德施氏族集团对这一地区的统治。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唐南诏时——閟畔部落的兴起

默部(穆齐齐)的阿芋德衰败后,彝族六祖另一支系兴起,改号“閟畔部”,取代了阿芋德对东川的统治。在此之前,彝族六祖的另一支系禄氏从沾益迁入东川,后来成为了一支十分强盛的氏族部落。《滇云历年传》对禄氏的迁入是这样记载的: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或曰:乌蒙(昭通)、东川同一祖,系沾益(今宣威)夷人夫妻徙东川,既有妊,腹中时闻争斗声,乃孪生二子,夷人欲杀一留一,未行,妇遂负一子夜半渡江至乌蒙。后二子长、各据一方,自为雄长,而亦日事争杀,如腹中之兆也。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则史料,多流行于整个滇东北,《道光云南志钞》对这则史料的真实性是这样评价的: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人相传,南诏时,有人携妇自曲靖来,居府之阿旺(今东川区),妇娠,儿斗于腹中,后孪生二,父欲杀其一,母抱之逃,及长,遂王乌蒙(昭通),其与父留者、亦据东川,自相残杀,土酋禄氏即其种也。所言殊涉于怪,然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载于《明史》,不诬也。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则史料,虽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但基本可说明东川、昭通的禄氏一族,是南诏时从曲靖一带迁入这一地区的。禄氏属六祖分支时六个儿子中的哪一个支系,上文没有说明。《安顺府志·普里本末》说:“昆弟六人各居一邑,卧(六祖第四子,穆阿卧)居于协……卧,字君亨,分孙为君恒氏,即乌蒙禄氏,蔺州奢氏之祖也。”可见,东川、昭通的禄氏均属六祖第四个儿子(恒部)的后裔。来到滇东北后,一个儿子居东川之阿旺,一个儿子居昭通,与《昭通县志》所言“昭通为禄氏地,祖来自东川”相吻合。到了宋朝,封昭通阿杓为乌蒙王,可见禄氏一族,唐朝迁入东川、昭通,到了宋朝,已经强盛,被朝廷封为乌蒙王。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前所引,唐朝时滇东北的七部落中,暴蛮部及卢鹿蛮部均居于竹子岭一带,暴蛮部居于今宣威一带,卢鹿蛮部居于今会泽境内。笔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卢鹿蛮部即由宣威等方面进入的禄氏一族,为六祖四子卧(穆阿卧)的后裔,其依据是,“禄”与“卢”同音,以名为部落名是彝族传统的习俗。到明初,东川的“禄鲁祖”实际是“卢鹿”的转音及另一种写法:《彝族简史》说:“岭东‘暴蛮’分布在今贵州威宁、水城一带,就是彝族先民‘六祖’中的‘德布’氏族。岭西‘卢鹿蛮’分布在今巧家、会泽、东川一带,也是彝族‘六祖’的另一支后裔。”此则说法,实际可以这样理解:威宁、水城及东川一带的彝族,历来是“六祖”的第六子默(穆齐齐)德施氏的后裔,兴起的“卢鹿蛮”部却不是德施氏这一支系,而是六祖的另一个支系了。方国瑜先生的《彝族史稿》说“洪武初,仲牟由之裔设姑归附,仍授为东川土府,按此从《嘉靖四川总志》卷十四转录,东川酋长自笃弹以来,一系相传,称强于一隅,为今会泽巧家之地”,方国瑜先生的这段话是引用《嘉靖四川总志》,当时的东川还属于四川管辖,《总志》认为“东川酋长,自笃弹以来,一系相传”,即从唐朝卢鹿蛮部的笃弹到清朝的禄氏的设姑,均属一个支系,这个支系,就是六祖卧(穆阿卧)的后裔禄氏一族。《道光云南志钞》所说的“及长,遂王乌蒙,其与父留者,亦据东川,自相残杀,土酋禄氏即其种也,所言殊涉于怪,然宋时封阿杓为乌蒙王,载于《明史》,不诬也。”反映了禄氏一族从南诏时曲靖(或宣威)一带迁入到东川后,一个支系留于会泽,一个支系到达昭通的史实。“昭通与东川禄氏,皆出一祖”,到昭通的阿杓,为禄氏后裔,宋时封为乌蒙王,故《志钞》的结论是“不诬也”。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禄氏一族从曲靖一带迁入会泽后,势力逐渐强大,以“禄”名冠以部落名,称“卢(禄)鹿蛮部”,到笃弹时,取代了德阿施的势力,统治了整个东川及昭通。到宋大理国时,卢鹿蛮部閟畔强盛,自号閟畔部。閟畔部与邻近几个部落的关系是: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姜州绛部:《元史·地理志》说:“姜者,蛮名也,乌蛮仲牟由(阿普笃慕)之裔阿坛绛居閟畔部,其孙阿罗在大理国主高泰,是时会川有城曰龙纳,罗落蛮世居焉,阿罗挟高氏之势攻拔之,遂以祖名曰绛部。宪宗(公元1251-1259年)时,随閟畔内附,因隶焉。”姜州,方国瑜先生考证为今会理城东“江州”之地。其部落名为阿坛绛,在唐南诏国时,居于东川的閟畔部,后以祖名曰绛部。