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梦:用彝人视角解读金沙遗址重要文物
作者 ​吉差伍来 2016-01-05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中国四川成都西北郊外以金沙村为中心的“金沙遗址”考古中,目前已经出土了6000余件文物。它和四川广汉三星堆的文物相似,有其同源关系。在为之震惊和惊喜之后,关于这些出土文物的文化元素解读又摆在了各位学者专家们面前。当然结局是各抒其见,大家都意向性的认为是古人留下的,很少有人去和现在还存在的相比较。我在接触金沙文化之时是听有的学者说这些出土文物有浓厚的彝族元素,所以,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几次,也带几个彝族老者去看。结合老者们的阐述和各种彝族史事传说,我觉得有些出土文物,的确可以在彝族的各种传说中找到影子。以下我将部分作简单叙述,再与这一题材爱好者们共勉。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

阳神鸟金饰是一件圆形镂空金饰,内圆是以十二条倾斜齿尖形构成的镂空圆,内外圆面间以镂空方式调有四只飞翔的鸟。金饰外径12.5cm,内径5.29cm ,厚度0.02cm 。有的学者说它是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再现,有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学、宗教思想。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在看见实物后,觉得它和小时侯爷爷们讲的一个关于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故事很相近。简述:“在开天辟地之时,四位神人将天地分开,由九仙女扫清天地间的尘垢,由九仙童改造好天地间的山河后,天上出现了六个太阳,七个月亮。地上没有白天夜晚之分,庄稼不能生长,人类无法生存。于是出现了神人支格阿龙(智格阿鲁、支呷鲁、阿龙、戈阿楼等等),他用神弓射掉了五个太阳六个月亮。但是太阳害怕不出来了,所以就派公鸡“哆吉”每天来唤送,并由四只红色的鸟来护送,世间才走向正常……”。我记得当时我在问“红色的鸟”是什么鸟时,爷爷说它象鹤,但是红色的,听祖辈们说在彝族有君王时侯,这种鸟每年都飞到彝区来,自从彝族人战败逃亡后,这种鸟也就再也没有出现了。我还记得我问: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时,爷爷讲过:听听祖辈们说地是由两只神狗托在水上的,太阳也就是由这四只红色神鸟背在天上的,并说这是开天辟地后神人们安排的……。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时我也不知这种红色像鹤的鸟是什么鸟,但当我看见太阳神鸟金饰后,突然发现这种红色像鹤的鸟应该就是“火烈鸟”。一、图饰结合传说可以断定是火烈鸟;二、按火烈鸟的习性,它生活在盐湖中。而蜀地区产盐,按当时的环境古蜀地区应有盐湖,现在应是因气候变化而消失。三、彝族先人在公元前316年被秦打败后大部人南迁,有彝汉史料和传说相应,离开了盐湖区再看不见红色的鸟也是自然的事。所以,“太阳神鸟金饰”应是彝族古代天文思想的实物塑造。而神鸟金饰中十二齿和彝族古人说的开天辟地后在世间衍生的“雪衍十二支”相似。“雪衍十二支”是彝族传说和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记载的,在天地间最先演化衍生的十二类生物的简称。因此,“太阳神鸟金饰”中的十二齿,我认为它也就是寓意在太阳下衍生的十二类生物。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面具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对“金面具”的解释——推测此器可能是附着在某种物体上,应是古蜀时期的神祇面具。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传说或典故中却不产这样说的,据彝族传说,在彝族上古君王时期,上层及君王是戴金面具的,大臣、将军级的人是戴银面具。意喻面子很大,所有臣民见了都要无条件给面子(服从和高规格款待)。估计那时的高规格款待就是刹牛招待,所以今天的彝族人仍保留着这种习俗。另外,今天的彝族人在调解事情时还爱说“给个面子”的话,若对方不领情就会用“你是戴金面具的还是戴银面具的,为什么给你面子”来拒绝。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金面具,在四川凉山彝族中还一个小典故。说在上古时期,在今天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来一个戴金面具的人物,他旌旗十万,前呼后拥,风光无限。说他是来巡视的(据说上古时,隔几年君王要巡视领域、查看风土)。一路上的土官和有头有脸之人都争相盛情款待。