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吾戈:彝族“六祖分支”刍议
作者 ​罗希吾戈 2022-07-01
原出处:​《思想战线》1983年01期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在战胜洪水之后,由始祖笃慕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地,形成古代南中具有影响的民族。后世的彝族把这一次重大的历史活动称为“六祖分支”。弄清“六祖分支”的史实,对于编写彝族历史和中国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六祖分支示意图)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约五百万人口(编者注:2010年人口普查彝族总人口为871万),集中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尽。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共有六大方言、二十五种土语,若加上次方言、次土语,其语言的复杂性就更加突出。彝族支系繁多,有三十五种自称和四十四种他称。这种情况在我国国内民族中是仅见的。自笃慕以来,彝族在历史上建立过大大小小的民族政权,但除南诏外,尚未建立过全民族的统一政权,加之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大民族主义的压迫政策,彝族的文化发展十分缓慢,过去根本不可能来共同编撰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文献。历史上,彝族曾经形成过一种以表意为主的超方言文字,并用这种文字写下了内容相同的经文典籍。典籍内容极为丰富,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文献说明,彝族在上古时期,曾经出现过较为统一的整体,用过共同的文字,有过共同的典章制度和规范了的道德标准。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对星散于各地的彝文文献的清理,我们发现, 无论是四川的一《勒俄特依》, 还是滇东北与川南一带的《史传》(包括,邢公史》、《母史》、《子史》、《联编》) ,贵州的《西南彝志》、《洪水泛滥史》以及在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中珍藏的云南禄劝明版彝文史书《六祖之光》, 都共同详尽的记叙了有关“ 六祖分支” 的史事。这一系列彝文史书典籍所载的六祖分支的史事, 绝不可能是某人一时、一地之杜撰。而是彝族厉史上的真实记录。在彝族的口头民间传说、格言、祭经中, 也有大量涉及“ 六祖” 的内容。这说明关于“ 六祖分支对的史事, 是自古相传的, 不可能是后人虚构的。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文史书记载经洪水泛滥,笃慕(或为仲牟由)骑着马,赶着羊群,为避洪水迁到了高高的乐宜山。他娶了三位仙女,生下慕雅枯、慕雅切、慕雅热、慕雅卧、慕克克、慕齐齐六个儿子史称六祖,后他们繁衍成为武、乍、糯、恒、布、默六个部落。武部落长慕雅枯、乍部落长慕雅切率两支人向南边沿普渡河流域发展,直达现在的滇南及滇西一带。糯部落长慕雅热、恒部落长慕雅卧率两支人,沿金沙江流域逐渐进入现在的凉山、川南及昭通乌蒙山区。布部落长慕克克、默部落长慕齐齐率两支人向中部发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曲靖、宣威和贵州的兴义、普安、安顺、威宁、毕节水西一带,其中少部份人南下进入现在的广西隆林等地。这一历史记载,由于加入了洪水神话,曾引起一些学者的怀疑。但我认为,不应该将“六祖”视为非凡人所生的凡夫俗子而加以否定。产生这一神话的原因,是居于后世人对始祖的崇拜。这种把历史神话了的记载,在世界各民族的上古史中是屡见不鲜的。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位于云南昭通的彝族六祖文化广场)

关于产生“六祖分支”的地点,即文献中的“洛宜山”的地理位置,过去有人解释为东川的洛宜公社,我认为应是现在云南禄劝、会泽、四川会理三县交界处,金沙江畔的落雪山。它系乌蒙山区的主峰,南诏时封五岳,曾把此山封为东岳。离此不远的禄劝彝族,直到现在人死后,在送魂指路时,还把亡魂送到落雪山去。据彝文文献记载,在笃慕迁居到“洛宜山”时,曾经垦置过肥沃的土地,冶炼过青铜,打制过铜器,制造了铜制兵刃、箭簇。现在的东川矿务局,在开掘落雪、因民、汤丹矿区时,曾发现过大量的经过初冶的铜矿渣堆积层。“六祖分支”时,由笃慕亲自主持的祭祀活动,就是在被称为铜洞的地方。由此可见,彝族先民远在“六祖分支”前,就已经掌握冶铜及打制铜器的技术。这与后来“滇文化”中出现的青铜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同时落雪、因民、汤丹一带,系海拔较高的高山台地,下埋铜矿,上盖肥土,正是避洪水的理想地区。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对“六祖分支”时间的确定,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彝族自古以来,虽然有着自己干支纪年的方法,但缺少公认的纪元。