宋朝时,由閟畔分离出去,到元朝宪宗时,随閟畔归顺元朝,成为了东川閟畔统治下的一个部落。笃弹之后,閟畔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金沙江以北地区。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理州绛部:《元史·地理志》说:“州在会川府东南,唐时南诏属会川节度,地名昔陀。有蛮名阿坛绛(阿普笃慕)之遗种,其裔罗于则得昔陀地居之,取祖名曰绛部,后强盛,尽有四州之地,号蒙歪。元宪宗八年,其孙亦芦内附,隶閟畔万户。”这里的会理州,即今四川的会理,和姜州一样,属阿坛绛这一支系。早年居于东川閟畔部,到元朝时,隶属于东川閟畔部管辖。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麻龙州阿麻部:《元史·地理志》说:“地名棹罗能,乌蛮蒙次次之,祖居閟畔东川,后普恐迁苗卧龙,其孙阿麻内附。”麻龙州在今会理县东。祖籍閟畔东川,元朝宪宗时,属东川閟畔管辖。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三州,均在金沙江以北,与东川閟畔只一江之隔,在唐南诏时期,其始祖都居于閟畔之东川,是否是卢鹿蛮部的一个支系,已无法考证,到宋大理国时,分离出去,到元宪宗时,三州又均属东川閟畔管辖。《元史·地理志》说:“至元二十七年割属閟畔部。”这虽是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但与酋长家族的联系十分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部落与部落的从属关系。到“至元二十八年八月己卯、罢云南四州,立东川路”,至此,閟畔万户改为东川府,后改为路,东川閟畔部已不再统领金沙江以北四川(史料记载中缺一州)的彝族部落,但金沙江以北的绛部家族,都由东川閟畔分支,与閟畔的关系仍十分密切。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朝,禄氏一族未见太多史籍记载。到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禄氏家族的酋长被元朝政府任命为东川的土知府,故《元史本纪》有东川酋长阿葵到京城献马及黄金的记载。到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乌蒙(昭通)土官禄余因不满元朝政府的统治,联合乌蒙、东川、芒部的彝族起事。可见禄氏一族在整个滇东北,已形成较强的势力,成为了这一地区的氏族统治集团。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朝时期,东川的禄氏已十分强大,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禄氏家族担任东川土知府的府官就有20人,其中尚有六名女姓(拙作《历史文化名城——会泽揽胜》有记载)。东川的禄氏土官,与云南昭通、沾益、寻甸、武定的彝族土长“境士相连,世戚亲厚”,形成了整个滇东北一股较强的政治势力,他们有事互相支援,无事互起争端,如嘉靖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发生于东川的阿堂之乱,实际上就是彝族内部为争夺土知府的继承权而展开的斗争。这场斗争,祸蔓三省,涉及到武定水西(今黔西一带)、沾益、罗平、贵州等地区。明朝末年,东川土酋禄寿、禄哲兄弟,侵犯曲靖、寻甸两地,十天之中,“村邑尽扫”。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东川土目禄千钟与禄阿伽趁四川永宁(今叙永)与贵州水西(今黔西一带)发动大规模的地方扩张与纷争,及沾益设科叛乱,亦起乓响应,合兵攻打亦佐(罗平)平彝(今富源)沾益等城,一时“三省悉被蹂躏”,绿氏势力的日趋强大,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明朝政府已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末以前的禄氏家族,史料缺乏,很多问题都说不清楚。清康熙年间,寻甸生员孟之道寓东川教书,曾写过一篇《禄氏源流记》,文中虽与史书和志书多有抵牾,但它毕竟是较早接近禄氏家族的汉族文人所写,现摘录于下: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在东川,历数百年,羲皇屡更其国,守土未尝有更。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洪初升军民府,辖有营目,表帅雄师,广罗诸方,人才骈集。遭元末造谱迭失亡获事,故明思伦(思伦发,傣族农奴主,明初起事,东川禄氏响应)迭降。始祖禄胜古于洪武十六年归顺,以从征云南有功,得三加忠顺大夫。三十一年卒,子阿乃嗣,以从征迤西有功,宣德十年卒。子都宰嗣,从征建昌有功,天顺六年卒。