后来这位戴金面具的人来到一家正在冒炊烟的茅草屋门前时,他停住了脚,但不见有人来跪迎。当随从门准备进去通报时,他示意不得惊吓,并下马一人进了茅草屋。茅草屋的主人看见戴金面具的人时又高兴又难堪,因为家中只有一头刚产仔的母猪。当他要把这头母猪刹来招待时,戴金面具的人说,我和你们是一家人,是同脉族人、家门(家支),家门来了招待一只公鸡就行了。从此这在彝族中形成了一条规矩,到现在彝族中都还在沿袭——家支族人来了招待公鸡的习俗。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以上传说,金沙遗址出土金面具或三星堆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它都应该是古蜀上层人物的用品和上层君王的形象刻画。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或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今天人们所说的“面子”的由来。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象牙饼、虎犬齿、鲨鱼牙、猪獠牙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展示有许多象牙饼、虎犬齿、鲨鱼牙、猪獠牙,这些现在彝族中仍有人在延用,而且有一定的喻意。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象牙饼,就是象牙横切下来似饼状的象牙称谓。在彝族中象牙饼主要被制成手镯或女人的“耳佩”(彝语:布古,主要是用绳穿耳甲腔后戴在上面),今天还有极少数彝族人家仍流存有或佩戴用象牙饼制成的手镯、耳佩。据彝族老人们说它能驱病防灾,物别是对伤寒、痢疾的防治(可以入药)。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的彝族妇女大多仍在戴“耳佩”,只是制材已不是象牙,因为材质稀缺而换成了其它如贝壳之类。也有的是现代工厂里制的塑料制品。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彝族传说,上古时期是男人打扮,女人不打扮。男人的每只耳上要穿三孔,戴三种耳饰。后来男人中出现了一位神人:支格阿龙,他把男人打扮的习俗转给了女人,并要求妇女必须戴头饰(意盖头或压头,因为传说之前妇女聪明于男人,所以要压住),还用太阳形的器物装在头饰顶部,又制定妇规,用彩线绣在头饰上,意喻时时遵守。而男人则简化,只穿左耳戴耳饰,到今天仍如此。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这些习俗的转变,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的必然。彝族人为何还流传这样的典故,而且还有更多,如:《勒俄特依•〈石纳沃特〉》也是讲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的典故。我想这就是传说的魅力,让人能流传远古的记忆。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虎犬齿,彝族人认为,身上佩戴虎犬齿能沾上虎的威猛,让人犹如神助,无比英勇。而且还可以让刀枪不能近身,所以今天的个别彝族人家仍存有虎犬齿。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鲨鱼牙,在未带彝族老人去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之前,我也不知道鲨鱼牙在彝语中的叫法和功用。去后才知鲨鱼牙就是彝语中鼎鼎有名的“措雀阿骂洛瑟”。 “措雀阿骂”是指老妖婆,“洛瑟”是指指甲。合称有点像现代影视片中“黑山老妖”之类的指甲。彝族人认为只要身上带有此物,就会刀枪不入。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记得1979年,我国在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有些参战的彝族士兵的家人就在私下相互借祖传的“措雀阿骂洛瑟”,然后就稍去给他们的孩子。其用意也在于此物能让人刀枪不入,当然我不知道它是否有此神力。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它只能壮胆,让人无畏,刀枪不入是不可的。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猪獠牙,佩戴猪獠牙也是彝族人的一种习俗。说它且有护佑、镇邪的威力。所以,现在彝族中的幼儿和毕摩(男巫类)时常戴有此物。毕摩带着此物,一般是到彝族人家作法事时就会拿出来,以增加其法力。而幼儿长大后也就将其传给了下一个幼儿。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龟卜甲