故对年代的确定,只有参照父子联名的谱系,佐以汉族编年史中有关事件的记载去确定。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默部慕齐齐的后裔,火阿济于蜀汉建兴三年公元二二六年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国王,世长水西一带,成为王族贵胃,其专于修续谱谍世系。为我们留下了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份较为完整的父子联名谱系。该谱始于彝族父系始祖希母遮,终于水西宣慰使明宗阿里(即安盛祖)共迁延一一七世。其第三十一世祖笃慕因避洪水来到“乐宜山”。三十二世祖慕齐齐率部落东进,成了默部的始祖。第五十一世祖勿阿纳于汉光武时(公元二十五年)进入贵州水西一带,创建罗甸国基础。第五十六世祖火阿济于蜀建兴三年(二二六年)被封为罗甸国王,世长水西。第九十四世祖阿洛阿画于元世祖二十五年(一二八五年)被封为水西宣抚使。第一一七世明宗阿里(安盛祖)曾协同剿灭吴三桂,后于雍正七年亡故无嗣,经地方呈报清王朝,始“改土归流”。正谱从此断绝。自六祖之一第三十二世祖慕齐齐,至明宗阿里,共传八十世。其中第一七世与一八世,一一一世与一一二世系弟兄承袭,故实为八十三代人。每一代人应以多少年为宜,历来没有统一标准。我们参照比较完整的孔氏家谱,自孔丘(前五五一年至前四七九年)至孔德成(现居台湾省),共传七十七代,每代约三十二年。若以每代三十年计算,“六祖分支”的时代约为公元前760年,相当于周平王时期。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可见,彝族自六祖在云南落雪山分支以来,已有大约二千七百年左右的历史记载。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文文献载彝族父系第二十九世祖武乐撮之时(约公元前850年,相当周历王至共和时期)已开始了“兴祭祀、立典章,燕尔宾客。”由毕摩密阿叠撰写了各种祭经、史册、典章,并由毕摩世代传抄,保存延续到现在。由于缺少印刷技术,除后世曾有过铭于铜器金钟,勒石摩崖、木刻翻印的少量遗物外,大都是由毕摩传授。故在转抄过程中,出现增添删节,但由于源于最早的范本,所以散于各地的彝文文献,都具有强烈的同一性。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探讨“六祖分支”时的道德意识及社会形态。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密阿叠曾总结统治经验,撰写了一部被称为《治国安邦经》的重要文献。虽然原文已散失,但从大量的转抄件中,不难看出《治国安邦经》实质上是一部维系奴隶制度的法规。它明确规定最高统治者为“资”(君)“摩”(臣)“毕”(师)三位一体的政权。“资”由“资”的后代长房长子世袭。其余儿子或外出拓疆,开建新的基业,或留原地成为庶民。“摩”由“资”延聘民众中擅于排解纠纷,调和鼎戴的人充任,划给封地。“毕”由毕摩的后代中,学习优秀者承继。在“资”、“摩”、“毕”三位一体的政权统治下,以侧溪(意为仓库)为行政区划。除一侧溪为“资”“摩”“毕”亲自掌握外,每一侧溪任命一玛色(兵帅)掌握军政大权,下设慕灌(土目)若干人,兔责征收赋税,管理军械粮袜。另在军事中,设妈裔(统兵)若干人,每一码裔下又有彝续(战将)若干人直接指挥部伍。他们或外出征战,掳俘为奴,或对辖区内庶民奴隶进行榨取监管。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地下出土的文物,我认为大量的青铜器遗物应是“六祖分支”以后,由彝族先民扩散开去,并带到广阔的地方去的。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不停的拓疆,与异族发生交往,故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促进了古代彝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因此产生了彝族文化的变异,构成了后代彝族各支系在语言、文化等方面上的差异。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我认为“六祖分支”是彝族古代历史上一重大事件。它对后世彝族之发展,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促使古代彝族先民在遍及滇、川、黔、桂的广大地区开拓疆土,它促进了彝族奴隶制度的发展,提高了当时彝族社会生产力,从而创建了以晋宁青铜文化为代表的“滇文化”的基础。它还促进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然而,目前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彝文文献史料,把自“六祖分支”以来彝族二千七百年的有记载的历史搞清楚,写出一部象样的彝族历史著作,为今后中国史研究进一步打下基础。v8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章原载:​《思想战线》1983年01期;图片来源:西部移动传媒、昭通文旅。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