子鲁祖嗣,协剿沾益土贼有功,洪武十年卒。子信立,时敕灾营长叛,信平之,颁新印,嘉靖二十一年卒。子庆立,从征武定有功,十五年卒,妻安摄赛摄府事,奉调入朝,赐蟒土金花,隆庆四十年卒。子阿色立,调征建昌,护驾有功,万历六年卒。妻安严古摄,十五年卒。子勇袭,从征寻甸、乐浪、海冲有功,三十八年卒。子天恩袭,与沾益安绍庆争,四十八年卒。子承祖袭,从征武定有功,崇祯元年卒。子千钟立,从征水蔺进付使,十六年卒。子万兆立。今际清朝定鼎,诸事维新,壶新满路,知天命之有归,遐迩讴歌,又人心所共载,虽受恩一十五世,历官271年,倾心归命,愿作臣仆,执鞭荷戈,愿作驱使,历代承袭。地方所辖六营长、九伙目。府疆界:东至车洪江、排额,南至甸头、沙湾、仓溪,西至倘句、他颇、亦郎,北至江州堡。四至缘起,造册呈报,伏乞转迭施行。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清朝初到雍正末年,是会泽彝族从内讧走向衰败的过程,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到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会泽彝族为争夺土知府的继承权,你争我夺。在整个内乱中,彝族土酋被杀5人,因内乱暴病身亡4人,最后在无人继承土知府的情况下,主动交出政权,要求献土设流。清政府自此拉开了东川改土归流的序幕。雍正初年,清政府的中央集权与禄氏的地方割据在无法调和的情况下,终于酿成了会泽历史上有名的“庚戌之变”。清政府借昭通禄万福杀戮乌蒙总兵刘起元而煽动云贵川三省接壤的土司起事的口实,调集滇、黔官兵一万数千人进行围剿。最后,云贵川接壤的禄氏家族终于在官军“穷搜力剿”下一蹶不振,结束了这个家族统治东川一千多年的显赫历史。此时,东川一带的黑彝奴隶主有一部分逃入四川大凉山地区,与凉山的奴隶主相会合,继续坚持其奴隶剥削制度。有一部分则依旧盘踞在金沙江东南的东川境内,在山区坚持其奴隶剥削制度,这种制度在“改土归流”前的东川及相邻的昭通、镇雄一带普遍存在,“改土归流”后则部分地遗留在今巧家的披沙一带,其情况与新中国成立前夕四川凉山地区完全相同。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雍正后,禄氏一族的情况已不见记载,到乾隆年间,东川府之巧家厅的木期古,即上文所说的披沙,因“每有生番潜匿其中,抢劫行商。乾隆三十一年,议设土千户防守”,后土千户绿氏魁死,清政府批准禄承恩承袭。到了嘉庆年间,《道光云南通志》记载:“会泽县木期古寨土千户禄万春,其伯祖父禄瑶,为四川会理州会理村土千户,值东川增设土千户,以其子承恩拨充。承恩死,其子保富应袭祖父禄瑶会理千户之职。而东川千户以瑶侄承爵袭。嘉庆九年,承爵子万春袭。其氏族不知于应龙何属也。”所谓的土千户,即掌管一千户的土酋,从这则史料看,对于东川一些较为偏僻边远之地,为了维持地方的安全,清政府仍在这些地方沿袭了土官的一些世袭制度。禄氏的一些后裔,仍在小范围内执掌一定的权力。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地悠悠,江河东流。会泽自古就是彝族的发源地,六祖分支后,六祖的小儿子默(穆齐齐)以古东川为中心,繁衍子孙,拓展疆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时泛起足以令人惊奇的朵朵浪花,成为了云、贵、川三省彝族的中心,创造了古代东川的文明。清初康熙三十八年的献土设流,可谓是这个氏族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选择及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代替沿袭千年的旧体制的不可抗拒力量,它虽结束了彝族在东川的统治,但彝族同胞在会泽所创造的古代文明,将彪炳青史,为后人所敬仰。WI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
①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官而任流官。土官土司制,它是元朝在行省时期对边疆少数民族施行的一种制度。到明朝时,土官势力逐渐强大,危害到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于是在一些地区,废除土官,委派外籍官员,史称“改土归流”。东川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因土司内讧,主动交出土官印信,要求委派流官,故称“献土归流”。而真正的“改土归流”于雍正八年才告完成。
②笃慕:因译音关系,有多种写法:笃慕、仲牟由、祝明、笃慕俄、笃慕吾、六祖、阿普杜牧等。
③尼额咪补:彝族传说中的仙女,嫁给阿普笃慕,生子布(穆克克)、默(穆齐齐)。
④唐兴县:唐朝于堂琅旧址上所设的县。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