据金沙遗址博物馆里的介绍,在金沙祭祀区发现了19片卜甲,最大的有46.4厘米。龟甲上布满了钻、凿和烧灼的痕迹,现根据产生的裂纹来卜问事情的吉凶等等。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现代的彝族中仍有卜甲的习俗,只是材料变成了牛肩胛骨和羊肩胛骨。彝族毕摩用羊肩胛骨占卜,我是亲临过。过程:当毕摩用羊为病人作完法事后,就会将羊肩胛骨切割下,煮熟去肉,然后手持羊肩胛骨念咒,并用火点燃“火引子”(凉山彝族称其为“薇”,是一种高山植被的花,它燃烧慢但温度高)灼羊肩胛骨的面,并不停用舌舔,再灼再观察。还要念咒后将其挚向门口看落地的方向,捡回来察看裂纹后反复,用以断定病根及病情的发展。还可以问卜天气、财运、行程吉凶等等。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中甲卜有龟甲卜、牛肩胛骨卜、羊肩胛骨卜、鸡骨卜等等,其方法略有相同。而用龟甲占卜是彝族君王时期上层的权利,其他只能用牛肩胛骨和羊肩胛骨占卜等。据说解放前,在凉山彝区还有大户人家在用龟甲占卜,但到现在一般都是用羊肩胛骨占卜。一来是财力因素;二是人们认识提高了。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玉璋 玉钺

玉璋,彝族老者们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看到玉璋时,他们说这是毕摩用的玉於菟,在解放前凉山个别彝族大毕摩手中还有,但文化大革命后几乎绝迹了。大多数是出于害怕自己找山洞掩藏,后来毕摩死了也就无法再找到了。据说毕摩也不敢告诉子女,因为也怕再来“运动”会伤及子女。其功能也是用用于占卜。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於菟是彝语的音译,也有人音译为“乌吐”。它是一种虎形法器,所以带有虎口。现在彝族毕摩手中仍有的於菟,但材质是木质的,内设有签筒,它是毕摩专门用于镇邪或抽签占卜的虎形法器。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玉於菟的也是占卜器具之一,问卜事谊和甲卜类同,但方法不一样。玉於菟的卜法是在火塘上驾一口锅,掺上水用火烧但不能沸。毕摩念经后将玉於菟放在火中,烧红后拿起放入锅中,再拿出看水气挥发的速度、变化和留下的印迹、细纹而占卜。反复过程,观看结果,综合结论。再则是挖一泥坑,将泥弄稀,然后将烧红的玉於菟插在上面,虎口朝下,等凉下来后拔出洗了观看。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种占卜,说也是上层的专利。但我认为它还是由经济实力决定,因为大毕摩才有玉於菟,请其作法事要价也太高,大多数老百姓负担不起。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玉钺,它就是彝放人说的“慕兹”(有的译为雷电),是打雷时天上掉下来的,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成五颜六色。有的还能让人生病(应是有辐射),所以在发现后要用狗血、猫血淋之,再等个把月后再挖出,它能防灾治病,特别是牲畜的病,所以人们在其上面钻一孔,用绳拴在牛、羊圈上方,这样牲畜不会生病还会增产……。这是彝族老人看后说的。据说现在个别彝族人家还有,但要价很高。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的父亲看后也说,小时侯看见爷爷家中有个类似的“慕兹”(应属陨石类的东西),属“慕兹”中的斧头种,当时还用一小块丝绸包裹着,“慕兹”上面还有一斜纹,成红黄色。爷爷也是将其挂在牛、羊圈上方给牲畜治病,不让小孩子们触碰,后来发生“三年节约”时没有人顾上这东西,所以也不知哪里去了,当年爷爷弥留之际也没有说。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铜铃

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放有一出土的铜铃。这种样式的铜铃我在毕摩处看见过,属毕摩法器之类。毕摩们手中的铜铃,各式各样,但材质和用法都一样。在诵经作法过程中,毕摩要通灵时就摇动手中的铜铃。清脆的声音可以让现场一片寂静,也让毕摩迅速进入一种虚晃的境界,然后实现通灵答疑、驱魔震鬼。这可能也是古蜀人在行巫时的法铃。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对一类颜色、符号、曲线、饰物等等的偏爱或独忠,是长期习惯的养成。它更是千百年繁衍中感受的积累,并一直自觉传承着,形成一种特性。今天的彝族人流仍传着或传说着与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相同的物品,并能说出其原由和功用,这说明什么?hI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本文转自互联网,文章的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彝族人网立场,供读者阅读参考!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